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考试重点原创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444689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剂学考试重点原创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方剂学考试重点原创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方剂学考试重点原创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方剂学考试重点原创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方剂学考试重点原创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方剂学考试重点原创版.docx

《方剂学考试重点原创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剂学考试重点原创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方剂学考试重点原创版.docx

方剂学考试重点原创版

一、名词解释

方剂:

是中医在辩证审因,确定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选择适当的药物配伍组合,并酌定剂量、确定适宜的剂型及用量而成的处方,是为方剂。

方剂学:

是研究治法和方剂配伍规律及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

制性存用:

指方剂中通过药物的配伍,使某一药物的药性被其它的药物所制约,但又发挥其应有的功效,起到相反相成的作用,如银翘散中的《荆芥》。

釜底抽薪:

指用苦寒降泄,通导大便以泻除实热之邪的方法。

本法好比是取去锅底下燃烧的柴草以降低锅内温度一样。

泛指寒下法,以其苦寒泄降,清除实热积滞,导热下行,起到釜底抽薪的效果。

辛开苦降:

当寒热互结,肠胃不和而见心下痞满,呕吐下利时,用辛味药之辛散以开通心下之痞结,配以苦味药之苦降,苦寒以清降泄热,降泄胃气以止呕,两者合用,平调寒热,开结降泄以治心下痞证,这种治法称为“辛开苦降”法。

代表方如半夏泻心汤。

五更泻:

清晨五更时即泄。

每天早晨天末亮之前即肠鸣泄泻,故名“晨泄”

理血剂:

凡以理血药为主组成,具有活血祛瘀或止血的作用,治疗血瘀或出血的病证的方剂,统称~

甘温除热:

指应用性味甘温的药物组合成方,以治疗机体因虚而发热的一种治法。

诸如补中益气

二、方歌

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黄连芩,干姜草枣人参行;辛开苦降消痞满,治在调阳与和阴。

清营汤:

清营汤治热传营,身热夜甚神不宁;角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更护阴。

天王补心丹:

补心丹用柏枣仁,二冬生地当归身;三参桔梗朱砂味,远志茯苓养心神。

苏子降气汤:

苏子降气半夏归,前胡桂朴草姜随;上实下虚痰嗽喘,或加沉香去肉桂。

血府逐瘀汤:

血府逐瘀生地桃,红花当归草赤芍;桔梗枳壳柴芎膝,血化下行免作劳。

三、问答题

1、归脾汤中用补气药的意义?

答:

归脾汤中用黄芪,人参,白术等补气药的意义有3点:

(1)益气补中健脾,以治脾虚之证.

(2)益气生血,以治心血不足之证.(3)益气摄血,以治脾虚气不摄血之出血证.

2、龙胆泻肝汤主治何用?

方中配伍当归、生地的意义何在?

主治:

肝胆实火上炎,肝胆湿热下注。

配伍当归、生地其意有二:

(1)因肝火太盛,易伤阴血,用之以养血滋阴;

(2)因方中苦寒分利药太多,亦可再耗其阴,用之以护阴,使祛邪不伤正。

方中柴胡引药入肝,疏畅肝气,与胆草、芩、栀性降之品相配,有寓升于降之意。

四:

论述题(君臣佐使、功效)

六味地黄

试述六味地黄丸组成,主治,功用和方解。

答:

六味地黄丸钱乙《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

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

方解:

熟地黄(君)——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山茱萸(臣)——滋养肝肾,敛摄精气。

山药(臣)——补益脾阴,益肾固精。

君臣药(三补)滋补肾、肝、脾,三阴并补而以滋肾阴为主(补其不足以治本)

泻(佐)——利湿泻浊,并制约熟地黄之滋腻

牡丹皮(佐)——清泻肝火,并制约山茱萸之温

茯苓(佐)——淡渗脾湿,助山药以健脾

三药(三泻)利湿泻浊除火,以助恢复肾肝脾三脏功能(泻其有余以治标)

功用:

滋阴补肾

主治:

肝肾阴虚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口燥咽干,牙齿动摇,足跟作痛,小便淋沥,以及小儿囟门不合,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注:

1,.助记歌:

六味地黄益肾肝,茱薯丹泽地苓专,更加知柏成八味,阴虚火旺自可煎养阴明目加杞菊,滋阴都气五味先,肺肾两调金水生,麦冬加入长寿丸。

2.熟地山药吴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

补中益气汤

李杲《内外伤辨惑论》

组成:

黄芪、炙甘草、人参、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

黄芪—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固表止汗《君》

人参/白术/甘草—补气健脾,以助黄芪《臣》

陈皮—理气和中,使诸药补而不滞《佐》

当归—养血补虚,使气有所依《佐》

柴胡/升麻—升举阳气引药上行《佐\使》

炙甘草—和中调药兼作《使药》

功用: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

Ⅰ、脾虚气陷证,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语声低微,面色萎黄,大便稀溏,舌淡脉虚,以及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

Ⅱ、气虚发热<下陷清阳之气郁遏于下焦,郁而化热>证,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

注:

助记歌:

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虚劳内伤功独擅亦治阳虚外感因

二陈汤:

组成:

半夏、橘红、白茯苓、炙甘草

君——半夏:

燥湿化痰,和胃降逆

臣——陈皮:

理气行滞,燥湿化痰

茯苓——健脾渗湿,渗湿以助化痰之力,健脾以杜生痰之源。

佐——生姜——制半夏之毒协助半夏化痰降逆、和胃止呕

乌梅(少许):

收敛肺气,与半夏、橘红相伍,散中兼收,防其燥散伤正之虞

佐使——甘草:

健脾和中,调和诸药

功效:

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

湿痰证。

症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出,胸膈痞闷,不欲饮食,恶心呕吐,头眩心悸,肢体困倦,舌苔白滑,脉滑。

君——半夏:

燥湿化痰,和胃降逆

平胃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生姜、大枣

苍术—燥湿运脾---君

厚朴—行气燥湿--臣

陈皮—行气燥湿,健脾和胃---佐

甘草—益气和胃,调和诸药---使

生姜/大枣—调理脾胃---使

主治:

湿滞脾胃证,脘腹胀满,不思引食,口淡无味,常多自利,呕吐恶心,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功用:

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注:

助剂歌:

平胃散用朴陈皮,苍术甘草姜枣齐,燥湿运脾除胀满,调胃和中此方宜。

类方比较

桑菊饮与银翘散

桑菊饮

银翘散

组成

连翘、桔梗、薄荷、芦根、甘草连桔薄芦草

桑叶、菊花、杏仁

银花、竹叶、荆芥、淡豆豉、牛蒡子

功效

疏风清热

宣肺止咳之力较大,属“辛凉轻剂”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之力较强,属“辛凉平剂”

主治

温病初起之风热表证,症见发热,口渴,咳嗽,脉浮数者

风温初起,受邪轻浅,肺失清肃者,症见但咳,身热不甚,口微渴等

温病初起,热象偏重、表郁较甚者,症见发热较高,咽喉疼痛,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等

银翘散与桑菊饮

均能辛凉解表,疏风散热。

用治外感风热,邪在肺卫之证,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微渴、舌尖红,脉浮数等。

银翘散兼清热解毒的作用,主要用治风热袭表,热毒较甚而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咽痛者,为“辛凉平剂”

桑菊饮:

并能宣肺止咳。

主要用治风温初起,邪客肺络,邪浅病轻而以咳嗽为主,伴微热者,为“辛凉轻剂”

黄土汤与归脾汤比较

 黄土汤与归脾汤两方均可用治脾不统血之便血、崩漏。

 黄土汤中以灶心黄土合炮附子、白术为主,配伍生地、阿胶、黄芩以温阳健脾而摄血,滋阴养血而止血,适用于脾阳不足,统摄无权之出血证;

归脾汤重用黄芪、龙眼肉,配伍人参、白术、当归、茯神、酸枣仁、远志补气健脾,养心安神,适用于脾气不足,气不摄血之出血证。

真人养脏汤与四神丸

均能温肾暖脾,涩肠止泻。

用于脾肾虚寒之不思饮食,神疲乏力,腹冷痛,泄泻等证。

真人养脏汤:

重在温中补虚。

重用罂粟壳,涩肠止泻之力大。

主治脾肾虚寒,而以脾虚为主的泻痢日久,滑脱不禁证。

四神丸:

重在温补命门之火。

重用补骨脂补火生土,以温肾为主,兼以暖皮涩肠。

用治命门火衰,火不生土,脾肾虚寒所致五更泄

芍药汤与白头翁汤

两方都有清热解毒作用,都可用于热痢(正邪俱实)

芍药汤:

兼能调气行血,适用于湿热壅滞大肠之湿热痢(下痢赤白相兼,苔黄腻)

白头翁汤:

兼能凉血解毒,适用于热毒深陷厥阴血分之热毒痢(下痢赤多白少,苔黄)

总论

1在现存的医籍中,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是《五十二病方》

2.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的医著是伤寒杂病论

2.东方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是方剂学发展的里程碑

3.被誉为我国历史上第一步由政府编修的中成药药典的方剂专著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3.入宋之后,最著名的有《太平圣惠方》

4.我国古代现存最大的一部方书是普济方 

5.我国首次依据君臣佐使剖析组方原理的专著是伤寒明理药方论

6.方剂和治法的关系是治法是指导遣药组方的原则,方剂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

7.常用的治法“八法”的内容是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温法清法消法补法

8.运用配伍方法遣药组方,从总体而言,其目的不外提高疗效、扩大治疗范围、产生新的疗效、减轻和消除药效的毒性四个方面。

9.组方原则

君药:

针对主要病因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臣药:

含义有二,一是辅助君药以加强治疗病因或主证的药物。

二是针对次要病因或次要症状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

含义有三种。

一是佐助药。

即协助君、臣药以加强治疗病因或主证,或加强臣药治疗此药病因或次要症状,或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药物。

二是佐制药。

即消除或减缓君、臣药之毒性或烈性。

三是反佐药。

对于病势危重,出现据药而须“从治”者,组方时选用与君药性味或功用相反而又能相成的药物,该药称反佐药。

使药:

含义有二,一是引经药,即引方中诸药到达“病所”的药物。

二是调和药,即具有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

解表剂

1、麻黄汤的功用是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2、桂枝汤中桂枝和芍药用量的比例是1.1

3、桂枝陪芍药的作用是调和营卫

4、桂枝汤和麻黄汤相比较症状不用点没汗出和有汗出

5、九味羌活汤:

方歌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九味羌活汤的功用是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九味羌活汤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

6、小青龙汤主治证候的病机是外寒里饮发汗散寒温肺化饮方中五味子的作用是敛肺止咳君药是麻黄和五味子

7、麻杏甘石汤功效主治辛凉宣肺,清热平喘 主治:

表邪未解,肺热咳喘证麻黄+石膏宣肺泄热

8、扶正解表败毒散用于痢疾初起有表证者,称为逆流挽舟法。

泻下剂

1、大承气汤釜底抽薪的代表方也是也是急下存阴也是通因通用的代表方。

选择题大黄后下加强泻下的功效

2、麻子仁丸主治胃肠燥热脾约便秘证。

润肠泄热、行气通便

3、十枣汤为泻下逐水的代表方,又是治疗悬饮及阳水实证的常用方。

用大枣而没用甘草十八反

4、小柴胡汤功效和解少阳主治少阳病。

柴胡配黄芩的作用是和解少阳

5、蒿芩清胆汤具有少阳胆热偏重,兼有湿热痰浊者之功用。

6、四逆散透邪解郁,疏肝理脾功用。

阳郁导致的四逆证

7、逍遥散功效:

疏肝解郁,健脾养血。

主治:

肝郁脾弱血虚证。

8、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的代表方。

9、大柴胡汤:

功效:

和解少阳,兼泻阳明。

主治:

少阳阳明并病。

10、葛根黄芩黄连汤:

功效:

解表清里主治:

协热下利。

清热剂

1、白虎汤功效:

清热生津主治:

阳明(气分)热盛证。

四大:

身大热、大汗出大渴引饮、脉洪大有力石膏配知母的作用是增强清里热作用。

2、清营汤方歌:

清营汤治热传营,身热夜甚神不宁;角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更护阴。

功效清营解毒,透热养阴主治:

热入营分证体现了透热转气法。

的药物是银花、连翘、黄连、竹叶

3、犀角地黄汤:

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主治:

1、热入血分证;2、热伤血络证

4、黄连解毒汤:

泻火解毒,主治:

三焦火毒热盛证,体现了苦寒直折法

5、普济消毒饮:

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主治:

大头瘟

6、导赤散:

清心利水养阴  主治:

心经火热证

7、龙胆泻肝汤:

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主治:

1、肝胆实火上炎证;2、肝胆湿热下注

8、清胃散的功用是清胃凉血,主治胃火牙痛。

9、玉女煎:

清胃热,滋肾阴 主治:

胃热阴虚

10、清暑益气汤:

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主治:

暑热气津两伤证

11、青蒿鳖甲汤:

养阴透热 主治:

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症见夜热早凉,热退但无汗出

温里剂

1、理中丸:

温中散寒,补气健脾治:

中焦虚寒证和阳虚失血症、胸痹、小儿慢惊等

2、小建中汤:

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主治:

虚劳里急证甘温除热的代表方有小建中汤、

补中益气汤、当归补血汤

3、吴茱萸汤:

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主治:

虚寒呕吐

4、四逆汤:

回阳救逆主治:

少阴病

5、当归四逆汤:

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主治:

血虚寒厥证

补益剂

1、四君子汤:

益气健脾  主治:

脾胃气虚证

2、参苓白术散:

益气健脾,渗湿止泻的代表法治:

脾虚夹湿证

3、补中益气汤、的代表方甘温除热

4、玉屏风体现了益气固表法止汗的代表方

5、生脉散五味子在方中的作用是敛阴止汗五味子在小青龙汤的作用是敛肺止咳

6、当归补血汤1、甘温除热的代表方2、益气生血的代表方

7炙甘草汤的功用是益气滋阴通阳复脉,方中重用生地炙甘草为君药。

、大补阴丸:

滋阴降火的代表方主治:

阴虚火旺证

8、一贯煎:

滋阴疏肝的代表方主治:

肝肾阴虚,肝气不舒证

9、肾气丸中体现“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治法的方剂善补阳者,必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而无穷

10、地黄饮子:

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  主治:

喑痱

固涩剂

1、真人养脏汤:

涩肠止泻,温中补虚  主治:

久泻久痢

2、四神丸:

温肾暖脾,固肠止泻  主治:

肾泻

安神剂

1、朱砂安神丸:

重镇安神,清心泻火  主治:

心火亢盛,阴血不足证

朱砂安神东垣方,归连甘草合地黄,怔忡不寐心烦乱,清热养阴可复康。

2、天王补心丹:

滋阴养血,补心安神 主治:

阴虚血少,神志不安证

补心丹用柏枣仁,二冬生地当归身,三参桔梗朱砂味,远志茯苓共养神。

开窍剂“凉开”三宝比较

安宫牛黄丸:

功用长于清热解毒主治高热谵语明显者

紫雪功用长于凉肝熄风主治四肢抽搐明显者

至宝丹功用长于开窍化浊主治神昏痰浊较甚者

理气剂

1、越鞠丸(芎术丸):

行气解郁主治:

六郁证“气、血、痰、湿、热、食”

2、半夏厚朴汤:

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主治:

梅核气

3、苏子降气汤:

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主治:

实喘方歌《苏子降气半夏归,前胡桂朴草姜随,上实下虚痰嗽喘,或加沉香去肉桂。

4、定喘汤:

宣肺降气,清热化痰主治:

哮喘

5、《苏子降气汤.上实下虚、定喘汤.外寒内蕴、小青龙汤.外寒、麻杏甘石汤.肺热》咳喘的四首方。

《填空》

里血剂

1、桃核承气汤:

破血下瘀  主治:

下焦蓄血证

2、补阳还五汤:

补气活血通络代表方 主治:

中风

3、温经汤:

温经散寒,祛瘀养血  主治:

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

4、生化汤:

化瘀生新,温经止痛  主治:

产后瘀血腹痛

5、十灰散:

功效:

凉血止血主治:

出血证。

症见吐血、咯血、咳血、衄血、血色鲜红,舌红,脉数。

6、小蓟饮子:

功效:

凉血止血,利水通淋

主治:

血淋、尿血。

症见尿中带血,小便频数,赤涩热痛,舌红,脉数。

7、黄土汤:

功效:

温阳健脾,养血止血。

主治:

阳虚便血。

祛湿剂

1、藿香正气散: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

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选择)

2、茵陈蒿汤:

清热利湿退黄  主治:

湿热黄疸

3、八正散:

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

湿热淋证

4、三仁汤:

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主治:

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三仁指的是《杏仁、白蔻仁、薏苡仁》

5、五苓散:

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主治:

1、蓄水证;2、水湿内停;3、痰饮

6、真武汤:

温阳利水的代表方主治:

1、脾肾阳虚,水气内停证;2、太阳病发汗太过,阳虚水泛

治风剂

1、川芎茶调散:

疏风止痛  主治:

风邪头痛

2、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羚角钩藤汤:

功效:

凉肝熄风,增液舒筋

3、镇肝熄风汤:

功效:

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主治:

类中风。

4、独活寄生汤:

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主治:

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

治燥剂

1、杏苏散:

轻宣凉燥,理肺化痰  主治:

外感凉燥证

2、清燥救肺汤:

清燥润肺  主治:

温燥伤肺证

3、桑杏汤:

轻宣凉润,清肺止咳主治:

温燥证

4、麦门冬汤:

润肺益胃,降逆下气  主治:

肺痿方针麦冬+半夏配伍意义清泄肺热又能生津止渴除烦

5、养阴清肺汤:

养阴清肺,解毒利咽  主治:

白喉

祛痰剂

1、温胆汤:

理气化痰,清胆和胃  主治:

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

2、清气化痰丸:

清热化痰,理气止咳主治:

痰热咳嗽

3、夏白术天麻汤:

燥湿化痰,平肝熄风 主治:

风痰上扰证

消食剂1、保和丸:

消食和胃 主治:

食积驱虫剂1、乌梅丸:

温脏安蛔 主治:

蛔厥证

 

1.方剂最早见于:

( E)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伤寒明理论》

D《医方考》    E《五十二病方》

2.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的医著是(C )

A《五十二病方》  B《黄帝内经》  C《伤寒杂病论》

D《普济方》      E《和剂局方》

3.被誉为我国历史上第一步由政府编修的中成药药典的方剂专著是:

(A)

  A.《太平惠民和剂局方》B.《太平圣惠方》C.《千金要方》D.《外台秘要》E.《圣济总录》

4.我国古代现存最大的一部方书是(D )

  A《和剂局方》          B《外台秘要》         C《医方考》

  D《普济方》            E《圣济总录》

5、我国首次依据君臣佐使剖析组方原理的专著是( B)

A《三因极一病证方论》B《伤寒明理论·药方论》C《医方考》

D《古今名医方论》E《医方集解》

5、在中医学史上第一部专门剖析方剂理论的专著是(A)

《伤寒明理药方论》          B《黄帝内经》         C《医方考》

  D《医方集解》

6、方剂和制法的关系:

制法是立方的依据,方剂是制法的具体体现。

八法:

 汗、吐、下、消、和、清、温、补

1)     汗法:

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等作用,使在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类治法。

2)     吐法:

吐法是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类治法。

3)     下法:

下法是通过泻下、荡涤、攻逐等作用,使停留于胃肠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结痰、停水等从下窍而出,以驱邪除病的一类治法。

4)     消法:

消法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驱虫等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渐积形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类治法。

5)     和法:

和法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类方法。

6)     清法:

清法是通过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以清除里热之邪的一类治法。

7)     温法:

温法是通过温里祛寒的作用,以治疗里寒症的一类治法。

8)      补法:

补法是通过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以主治各种虚弱证候的一类治法。

 

逆流挽舟:

是治疗痢疾初起而有表证的方法。

对于表邪陷里而成的痢疾,治疗上可用疏散表邪的方法,使陷里之邪还从表出,好像在逆流中挽舟上行。

热结旁流:

中医病证名。

阳明腑实证的另一种表现。

主要症状为泻下黄臭的粪水,腹痛据按,苔黄,脉沉实等。

急下存阴:

指通过峻泻通便以祛除实热邪气,从而达到保存阴津的一种治法

苦寒直折:

用苦寒药(如黄连、龙胆草、黄柏)清泄里热的一种治法。

适用于里热炽盛(或热毒炽盛)而正气未伤者。

君药;指针对主病因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主病之谓君)

臣药;a协助君药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起次要作用)

b对兼病因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a佐助药-直接治疗次要证候的药物,协助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

b佐制药-制药君、臣药的烈、毒性的药物。

反佐药-指在重病邪盛时,根据“甚者从之”的治则,用于消除或避免产生格拒现象(饮药即吐)而配伍的药物。

(治寒以热而佐以寒,治热以寒而佐以热)

使药;a调和药性的药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