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全真模拟考试试题A卷 附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33361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全真模拟考试试题A卷 附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全真模拟考试试题A卷 附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全真模拟考试试题A卷 附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全真模拟考试试题A卷 附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全真模拟考试试题A卷 附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全真模拟考试试题A卷 附解析.docx

《中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全真模拟考试试题A卷 附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全真模拟考试试题A卷 附解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全真模拟考试试题A卷 附解析.docx

中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全真模拟考试试题A卷附解析

中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全真模拟考试试题A卷附解析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

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姓名:

_______

考号:

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1、就一个测验的优劣而言,最为重要的指标是()。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2、下列有关“乐”的古代名句,出自《论语》的是()。

A.知之者不如不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B.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C.独乐乐,与人安乐,孰乐?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某初级中学向学生推销学习用品谋取利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下列处理此事的方式不正确的是()。

A.给予通报批评

B.没收违法所得

C.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D.对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罚

4、开展国际营销的企业一旦在某国外市场建立了一套广泛的销售网络并取得销售的显著增长,就应该在国外市场上采取与本国类似的营销策略。

因此,在开创初期,或在才建立了销售代表处的国外市场上,需采取与本国不同的营销策略。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则最能支持文中结论?

()

A.国外市场与本国市场上的销售网络可以完全相同

B.广泛的销售网要优于不发达的销售网

C.某些国家的经济比其他国家发展迅速

D.比较起来,大型的国外市场比小型的更能适应本国营销策略

5、书法界常有字因人贵的说法,不无道理。

而在颜真卿这里,却是字因人重,忠贞正真的人格为其瑰丽书法添辉,骨力道劲的书法为其雄壮人生添彩,做人与写字,在颜真卿身上得到了圆满的统一。

颜真卿书法的成就一直为后代,其人格同样颇具感召力。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交相辉映尊重

B.和光同尘尊敬

C.相得益彰推崇

D.相辅相成推重

6、以短篇小说创作而著称的是()。

A.莫泊桑

B.巴尔扎克

C.托尔斯泰

D.普希金

7、在当前班级管理实践中,有两种领导方式运用得比较多,一是“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另一种是()的领导方式。

A.“学生中心”

B.“教师中心”

C.“德育中心”

D.“集体中心”

8、地方人民政府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拖欠教师工资或者侵犯教师其他合法权益的,应当责令其()。

A.立即改正

B.限期改正

C.双倍发放

D.如数奉还

9、陈老师在教学中经常通过口头提问、课堂作业和书面检测等形式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及时测评与反馈。

这种教学评价被称为()。

A.诊断性评价

B.相对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10、学生小龙放学回家途中乱穿马路,被汽车撞倒在地,导致肋骨骨折。

对于小龙所受伤害,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学校存在过错.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B.学校没有过错.但要承担赔偿责任

C.学校没有过错.无需承担赔偿责任

D.学校存在过错.但可免除赔偿责任

11、在中国农历中,每月的第一天叫做()。

A.朔日

B.望日

C.既望

D.晦日

12、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义务形成的最后和物质的基础是(  )。

A.主观意识

B.集体世界观

C.社会存在

D.社会意识

13、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体现了国际社会对青少年儿童权利的重视,体现所有儿童都享有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应最大限度地确保儿童的生存和发展这一精神的重要原则是()。

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B.尊重儿童基本权利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D.无歧视原则

14、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草堂诗余》、《东坡乐府》、《稼轩长短句》、《白石道人歌曲》均是词集。

B.把长篇小说分成若干章节,每一章叫做“一回”,用这种形式写成的小说叫做“章回小说”,如《红楼梦》、《三国演义》、《烈火金刚》等。

C.《阿房宫赋》、《师说》、《论积贮流》、《项脊轩志》、《石钟山记》都在标题中标明了文体。

D.“念奴娇”“永遇乐”“水调歌头”“倘秀才”“西江月”“扬州慢”“雨霖铃”等都是词牌名。

15、在生物实验课上,韩老师自始至终引导学生完成事先准备好的填空题:

“实验过程一:

从____号烧瓶倒入____号烧瓶……”“显微镜的取镜和放置:

右手紧握____左手托住____……”这说明韩老师()。

A.教学理念偏失

B.教学态度不端

C.教学评价不当

D.教育行为失当

16、清官属于内敛型,醒官则多属于发散型。

清官大不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他们可能于世无补,因为他们大不了洁身自好而已。

然而醒官一出手,多会促进社会进步。

因为就他们对社会的认识、看法和施政来说,往往着眼于社会发展规律,落脚于推动社会进步,着力却在于整个社会的福祉,而不是一家一姓的荣华富贵。

这段文字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与醒官相比,清官便显得庸碌无为

B.醒官虽然不拘小节,但对于社会的意义却是重要的

C.为官不仅要清廉,更要有所作为

D.醒官比清官更难得

17、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是()。

A.蒸汽机的发明

B.纺织机的发明

C.电力的发明

D.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18、()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书,也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

A.《四库全书》

B.《永乐大典》

C.《汉书》

D.《隋书》

19、下列选项中的概念关系,与“土豆”和“马铃薯”一致的是()。

A.坦克—一战车

B.录音机——录音笔

C.萝卜——青萝卜

D.番茄—一西红柿

20、贞德是法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被后人赞项为“圣女”,她曾率领法国军队对抗外国入侵,并多次打败侵略者,事迹发生的时期是()。

A.普法战争时期

B.英法百年战争时期

C.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D.欧洲三十年战争时期

2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提出教育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

A.机会公平

B.过程公平

C.结果公平

D.起点公平

22、15岁的初二学生梁某因抢劫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应当()。

A.在梁某服刑期间对其进行义务教育

B.在梁某服刑完毕对其进行义务教育

C.剥夺梁某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D.免除梁某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23、下列法律中含有规定我国小学生法律地位条款的是()。

A.《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

B.《教育法》和《教师法》

C.《宪法》和《民法》

D.《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4、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对教学辅助人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制度。

A.教育职员

B.教育职员聘任

C.专业技术职务聘任

D.教师聘任

25、反映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不同的本质特征是()。

A.为人师表

B.献身教育

C.育人

D.公而忘私

26、进入初三年级后,班主任石老师把每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用于补数学。

中考时,该班的数学成绩名列前茅。

石老师的做法()。

A.正确,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

B.正确。

是提高班级声誉的有力措施

C.错误,不利于学生公平竞争

D.错误,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27、唯物主义的三个发展阶段是()。

A.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B.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C.相对主义、绝对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D.朴素唯物主义、直观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28、“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A.暗喻

B.明喻

C.通感

D.借喻

29、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A.应试教育片面强调教育的选拔功能

B.考试与素质的关系是对立的

C.素质教育把面向全体学生放在首位,强化普及意识

D.应试教育只重视考试的课本内容和各种升学资料的死记硬背

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14分,共42分)

1、记得在一个寒冬的早晨,北风呼呼地刮着。

同学们在上早读,书声朗朗。

我刚到校,来到班上,手插在裤兜里,脸对着全班同学。

这时,一个学生走进教室。

我大声说:

“××,你为什么又迟到?

把手放下站好……”忽然,我听到有人叽咕:

“……自己也迟到……”一个女同学正在向旁边的同学使眼色,脸上露出不服气的神情。

我心头一惊,正要发作的火一下子熄灭了。

这件事使我陷入了深思。

平时,一些看起来很细小、很微不足道的事情,由于没有重视,给学生造成了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

课上,有的学生被叫到前边板演,写完后随手粉笔往台上一扔,没有轻轻地放回粉笔盒;小干部用教鞭敲击讲台面要同学安静下来……这不都是我的行为在学生身上的再现吗?

我感到,在学生面前,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要十分审慎。

数十双眼睛好像数十面明澈澈的镜子,照得教师毫发毕现,不容你有丝毫的懈怠。

问题:

(1)案例中,教师扮演的是什么角色?

为什么?

(2)案例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2、突然,从窗外传来一阵急促的“的嘟”--“的嘟”--声,这声音犹如一块巨石落入平静的水面,教室里顿时喧闹起来。

紧接着,像有谁下了一道命令:

“向左看齐”,所有的学生都向左边看去。

这是怎么回事,还没等老师喊出话来,坐在靠窗边的同学已经站起来,叭在窗台上向外张望,其他的同学更是着急,他们有的站在椅子上,有的一蹦一跳,脖子伸得老长,平时上课就坐不住的索性冲出座位,涌到窗前。

他们你扒我,我推他,争先恐后地向外张望--原来是两辆红色的消防车由南向北从窗前驶过……教室里恢复平静后,请看以上2位教师的做法:

A老师灵机一动,便放弃了原来的教学内容,而让同学把刚才的所见、所闻、所想说出来,写下来。

结果,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说得头头是道,写得也很精彩,乐得老师满脸堆笑。

B老师面对以上情境板起面孔,维持纪律,让学生回到座位上,继续原来的教学。

而学生却余兴未止,沉浸在刚才的氛围中……B老师不愿意放弃原来的教学内容,否则他认为自己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问题:

A、B两位老师的做法有何不同?

你赞同哪位老师的做法?

 

三、写作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请以《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题,写一篇论述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1、B

2、A

3、D

4、D

5、C

6、A

7、D【解析】我国学校教育对班主任工作的考评和教学成绩挂钩,导致当前班级管理实践中,“教学中心”和“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运用比较多。

8、B

9、D

10、C

11、A

12、D

13、B

14、D

15、A

16、D

17、A

18、A

19、D

20、B

21、A

22、A

23、A

24、C

25、C

26、D

27、A

28、C

29、B

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14分,共42分)

1、

(1)教师扮演了“学生楷模”的角色。

中小学生正处在成长过程中,教师对他们有一种自然的影响力和特殊的信任感.使学生表现出明显的“向师性”,他们会把受自己尊敬和爱戴的教师视为效法的模范,教师的人格、品性、德操都能给学生起奠基作用。

本案例中的教师,在课堂上不注意小节,“自己也迟到了”、“随手扔粉笔”、“用教鞭敲击讲台面”等等,看起来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却给学生造成了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

教师在学生面前,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不管是自觉还是不自觉,都在对学生进行示范。

(2)①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细节中,要对学生施加积极影响,消除消极影响。

②教师是学生行为规范的代表,是学生效仿的楷模;教师要担当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角色;③教师的榜样作用,构成了一种不可缺少的“教育力”。

教师要成为学生真正的楷模。

2、我个人认为,我更同意A教师的做法。

其中A教师的教学思路正是现代教学观下所倡导的新课程、新课改的相关理念的实践,而B教师则是传统教学模式的代表了。

新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之一就是“变课程的预定性和封闭性为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

A老师突破预定计划而“创造性地教学”,凸现了课程的多元创新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兴趣、情感,培养和爱护学生的求知欲。

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选择来拓深、拓宽课程的内涵和外延。

捕捉了这一偶发事件,把它转变成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活教材,引导学生看、听、说、写;指导他们学会了正确、全面、有条理地观察事物,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而B老师的教学是一种“插秧式”的教学,这种教学其实就是试图维护严格的甚至苛记刻的课堂秩序,即极端的课堂纪律,通过这种方式来确立所谓的老师权威。

B老师“以知识、学科为本位”,把学生当做“学科人”,而不是真正的“生命、成长中的完整的人”。

他力图完成教学内容和任务,剥夺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和权利,忽略了学生的兴趣、需求、情感,不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活动。

三、写作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故事中,孩子的父亲意味深长地说:

“我时时刻刻都在教育儿子啊!

”这句话如雷贯耳、发人深省。

它告诉我们,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会直接关系到子女的道德品质、法纪观念、人生观等的形成。

同理,作为教育工作者的人民教师,老师的一言一行也会直接关系孩子的身心健康,言传再多也不如身教有效。

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启功先生所提的北京师范大学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非常准确地解读了这个故事的内涵。

学,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学问、知识以至技能。

仅仅具有“学”还不够,还要能够成为后学的师表。

行,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品行,这包括着思想、行为、待人、对己。

方方面面,时时刻刻,都应该能够成为他人的模范。

古人云: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所有教师所遵循的,教师的“为人师表”是对学生身教的直接表现。

老师的思想和行为,应该对学生起表率作用。

扪心自问,现在的教师,是不是也犯了故事中妻子同样的错误,只做“语言上的巨人”,却是“行动上的矮子”呢?

老师们每天对学生絮絮叨叨地大谈读书学习的重要,自己却不能够以身作则。

老师是学生们的楷模,老师的一言一行都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且学生模仿能力比较强。

从这方面来说,教师的身教应重于言传,学生会在教师无声的语言里感受到教师心灵的呼唤,从而改变人生的轨迹。

比如在学校,老师为发动学生博览群书,苦口婆心地规劝他们多读书读好书,“开卷有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名言几乎成了老师们的口头禅。

可是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始终未能养成,往往是三分钟热血之后,便把买来的优秀书刊束之高阁。

为此,老师也会苦恼,怎能让学生“爱上读书没商量”呢?

这个问题应该是即将实现教育职业理想的我们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我想老师们可以结合学校的读书活动,读书会等,以身作则,给学生做个表率。

老师们可以选择对学生成长、对教学有益的书籍进行阅读。

在阅读中把令人心醉的小故事、富有启迪的话语、有感悟的信息详细记录下来,让思维的火花永不熄灭。

看到老师在兢兢业业、认认真真地读书,学生会效仿,这是一种潜在而又巨大的动力。

学生和老师一起写读书笔记,每周末和学生交换检查。

当学生看到老师工工整整写的满满一大本读书笔记时,惊讶和敬佩之情肯定溢于言表。

如果能让学生看到老师发表的文章,那学生更会感受到“身教”的美丽。

俗话说: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加里宁也说过:

“教师的世界,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的影响着学生。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教育学生,仅靠口头上的说教是不够的,还需要以为人师表的身教来感化和熏陶学生。

让我们都来做一个身教重于言传的教师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