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糖尿病的预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22266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5.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部分糖尿病的预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第一部分糖尿病的预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一部分糖尿病的预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一部分糖尿病的预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一部分糖尿病的预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部分糖尿病的预防.docx

《第一部分糖尿病的预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部分糖尿病的预防.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部分糖尿病的预防.docx

第一部分糖尿病的预防

第一部分糖尿病的预防

糖尿病是一组以血浆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升高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

引起血糖升高的病理生理机制是胰岛素分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

糖尿病可危及生命的急性并发症主要为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慢性高血糖可导致人体多器官组织损害(包括眼、肾、神经、周围血管及心脑血管等),引起脏器功能障碍或衰竭。

第一章糖尿病的三级预防

一、一级预防

纠正可控制的糖尿病危险因素,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在一般人群中宣传糖尿病防治知识,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在重点人群中开展糖尿病筛查,一旦发生糖耐量受损或空腹血糖受损,应进行干预。

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

二、二级预防

及早检出并有效治疗糖尿病。

对已诊断的糖尿病患者预防糖尿病并发症,主要是慢性并发症。

包括并发症筛查及代谢控制。

定期随访追踪。

三、三级预防

延缓与防治糖尿病并发症。

减少糖尿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第二章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健康指导与干预

一、糖尿病高危人群界定标准

年龄≥40岁。

超重及肥胖:

体重指数≥(BMI)24kg/m2和/或腰围:

男≥90cm,女≥80cm。

注:

参照2005年4月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推荐的中国人腰围和诊断标准。

卫生部2003年4月颁发《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试行)》建议男性腰围≥85cm,女性腰围≥80cm为腹部脂肪蓄积的界限。

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双亲或同胞中有糖尿病患者)。

糖耐量受损(IGT)或空腹血糖受损(TFG)者。

血脂异常者。

有高血压(血压≥140/90mmHg)和/或心脑血管病变者。

有妊娠糖尿病史或曾有分娩巨大儿(≥4kg)者。

二、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健康指导与干预措施

1、通过社区宣传和相关危险因素评价等活动,提高糖尿病高危人群识别自身危险因素的能力。

2、针对肥胖、缺乏体力活动、不合理膳食等危险因素,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和群体干预,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

3、利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诊疗、家庭探访等途径,对高危个体惊醒危险评估,并给予个体化的生活行为指导。

4、有条件的社区应建立糖尿病高危人群信息库,进行定期检测和管理。

三、社区普通人群中能减少2型糖尿病发病率的干预措施

1、加强体育锻炼

2、提倡健康饮食

3、防治或减轻超重/肥胖

建议:

(1)成年人每周至少5天,每天进行至少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例如快走,骑自行车,慢跑,跳舞,户外运动或做较重的家务)。

这些运动可以一次进行10分钟,一天运动几次来达到每日所需的运动量。

同时,可考虑每天采用不同的活动形式进行锻炼。

(2)所有成年人和5岁以上的儿童,都应该鼓励进食低脂肪、适量粮食、充足水果和蔬菜的饮食。

第二部分糖尿病的筛查和诊断

第一章糖尿病患者的筛查

一、筛查渠道

1、机会性筛查社区医生在诊疗过程中,通过检测血糖发现或诊断糖尿病。

2、高危人群筛查针对糖尿病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血糖监测、筛查。

3、健康体检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从业人员健康体检、有组织的单位健康体检、居民健康体检等监测血糖,发现血糖增高者。

4、其他通过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基线调查、糖尿病筛查等方式继续拧血糖监测,发现糖代谢异常患者;通过健康教育使糖尿病患者或高危人群主动监测血糖。

二、糖尿病的筛查与确诊步骤

(一)有糖尿病症状或体征的患者的鉴别

1、社区医生应对糖尿病尽可能保持警惕,主动发现病人。

糖尿病具有如下症状和体征:

症状

△口渴

△排尿增多,尤其在夜间(可导致儿童尿床和老年人尿失禁)

△疲劳乏力

△进食量增多但体重减轻

△外阴瘙痒

△皮肤瘙痒、起皮疹或伤口不易愈合

△排尿不适或尿痛

△视物模糊

△四肢麻木、疼痛、针刺感

△口腔溃疡或烧灼感

体征

△长期或反复感染,如皮肤感染、口腔或生殖器官真菌感染、口腔溃疡、泌

尿系感染

△白内障

△微血管并发症体征,如常规眼科检查时发现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足部溃

疡、下肢感觉丧失、阳痿(勃起功能障碍)

△心血管疾病的体征,如高血压、血脂代谢异常的表现(睑黄瘤:

眼睑上的脂肪沉积物)、足背动脉搏动消失

2、对具有上述症状和体征的人进行糖尿病诊断试验(参见第二章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二)无糖尿病症状或体征的患者的鉴别

1、应对一下人群进行糖尿病筛查和随访:

曾经出现葡萄糖调节受损的人(糖耐量受损和/或空腹血糖受损),每年检查一次。

曾经出现妊娠糖尿病的妇女,如产后检查血糖正常,应该在产后1年再次进行糖尿病筛查,以后每三年随访一次。

对有糖尿病多种危险因素的人进行筛查有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

对有2个或更多糖尿病危险因素的人应该至少3年进行一次糖尿病筛查。

2、最合适的筛查试验:

查空腹经脉血糖

查餐后2小时经脉血糖

如果糖尿病筛查试验结果阳性告知病人检查结果提示血糖升高,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

建议病人暂不进行饮食和药物治疗,但应在四周内复诊。

社区医生应该在可靠的实验室进行血糖监测来确定诊断。

在最终按照WHO诊断标准确诊前不应进行任何治疗。

如果糖尿病筛查试验结果阴性且没有任何糖尿病症状,应该建议受试者控制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并告知受试者糖尿病早期的症状和体征,定期复查。

第二章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一、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建议在我国人群中采用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如下。

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或

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mmol/L(126mg/dl)或

OGTT试验中,2小时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

糖尿病症状不典型者,一次血糖值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必须在另一日复查核实。

需注意如下问题:

1、空腹指8-14小时内无任何热量摄入;任意时间指1天内任何时间;OGTT标准方法附后。

表中为经脉血浆葡萄糖水平,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

2、急性感染、创伤或其他应急情况下课出现暂时血糖升高,不能依据此时血糖诊断为糖尿病,须在应急消除后复查。

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标准方法

晨7-9时开始,受试者空腹(禁食8-14小时)静脉取血。

口服荣誉250-300ml水内的无水葡萄糖粉75g(如为含1分子谁的葡萄糖则为82.5g)。

糖水在五分钟之内服完。

从服糖第一口开始计时,于服糖后30分钟、1小时、2小时、3小时分别静脉取血。

实验前3天,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少于150g。

试验过程中,受试者不喝茶及咖啡,不吸烟,不做剧烈运动。

取血后应尽早将标本送检。

实验前应停用坑农影响OGTT结果的药物如避孕药、利尿剂、苯妥英纳等3-7天。

应急状态应延期做OGTT,如病人出现发热、急性心梗、创伤等情况时血糖会暂时升高,出现糖耐量降低。

三、糖尿病前期

一些人的血糖水平可能已高于正常范围,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

这个中间状态被定义为糖尿病前期。

处于这个状态的人群发生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加。

糖尿病前期包括葡萄糖耐量减低和空腹血糖受损。

葡萄糖耐量减低(TGT)定义为空腹经脉血糖<7.0mmol/L(126mg/dl),且OGTT服糖后2小时血糖≥7.8mmol/L(140mg/dl)但<11.1mmol/L(200mg/dl)

空腹血糖受损(IFG)定义为空腹血糖≥5.6mmol/L(100mg/dl)但<7.0mmol/L(126mg/dl),且OGTT服糖后2小时血糖<7.8mmol/L(140mg/dl)。

第三章糖尿病的分型

根据目前对糖尿病病因的认识,将糖尿病分为四型,即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包括8个亚型,详见《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4年版)

1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伴胰岛素分泌不足。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因糖代谢相关基因异常的遗传性糖尿病或其他疾病导致的继发性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妊娠期间发现的糖代谢异常,已有糖尿病又合并妊娠者不包括在内。

临床上对1型和2型糖尿病可按以下主要特点加以鉴别

一般<30岁,也有>40岁发病

起病急

中度至重度症状

尿酮强阳性或酮症酸中毒

空腹及餐后C肽水平低下

免疫标记物阳性(GAD抗体,ICA,IA-2抗体)

是否

1型糖尿病可能性大2型糖尿病可能性大

第四章糖尿病患者的初始评估

一、基本评估

儿童和青少年如存在糖尿病的症状和/或体征,应在当天转诊到综合医院的内分泌或儿童内分泌专家处,并尽快进行胰岛素治疗。

成年人如感到明显不适伴有尿酮体阳性和/或血糖>25.0mmol/L,应该转诊到有内分泌专家的综合医院。

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的病人,应该立即进行治疗以纠正这些代谢异常状态,同时联系转诊。

年轻人(年龄小于30岁)应该转诊或请会诊。

由内分泌专家进一步明确糖尿病的分型和确定治疗方案。

二、临床检查

应该进行相关临床检查以达到以下目的:

糖尿病分型。

明确目前是否存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评价心血管危险因素,如血压、血脂等。

鉴别其他与糖尿病相关的疾病,例如其他内分泌疾病。

糖尿病患者需要常规进行的临床检查项目

检查

出诊

每次复诊

每季度复诊

每年度复诊

血糖

+

+

+

+

糖化血红蛋白

+

-

+

+

血压

+

+

+

+

体重

+

+

+

+

血脂常规

+

-

*

+

尿微量白蛋白

+

-

*

+

血肌酐/尿素氮

+

-

*

+

眼:

视力

+

-

*

+

眼底检查

+

-

*

+

足:

动脉搏动

+

-

*

+

神经病变

+

-

*

+

心电图

+

-

*

+

尿镜检

+

-

*

+

注:

+需做检查–无需做检查

*如果初诊异常,则需进行检查;如果初诊正常,则无需做检查

第三部分糖尿病的治疗

第一章糖尿病教育

有效的自我保健是糖尿病治疗的关键,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教育史糖尿病治疗的中心环节。

一、糖尿病自我保健的内容

(一)生活方式

平衡饮食和良好的饮食习惯(如就餐时间)

规律的体力活动

维持正常体重

不吸烟

(二)自我监测

血糖的自我检测和/或尿糖的监测

监测低血糖和高血糖症状

监测慢性并发症,例如进行规律的足部检查

(三)规律用药

口服降糖药

胰岛素

其他药物,如降血压药物和调脂药

二、糖尿病教育

糖尿病教育作为糖尿病治疗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应是一个有计划的终身过程。

家庭成员,配偶和医生应该恰当但与到教育过程中。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教育应有的内容:

糖尿病的性质

※糖尿病的定义:

糖尿病对健康的影响

※糖尿病的诊断

※血糖水平、饮食摄入和体力活动之间的关系

※糖尿病控制欠佳的短期和长期后果

※慢性并发症的性质及预防

※对并发症自我监测的重要性

糖尿病日常治疗

※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尤其是体力活动,平衡饮食和不吸烟

※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自我血糖监测及解释自我监测的结果

※长期血糖控制的重要性

※常用降糖药的特点与注意事项

※调整胰岛素用量(对用胰岛素的病人)

※胰岛素的储存;注射用具的处理

※定期进行眼科检查(视敏度和眼底检查)的重要性

※足部护理、鞋和袜子的选择、足部卫生

※口腔卫生和定期口腔检查的重要性

特殊问题

※低血糖:

可能的原因、酒精的作用、急救处理、如果进行高危险活动(例如驾驶或进行危险的机器作业)则需要特殊指导

※合并其他疾病时的注意事项

※应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免疫接种,例如针对流感或肺炎球菌肺炎

※怀孕前检疫(对生育年龄的妇女)——受孕和怀孕期间料号代谢控制的重要性

重要提示

※携带个人身份说明和警示牌的重要性,警示牌包括姓名、联系地址和家人的电话号码

※驾驶:

在驾驶时避免低血糖很重要

※糖尿病与职业、生活保险和驾驶保险之间的联系

※关于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糖尿病防治办公室的糖尿病支持信息

第二章饮食治疗与生活方式

有条件的社区应该做到使所有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都能经过注册营养师的评估,由营养师提供合适和具体化的饮食控制计划。

一、基本要求

规律饮食,以全麦、淀粉类食物为主,如米饭、面条、馒头、烧饼、土豆等。

每天至少吃5芬水果和蔬菜(凡产生90千卡热量的食物称为一个交换份)。

如果超重或肥胖则减少能量摄入,增加活动量。

减少饮食中脂肪的摄入,尤其是饱和脂肪(如动物脂肪)。

避免或减少蔗糖的摄入。

应该更多摄入葡萄糖指数低的食物。

减少饮食中盐的摄入。

戒酒或控制饮酒。

过度饮酒会导致体重增加、高血压、血脂异常,应用磺脲

类药物或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过度饮酒会使低血糖更加严重。

如果要饮酒,应该进食当时火进餐后饮酒。

酒精也能掩盖低血糖症状。

达到并保持理想体重。

成年人每周至少5天,每天进行至少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骑自行车,慢跑,跳舞,户外运动或做较重的家务)。

这些运动可以一次进行10分钟,一天运动几次来达到每日所需的运动量。

同时,可考虑每天采用不同的活动形式进行锻炼。

应用降糖药和胰岛素的糖尿病人在饮食治疗上需要更多的建议,从而使食物摄入、活动量与他们的降糖药物相匹配。

二、减少心血管危险

(一)一下的饮食改变旨在降低心血管病发生的危险:

选择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橄榄油,油菜籽油。

每周吃两份油脂丰富的鱼来增加ω-3脂肪酸的摄入,对于严格的素食者来说,替代来源包括亚麻油,菜籽油。

减少饮食中的饱和脂肪酸——主要见于动物食品,如肉中的脂肪、奶酪、黄油、酥油和奶油。

使用一些低脂肪的食物,如脱脂牛奶。

多吃水果和蔬菜,每天至少吃五份。

多吃豆类,如黄豆和扁豆。

多吃新鲜食物而不是加工过的食物。

(二)对伴有高血压和/或早期肾脏疾病患者推荐的饮食改变

选用低盐或少盐的食物,食物的摄入量<6g/日

限制豆制品,减少蛋白食物摄入的份数,如肉、鱼、家禽。

酒精摄入量维持在允许范围内。

三、减轻肥胖

腰围:

男性≥90cm,女性≥80cm,就增加了不健康的风险。

及时患者不能有效减肥,设立目标而不增加体重也有好处,这能帮助改善糖尿病的控制,减少发生心血管病的风险。

帮助糖尿病患者制定减重计划

设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减肥目标——减5-10kg或减轻体重的10%

饮食改变要适合糖尿病患者——避免发生低血糖的风险

鼓励锻炼,每天进行30分钟的适度运动

提供规律和长期的支持,使他们有动力持之以恒

如果减少摄入碳水化合物和/或增加体育运动,应当对胰岛素和降糖药物的类型和剂量进行调整。

第三章口服降糖药治疗

一、口服降糖药治疗原则

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药物疗效、经济承受能力、生活习惯及患者就诊医院等情况,综合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根据血糖、血压、血脂、体重、并发症等情况,采取综合治疗。

二、口服降糖药治疗

常用口服降糖药种类:

(1)胰岛素促分泌剂:

硫磺类、格列奈类;

(2)双胍类;(3)а-糖苷酶抑制剂;(4)格列酮类。

常用口服药物及注意事项(详见第七部分:

社区常用口服降糖药物表)

三、药物联合应用原则

当单独应用某一药物不能达到血糖控制目标是,可联合使用两种以上口服降糖药。

各类口服降糖药还可与胰岛素合用;一般情况下,需要胰岛素替代治疗的患者不联合使用胰岛素促分泌剂(磺脲类、格列奈类)。

小剂量各类药物联合应用,可减少单一用药的毒副作用并提高疗效。

同一类口服降糖药不能联合应用。

联合用药应综合考虑药物的作用机制、体重、年龄、并发症、肝肾功能及常见副作用。

第四章胰岛素治疗

一、胰岛素治疗的指标

在以下情况时,需用胰岛素进行常规治疗:

1型糖尿病患者。

2型糖尿病患者经饮食控制、运动和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未达到理想控制目标者。

难以分型的消瘦糖尿病伴妊娠。

部分特殊类型糖尿病。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糖尿病合并感染、手术、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应激状态和严重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以及活动性肝病等。

二、胰岛素的使用方法

(一)1型糖尿病患者

胰岛素是维持1型糖尿病患者生命和控制血糖所必需的药物,患者要用胰岛素替代治疗。

目前,常采用中效或长效胰岛素制剂提供基础胰岛素,采用短效或速效胰岛素来提供餐时胰岛素。

如无其他的伴随疾病,1型糖尿病患者每日的胰岛素需要量约为0.5-1.0U/kg体重。

(二)2型糖尿病患者

多数患者在晚期需要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以减少急、慢性并发症发生的危险。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包括:

短期强化治疗、补充治疗、替代治疗。

(1)如患者对饮食控制和口服降糖药治疗效果不佳,可采用短期的胰岛素强化治疗使血糖得到控制。

随后,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补充胰岛素来使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

(2)随着病程的进展,大多数的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补充胰岛素来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

在口服降糖药疗效逐渐下降的时候,可采用口服降糖药与中效或长效胰岛素联合治疗。

(3)当上述联合治疗效果不理想时,可完全停用口服降糖药,改用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或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胰岛素泵治疗)。

有些患者因较严重的胰岛素抵抗需要使用较大量的胰岛素(如1U/kg/日),为避免体重明显增加并加强血糖的控制,可加用二甲双胍、格列酮类或α-糖苷酶抑制剂等药物。

(三)关于2型糖尿病启用及调整胰岛素治疗方案的指导

1、第一阶段(胰岛素补充治疗)

(1)对象:

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口服降糖药不能达标者。

(2)方法:

继续原有口服降糖药治疗,睡前(10pm左右)注射中效胰岛素一次,初始计量0.1-0.2U/kg体重。

监测空腹血糖(目标:

4.4-7mmol/L,注意应个体化)、

如果血糖得到控制,维持目前治疗。

如果血糖不能控制,增加睡前中效胰岛素计量,每次增加2-3U,每3-4日调整一次,直至空腹血糖达标。

如果血糖仍不能控制,进入第二阶段。

注:

每次调整胰岛素剂量后以及维持治疗时,均需随访,防治发生低血糖。

2、第二阶段(胰岛素替代治疗)

(1)对象:

通过第一阶段治疗血糖仍不能达标者。

(2)方法:

停用原有口服降糖药治疗,改用每日二次预混胰岛素注射治疗。

每日胰岛素剂量应参考第一阶段结果个体化。

早餐前1/2小时晚餐前1/2小时

每日剂量分配1/2-2/31/2-1/3

常规(R):

中效(N)1:

21:

2

如果患者自行抽取混合胰岛素,须采用同一公司的产品。

也可使用使用30/70预混胰岛素(30%常规和70%中效)。

如果血糖控制达标,调整胰岛素剂量,每次增加2-4U,每3-7日调整一次。

必要时胰岛素也可减量。

如果血糖仍不能控制,进入第三阶段。

注:

如果同时合并使用口服抗糖尿病药,应酌情减少胰岛素剂量(以下同)。

3、第三阶段(胰岛素替代治疗)

(1)对象:

通过第二阶段治疗血糖仍不能达标者。

(2)方法:

改用每日三次胰岛素餐前皮下注射及睡前胰岛素注射疗法。

早餐前午餐前晚餐前睡前(10pm)

方案1RI或IARI或IARI或IAN

方案2RI或IA+GlargineRI或IARI或IA

方案3RI或IARI或IARI或IAGlargine

如果血糖得到控制,维持目前治疗。

如果血糖仍不能达标,调整胰岛素剂量,每次2-4U,每3-7日调整一次。

必要时胰岛素也可减量。

注:

如果合并使用口服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及胰岛素增敏剂,应酌情减少胰岛素剂量;每次调整胰岛素剂量后以及维持治疗时,均须随访血糖,防治发生低血糖。

第五章糖尿病患者的建议治疗目标

对代谢控制来说,总的目标是尽可能接近于正常生理状态,但是目标应结合每个患者的特点个体化。

例如,对预期寿命相对短的患者来说,严格的目标是不合适的,这可能会有损于生活质量。

制定代谢控制目标时也要考虑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

应该注意到,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能获得良好血糖控制,但可能会伴有无症状的低血糖和增加严重低血糖事件的危险。

糖尿病控制目标见下表。

(接下页)

 

糖尿病的控制目标(亚洲-太平洋地区2型糖尿病政策组)

项目理想良好差

血糖(mmol/L)空腹4.4-6.1≤7.0>7.0

非空腹4.4-8.0≤10.0>10.0

HbAlc(%)<6.56.5-7.5>7.5

血压(mmHg)<130/80>130/80~≥140/90

<140/90

BMI(kg/m2)男性<25<27≥27

女性<24<26≥26

TC(mmol/L)<4.54.5-6.0>6.0

TG(mmol/L)<1.51.5-2.2>2.2

HDL-C(mmol/L)>1.11.1-0.9<0.9

LDL-C(mmol/L)<2.62.6-3.3>3.3

第四部分糖尿病的并发症防治

第一章慢性并发症

一、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眼病、肾病、神经病变、足病、多发感染及伴发疾病(代谢综合征、高血压、冠心病)等。

二、慢性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认识预防慢性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性,提高预防慢性并发症的知识和技能。

规范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症的药物治疗、加强非药物治疗和干预,加强患者的随访管理。

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加强各相关指标的定期监测。

开展慢性并发症的筛查,尽早发现和积极处理。

(一)筛查:

推荐病人进行散瞳眼底检查或眼底荧光造影以确定是否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及病变分级。

1型糖尿病患者:

在诊断糖尿病的5年内进行第一次眼底检查,以后每年检查一次。

2型糖尿病患者:

诊断时就行眼底检查,以后每年检查一次。

随访: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及有无黄斑水肿(DME)决定了随访的频率。

轻度NPDR:

无DME,每12个月;有DME,每3个月

中度NPDR:

无DME,每6-9个月;有DME,每3个月

严重NPDR:

无DME,每3个月;有DME,每3个月

PDR:

不管有无DME,应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并3个月内随诊。

注:

NPDR:

非增值期视网膜病变;PDR:

增殖期视网膜病变

治疗:

积极控制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强化血糖控制,力争达到糖化血红蛋白Alc<6.5%,维持血压<130/80mmHg,治疗微量/大量蛋白尿,使血脂控制达标。

按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级确定运动计划,对于任何级别的视网膜病变患者应加强眼科医师随访,随诊的频率取决于眼科医生的决定。

增殖期视网膜病变(PDR),应立即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

(二)肾脏

筛查:

通过测定尿微量白蛋白量或尿白蛋白与尿肌酐的比值(A/C)筛查微量或大量白蛋白尿。

1型糖尿病患者确诊5年后,每年化验尿微量白蛋白一次。

2型糖尿病患者已经确诊(血糖水平趋于稳定后)每年化验尿微量白蛋白一次。

附:

糖尿病肾病在临床上分五期。

Ⅰ期:

肾脏肥大,肾小球滤过功能增强,无蛋白尿。

Ⅱ期:

此期电子显微镜下肾小球形态发生改变,休息时鸟白蛋白排泄率(UAER)正常,表现为运动后微量白蛋白尿。

Ⅲ期:

微量白蛋白尿期,为早期糖尿病肾病,持续性微量蛋白尿,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30mg-300mg。

Ⅳ期:

临床糖尿病肾病期,临床表现为蛋白尿(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300mg)、浮肿、低蛋白血症、高血压,并可有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及心血管病变。

Ⅴ期:

终末期肾病,肾功能衰竭。

Ⅰ期-Ⅲ期为早期糖尿病肾病,无明显临床表现,患者没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