科普乐课程小学一阶段参考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446724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81.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普乐课程小学一阶段参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科普乐课程小学一阶段参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科普乐课程小学一阶段参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科普乐课程小学一阶段参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科普乐课程小学一阶段参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普乐课程小学一阶段参考教案.docx

《科普乐课程小学一阶段参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普乐课程小学一阶段参考教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普乐课程小学一阶段参考教案.docx

科普乐课程小学一阶段参考教案

科普乐课程小学一阶段参考教案

《小路灯》参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简单电路的构成;

2、了解电路图。

二、教学重点:

认识电子元件及其符号和相应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1、电子元件的作用及其在电路的表示符号:

1)、电池-------提供电能,

2)、灯泡-------将电能转化为光能,;

3)、导线-------传导电流(水在水管里流动叫水流,电在导线里流动叫电流。

也就是电能沿着传电的物体朝着一定方向有规律的流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电流速度每秒30万公里。

导线的表示符号为:

4)、开关-------控制电路,

5)、电池盒----固定电池,上面有“+、-”符号,分别表示“正极和负极”。

2、制作步骤:

1)、将木棍的一端插在木板的孔中,另一端插在木片的孔中;

2)、将所配的两根导线分别与灯座的两接线孔相连,其次从木片底部边缘端的两小孔中穿出来后将两导线拧两圈以固定灯座,再将两导线从靠近木片中间的孔中穿下去;

3)、将电池盒粘在底板上,其导线端应朝向木棍的方向;

4)、将连接灯座的其中的一根导线与电池盒的负极(黑色)导线相连,另一端保持下垂状态即可;

5)、将电池盒的正极(红色)导线与鳄鱼夹相连。

3、画出如下电路图并指导学生自己试着画出来:

4、知识拓展:

1)、老师可用两个手指代表插头,用两个鼻孔代表插座,手指要抓住插头的绝缘处才能保证不触电。

告知同学们正确的插入或拔出插头的操作方法以防触电;

2)、试想:

是否可以在木片的另一端还可以再加一个灯泡?

(完全可以,之后我们会讲到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电灯就是被誉为“发明大王”的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发明的,他一生共计有一千多个发明;

4)、安全电压:

是指不致使人直接致死或致残的电压。

一般环境条件下允许持续接触的“安全特低电压”是36V。

四、注意事项:

1、电池盒上的两根导线不能直接相连,否则电池会发出较大的热量,使电池盒被烧熔而导致手指的灼伤。

因此,在制作完毕后再发给同学们电池;

2、电路的正确连接方法,都是用导线的正极连接开关的;

3、为美观起见,如果连接灯座的两根导线较长,可将其绕在木棍上,并用双面胶予以固定。

《隐形的笔筒》参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磁铁;

2、了解磁铁的基本性质。

二、教学重点:

知晓磁铁的性质及其在本实验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1、知识点介绍:

1)、磁铁:

磁铁是磁体的一种。

磁铁能够吸住铁、镍、钴等金属,俗称为吸铁石。

可分为一般常见的永久磁铁(本课涉及的磁铁),以及通电时才具备磁性的电磁铁;

2)、磁铁的性质:

磁铁有指南北方向的性质;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2、制作过程:

1)、将木棍的两端分别插入到底板和木片的小孔中(与底板拼插时可抹点儿白胶以更好地固定),使木片在木板的正上方;

2)、用透明胶条(已放公用器材内)分别将两块磁铁固定在笔帽和木片另一端的上面,但务必使两磁铁保持相吸的状态;

3)、将圆珠笔的笔头保持露出状态并放在底板上,左手扶笔,右手调整木片的高度,以松手时,笔能自行直立不倒为宜(两磁铁离得太远笔会倒下,离得太近又会吸到一起);

4)、在木棍上用圆珠笔记下木片所处的位置,并在木棍的该位置上抹点白胶再将木片与木棍进行牢固粘合。

轻轻拨动圆珠笔,则其会在摇晃中旋转而保持不倒,增加神秘感的同时会让你叹为观止。

3、知识拓展:

1)、世界上第一个指南针是中国人发明的,当时的指南针是在乌龟壳中的一根磁针;

2)、如果一块较大的磁铁摔成若干块较小的磁铁,则每块较小的磁铁照样有两个磁极,即南极和北极;

3)、古希腊人和中国人发现自然界中有种天然磁化的石头,称其为“吸铁石”。

这种石头可以魔术般的吸起小块的铁片,而且在随意摆动后总是指向同一方向。

早期的航海者把这种磁铁作为其最早的指南针在海上来辨别方向;

4)、将磁铁远离易被磁化的物品,如软盘,信用卡,电脑显示器,手表,手机,医疗器械等,磁铁还应远离心脏起搏器。

四、注意事项:

1、应小心操作,以避免磁铁掉在地上,否则会有摔碎的危险;

2、由于两块磁铁的磁力较大,所以在分开两磁铁的时候要先将两磁铁平行地推开,再上下掰开即可,操作有困难的孩子,老师可协助;

3、在将笔放置底板上时,一定要先将笔尖靠近木板再直立,如将笔帽靠近木片,则两磁铁会吸在一起还需再次分开;

4、如果孩子的年龄较大且动手能力较强,建议将磁铁粘在木片的下端,这样笔筒更增加了神秘感。

但年龄较小的孩子还是建议粘在木片的上端。

《验电器》参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摩擦起电及生活中常见的摩擦起电的现象;

2、了解两种电荷及其性质;

3、了解静电的应用、危害及预防。

二、教学重点:

知晓验电器的原理。

三、教学过程:

1、名词解释:

1)、摩擦起电: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现象叫做摩擦起电。

生活中摩擦起电的现象有:

A、用塑料尺子摩擦头发后将其靠近纸屑,结果纸屑被吸起;

B、空气干燥时,用梳子梳头发,当梳子靠近头发时,头发被吸起;

C、晚上睡觉时脱毛衣,看到火花,听到劈啪的响声等。

2)、两种电荷:

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

规定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互相推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静电:

在日常生活中,任何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后再分离,即可产生静电;

4)、铝箔纸:

是将铝箔镀在纸上所形成的一种纸,铝箔具有导电性,所以这种纸也具有导电性,且质量轻、具有防潮性,常用于香烟及食品包装上的铝箔纸是一面镀了铝箔的。

2、制作过程:

1)、把铁丝对折后将其末端从塑料瓶盖正面的孔内插入,并将露在外面的铁丝折成较大的环状,以避免铁丝整体落入瓶内;

2)、将两铁丝拧成“麻花”状(可左手捏住两铁丝的末端,右手拧环状处)并将其末端折成向上的两个“鱼钩”状,再将两片相同大小的铝箔纸分别挂在两钩上,为避免实验时铝箔纸脱落,也可将两钩折成密封的环状;

3)、将瓶盖拧好并调整两铝箔纸的末端距离瓶底约1厘米左右即可,并使两铝箔纸处于瓶子的中心位置。

可通过调整瓶盖外面的环状铁丝的长度;

4)、将瓶盖外面的环状铁丝折成较小的球状,并将其所剩较长的铝箔纸对球状铁丝进行包裹。

3、实验说明和原理介绍:

1)、实验说明:

将汽球吹大并用手捏住其口部,在头发或化纤毛衣上摩擦几下,将汽球慢慢靠近而非挨上瓶盖上端的铝箔纸,注意观察瓶内悬挂着的铝箔纸,发现两片铝箔纸朝两侧张开;

2)、原理介绍:

当汽球在头发上摩擦的时候,汽球带上了负电荷,当汽球慢慢靠近铝箔纸的时候,由于铝箔纸具有导电性,所以汽球上的负电荷就传递给铝箔纸经过铁丝最后传递给了瓶中的两片铝箔纸,两片铝箔纸均带有负电荷,电荷间的作用是同极相互排斥,所以两片铝箔纸就自然向两侧张开了。

4、应用及知识拓展:

1)、静电的应用:

静电除尘、静电喷涂、静电复印等;

2)、静电的危害及预防:

A、危害:

如在印刷厂里,纸页之间的静电会使纸页粘合在一起,难以分开,给印刷带来麻烦;在制药厂里,由于静电吸引尘埃,会使药品达不到标准的纯度;在放电视时荧屏表面的静电容易吸附灰尘和油污,形成一层尘埃的薄膜,使图像的清晰程度和亮度降低。

过高的静电还常常使人焦躁不安、头痛、胸闷、呼吸困难、咳嗽等;

B、预防:

为了防止静电的发生,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室内要勤拖地、勤洒些水,或用加湿器加湿;要勤洗澡、勤换衣服,以消除人体表面积聚的静电荷。

脱衣服之后,用手轻轻摸一下墙壁,摸门把手或水龙头之前也要用手摸一下墙,将体内静电“放”出去,这样静电就不会伤你了。

对于老年人,应选择柔软、光滑的棉纺织或丝织内衣、内裤,尽量不穿化纤类衣物,以使静电的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四、注意事项:

1、瓶内的两铝箔片尽量处于同一高度。

另,瓶盖上面包裹的铝箔纸所起的作用是:

增大接触面积,使汽球上带的电荷能更多地传递给瓶内的两片铝箔纸,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

2、在往铁丝钩上挂铝箔纸的时候,因铝箔纸较薄,所以要小心操作;如不小心将两铝箔纸片撕毁,则可用较长铝箔纸再撕成小片,将之前撕毁的两小片包裹在瓶盖上端的铁丝处;

3、本实验在较为干燥的季节及环境下效果最为明显,若在炎热潮湿的夏季,潮湿的空气也具有导电性,汽球上所带的电荷则被传递到了空气中,从而会影响实验效果。

《下雨报警器》参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电解质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

  2、认识蜂鸣器。

二、教学重点:

知晓报警器的工作原理。

四、教学过程:

1、知识点介绍:

1)、电解质:

是在固体状态下不能导电,但溶于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状态下就能够导电并产生化学变化的化合物。

如晶体食盐不导电,但其溶于水若在熔融状态时可以导线,所以食盐是电解质。

注:

熔融状态:

即介于液体和固体之间的流体;

2)、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一般有:

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弱电解质一般有:

弱酸,弱碱。

另外,水是极弱电解质。

   3)、蜂鸣器:

是一种一体化结构的电子讯响器,采用直流电压供电,广泛应用于

计算机、打印机、报警器、电子玩具、汽车电子设备、电话机等电子产品中作发声器件,具有单向导电性,即电流只能从正极流向负极。

蜂鸣器分压电式和电磁式,我们所用的均为电磁式。

蜂鸣器在电路中用字母“H”或“HA”表示。

其图形符号为:

2、制作步骤:

1)、将两条锡纸用双面胶平行的粘在KT板上(两锡纸要与KT板的较短边相平行),中间间隔1厘米均可;

2)、将电池盒粘在KT板的一端,将其正极导线与蜂鸣器的正极(大环)相连,用所配导线的一端连接蜂鸣器的负极(小环),将导线另一端的金属丝部分用双面胶粘在其中的一条锡纸上,再用海绵胶将蜂鸣器予以固定;

3)、将电池盒的负极导线用双面胶粘在另一条锡纸上;

4)、将面巾纸折成约5厘米的大小并覆盖在两条锡纸上面,并用双面胶把面巾纸的

四角予以固定;

5)、将食盐均匀地撒在面巾纸上。

3、操作方法及原理说明:

将电池装入电池盒,用滴管吸水后均匀地喷洒在食盐上,约三五分钟后,电路连通,即蜂鸣器作响。

食盐溶于水具有导电性,但其电阻较大,所以蜂鸣器的响声较正常状态下要小些。

4、知识拓展----电解质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

1)、在人体中的作用:

人体内的电解质广泛分布在细胞内外,参与体内许多重要

的功能和代谢活动,并且电解质对正常生命活动的维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果一个人剧烈运动,随着汗液会流失许多的电解质,尤其是钠和钾,这是

电解质里最主要的元素。

一旦出现不平衡,需要尽快补充以恢复平衡;

2)、电解质饮料:

此饮料可补充人体新陈代谢的消耗;

3)、电解质医用:

作为肠外营养首选的最基础的糖电解质输液在临床医学领域,

特别在外科领域已作为一种重要的基本疗法,得到广大医生合理正确的运用;

4)、电解质引水机:

接近人体细胞水,含氧量极高,具有杀菌和保健作用;

5)、电解质干电池等。

四、注意事项:

1、请老师事先准备一小盆水,供学生操作使用;

2、请正确连接蜂鸣器的正负极,如果接反,蜂鸣器不作响;

3、在向纸巾均匀地滴水后,可稍等一两分钟,蜂鸣器才会作响,因为食盐溶解也要有一个过程,切不可喷水太多,以致于造成桌面积水甚至将食盐溶液冲走而影响实验效果。

《竹棍陀螺》参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重心与支点;

2、了解物体的平衡条件。

二、教学重点:

知晓物体稳定平衡的条件并能说出本实验的原理。

三、教学过程:

1、知识点介绍

1)、重心:

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

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举例并画出图形供小朋友理解:

线段的重心就是线段的中点、平行四边形的重心就是它两条对角线的交点等;

2)、支点:

是支撑物体的那个点,本课中的中间竖棍较尖处与物体接触的点就称为支点。

2、

制作过程:

1)、用竹棍和皮筋绑成如右图所示的结构

较短带尖的木棍为中间竖着的一根,尖部朝下;

两根较长带尖的则是两侧的(同样尖部朝下),

两端均不带尖的竹棍为横向的那根;

2)、把两侧带尖的竹棍插入球的孔中,以球掉不下来为宜;

3)、调试方法:

首先要使两侧木棍与皮筋的交叉点到中间的竖棍间的距离相等,如果朝哪个方向歪,就将其向中间的竖棍调近,或者调远另一木棍与中间竖棍的距离;其次,如果前后歪,则要调整最上面三根棍的位置,使中间的竖棍夹在两侧棍的中间;第三,两侧的球越是低于支点,则越稳定。

调试平衡后,将陀螺放到装有适量水的瓶子等物体上,转动起来是不是更有成就感,陀螺上面还可再放陀螺,看哪组放得更多。

3、物体平衡的条件:

一是结构、质量分布要对称;二是支点要在重心之上。

所以当本陀螺只有在满足这以上两个条件时,才会更稳而不倒。

4、知识拓展:

根据平衡的道理,走钢丝的杂技演员,始终要使自己身体重力作用线通过支撑面,这支撑面就是钢丝。

钢丝很细,给人的支撑面极小、使身体重心恰巧落在钢丝绳上就很难,身体随时有倒下去的危险。

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当身体摇晃要倒下时,人们往往摆动两臂,使身体重新站稳。

两臂的摆动,是在调整重心作用线,使之通过支撑面,以恢复平衡。

体操运动员在平衡木上,也常常有这样的动作。

杂技演员走钢丝,当然也必须伸开双臂左右摆动来掌握重心,保持平衡。

他们手中还常拿着长长的竹竿,或者花伞、彩扇等,这些物品起着“延长手臂”的作用,是帮助身体平衡的辅助工具。

四、注意事项:

1、要学会缠皮筋的技巧,在对最上面的三根竹棍和两侧竹棍可采用直接缠绕方法,对中间竖棍和横棍则在缠绕后挂在竖棍上即可;

2、请同学们保持一定的间距,更不可舞动竹棍,以免扎着其他同学;

3、本实验的调试过程一定要让同学们多体验才能知道其中的原理并享受由此带来的诸多乐趣,相信同学们一定能成功的。

 

《音乐听筒》参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音乐听筒的构成;

2、了解扬声器的构成及其发展史;

二、教学重点:

知晓扬声器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过程:

1、知识点介绍:

1)、音乐听筒的构成:

本音乐听筒是由一个永久磁铁和带有铁芯的线圈及音乐集成块构成。

音乐集成块:

顾名思义,就是将晶体管、电阻、电容、二极管等电子元件整合组装在一芯片上所构成的组件。

它相当于人体的大脑控制着整个电路的运行程序,在芯片中存有音乐贺卡的音乐程序;

2)、扬声器及其构成:

又称“喇叭”,是一种把电信号转变为声信号的换能器件。

扬声器由一块永磁体(普通吸铁石)、线圈、纸盆(塑料盆)及电源构成。

如,课间操时,我们听到的音乐就是从通过扬声器发出的;收音机及MP3、MP4中均有扬声器装置。

2、制作过程:

1)、先用砂纸将漆包线两端的绝缘皮打磨掉;

2)、将镙钉从木板的小孔中穿入,并按同一方向将漆包线缠绕在螺钉上(开始缠绕时可先从贴近底板的部位缠起,这样能较好地将镙钉固定在底板上而不上下晃动),漆包线的两端各留出约5厘米即可,以便于接线;

3)、将音乐集成块用海绵胶粘在底板上(与镙钉的较长端同侧,且使两导线端朝向镙钉端),并将音乐集成块的两导线分别与漆包线的两端相接;

4)、将磁铁用双面胶粘在塑料杯内底部的中心位置,再使杯底部的外侧中心部位与镙钉相吸即可。

3、音乐听筒的操作方法和扬声器的原理介绍:

1)、操作方法:

将塑料杯靠近耳朵,并按下音乐集成块上面的按钮开关,这样预存在芯片上的音乐就通过扬声器播放出来了,一段动听的音乐即刻想起。

每个集成块为一种音乐,共计配备了十余种音乐,同学们可以相互交换聆听;

2)、原理介绍:

线圈通电时,其线圈就会产生磁场,在与磁铁的磁场相互作用下,线圈就会振动,振动就会发出声音。

简单来说是通电导体在磁场内的受力作用。

4、知识拓展:

1)、扬声器的发展史:

1877年,德国人西门子提出了扬声器雏形的专利;在我国,1932年拉开了扬声器生产的序幕,1949年后扬声器等电声事业很快发展;1996年产量开始超过日本,2000年达20亿只以上,成为世界扬声器产量第一的大国和扬声器出口第一的大国;

2)、塑料杯在本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汇聚声音,也可直接将磁铁吸在镙钉上,这样产生的声音则小得多;

3)、内部带有铁芯的螺线管即为电磁铁,另,电磁铁是有南北极之分的。

四、注意事项:

1、缠绕漆包线时,请同学们耐心操作,可缠绕整根螺钉长度的三分之二即可;

2、按下开关,如果听不到音乐,有可能是漆包线打磨不干净所致,所以一定要将漆包线两端的接线端打磨干净;

3、在欣赏音乐时,请同学们保持安静,以便感受到更好地视听效果;

4、请勿将磁铁掉到地上,否则有摔碎的可能哟。

 

《星像仪》参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星像仪;

2、了解星座及其起源;

二、教学重点:

认识恒星及其组成的几个星座。

三、教学过程:

1、知识点介绍:

1)、星像仪:

是一种观测星空的仪器,外貌与地球仪相似,而内部附有灯泡,将灯泡打开,即可把星座投影在周围的空间里,让人仿佛置身星座中;

2)、星座:

是指天上一群群的恒星组合。

在三维的宇宙中,这些恒星其实相互间没有实际的关系,只是人们自古以来对于恒星的排列和形状很感兴趣,并且很自然地把一些位置相近的星星联系起来,便组成了星座;

3)、恒星:

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似球状天体。

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

另,夜空里的点点繁星,距离我们十分遥远,从地球上看,星星之间的相对位置似乎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古代人把它们叫做恒星,实际上,所有恒星都在不停地运动和变化。

人们用肉眼可以看到的恒星,全天就有六千多颗。

借助于天文望远镜,可看到几十万乃至几百万颗以上的恒星。

2、制作过程:

1)、先将四张星座图片中的任一张放在纸杯的口部,用牙签将红点处扎破,建议孔的大小要与牙签最粗的直径处相当;

2)、将纸杯用双面胶固定在KT板上,杯口的边缘可略探出KT板的边缘;

3)、将电池盒亦用双面胶固定在KT板上,并将黑色导线与高亮二极管的负极(较小圈)相连后将高亮二极管的头部从杯底的中心孔插入杯内(两接线脚在外),红色导线与鳄鱼夹相连;

4)、在杯口处粘上几块双面胶,并将刚才扎好孔的星座图片粘在杯口处,使图片的图形朝外。

3、实验操作:

装入电池并连通电路,在光线较暗的屋子里将图片对着墙面,于是高亮二极管就把图片上的星座(所扎的孔)投影在墙上了。

如果不清晰,可调整图片与墙面的距离,或再适当将孔扎大些。

4、知识拓展:

1)、星座的起源:

A、星座起源于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古巴比伦,古代巴比伦人将天空分为许多区域,称为“星座”,不过那时被发现和命名的星座更少;

B、1922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决定将天空划分为88个星座。

1928年,联合会正式公布了88个星座的名称。

这88个星座分成3个天区,北半球29个,南半球47个,天赤道与黄道附近12个。

2)、生日星座:

源于占星学,它试图利用人的出生地、出生时间和天体的位置来解释人的性格和命运。

生日星座共计12个,我们不应迷信于生日星座。

四、注意事项:

1、我们提供了四个星座的图片,分别是猎户座、天鹅座、天蝎座和飞马座,我们分别能看到这几个星座的月份分别是:

1月、7月、8月和10月;

2、由于上课时间的关系,我们只能观看一两个星座,剩下的星座回家再进行观看;

3、在用牙签扎图片上面的红点时,也可将图片平铺在KT板的背面。

另要小心操作,以免扎着手。

《万花筒》参考教案

一、教学目标:

了解光的反射及其反射定律。

二、教学重点:

知晓万花筒的科学原理。

三、教学过程:

1、知识点介绍:

1)、光的反射:

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老师手拿一面镜子,把镜子朝向有阳光的地方,让光线斜射到平面镜上,调整镜面的方向,大家仔细观察,会在墙上产生一个明亮的光斑,这一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光的反射定律(附图):

A、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B、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C、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

“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2、制作过程:

1)、将塑料袋内的圆筒及塑料小花饰取出,拆下圆筒两端的镜盖并从其内取出铝箔

镜片和外包装纸。

注:

最好要将塑料小花饰倒在事先准备好的盒子内,以避免其丢落;

2)、将盛装小花饰用的小塑料盒放在圆筒的任一端,将小花饰放入其内并用带有塑料薄膜的端盖将其扣住;

3)、从圆筒的另一端依次将三片铝箔镜片按照镜面朝里的方向放入圆筒内,这样任意两相邻镜片的夹角为60度;

4)、将另一塑料端盖扣在圆筒的另一端;

5)、在包装纸的背面横向粘两至三条双面胶,再将其粘在圆筒上用作装饰。

由于圆筒和该包装纸均较光滑,如果粘合不牢,可用透明胶条在已缠绕圆筒的包装纸上再粘两圈即可,透明胶条为公用器材,请在公用材料包内取用。

3、操作方法及原理介绍:

1)、转动圆筒,用一只眼睛从圆筒的带孔端看去,你会发现很多漂亮的图案再不断更新,好不漂亮;

2)、原理介绍:

万花筒的神奇之处源于光的多次反射现象,一面平面镜,经过一次反射成一个像,三块平面镜的角度限制了反射成像的个数,但是每个反射而成的图像(包括原来的实物)都和相邻的反射图像连在了一起,于是组成了漂亮而神奇的图案。

4、知识拓展:

1)、如果只用两面镜子,镜面相对放着,则会反射出无数个图像,在以后的课程中我们还会学到制作“窥视无穷”和“潜望镜”的课程;

2)、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一束平行光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光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当一束光射到凸凹不平的物体时,他的反射光线是射向不同方向的,不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漫反射。

所以我们才能从不同的地方看到同一个物体,否则,如果都是镜面反射的话,我们只有站在特定的地方才能看得到物体。

四、注意事项:

1、为方便学生理解,老师可讲授平像镜成像的特点,为理解光的反射做铺垫;

2、在圆筒上粘包装纸的时候,注意一开始就要粘正。

另,为美观起见,最好保证圆筒直立桌面且带孔端朝上时,包装纸上的文字也要保持正立的状态。

 

《昆虫认知》参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昆虫的外形特征及其各部分的作用;

2、了解昆虫的发育过程及种类等;

二、教学重点:

学会辨别昆虫。

三、教学过程:

1、外形特征及其各部分的作用:

1)、外形特征:

A、体驱分头、胸、腹三部分;

B、胸部长有三对足;

C、头上长有触角;

D、一般长有两对翅膀。

2)、各部分的作用:

A、头部:

位于体躯的最前端,具有触角、复眼、单眼和口器,所以头部是昆虫的感觉和取食的中心;

B、胸部是昆虫体躯的第二体段,由前胸、中胸和后胸三部分组成;每一胸节上各生1对足,依次称为前足、中足和后足。

多数昆虫的中、后胸还各生有1对翅,分别为前翅和后翅。

因此,胸部是昆虫的运动中心;

C、腹部是昆虫体躯的第三体段,腹内藏消化、排泄、呼吸和生殖等器官系统,是昆虫代谢和生殖的中心。

2、发育过程----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经过一系列内部及外部形态上的变化,才能转变为成虫。

这种体态上的改变称为变态。

昆虫的变态分两类:

1)、经过卵、幼虫、蛹、成虫4个发育阶段,称为完全变态,如蚕、蝴蝶等;

2)、只经过卵、若虫和成虫3个发育阶段,无蛹的形态,称为不完全变态,这类变态的幼虫体上具有翅芽,这样的幼虫叫做若虫,如蝉、蜻蜓等。

3、制作过程:

将昆虫的每一部分从纸板上抠下来,可按对衬关系进行左右摆放,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