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时间的数学日记.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44554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5.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时间的数学日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关于时间的数学日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关于时间的数学日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关于时间的数学日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关于时间的数学日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时间的数学日记.docx

《关于时间的数学日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时间的数学日记.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时间的数学日记.docx

关于时间的数学日记

关于时间的数学日记

  篇一:

三年级数学日记集

  ?

1+1?

等于几?

  三一班王辰雨

  ?

681+731?

、?

798+856?

、?

596-36?

……歪着脑袋,咬着笔杆,数学作业总算做完了,?

姐姐,1+1等于几?

?

这时三岁的小弟弟奶声奶气的问道。

我的脑袋更歪了,笔杆几乎要被咬断,是呀,这道题真难,?

1+1等于几?

的答案实在是太多了!

  ?

1+1=2?

这是个标准答案,?

1+1=1?

也是对的,你看1滴水加上1滴水还是1滴水,只不过是一大滴水珠;?

1+1?

还可以是一个直角,一个横?

一?

和一个竖?

1?

尾部相连成90度,不就是一个直角吗?

?

一?

+?

一?

还可以是个王字;?

1+1?

还可以等于3,你看一对夫妻接了婚,有了宝宝不就是3个人了。

  关于这个问题,我去问妈妈,妈妈边洗衣服边说是?

2?

,我把我的想法说了出来,妈妈也笑着沉思起来。

  ?

1+1?

到底等于几呢?

  辅导教师:

韩丽娜

  分蛋糕

  三一班周衪青

  12月1日是我妈妈的生日,中午吃饭的时候,我爸爸从外面的蛋糕店里买了个大大的生日蛋糕回来。

然后,妈妈对我说:

?

快喊你舅舅、爷爷、奶奶、姥爷、姥姥、表姐来吃蛋糕吧!

?

我说:

?

我知道了,妈妈?

一会儿,人到齐了,妈妈对我说:

?

宝贝,今天你来给大家分蛋糕吧。

?

我查了一下,加上我一共是九个人,我看了一下这个大蛋糕是正方形的,我就伤脑筋了。

一个蛋糕怎样平均分给9个人吃呢?

我想了一下,要把蛋糕平均分给9个人,切出的蛋糕块数应该是9的倍数。

如果先把蛋糕先切成3个同样的体积,然后再把这三块蛋糕每一块分成平均的三块,就可以得到9块蛋糕了,3×3=9(块),这样就可以平均分蛋糕了。

真是想不到,这么复杂的分蛋糕都可以通过数学方法来解决,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真的很有用啊。

  辅导教师:

韩丽娜合理安排时间

  三一班王政砚

  妈妈昨天去郑州出差,今天下午回来的。

妈妈给我讲了她出差的经过,她买

  的是周五上午10点的火车票,结果火车晚点了25分钟,火车正点需要一个半小时到郑州,结果又在路上晚点了10分钟,我算了算,妈妈到上午10点25分才坐上车,11点55分才到郑州。

出站用了10分钟,妈妈坐公交车到宾馆用了半个小时,12点35分到达宾馆。

妈妈说,她下午要办两件,一是去医院买药,二是和朋友见面。

但是,她的朋友下午四点以后才有时间,这时,妈妈问我:

?

你猜猜我会怎么安排做这两件事情的时间?

?

我不假思索地说:

?

妈妈肯定是先独自去医院买药,然后再和朋友见面的为什么呢因为,一眼下午2:

30上班,等您去医院买完药,差不多页就下午4点了,整好和朋友见面,中间就节省了互相等候的时间呀!

?

妈妈听完,摸着我的头说:

?

你真是个会安排时间的孩子!

妈妈页确实是这样安排的。

?

  在生活中,有好多事情我们可以根据我们的时间来安排,根据时间的长短可以同时进行,这就叫?

统筹安排时间?

这样安排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做事的效率!

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真的是很重要!

  辅导教师:

韩丽娜

  时刻与经过的时间

  三一班韩佳睿

  原来时刻与经过的时间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班上就发生了时刻与经过的时间的故事。

  上课的时候,我们在做一道关于时间的题目,题目是这样的:

一家图书室借书时间是12:

00——13:

30和15:

00——16:

30,求每天借书时间有多长?

我们先用13:

30-12:

00=1小时30分,再用16:

30-15:

00=1小时30分,最后相加得3小时。

可是,老师发现我们写的是1:

30+1:

30=3小时,不是1小时30分+1小时30分=3小时。

然后,老师把这道题米讲了一遍,我们才发现写错了。

原来1:

30是时刻,1小时30分是经过的时间,它要求借书的时间有多长,就是求经过的时间,我们写成了时刻,所以才错了。

  啊,看来时刻和经过的时间是意义不同的两个概念呀!

  指导教师:

韩丽娜租船

  三一班李奕扬

  今天是星期五,我们进行了期中小测验。

其中,数学考试卷上有一道题目,让我很难忘。

这上面的题目是:

有8人去划船,大船可以坐5个人,租金10元;小船可以坐3人,租金6元。

问:

可以怎样租船?

怎样租合理,为什么?

我先想到老师说的:

?

如果遇到这种题目,就要先看怎样租位子正好的。

然后,在算一算要花多少元?

?

这道题目我是这样算的:

先看一条大船和一条小船加起来正好能坐8人,再算一算一共要花16元。

然后,我算有没有别的方法,于是,我就看了看,可是都没有合理的,位子也多了。

这就说明:

应该租一条大船和一条小船。

  指导教师:

韩丽娜

  有趣的数学题

  三一班赵莺茗

  妈妈今天给我出了一些题让我做,期终有一道题目是这样的,小兰有3件不同的上衣,4条不同的裙子,文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

  一开始看到这道题感到有点难,我仔细地把题目反反复复地看了几遍,想出这道题的两种解答方法。

  一种是画图:

  从图中我输出小兰有12种不同的穿法,这种方法一目了然,但是比较麻烦。

另一种是列示:

4×3=12(种)

  这种列式计算的方法是在画图的基础上归纳出来的,比较简便。

  妈妈咪看到我做对了这道题,而且还用了两种方法,高兴地夸我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指导教师:

韩丽娜

  计算周长

  三一班王辰雨

  不同的解题思路,将得到不同的结果,而我在学习的过程中只习惯用一种方法,得到一个结果。

在我学习完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后,妈妈为了巩固和检测我学过的知识,踢地出了一道有关的习题,题目是:

?

啊来年各个长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平成一个大长方形,这个大长方形的周长可能是多少?

?

  我拿出一张草稿纸,先画了这样的图形:

  计算到的周长是:

4×8=32(厘米)2×6=12(厘米)32+12=44(厘米),我马上对妈妈说:

?

我算出来啦!

等于44里米?

课妈妈:

?

还有别的办法吗?

?

于是我又在草稿纸上画了起来。

哦,还来还可以这样,我又画出了图形

(2),这样拼话,周长就不一样了,2×8=16(厘米)4×6=24(厘米)16+24=40(厘米)。

  妈妈对我说:

?

思考问题一定要认真、全面啊!

?

是的,我一定要学会用多种思路全面地思考问题。

这样问题将会得到更好的解决。

  辅导教师:

韩丽娜

  找规律巧计算

  三一班行姝涵

  好多数学题是有规律的,只有范闲规律,才好解决问题。

今天的数学课上,老师

  让我们计算一道数学题,题目是这样的:

一条马路边种着一排柳树,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5米,小明从第一棵树跑到第200棵树,一共跑了多少米?

  一开始我们好多人都认为是1000米,课老师建议我们自己动手划一划,于是我拿出练习本,在纸上画了三棵树,发现三棵树之间有两个空距,一次推理,200棵树之间就有200-1=199个空距,即有199个5米,那么要知道第一棵树倒第200棵树之间一共有多少米?

只要用199×5=995(米)就对了。

  答案出来了,我的心里甜滋滋的。

  看来解答问题要深入思考,找到了规律,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指导教师:

韩丽娜

  剪角

  三一班彭玉涵

  今天,吃晚饭的时候,我发现我家的桌子角是正方形的,那一张桌子就有4割胶。

爸爸说:

?

我给你初一到题,靠靠你,要是把正方形的一个叫减去,还有几个角呢?

?

我想剪去一个角,原来一个角变成了2个角,加上原来的3个角,就有5个角了。

爸爸又说:

?

还有别的剪发吗?

?

这可男主我了,还有别的剪法吗?

我仔细思考了好一会也没有香醋来。

爸爸见我难住了,就说拿张正方形的纸来,我们来剪去一个角看看。

我拿来一张正方形的纸盒剪刀,爸爸知道我剪了,由于剪的位置不同,共有三种情况。

  虽然是剪去一个角,不同的剪法,结果是不同的。

看来学习数学必须深入才行啊。

指导教师:

韩丽娜

  不能粗心

  三一班孙明晨

  星期天,妈妈带我去买东西时发生了一件小事,使我印象深刻,久久不能忘怀。

事情是这样的:

  妈妈和我去商店买东西,买了这样几件懂:

一箱优博奶粉200元,一箱八宝粥30元,一件牛奶25元,一箱方便面30元。

妈妈让我算算一共多少钱。

我迅速口算起来:

200+30+25+30=285(元),马上大声告诉妈妈一共285元。

妈妈听后掏出300元钱递给售货员阿姨。

同时问我该找回多少钱,我不假思索地说:

?

300-285=25(元)?

!

妈妈和售货员阿姨听了哈哈大笑。

妈妈说:

?

找25元,你阿姨要吃亏的,再仔细算算。

?

我听了心想:

如此简单的问题我会算错吗?

又仔细地算了一遍,300-285=15元,果然错了。

原来百位退一给十位当十,十位又给个位一个,这时十位剩9,9-8=结果应找回15元。

我感到很难堪,脸上火辣辣,都怪我平时太粗心了,一致这次出丑。

  这次事件给我很大的感想,做任何事情都不能粗心大意,只有认认真真,才能把事情做好。

  买菜

  三一班李吁俐

  今天,?

小鬼?

当家。

我带着爸爸给我的钱去买菜。

  我来到菜市场,想买菜,菜场里面的菜是元一斤,我准备买2斤,可是,我又看了看菜场外边的菜,它只有元一斤,而且还比里面的菜好,我准备再买一斤,晚上炒着吃,这样不仅菜买得多,而且更便宜,便宜×3=(元)×3=(元)=(元)。

  接着,我又去买肉。

菜场里面的肉,瘦肉多,元一斤;而菜场外面的肉,瘦肉少也要元一斤,相比之下,我当然是选择菜场里的肉。

于是,我就买了3斤肉,共花了×3=(元)。

  然后,我又去买了鸡腿。

只见菜场里的鸡腿肉少骨多,还有苍蝇的危害,要6元一斤,我又看看菜场外的鸡腿,只见它肉多骨少,香喷喷的,又没有受过污染,只是价钱贵了点,8元一斤。

可是,为了身体健康,贵一点就贵一点吧!

,再说就只贵了8-6=2(元)钱而已,于是我就买下了一斤。

  随着一股鲫鱼的鲜味,我来到一个鲫鱼摊旁,这儿的鲫鱼够鲜,够嫩,够活,是上等的鲫鱼,别的摊上的鲫鱼都没有这么好。

可是,这儿的鲫鱼太贵了,要10元一斤。

于是,我就跟这位摊主阿姨讨价还价,我说:

?

阿姨,您这儿的鲫鱼很好,可是太贵了,您看我第一次出来买菜,就便宜点吧!

?

阿姨说:

?

小朋友,您也知道这鱼好,这鱼卖10元钱,已经很便宜了。

?

我跟阿姨交谈了好半天,费尽了唇舌,阿姨才答应,不过也只便宜一元,我看了看兜里的钱,已经只剩下元了。

于是,我就只好买了半斤,花了(10-1)÷2=元钱。

回家的路上,我清点了一下菜,算了算,一共用了

  ++8+=(元),再加上兜里剩余的零头等

  +()=+=30(元)。

正好对上了爸爸给我的30元钱。

  这次买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指导教师:

韩丽娜

  酿葡萄酒

  三一班郭翕纯

  又到了金秋十月酿葡萄酒的季节了,妈妈从水果市场买来了一些葡萄,箱子带葡萄共47斤。

回到家我们把葡萄放到一个大盆子里,称了称箱子,重2斤。

我想:

那盆子里的葡萄不就净重47-2=45斤吗。

妈妈说:

?

10斤葡萄放1斤糖,那你算一算45斤葡萄需要多少斤糖?

?

我算了算,既然10斤葡萄1斤糖,那么40斤葡萄就需要4斤糖。

可是还有5斤葡萄,还需要斤糖。

4+=斤。

?

我算出来了,是斤糖!

?

我高兴地说。

妈妈夸奖我说:

?

宝贝,你算得很对,就是斤糖。

?

  我们把葡萄洗干净,装进一个干净的大坛子里,均匀地撒上白糖,最后封上

  篇二:

小学生数学日记大全

  小学生数学日记大全

  篇一:

紫砂虎

  今天,爸爸买了一只紫砂虎,我看了看,从前面只看得见头,从后面只看得见象教鞭一样的尾巴,从侧面只看得见它的一面,妈妈让我站在椅子上向下看,这时我看到了紫砂虎的全部身体。

  原来,物体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篇二:

下珠珠棋

  吃过晚饭,我和妈妈下跳棋吧!

我把棋拿上来,我选了绿色的棋子,妈妈选红色的棋子。

妈妈说你先走,我一走就跳了三步,妈妈只走了二步,可给我搭了一步桥,我一下又走了五步,妈妈才走了三步。

没几下我的棋子全部到了终点,我一看妈妈还差三步,我战胜了妈妈。

  篇三:

量高尺

  我们家的墙上有个量高尺,每年我?

ahref=““target=“_blank”class=“keylink”>加盟可砀摺Hツ晡疑砀呤?

m10cm,今年量的身高是1m16cm,116-110=6(cm).我今年长高了6cm。

  我问妈妈:

“我什么时候能长到姚明那么高?

”妈妈说:

“只要你天天多吃饭,不挑食,坚持锻炼身体,将来就能长成像姚明那样的小巨人”。

  篇四:

口算

  数学中,最简单的就是口算,可是,口算又是最难的,为什么说呢?

就听我介绍吧。

口算,要经过大脑的快速计算,是脱口而出的,可不能在草稿纸上等你算出来才说出来的,那样子叫计算,不叫口算。

而我却不一样,一道题目,像除以3,我会脱口而出,答案是,对吗?

  口算,其实很简单,加油!

  篇五:

学好数学能省钱

  星期天,我和爸爸妈妈去逛超市买牙膏。

到了超市,我们直奔洗化柜,我们发现了同种竹盐牙膏有两种卖法:

1、3个110克的牙膏组成清新畅享装是元;2、一支重150克的牙膏是8元。

  妈妈对我说:

“书汀,我们今天打算多买一些牙膏回去慢慢用,你看这两种卖法的牙膏买那种省钱呢?

”这下子可把我难住了,妈妈又对我说:

“今天我们把元就当成18元你来算一算吧!

”我立即说:

“买清新畅享装省钱。

”妈妈问:

“为什么呢?

”我说我是这么想的:

18元买三盒,用18÷3=6(元)那么110克的牙膏6元每盒。

150克的牙膏8元每盒,

  也就是多2元钱多买40克牙膏,照样算1元可买20克牙膏。

而买150克的牙膏1元买不到20克。

所以我认为买清新畅享装省钱!

妈妈听了以后高兴的对我说:

“太棒了!

学好数学真有用!

  今天,我知道了,原来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到的,还能省钱呢,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数学!

  篇六:

切西瓜

  昨天晚上,天比较热,我拿出了一只西瓜准备切时,被爸爸拦住了。

他给我出了一道题,题目是:

把这个西瓜切成九份,并且要切出十块皮,看你这么切?

这时,我想,这个吗,很简单。

于是,我去拿来一把水果刀,在把西瓜放在桌子上,切了起来。

我切了一个“米”字形的,一数,有九块倒够数,可是,只有九块呀!

我不服气,又拿来一个西瓜,准备切时,被爸爸拦住了,他指着我说:

“哎呀,你这样要浪费几个西瓜呀?

还是我来切吧!

”爸爸拿起水果刀,叫我看好。

我在一旁仔细地看者,这时,我脑子里闪过一个问号,该这么切呢?

等爸爸切完后,我数了数,也只有九块皮,但他切的是“井”字形呀。

我望了望爸爸说:

“爸爸,你切的还不是九块吗?

”爸爸见我疑惑不解的样子,就说出了第十块皮的“藏身之地。

”原来第十块皮藏在“井”字中间那个“口”的下面。

到这时,我才恍来大悟。

  这时,爸爸看着我因势利导:

“生活中处处有数,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一定有所收获,就像这次切西瓜一样。

”我听了点了点头。

  篇七:

迷惑人的数学题

  昨天,我翻开了,看到了一个题目:

平平一家三口人,爸爸比妈妈大3岁,今年全家三口年龄和是71岁,八年前全家年龄和是49岁。

今年平平多少岁?

爸爸、妈妈分别是多少岁?

  我一看,想:

哇,这太简单了!

于是就3×8=24(年)71-24=?

?

唉,不对劲儿!

我左思右想,可还是不明白。

爸爸看看这题,说:

“我以前也碰过这种题。

71-24=47而不是49我知道,说明了平平8年前还没有出生!

这样想多好!

  我听了爸爸的提示,拿起笔便兴奋地做了起来:

那么平平今年是6岁,爸爸的年龄是(71-6+3)÷2=34(岁)妈妈的年龄:

34-3=3(岁)。

  我验算了一下,哇,没错,果然是对的。

  我想:

这些类似的数学题很容易迷惑人,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它,以防被“骗”。

  篇八:

24点游戏

  星期天,我和扬文一起玩了24点游戏。

游戏规则很简单:

每人分别抽四张牌,然后用“+、-、×、÷”这几种计算方法最后得数一定要得24,就行了。

  游戏开始了,我们各抽了四张牌。

唉!

我的牌怎么这么糟呀!

你看,四张都是A。

这时,只听扬文说:

“我可以了,你看,5+5=10,10×2=20,20+4=24。

”第一轮,我输了。

但我并没有灰心丧气,因为后面还有机会,我一定要把握机会,好好赢一把。

我又抽了四张牌“6、5、8、3”。

我激动得马上脱口而出:

“6-5=1,8×3=24,24÷1=24。

现在是1比1平了。

  扬文说:

“有什么的,我一定会在下一回合胜过你的。

”第三回合到了,我又抽了四张牌“10、9、6、10”。

我一看傻眼了。

突然,只听扬文大声地喊道:

“6×4=24,24+1-1=24。

2比1我赢了。

”我看着他那得意的样子,无计可施。

  虽然这次游戏我输了,但是我觉得24点真有趣,同时也感到数学真的很奇妙。

我今后一定要努力学习数学,灵活运用“+、-、×、÷”的混合运算,在下一次的24点游戏中,一定要用得得心应手,当个高手。

  篇九:

有趣的数学游戏

  昨天,我看了上的巧猜年龄与口袋中的钱,它马上把我吸引过去。

上面说了,把你的年龄乘以2,加上5,所得的数乘以50,加上口袋的钱数(不超过十元,要以角为单位),再减去一年(平年)的天数,加长115就可以了。

  我看了这个题目,有点儿不相信,于是我就试一试,我的年龄:

9岁,口袋里的钱5元5角。

我先把9×2=18,18+5=23,23×50=1150,1150+55=1205,1205-365=840,840+115=955。

  这样,我把955拆分两段是9和55,9是我的年龄,55是我口袋里的钱。

  怎么样?

这个数学游戏也挺好玩吧!

请你也来试一试,看看是不是对的。

  篇十:

摘松果

  冬天到了,小松鼠要准备过冬的粮食了。

  有一天小松鼠背着一个大袋子,来到森林里,对松树爷爷说:

请吧你的松果送给我,好吗?

松树爷爷很大方,说:

你想要多少摘多少。

小松鼠很高兴,它一边摘一边唱歌,不一会袋子装满了。

松树爷爷问:

你摘了多少个?

小松鼠说:

哎呀,我忘了!

松树爷爷笑着说“我长了16个松果,现在还有9个,你能算出摘了多少个,就让你背走。

”小松树急了,不会算,怎么办呢?

要是松树爷爷不让它背走,那冬天吃什么呢?

我来帮它好了。

  数学课上,老师讲过:

知道总数,求部分数,就是从总数里去掉知道的一个部分数,就得另一部分数,用减法计算。

我很快就算出来了,小松鼠摘了16-9=7(个)。

  篇十一:

有趣的行程问题

  今天,坐着无聊,我对爸爸说:

”我们一起去做奥数题吧!

”“好的!

”爸爸满口答应了。

因为我行程问题没巩固,所以我先复习行程问题。

爸爸说:

”让我先来介绍一下行程问题。

”“好的。

”我高兴的拍了拍手。

爸爸便开始意味深长地介绍起来:

”我们每天的生活离不开步行、乘车,物体也无时不刻在运动,这即是所谓的’行’。

有’行’即产生距离,需要时间,这就构成了行程问题中的三个重要关系量:

路程、速度、时间,研究这三个量关系的应用题称之为行程问题。

  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

  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听完了爸爸的介绍,我们开始做例1.例1是这样的:

小华和李成家相距400米,两人同时从家中出发,在同一条路上行走,小华每分钟走60米,李成每分钟走70米,,问3分钟后两人相距多少米?

”这题太简单了。

只要用小华和李成的速度和乘时间就可以求出两人行走的路程。

然后用400米减去两人行走的路程就可以求出3分钟后两人相距多少米了。

”我骄傲地说。

爸爸笑了笑说:

”我认为你考虑问题还不周全。

题目中没有说到底是相向前行,还是相背而行,还是同向而行。

”“喔,知道了。

”这题的解答如下:

  

(1)相向:

400-(60+70)*3=10(米)

  答:

3分钟后两人相距10米。

  

(2)相背:

400+(60+70)*3=790(米)

  答:

3分钟后两人相距790米。

  (3)同向:

小华在前400-70*3+60*3=370米

  答:

3分钟后两人相距370米。

xiaoxue123

  (4)同向:

李成在前400-60*3+70*3=430米

  答:

3分钟后两人相距430米。

  啊!

行程问题真有趣!

  篇十二:

“鸡兔同笼”

  你以前听说过“鸡兔同笼”问题吗?

这个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趣题之一。

大约在1500年前,中就记载了这个有趣的问题。

书中是这样叙述的:

“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

这四句话的意思是:

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

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

  你会解答这个问题吗?

你想知道中是如何解答这个问题的吗?

  解答思路是这样的:

假如砍去每只鸡、每只兔一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角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

这样,

(1)鸡和兔的脚的总数就由94只变成了47只;

(2)如果笼子里有一只兔子,则脚的总数就比头的总数多1。

因此,脚的总只数47与总头数35的差,就是兔子的只数,即47-35=12(只)。

显然,鸡的只数就是35-12=23(只)了。

这一思路新颖而奇特,其“砍足法”也令古今中外数学家赞叹不已。

这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

化归法就是在解决问题时,先不对问题采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将题中的条件或问题进行变形,使之转化,直到最终把它归成某个已经解决的问题。

  篇十三:

跷跷板问题

  上数学课的时候,老师说:

同学们玩过跷跷板吗?

同学们都说玩过。

老师说:

怎么玩的,谁能给同学们讲讲?

  过了一会儿,老师从讲台下拿出一个天平称放在讲台上,叫我们看老师是怎么做的。

老师在天平称的左边盘子里放了两个桔子,右边的盘子放了一个苹果。

老师说:

这两个桔子和一个苹果一样重。

这时,老师把左边盘子里的桔子拿走一个,只见右边的盘子落下来了,左边的盘子翘起来了。

老师问我们:

这像什么?

“跷跷板”。

老师又问:

“这是为什么呢?

”同学们说:

苹果重,桔子轻。

老师说:

是几个桔子和几个苹果比?

只见老师又把苹果拿下来,再把一小包饼干放在天平称的盘子里,结果,放桔子的一边落下来了,放饼干的一边往上翘。

老师又问:

这又是为什么呢?

“桔子重,饼干轻。

”请同学们再看看,老师加了一包饼干,

  还是翘起来,老师又加了一包,天平称两边的盘子平了。

老师又问:

为什么两边的盘子一样高呢?

同学们都争先恐后的抢着回答。

老师说:

一个苹果和一个桔子比,苹果重,桔子轻;一个桔子和一包饼干比,桔子重饼干轻。

同学们知道该怎么比轻重了吗?

  篇十四:

“狡猾”的小表弟

  今天去姑姑家,看见4岁的小弟弟一身唐装,妈妈就跟他开起玩笑了。

  妈妈说:

“小胖,你的衣服真好看,借给舅妈穿好不好呀?

  小胖眨了眨眼睛说:

“不行,这套衣服穿上以后很热的。

  妈妈又说:

“舅妈最怕冷了。

  小胖马上又装作很冷的样子,一本正经地说:

“我刚才说错了,这套衣服穿着真是冷。

”说着,还打了几个冷战。

  妈妈忍住了笑说:

“冷点儿没关系,只要我里面多穿点儿衣服就可以了。

  小胖着急了,他撅着嘴,大声喊了起来:

“可是衣服太小了,你穿不上!

”大家听着全都笑了起来。

  篇十五:

难题

  傍晚,我在奥林匹克书中看到一道难题:

果园里的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老王师傅每天给50棵苹果树20棵梨树施肥,几天后,梨树全部施上肥,但苹果树还剩下80棵没施肥。

请问:

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梨树各多少棵?

  我没有被这道题吓倒,难题能激发我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