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全国卷第30题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446282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69.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全国卷第30题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全国卷第30题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全国卷第30题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全国卷第30题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全国卷第30题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全国卷第30题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docx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全国卷第30题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全国卷第30题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全国卷第30题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docx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全国卷第30题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全国卷)

第30题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

1、如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图。

(1)图中虚线内物质总称为________,其中A代表________,B代表______,C代表________。

(2)填写图中D、E系统的名称:

D________;E________。

座位号

(3)从图中可以看出,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Na+和Cl-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进入内环境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系统。

(4)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从内环境排出体外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_系统。

而CO2的排出则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系统。

2、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脊髓的SG区发生功能障碍所致,科研人员对其发病机理进行了研究。

1.据图1可知,患者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兴奋沿__________传导,传至位于SG区的神经纤维末梢,引起储存在___________内的谷氨酸(一种兴奋性递质)释放。

谷氨酸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细胞膜电位发生的改变是__________突触后神经元受到刺激后,经一系列神经传递过程,最终在__________产生痛觉。

2.SG区神经纤维末梢上分布有离子通道N(见图1),该通道与神经病理性疼痛密切相关。

科研人员利用通道N抑制剂处理SG区神经元,给予突触前神经元一定的电刺激,测定突触后膜的电信号变化,得到图2所示结果。

据图2可知,抑制剂处理导致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信号幅度无明显变化,但__________,推测通道N开放,会引起突触前神经元__________,导致SG区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增强,出现痛觉敏感。

3.SG区的神经元包括兴奋性神经元与抑制性神经元两大类。

为进一步研究谷氨酸所作用的神经元类型,科研人员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了抑制性神经元,用通道N激活剂处理小鼠的SG区神经元,在突触前神经元施加刺激,分别检测有绿色荧光和无荧光的神经元细胞膜的电信号变化。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可判断谷氨酸作用对象为兴奋性神经元。

4.依据本研究,开发减缓神经病理性疼痛药物的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离子的跨膜运输是神经兴奋传导与传递的基础。

突触传递过程中,突触前、后膜内外离子的移动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兴奋传导到突触前膜时,引起突触前膜对N+通透性的变化趋势为。

在此过程中Na+通过膜的方式是。

(2)引起突触前膜上Ca2+通道打开的原因是。

(3)图中①至④表示兴奋引发的突触传递过程。

图中过程②表示。

(4)为研究细胞外Na+浓度对突触传递的影响,向细胞外液适度滴加含Na+的溶液,当神经冲动再次传来时,膜电位变化幅度增大,原因是。

(5)在突触部位胞内的Ca2+主要来自胞外。

为证明细胞内浓度可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量,提出可供实验的两套备选方案。

方案一:

施加通道阻断剂,然后刺激突触前神经细胞,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量。

再在该实验体系中适度增加细胞外液中的Ca2+浓度,然后刺激突触前神经细胞,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摄。

方案二:

适度增加细胞外液中的Ca2+浓度.然后刺激突触前神经细胞,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量。

另取一组实验材料施加Ca2+通道阻断剂,然后刺激突触前神经细胞,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量。

比较上述两个方案的优劣,并陈述理由。

4、牵张反射是指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牵拉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

图甲表示牵张反射的过程。

图乙是图甲相应部位的结构示意图。

将两个微电极置于图中b、c两处神经细胞膜外,并与灵敏电流计正负两极相连,刺激e处,肌肉收缩且电流计指针偏转。

请分析回答:

(1)牵张反射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效应器是。

(2)肌肉受牵拉时肌梭兴奋,兴奋以形式沿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

兴奋再由α传出神经传至肌肉,引起收缩,α传出神经末梢与肌肉细胞的接头部位类似于突触,兴奋在此部位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

同时兴奋也经γ传出神经引起肌梭再兴奋,使肌肉收缩更有力,这种调节机制属于调节。

(3)举重运动员在比赛中举起杠铃并维持一定的时间,这主要是大脑发出的冲动能作用于α和γ传出神经的结果,这说明。

(4)在骨骼肌被过度牵拉时,会引起骨骼肌另一种感受器兴奋,通过脊髓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作用,抑制α传出神经的活动,使相应肌肉(填“收缩”或“舒张”),其生理意义是。

(5)刺激e处时,e处膜外电位的变化是,依据所观测到的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绘制出的电流变化情况曲线是下列选项中的。

5、某人脚掌不慎被一枚长钉扎入,猛然抬脚,大叫了声“哎呀,我的天啊”。

图为该人某反射弧结构示意图,A、E、M、N位于反射弧上,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与B、C类似的突触。

请据图作答。

(1)该人大叫一声“哎呀,我的天啊”,与之有关的是大脑皮层目语区中的区。

(2)若对A施加一强刺激,则细胞膜外表面电位变化是;若刺激图中M点,则A点(填“能”或“不能”)发生这种变化,这是由于图中处只能单向传递兴奋导致。

该人服用了某药品,它可以阻止神经递质与受体作用后的分解,因此,服用后,突触后神经元的变化是。

(3)人感觉痛之前有了抬脚反应,这是因为中有调节该活动的低级中枢。

但在注射药物时,该人手脚并未缩回,这说明缩手、缩脚反射可以受的调控。

(4)由于伤口过深,而破伤风芽孢杆菌又是(填“需氧”“厌氧”或“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医生担心该人会得“破伤风”,所以为他注射了破伤风抗毒血清进行紧急预防或治疗,同时向他介绍了破伤风疫苗引发的免疫过程,如图所示。

其中,不能识别抗原的细胞序号及名称是[],与物质甲合成、分泌有关的含磷脂的细胞器有。

6、如图1为人体在病毒(毒素)刺激下体温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若体温偏离这个值,人体会通过一定的调节过程使体温恢复到调定点体温。

(1)如图1,当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能刺激机体细胞产生致热性细胞因子作用于下丘脑,使体温调定点上调至38.5℃,导致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兴奋,通过传出神经传出兴奋,并分泌激素甲是___。

此调节过程与直接刺激___(冷感受器/温感受器)引发的全部调节过程接近,相关的体温调节方式为___调节。

(2)流感患者体温持续维持38℃,此时机体产热量___(小于/等于/大于)散热量。

科学家发现人体中有一种与肥胖有关的物质——瘦素。

通过小鼠实验发现,瘦素可以通过血脑屏障,然后与下丘脑特异性受体结合,把人体相关物质含量的信号传递给下丘脑的体重调节中枢,调节摄食行为。

图2表示瘦素通过下丘脑发挥作用的过程,其中a-h表示神经元,图3为图2中某局部模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3)图3中结构④称为___,兴奋在图3所示结构④中的传递方向是___(单向/双向/无方向)的。

(4)瘦素通过血脑屏障到达下丘脑,通过一系列调节,从而抑制食欲,减少能量的摄取,达到减重的效果。

此时饱中枢和摄食中枢的兴奋性依次是___(增强/减弱)。

(5)若当图2中c神经元释放物质A,并引起图3中③的抑制,则此时③处的膜电位是

___。

(6)突触易受化学因素影响,如:

毒扁豆碱可使突触间隙中的Ach(乙酰胆碱)酯酶失去活性;肉毒杆菌毒素可阻断Ach释放;箭毒可与Ach受体强力结合,却不能使离子通道开放。

上述物质中可导致大脑皮层无感觉的是___。

7、肥胖是Ⅱ型糖尿病的重要诱因,这与肥胖者血浆中过多的脂肪酸会使胰岛素受体敏感性下降有关。

下图1是人体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引起胰岛素分泌的示意图,图2是研究肥胖与Ⅱ型糖尿病关系的实验结果。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人体内,引起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信号分子有。

(2)据图1,进食后胰岛B细胞葡萄糖供应增加,细胞内有氧呼吸过程加强,导致ATP/ADP的比值上升。

胰岛B细胞膜电位发生变化,引起

以的方式进入细胞,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3)据图分析,非糖尿病肥胖者血浆胰岛素浓度与正常人相比有明显差异,可能的原因是非糖尿病肥胖者。

Ⅱ型糖尿病肥胖者血浆胰岛素浓度与非糖尿病肥胖者相比也有明显差异,可能的原因是Ⅱ型糖尿病肥胖者。

(4)下图表示正常人和Ⅱ型糖尿病肥胖者在口服100g葡萄糖后血糖浓度变化情况。

请在答题纸相应坐标中画出非糖尿病肥胖者在相同条件下的血糖浓度变化曲线。

8、甲状腺和甲状旁腺都位于颈部,虽然甲状旁腺依附在甲状腺上,但它们是两种功能独立的内分泌腺,有完全不同的生理作用。

甲状旁腺可以分泌一种参与体液中无机盐调节的激素——甲状旁腺素(PTH)。

具体调节过程如图。

(1)PTH除了可以通过肾脏重吸收、骨骼溶解直接提升血钙之外,还可以通过活化某一种脂质(填写一种物质)间接提升血钙含量,由此可见PTH的靶器官有(至少写出两个)。

(2)已知血钙升高时,甲状旁腺分泌PTH的过程就会受到抑制,从而使血钙含量下降,这种调节方式称为调节,其意义在于。

(3)如图为青蛙变态发育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①由图可知,当甲状腺激素含量时青蛙开始出现前肢,由此可见,甲状腺激素具有的功能。

②若实验中需对蝌蚪进行甲状腺激素处理,可以采用的方法是(填序号)。

a.注射甲状腺激素b.饲喂含甲状腺激素的食物

③从以上信息分析,甲状腺激素与PTH的作用关系是(填“协同”或“拮抗”)。

请说明理由:

9、研究发现,内含识别红细胞表面抗原的血清与红细胞作用后,红细胞会发生破裂现象。

研究人员为了易于实验结果的观察,将抗原A连结到山羊红细胞(简称SRBC)表面抗原A即成为SRBC的表面抗原,以SRBC-A表示。

再将抗原A注射到小鼠体内,获得内含识别抗原A物质的血清,简称抗A血清。

表中的资料是此研究人员进行实验的条件与结果。

表中符号“V”表示在试管中加入该实验材料;“+”表示红细胞发生破裂;“一”则表示红细胞没有破裂。

抗原与抗体

试管

SRBC-A

抗A血清

抗A血清经56℃加热30分钟

纯化的专一性A抗体

去除专一性A抗体的抗A血清

红细胞破裂

+

+

(1)由试管甲和试管乙的结果推测加热处理的影响是。

(2)丙和这两支试管的结果必须同时出现时,才足以得到下述推测:

抗A血清造成红细胞破裂的因子除专一性A抗体外,还需要其他因子的存在。

(3)由试管中、丙和丁的结果,推测加热处理对血清造成的影响是。

(4)如戊的结果为“+”,则丙丁戊三支试管的结果皆可说明专一性A抗体。

(5)特异性免疫中,除了血清中的各种免疫物质能作用于红细胞外,能使红细胞直接裂解的细胞是细胞。

10、如图表示胰液分泌调节的部分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盐酸刺激__________,从而使其分泌__________,经__________传送至胰腺,促使其分泌胰液。

表明机体可通过__________方式调节胰液的分泌。

2.图示中反射弧的效应器为__________。

表明机体还可通过__________方式调节胰液的分泌。

3.研究者又进一步研究刺激迷走神经、注射不同剂量促胰液素对胰液分泌量的效应,结果如下表:

处理方式

时间/剂量

分泌量(滴/15min)

时间/剂量

分泌量(滴/15min)

时间/剂量

分泌量(滴/15min)

刺激迷走神经

3min

8

3min

8

3min

8

注射促胰液素

1mg

11

2mg

37

3mg

62

刺激迷走神经同时注射促胰液素

3min和1mg

43

3min和2mg

88

3min和3mg

120

由表中数据可知,单独刺激迷走神经或注射促胰液素与二者同时作用相比,__________对胰腺分泌胰液的促进作用更显著,表明调节胰液分泌的两种方式具有__________作用。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

(1)内环境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2)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

(3)消化系统 循环

(4)循环系统、泌尿;循环系统、呼吸

解析:

(1)内环境是细胞外液构成的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体内细胞和内环境之间可以进行物质交换.血浆中的水分和一切能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细胞间隙形成组织液,绝大部分组织液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又回到血浆中,小部分组织液可透过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液经淋巴循环到达左右锁骨下静脉回到血液中.根据图示因为B→C→A是单向的,可确定C为淋巴,A为血浆,B为组织液,共同构成了内环境.D吸收营养物质是消化系统,E排出尿素、尿酸等应是泌尿系统.

(2)人体内的细胞就可以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了.具体地说,就是由呼吸系统吸进的氧和消化系统吸收的营养物质先进入血液,然后再通过组织液进入体内细胞;同时,体内细胞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废物和二氧化碳,也要先进入组织液,然后再进入血液而被运送到排泄系统和呼吸系统,排出体外.由此可见,体内的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所以D表示消化系统、E表示排泄系统.

(3)Na+,Cl-绝大部分都来自于我们的食物和水在消化道主动运输进入人体内环境,葡萄糖来自于小肠上皮细胞消化了多糖分解为葡糖后主动运输进入内环境,氨基酸也是绝大部分通过小肠上皮细胞消化蛋白质主动运输氨基酸进入内环境.因此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Na+和Cl-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进入内环境要经过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需要经过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协助.

(4)代谢废物是指经过人体的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废物,如尿素,二氧化碳等,它们都是糖,脂,氨基酸等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复杂的生化反应产生的废物.食物通过消化系统进入内环境,O2通过呼吸系统进入内环境,而代谢废物CO2、尿素等则通过皮肤,泌尿系统排出体外.它们通过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皮肤排泄,不经过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参与的废物排泄叫排遗,所谓排遗指无法消化利用的食物残渣经过消化道排出体外的过程.可见,与新陈代谢直接有关的四个系统是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系统.但其他各种器官、系统与新陈代谢也都有一定的关系.

2答案及解析:

答案:

1.传入神经;突触小泡;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大脑皮层

2.突触后膜的电信号频率降低;谷氨酸释放量增加

3.带绿色荧光的神经元电信号频率和幅度均无明显变化,不带绿色荧光的神经元电信号频率显著增加

4.开发抑制通道N活性的药剂

解析:

1.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产生兴奋,兴奋沿着传入神经以电信号形式传导,传至位于SG区的神经纤维末梢,引起储存在突触小泡内的谷氨酸(一种兴奋性递质)释放,作用到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发生膜电位变化,神经细胞未受刺激时保持静息状态,其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当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膜电位发生变化表现为外负内正。

谷氨酸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细胞膜电位发生的改变是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感觉的形成是在大脑皮层,因此当突触后神经元受到刺激后,经一系列神经传递过程,最终在大脑皮层产生痛觉。

2.由图2对照组与实验组相比较可知,两者的相同点是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信号幅度无明显变化,不同点是对照组的突触后膜的电信号频率较高,细胞兴奋性较高,而实验组的突触后膜的电信号频率降低,细胞兴奋性较低,说明通道N开放,会引起突触前神经元谷氨酸释放量增加,导致SG区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增强,出现痛觉敏感。

由于实验组进行的是N通道抑制剂处理,说明N通道抑制剂的作用是抑制突触前膜的功能,使之释放的神经递质的量减少。

3.由于SG区的神经元包括兴奋性神经元与抑制性神经元两大类。

为进一步研究谷氨酸作用的神经元类型,可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抑制性神经元,用通道N激活剂处理小鼠的SG区神经元,在突触前神经元施加刺激,分别检测有绿色荧光和无荧光的神经元细胞膜的电信号变化。

如果谷氨酸作用对象为兴奋性神经元,那么带绿色荧光的神经元电信号频率和幅度会均无明显变化,不带绿色荧光的神经元电信号频率和幅度显著增加。

如果谷氨酸的作用对象为抑制性神经元,那么带绿色荧光的神经元电信号频率和幅度均有明显增加,不带绿色荧光的神经元电信号频率均无显著变化。

4.通过题2的研究可知,痛觉的产生与脊髓的SG区的突触前膜中的离子通道N有关,抑制离子通道N则痛觉减弱,因此要开发减缓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其思路应该是开发抑制通道N活性的药剂。

3答案及解析:

答案:

1.突然增加,达到一定水平后迅速降低(停止)协助扩散(或易化扩散);

2.神经冲动带来的膜电位变化;3.进入胞内的Ca2+会促进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

4.膜两侧Na+浓度差增加,单位时间内流的Na+数目增多;

5.方案二优于方案一。

方案一中施加Ca2+通道阻断剂,然后刺激突触前神羟细胞,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量,能够反映细胞内浓度较低时对神经递质释放的影响,而在Ca2+通道阻断剂存在的条件下,增加细胞外液的Ca2+浓度无法改变细胞内的Ca2+浓度,不能反映细胞内Ca2+浓度较高时对神经递质释放的影响。

此实验方案有缺陷。

方案二能反映细胞内Ca2+浓度较高和较低时分别对神经递质释放的影响。

解析:

1.Na+通道的开闭是十分迅速的,兴奋传来时迅速打开,传过后又会迅速关闭。

从图中可知的运输不消耗能量,但利用了载体。

说明Na+的运输方式应当为协助扩散。

2.Na+内流会引起膜电位变化,之后发生Ca2+内流。

所以引起通道打开的原因是膜电位发生变化。

3.据图可知,过程②表示进人胞内的Ca2+会促进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向外释放递质。

4.Na+内流的动力是的浓度差。

细胞外液Na+浓度增大,浓度差变大,单位时间内流的Na+增多,膜电位变化幅度增大。

5.实验目的是验证细胞内Ca2+浓度可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量。

为了充分证明该结论,需要高Ca2+和低Ca2+两组,施加Ca2+通道阻断剂可以使进入细胞内的Ca2+减少,增加细胞外液中的Ca2+浓度可以使进人细胞内的Ca2+增多。

但如果先使用了Ca2+通道阻断剂,则增大细胞外液中的Ca2+浓度是无作用的。

4答案及解析:

答案:

(1)脊髓;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

(2)电信号(或神经冲动或局部电流);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正)反馈;

(3)高级神经中枢可以调控低级神经中枢;

(4)舒张;防止肌肉受到损伤;

(5)由正(电荷)变负(电荷)(或者:

由正变负再变正);C

解析:

(1)依题意并结合图示分析可知,牵张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其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

(2)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肌肉受牵拉时肌梭产生的兴奋,通过一定路径的传递经γ传出神经引起肌梭再兴奋,使肌肉收缩更有力,说明这种调节机制属于正反馈(或反馈)调节。

(3)大脑发出的冲动通过脊髓能作用于α和γ传出神经,这说明高级神经中枢可以调控低级神经中枢。

(4)依题意可知,在骨骼肌被过度牵拉时,a传出神经的活动受到抑制,导致相应肌肉舒张,以防止肌肉受到损伤。

(5)刺激e处,会产生动作电位,e处膜外电位由正电荷变为负电荷,两个微电极置于图中b、c两处神经细胞膜外,静息时膜电位为零,产生动作电位时,局部电流先通过右电极再通过左电极,故电流变化情况曲线为C。

5答案及解析:

答案:

(1)S

(2)由正变负;不能;B、C;持续性兴奋或抑制

(3)脊髄;大脑皮层或高级神经中枢(4)厌氧;⑤浆细胞;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解析:

(1)根据题意,与该人讲话有关的言语区是S区。

(2)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动作电位是外负内正,故膜外由正电位变成负电位;由图可以看出M点是传出神经,由于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故A点不会发生电位变化,原因是B、C处兴奋传递是单向的;如果某种药品可以阻止神经递质的分解,则突触后神经元的变化是持续兴奋(或抑制)。

(3)由于抬脚反应的中枢在脊髓,而痛觉中枢在大脑皮层,故先有抬脚反应后感到痛;注射药物时,他手脚并未缩回,说明缩手、缩脚受脑中相应髙级中枢的调控,即大脑皮层的调控。

(4)破伤风芽孢杆菌是厌氧型微生物:

不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是浆细胞,应该是图中的⑤;物质甲是抗体,属于分泌蛋白,与抗体合成、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但是核糖体没有膜结构(不含磷脂)。

6答案及解析:

答案:

(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冷感受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2)等于(3)突触单向(4)增强、减弱(都对得分)

(5)外正内负

(6)箭毒、肉毒杆菌毒素(或箭毒、肉毒杆菌毒素、瘦素)

解析:

(1)据题意分析,人体体温上升时,激素甲作用于垂体,使得垂体分泌激素乙,作用于甲状腺,故可以推知激素甲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乙是促甲状腺激素。

由于是产热过程,故此调节过程与直接刺激冷感受器引发的全部调节过程接近,其过程中相关的体温调节方式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2)因为此时流感患者体温还是处于恒定状态,因此此时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3)分析题图可知,图3中结构④由三部分组成,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因此是突触结构,兴奋传递到突触部分时,由于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后膜,故图3所示结构④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

(4)由题意可知,瘦素通过血脑屏障到达下丘脑,通过一系列调节使得摄食中枢的兴奋性减弱,导致食欲下降,所以饱中枢的兴奋性增强,故两者的兴奋性依次是增强、减弱。

(5)分析题图可知,c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A引起突触后膜抑制,所以此时③突触后膜的膜电位是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6)由题意可知,毒扁豆碱可使突触间隙中的Ach(乙酰胆碱)酯酶失去活性,乙酰胆碱可以持续使突触后膜兴奋,可导致大脑皮层产生感觉;肉毒杆菌毒素可阻断Ach释放,不可以使突触后膜兴奋,导致大脑皮层无感觉产生;箭毒可与Ach受体强力结合,却不能使离子通道开放,不可使突触后膜兴奋,导致大脑皮层无感觉产生。

7答案及解析:

答案:

(1)葡萄糖和神经递质

(2)协助扩散(被动运输)

(3)胰岛素受体敏感性下降,细胞吸收和利用血糖能力降低,血糖浓度高,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多,负荷重,导致胰岛B细胞受损

(4)如图

解析:

8答案及解析:

答案:

(1)维生素D;小肠、肾脏、骨骼(写出两个即可)

(2)(负)反馈;使血钙的含量维持在正常的生理范围之内

(3)①最高;促进生长发育(或促进变态发育或促进前肢出现)②ab③拮抗;甲状腺激素含量高时,促进骨骼生长发育(长出上肢),而PTH高时骨骼释放钙,不利于骨骼的生长发育

解析:

(1)维生素D能促进小肠对钙的吸收,促进骨骼的正常钙化,因此PTH除了可以通过肾脏重吸收、骨骼溶解直接提升血钙之外,还可以通过活化维生素D间接提升血钙含量;分析题图可知,肾脏能重吸收钙,由此可见PTH的靶器官有小肠、肾脏、骨骼。

(2)已知血钙升高时,甲状旁腺分泌PTH的过程就会受到抑制,从而使血钙含量下降,这种调节方式称为(负)反馈调节,其意义在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自我管理与提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