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知识点近代化探索.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444640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7.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知识点近代化探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历史知识点近代化探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历史知识点近代化探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历史知识点近代化探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历史知识点近代化探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知识点近代化探索.docx

《初中历史知识点近代化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知识点近代化探索.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历史知识点近代化探索.docx

初中历史知识点近代化探索

专题一近代化探索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革命之后,西方列强凭借着船坚炮利的优势惊破天朝之梦,中国国门就此打开。

洋货潮水般涌来……千百年不变的农耕文明,其基石在大机器的碾压下一点点发生松动。

与此同时,很多有识之士投袂而起,他们意识到机器竞争的时代,“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中国工业化的征程开始艰难起步。

(1)被惊扰了“天朝之梦”的大清帝国开始了洋务运动,进行这种改变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福州船政局

(2)材料二中图片所反映的事件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试举例说明。

(3)如何评价材料一中的有识之士“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的认识?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汉学家芮玛丽评价中国近代某一运动时说:

“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

(1)材料一中的“某一运动”指的是哪一运动?

请你列举这一运动中“杰出人物”在海军建设方面所作的非凡努力?

材料二(它)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慈禧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这一“政治运动”采取的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举措是什么?

材料三费正清写道:

“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

(3)材料三评价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为什么说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

(4)上述近代中国人民的“觉醒和探索”表明中国近代历史的主题是什么?

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始而言技,继而言政,进而言教的过程,言教即主张学习西方自由、民主、平等等资产阶级观念。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言技”“言政”“言教”所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

材料二章炳麟希望即使国亡,国魂可以不亡,终可复国。

欲令国魂不亡,唯有掌握国性,坚持文化认同。

……主张读经与其提倡国学,都是出之于保持中国文化特性的动机。

而文化特性有关于一个国家民族的存亡。

(2)根据材料二,概括章炳麟的主张是什么?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等人提出了哪些新思想对这一主张进行批判?

(3)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4.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前赴后继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

为此八

(2)班同学进行了以“近代化的探索”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历史回眸】

(1)图1军事工业是在________(地点)创办的;图2人物参与了________运动,最后英勇就义;图3杂志的创办者是________。

【历史探究】

(2)在小组讨论中,小明同学就上述图片所涉及的三个重大事件分别从“开近代探索之先”“圆

变法救国之梦”“启思想解放之门”方面与大家进行了交流,请你据此作出扼要说明。

“开近代探索之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圆变法救国之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启思想解放之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历史思考】

(3)通过上述探究,请你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有何特点?

5.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一直追求的梦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中国历史变迁图示

(1)依据材料一写出A、B、C三处相对应历史事件的名称。

并指出这一时期中国近代化的基本特征。

材料二当代学者萧功秦把中国的现代化历程划分为六个阶段

现代化阶段

时间划分

代表人物

政治选择

第一阶段

1860~1911

慈禧

开明专制化模式

第二阶段

1911~1913

孙中山

早期议会制模式

第三阶段

1913~1928

袁世凯

新权威主义模式

第四阶段

1928~1949

蒋介石

权威主义模式

第五阶段

1949~1976

毛泽东

计划经济模式

第六阶段

1978年以来

邓小平

新政模式

(2)哪一事件打断了第四阶段中中国现代化进程?

第五阶段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是什么?

(3)第六阶段以哪一事件为起点?

说明理由。

这一阶段确立了怎样的经济体制?

6.19世纪60年代,中俄两国都进行了积极探索。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摘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1)依据材料一总结洋务运动兴起的具体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实现“自强”“求富”洋务派进行了哪些有益探索?

材料二当时一位俄国官员在谈到农奴制度废除后农民的变化时说道:

“解放了的农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俄国1861年改革为其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哪些条件?

(两点即可)你是否赞成材料二的观点?

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3)请概括指出俄国1861年改革和中国洋务运动在推动历史进步方面的共同作用。

答案

1.

(1)目的:

“师夷长技以自强”(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的统治)。

(2)示例:

福州船政局和汉阳铁厂,反映了洋务运动发展的两个阶段,即在自强的基础上开始了求富;京师同文馆等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近代外交、军事和科技人才,进一步促进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符合题意,史实正确即可)

(3)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没能使中国富强,但是这场运动引进了机器工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也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符合题意,史实正确即可)

2.

(1)洋务运动;建立南洋、北洋和福建海军。

(2)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3)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4)救亡图存。

3.

(1)言技:

洋务运动;言政: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言教:

新文化运动。

(2)提倡国学;民主、科学、新文学、新道德等。

(3)“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言之有理即可)

4.

(1)上海;戊戌变法;陈独秀。

(2)“开近代探索之先”:

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工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圆变法救国之梦”:

戊戌变法中资产阶级改良派试图通过清政府在各方面的变法,来使国家逐步走上富强之路。

“启思想解放之门”:

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知识分子,以《新青年》为阵地,提倡民主、科学等新思想,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3)从学习西方的器物(科学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5.

(1)洋务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

特征:

近代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

中国的近代化是在外力作用下被动进行的;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一个从学习西方器物、制度到思想文化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近代化的历程曲折,成效不大;国家独立和实现近代化是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等。

(答出其中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2)日本的侵华战争;十年“文化大革命”。

(3)起点: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中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

(1)原因:

认识到西方军事力量强大;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

“御侮自强”。

探索: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兴办近代民用工业、建设近代海军、兴办新式学堂。

(2)条件: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农奴获得份地时支付的巨额赎金,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急需的资本;农奴对份地具有永久使用权,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为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提供了原料和国内市场。

观点:

赞成。

理由:

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了自由,农奴还获得了土地。

观点:

反对。

理由:

俄国1861年改革是在维护贵族地主利益的前提下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的,农奴的政治权利没有根本性改变。

农奴很大程度上仍然被束缚在土地上,被“解放”的农奴要付出高额赎金,实质上是地主阶级对农奴的一次大规模掠夺,导致了农奴的贫困。

(3)都开启了近代化历程(或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