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33461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6.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实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物理实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物理实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物理实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物理实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理实验教案.docx

《物理实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实验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理实验教案.docx

物理实验教案

实验一:

练习使用弹簧測力记

实验目的:

练习使用弹簧測力记

实验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文具袋、钩砝

实验过程:

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并认清它的每个小格表示多少牛。

2.检查弹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如果不在,应该把指针调节到零刻度线上。

3.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分别使指针指到1N、3N、5N的位置,感受1N、3N、5N的力。

4.测量身边小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1)把文具袋悬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文具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2)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拖动桌面上的文具袋,测量文具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5.总结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应该注意的几点操作要求。

实验数据:

实验项目

提起文具袋

拉动文具袋

水杯

5个钩码

弹簧测力计求数

实验结论: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实验注意事项:

1.拉力方向应沿弹簧中心轴线方向

2.拉力不能超过弹簧最大量程。

教学反思:

  

 

探究二:

力平衡的条件创新实验

实验原理:

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实验器材:

泡沫板、棉线、钩码、滑轮、支架、剪刀、托盘等。

实验装置图:

实验步骤:

1.如图,把泡沫板挂在两滑轮之间,向挂在泡沫板两端的托盘里各放相同个数的钩码,使泡沫板静止悬挂在空中。

2.在一侧的托盘上轻轻地放上一个钩码,观察泡沫板能不能保持静止。

3.用手按住泡沫板,使两端托盘的钩码数量相等,再让泡沫板扭转一个角度,然后慢慢地松开手,观察泡沫板能不能保持静止。

4.泡沫板静止悬挂在空中时,用剪刀剪开捆绑在泡沫板中间的棉线,观察泡沫板变化状况。

创新之处:

1、用轻质泡沫板代替物理小车可以减轻物重。

2、轻质泡沫板悬挂在空中可以减少因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将泡沫板分开两半,目的是让学生更深刻地知道物体是受两个力的作用。

4、用剪刀剪开捆绑在泡沫板中间的棉线,泡沫板各往一方向运动,更直观地说明这两个力的方向是相反的。

5、将实验平放改为竖放,演示实验时便于学生观察。

实验结论: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教学反思:

 

实验三: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实验报告

1、实验名称:

   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

2、实验目的:

学会用控制变量法测滑动摩擦力的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3、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木块;木板;毛巾;棉布;细线;钩码(若干)

4、实验原理:

   二力平衡:

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只受到两个力的作,分别是使物体向前运动的拉力和阻碍物体运动的滑动摩擦力,由于物体匀速直线运动,因此这两个力相互平衡,它们的大小相等,从而只要测出拉力的大小,就可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五、实验操作步骤及要求:

 

1. 控制木块对木板的压力不变,改变它们之间的粗糙程度,探究压力不变时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之间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如图甲,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在木板上匀速滑动,读出拉力的大小F1,即可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也为f1,填入表一;再用同样方法测出木块在棉布、毛巾表面匀速滑动时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F3及此时摩擦力的大小也为f2、f3,填入表一。

2、控制木块对木板之间的粗糙程度不变,改变木块对木板的压力大小,探究粗糙程度不变时滑动摩擦力和压力大小的关系。

如图乙,在木块上放上一个钩码,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在木板上匀速滑动,读出拉力的大小F4,即可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也为f4;填入表二;再用同样方法测出在木块上放两个、三个钩码时拉动木块在木板表面匀速滑动时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5、F6及此时摩擦力的大小也为f5、f6,填入表二。

现象及数据记录:

表一压力不变时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之间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实验次数

压力产生

接触物体

拉力大小(F/N)

摩擦力大小(f/N)

1

木块自重

木块-木板

F1=

f1=

2

木块自重

木块-棉布

F2=

f2=

3

木块自重

木块-毛巾

F3=

f3=

表二粗糙程度不变时滑动摩擦力和压力大小的关系

实验次数

压力产生

接触物体

拉力大小(F/N)

摩擦力大小(f/N)

1

木块自重+1个钩码重

木块-木板

F4=

f4=

2

木块自重+2个钩码重

木块-木板

F5=

f5=

3

木块自重+3个钩码重

木块-木板

F6=

f6=

六、实验结论:

: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的_________有关,还与___________的大小有,接触面越______压力越_______,滑动摩擦力越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实验四、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1.提出问题:

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2.猜想:

  1)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压力的大小有关。

 

  2)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压力的作用面积有关。

 

3.设计实验:

 

   1)实验器材:

小桌子,泡沫塑料,钩码一盒。

 

   2)实验目的:

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压力的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

 

   3)实验方法和步骤:

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研究。

  

①如图甲和乙所示,在受力面积相同的情况下,研究压力与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关系;  

    a.如图甲所示,把使小桌子的四脚朝下压在泡沫塑料上,观察压力的作用效果,即

此时桌子四脚陷入泡沫塑料里的深度; 

     b.如图乙所示,在桌子上加上一个钩码,观察此时桌子四脚陷入泡沫塑料里的深度,并与图甲的陷入情况对比;

 ②如图乙和图丙所示,在压力相同的情况下,研究压力的受力面积与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关系。

 

  c.如图丙所示,使桌面朝下并在桌子上加上一个钩码,观察此时桌面陷入泡沫塑料里的深度,并与图乙的陷入情况对比; 

4.进行实验:

 

 自己设计表格,并将实数据填入表中:

设桌子重为G桌,钩码重为G码,桌子脚面积为S脚,桌面的面积为S面

实验次数

受力面积

压力的大小

压力的作用效果

S脚

G桌

明显

S脚

G桌+G码

非常明显

S面

G桌+G码

不明显

 

5. 分析与论证:

 

分析:

在受力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在压力相同的情况下,压力的受力面积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结论: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压力的受力面积有关。

压力越大,压力的受力面积小,则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6. 评估与交流:

 

1)通过这个实验,你掌握那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

 

答:

我掌握了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

当研究的问题有三个或三个量以上之间的关系时,采用控制变量法分别研究两个量之间的单一关系,可以使研究的问题得以简化。

教学反思:

 

实验五:

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目的:

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原理:

称重法测浮力。

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圆柱形金属块、分别装有适量的水和酒精的量筒各1个、细线。

猜想与假设:

浮力大小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可能跟物体的重力有关;可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 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实验过程:

1.探究浮力是否与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

(1)弹簧测力计调零,用细线系好圆柱形金属块。

(2)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将圆柱形金属块所受重力G,将数据记录在表格1中。

(3)沿竖直方向用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形金属块,使金属块的大约三分之一的体积浸入量筒的水中,把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记录在表格1中。

(4)沿竖直方向用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形金属块,使金属块的大约三分之二的体积浸入量筒的水中,把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记录在表格1中。

(5)沿竖直方向用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形金属块,使金属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把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记录在表格1中。

(6)利用F浮=G-F,分别计算出两次的浮力F浮,记录在表格1中。

表格1 探究浮力是否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实验次数

物体重力G/N

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填“大小”)

浸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N

浮力F浮/N

1

 

 

 

 

2

 

 

 

 

3

 

 

 

 

2.探究浮力是否与排开液体的密度有关

(1)弹簧测力计调零,用细线系好圆柱形金属块。

(2)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圆柱形金属块所受重力G,将数据记录在表格2中。

(3)沿竖直方向用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形金属块,使金属块浸没在水中,静止后,将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记录在表格2中。

(4)沿竖直方向用用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形金属块,使金属块浸没在酒精中,记录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填入表格2中。

(5)利用F浮=G-F,分别计算出两次的浮力F浮,填入表格2中。

表格2 探究浮力是否与排开液体的密度有关

液体种类

物体重力G/N

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填“大小”)

浸入液体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N

浮力F浮/N

 

 

 

 

酒精

 

 

 

 

得出结论:

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浸入液体中体积有关,跟物体的形状、密度、重力、物体浸在液体中深度等因素无关。

液体的密度越大,物体浸入液体中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教学反思

 

实验六:

探究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重力关系

实验目的:

探究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重力关系

实验原理:

称重法:

F浮=G-F液

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圆柱形金属块、分别装有适量的水和溢水杯、小桶。

猜想与假设:

浮力大小可能跟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相等

实验过程:

1.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重力关系

①简介溢水杯的使用:

将水倒入溢水杯中,水面到达溢水口。

将物体浸入溢水杯的水中,被物体排开的这部分水从溢水口流出。

用空小桶接住流出的水,桶中水的体积和浸入水中物体的体积相等。

②参照图10.2-2进行实验。

教师简介实验步骤。

说明注意事项:

用细线把石块拴牢。

石块浸没在溢水杯中,不要使石块触及杯底或杯壁。

接水的小桶要干净,不要有水。

③将所测得的实验数据填在下表中,(课上出示写好的小黑板)并写出实验结论。

④学生分组实验:

教师巡回指导。

由几个实验小组汇报实验记录和结果。

总结得出:

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跟它排开的水重相等。

2.漂浮在水面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重力关系

①明确实验目的:

浮在水上的木块受到的浮力跟它排开的水重有什么关系?

②实验步骤按课本图12-7进行

③将实验数据填在下表中,并写出结论。

(出示课前写好的小黑板)

④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几个实验小组分别汇报实验记录和结果。

总结得出:

漂浮在水上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

实验结论:

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教后反思:

 

实验七: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目的: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器材:

杠杆,钩码

猜想与假设:

实验步骤:

杠杆在动力或阻力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叫杠杆平衡。

分析注意事项:

实验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为了避免杠杆自身的重力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实验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便于在杠杆上直接读出力臂的大小。

组织学生分组实验。

(1)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水平平衡。

将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记录在表格中。

(3)改变阻力和阻力臂的大小,相应调节动力和动力臂的大小,再做几次实验。

实验数据记录

实验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

1/m

阻力F2/N

阻力臂

2/m

1

2

3

 

根据实验结果,讨论得出结论。

(可能有:

F1

1=F2

2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实验结论:

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

教学反思:

 

实验八:

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实验目的:

研究使用定滑轮或动滑轮提升物体时,分别在用力大小、方向以及移动距离方面的特点。

实验器材:

滑轮,钩码,细绳

猜想与假设:

采用绳和一个滑轮提升钩码,你有什么方法?

请分别模拟起重机提升物品过程和升旗过程。

实验步骤:

1.使用定滑轮提升物体2.使用动滑轮提升物体(拉力方向竖直向上)

实验数据记录

表一:

使用定滑轮提升物体

实验次数

物重G/N

拉力F/N

拉力F方向

拉力移动距离s与物体上升距离h的比值

1

2

3

表二:

使用动滑轮提升物体(拉力方向竖直向上)

实验次数

物重G/N

拉力F/N

拉力F方向

拉力移动距离s与物体上升距离h的比值

1

[来源:

学#科#网]

2

3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s=h,F=G。

(2)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但费一倍的距离,不改变力的方向。

s=2h,F=G/2。

教后反思:

 

实验九:

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实验目的:

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实验器材:

斜面,小球

猜想与假设:

物体动能大小可能与物体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

实验步骤:

(1)将同一个钢球,从斜面不同高度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将木块推动的距离。

木块被推动的距离不同,说明钢球对木块做的功不同。

木块被推动得越远,表明钢球的动能越大。

实验说明:

从不同高度滚下的网球,具有不同的动能。

实验表明,钢球从高处滚下,高度h越高,钢球运动到水平面时越,木块B被撞得越远。

质量相同时,钢球的速度越大,动能就。

(2)换用不同质量的钢球,从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推动木块的距离。

实验表明:

速度相同时,质量越的钢球将木块B撞得越远。

所以,钢球的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

实验结论:

质量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它的动能越;运动速度的物体,质量越,它的动能也越。

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