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31329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7.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docx

《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docx

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

第一讲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形成

一、重要名词

1、黑格尔

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把德国古典哲学发展到了顶峰,创立了哲学史上最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他认为,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出现以前就已存在着“绝对精神”,即整个宇宙精神,它是一切现实事物的本源,创造了自然与人类社会。

他又认为“绝对精神”始终处于从低级向高级的不断运动和发展之中,经历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过程。

形成了系统的唯心主义辩证法体系,他的辩证法也被马克思称为“合理内核”。

在法制思想方面,黑格尔认为好的法律可以使国家繁荣昌盛,由法院依法公开行使审判权,因为公开审判不仅有利于保证审判的公正,而且有利于向民众宣传法律。

其主要代表作是《逻辑学》和《法哲学》。

2、费尔巴哈

德国唯物主义哲学家。

曾在埃尔兰根大学任教,后来参加过德国社会民主工党,主要功绩是在唯心主义统治德国哲学界达数十年之久后,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

肯定自然离开意识而独立存在;认为空间、时间和机械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提出人是自然的产物,是思维和存在的统一体,因此人能认识客观世界和客观规律。

他还论证了宗教和唯心主义在本质上的联系,指出唯心主义只是用理性改造了的神学。

缺陷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以人本主义的形式出现的,把人只看作是一种脱离历史和社会关系而存在着的生物,唯心主义地解释社会现象。

费尔巴哈还企图建立一种无神的“宗教”来宣扬超阶级的“爱”。

他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连黑格尔的辩证法也抛弃了,这就使他的唯物主义有形而上学的局限性。

费尔巴哈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之一。

主要著作有《黑格尔哲学批判》、《基督教的本质》。

3、《莱茵报》

全名《莱茵政治、商业和工业日报》。

1842年1月1日在德国科隆创刊。

由当时莱茵省反对普鲁士专制政体倾向的资产阶级人士主办。

在马克思任主编期间,《莱茵报》以崭新的战斗姿态,对普鲁士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作了广泛的抨击。

为了抗议普鲁士政府的书报检查制度和报社股东的妥协企图,马克思宣布退出。

至1843年3月31日被封禁停刊。

4、《巴黎手稿》(《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马克思写于1844年4—8月。

由三个未完成的手稿组成。

马克思第一次从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立场出发,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资产阶级经济学进行批判性考察,对自己的新的哲学、经济学观点和共产主义思想作初步的综合性阐述。

马克思批判地改造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异化概念,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用它批判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度,阐明了异化劳动的基本特征,分析了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的关系,指出:

它只有扬弃私有财产才能结束异化劳动,要使社会从私有财产中解放出来,必须通过工人解放这种政治形式,必须有现实的共产主义行动。

这部手稿是马克思主义形成阶段的一部重要著作。

5、《神圣家族》

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第一部著作,写于1844年9—11月。

“神圣家族”是对青年黑格尔派鲍威尔兄弟及其信徒的谑称,“批判的批判”是指他们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

书中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和黑格尔本人的唯心主义,初步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重要思想,肯定了物质生产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阐明了人民群众是真正的历史创造者的思想和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

6、《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马克思写于1845年。

该提纲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旨趣、特征和体系架构。

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者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实践作用的主要缺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旧唯物史观的区别,揭示了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是改变世界。

恩格斯称这个《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

7、《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恩格斯于1845年—1846年合写的哲学著作。

本书第一卷是对费尔巴哈、鲍威尔、施蒂纳所代表的现代德国哲学的批判,正确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同时对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也多有论述,第二卷主要批判了“真正的社会主义”。

其中心思想是全面制定唯物史观的理论体系,批判唯物史观,从理论上论证科学共产主义思想。

是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系统阐述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并据此对共产主义做了科学的论证,乃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著作之一。

8、青年黑格尔派

19世纪30年代黑格尔哲学解体过程中产生的激进派。

反对黑格尔体系的保守倾向,力图从它的辩证方法中引出革命的和无神论的结论。

青年黑格尔派在哲学上,比较重视黑格尔的方法、继承了黑格尔哲学进步和革命的方面。

然而他们同黑格尔一样把思想观念看成产生和支配现实物质世界的原因。

在政治上,他们主要通过批判宗教来反对封建制度。

主张实行资产阶级改革、政教分离、个性解放,但反对人民群众的斗争,把改革的希望寄托于普鲁士国王身上。

9、老年黑格尔派

19世纪30年代黑格尔学派解体过程中产生的右翼思想家集团、德国资产阶级保守派的思想代表。

他们顽固坚持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认为“绝对精神”是一切事物存在的根据;而对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则加以贬低。

在宗教问题上,宣扬有神论,鼓吹宗教信仰,支持教会,甚至用基督教的正统思想解释黑格尔哲学。

在政治上,代表封建贵族和与封建势力妥协的资产阶级保守集团的利益,维护封建等级制度,为普鲁士专制政权作辩护,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二、重要问题

(一)、《莱茵报》时期马克思所关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对唯物史观的形成有何影响?

1、主要问题:

1)出版自由问题

2)关于林木盗窃法问题

3)摩塞尔河谷地区农民问题

2、影响:

是促使马克思研究经济问题的最初动力,使得马克思由纯政治转向研究经济关系,并从而走向社会主义;使得马克思开始重视客观因素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二)克罗茨纳赫时期马克思的主要活动及其成果

1、主要活动:

1)与燕妮结婚

2)读书,涉及历史、经济学、哲学

2、成果: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马克思之所以写这部著作专门对黑格尔的法律哲学进行分析和批判,是与马克思早期的法律思想及其演变历程密切相关的。

同时,这部著作的问世也是政治斗争和理论斗争的现实需要,具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和理论背景。

(三)巴黎时期马克思及恩格斯的主要活动及成果

1、马克思在积极参加工人运动的同时,潜心研究法国史、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以及圣西门、傅立叶等人的著作。

主要成果:

《巴黎手稿》(《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论犹太人问题》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2、恩格斯通过对社会现实的观察、体察和思考,得出了与马克思相同的结论。

主要成果:

1843年底—1844.1为《德法年鉴》撰写:

《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

《英国状况》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3)合写《神圣家族》,对青年黑格尔派进行了一次彻底清算。

(四)马克思唯物史观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在1845——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唯物史观所作的经典表述。

这一表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确立及其基本原理的规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恩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一部巨著。

在这部巨著中,马、恩对费尔巴哈、鲍威尔和施蒂纳为代表的各式各样唯心史观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

这部巨著标志着唯物史观的创立。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结合笔记酌情解释)

 

第二讲马克思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的丰富发展

一、重要名词

1、蒲鲁东

法国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无政府主义创始人之一。

从小资产阶级立场出发批评资本主义社会,认为摆脱资本主义的办法是保护小生产者的私有制。

1846年发表《经济矛盾的体系,或贫困的哲学》,声称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观念发展的历史,认为该消灭“坏的”而建立“好的”资本主义。

蒲鲁东提出了一整套改良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社会改革方案,被称之为“蒲鲁东主义”。

2、《哲学的贫困》

马克思作于1847年。

在本书中,马克思在揭示蒲鲁东主义实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了他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等著作中确立的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第一次用唯物史观的原理来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社会内部的经济结构;分析了主要经济范畴和经济规律。

恩格斯指出,《哲学的贫困》表明“马克思已经彻底明确了自己的新的历史观和经济观的基本观点”。

3、《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

作于1847年—1848年。

这部著作描述了新的世界观,即把社会生活领域也包括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作为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的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者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性的革命使命的理论。

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4、《路易·波拿巴雾月十八日》

马克思作于1851年—1852年。

1848年法国革命与路易•波拿巴的上台,发动政变建立独裁统治;马克思为说明政变的真正原因才撰写了此文。

文章揭示了路易·波拿巴政变成功的深刻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原因,从中运用并发展了唯物史观的诸多原理。

5、《资本论》 

《资本论》是马克思一生最伟大理论著作。

全书分为三卷。

是一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著作。

把高度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结合在一起,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展的客观规律。

科学地说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矛盾的相互作用。

全书的基石是剩余价值理论。

《资本论》实现了政治经济学的伟大变革,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诞生。

6、摩尔根与《古代社会》

路易斯·亨利·摩尔根,美国人类学家、民族学家,是民族学中进化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曾任美国科学促进会主席,对易洛魁印第安人进行长期研究。

写有《易洛魁联盟》、《人类家族的血亲和姻亲制度》等著作。

在1877年问世的《古代社会》这部代表作里,主要论述了氏族组织为原始社会的基本细胞,母权制的存在及其向父权制的过渡,以及婚姻、家庭形态发,展的诸阶段等;以进化论观点,划分人类从蒙昧时代到文明时代的发展过程。

 

7、《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恩格斯作于1884年。

恩格斯根据关于原始社会和奴隶制度的大量材料,特别是马克思对美国科学家摩尔根的《古代社会》的详细摘要和批语,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系统地科学地阐明了人类社会早期发展阶段的历史,揭示了原始社会制度解体和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的形成过程以及阶级社会的一般特征,证明了唯物史观所具有的普遍意义。

这部著作还提出了一定历史时代和一定地区内的人们生活于其下的社会制度受两种生产即物质资料生产和人自身的生产制约的思想。

8、血缘家庭

婚姻集团按辈分划分,即在家庭范围内,一群直系或旁系的兄弟姊妹互相通婚,但婚姻关系基本上排除祖辈与孙辈、父母辈与子女辈的婚配。

建立在血缘婚姻基础上的家庭形式,是人类第一种家庭形态和第一个社会组织,存在于人类由原始群向氏族社会过渡的整个时期,冲破了当时一夫一妻制的家庭形式。

9、普那路亚家庭

即一群同胞的或血缘较远的姊妹同一群平辈但不是她们的兄弟在内的男子,或一群同胞或血缘较远的兄弟同一群平辈但不包括他们的姊妹在内的女子相互通婚。

此后改称普那路亚。

这种婚姻形式不仅排除了不同辈的近亲通婚,而且也排除了同辈的近亲通婚,是较血缘家庭有所进步的家庭形式。

普那路亚家庭是外婚制的开始,是氏族制度产生的直接原因。

10、对偶制家庭

一个男子与一个女子相对稳定地互为性伴侣的婚姻形态。

产生和存在于原始社会晚期,是从群婚制向一夫一妻制过渡的中间形式。

对偶婚虽然具有相对稳定的性质,但并不是男女双方的牢固结合,很容易被男女双方或一方所破坏。

对偶家庭也很脆弱,它是不可能脱离氏族而独立存在的。

对偶婚和对偶家庭以女子为中心,成婚后定居于女方氏族,所生子女是母方氏族的成员而不是父氏族的成员。

这就从血缘结构上为父亲氏族和一夫一妻制的产生准备了条件。

11、野蛮时代

基本上是原始氏族社会成长发展直至它的鼎盛时期。

野蛮时代是学会畜牧和农耕的时期,是学会靠人的活动来增加天然产物生产的方法的时期;可被分为低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

其中,低级阶段始于制陶术的发明,出现了动物的驯养、繁殖和植物的种植。

中级阶段东大陆中级阶段始于家畜驯养,两河流域的闪米特人以及印度的雅利安人处于这一历史发展阶段;西大陆中级阶段始于食用植物的栽培及建筑上用干砖和石头,被欧洲人征服之前的西大陆人处于这一历史发展阶段。

高级阶段始于铁矿石的冶炼,并由于拼音文字的发明及其应用于文献记录而过渡到文明时代。

12、蒙昧时代

人类的幼稚时期。

以顺应自然条件为特征,人类采集现成的天然产物为主。

可被分为低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

其中,低级阶段是人类的童年,人还住在热带或亚热带的森林中,以果实、坚果、根作为食物,中级阶段始于食鱼和用火,开始不受气候和地域的限制散布于大部分地面。

高级阶段始于弓箭的发明。

猎物成为通常的食物,狩猎成为常规劳动部门。

出现定居村落的萌芽。

12、文明时代

由于文字的发明和应用于文献记录而过渡到文明时代。

学会对天然产物进行加工,是真正的工业和艺术的时期。

文明时代所具有的的社会形态特点是:

建立在人剥削人基础之上,以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为其共同基础;存在不同程度的商品货币经济;社会组织成为阶级压迫的工具。

二、重要问题

(一)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唯物史观是如何加以概括的?

1、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

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2、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

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3、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

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

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

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4、在考察这些变革时,必须时刻把下面两者区别开来:

一种是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变革,一种是人们借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

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

5、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

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

6、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这里所说的对抗,不是指个人的对抗,而是指从个人的社会生活条件中生长出来的对抗﹔但是,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

因此,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就以这种社会形态而告终。

(二)恩格斯写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的背景是什么?

1、“执行遗言”。

(“卡尔·马克思曾打算联系他的——在某种限度内我可以说是我们两人的——唯物主义的历史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来阐述摩尔根的研究成果,并且只是这样来阐明这些成果的全部意义”)

2、在当时的政治斗争形势下,工人阶级需要正确理论的指导。

3、当时理论界,有关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的理论中,唯心主义谬论四处泛滥,急待予以批判。

4、西方学术界对史前社会(原始社会)的历史研究取得了大批成果。

5、马克思恩格斯密切关注着学术发展,及时吸收其中科学、先进的成果。

(三)《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出版的意义?

1、理论意义

1)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从原始社会经过阶级社会到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自然历史过程。

2)从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家庭和婚姻,社会组织、社会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及其相互作用,勾画了人类在历史初期的发展图景。

3)第一次结合历史资料系统地阐述了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认为私有制和国家的产生是和生产的一定阶段相联系的,在生产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时终将灭亡。

2、方法论意义

1)科学性同革命性的高度统一。

2)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治学,达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历史的和逻辑的一致。

3)批判继承与科学创造相结合。

(四)“两种生产”指的是什么,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1、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

生产本身又有两种。

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

它们是历史发展中的决定因素,制约着社会制度的发展。

2、相互关系

1、二者是统一的社会生产过程中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2、两种生产的发展应有适当的比例。

(五)“史前文化各阶段”阐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提出了史前各文化阶段划分的标准是生活资料生产的进步

2、阐述了对人类早期发展过程中的“蒙昧时代”与“野蛮时代”的认识:

概括说来,“蒙昧时代是以获取现成的天然产物为主的时期;人工产品主要是用作获取天然产物的辅助工具。

野蛮时代是学会畜牧和农耕的时期,是学会靠人的活动来增加天然产物生产的方法的时期;文明时代是学会对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的时期,是真正的工业和艺术的时期。

(六)“家庭”一章中恩格斯所论述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1、肯定了摩尔根追寻家庭发展史的科学方法,即用残存的亲属制度恢复了古老的家庭形式。

2、认为家庭形式与亲属制度之间有着本质的联系:

婚姻形态是家庭形式的基础,家庭形式又是亲属制度的基础。

家庭是一种能动的要素,它从来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随着社会从较低阶段向较高阶段发展,从低级形式进到高级形式。

亲属制度却是被动的,它把家庭经历每一个历史时期所产生的进步记录下来,并且只是在家庭急剧变化了的时候,才发生急剧变化。

因此,往往当家庭形式向前发展了,而旧的称谓的改变或废弃却落后于现实,并以习惯的方式继续存在。

这就出现了与现实家庭形式相矛盾的亲属制度。

3、划分了家庭发展的几种形态:

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制家庭—专偶制家庭

4、指出人类社会初期是没有家庭的

(七)马克思恩格斯是怎样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

1、在与错误思潮的斗争中

1847年,在与蒲鲁东的斗争中,针对蒲鲁东《经济矛盾的体系或贫困的哲学》,马克思写了《哲学的贫困》。

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在揭示蒲鲁东主义实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了他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等著作中确立的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第一次用唯物史观的原理来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社会内部的经济结构;分析了主要经济范畴和经济规律。

2、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

在1848年欧洲革命中马克思恩格斯:

一方面对各国的工人运动予以积极指导,1848年2月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了《共产党宣言》;另一方面又不断地对革命经验、教训加以总结:

《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德国农民战争》《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在这些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分析、阐明了这次革命发生和失败的原因,在总结这次革命的经验教训中,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唯物史观。

3、在理论研究过程中

1859年,马克思出版《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并为该书撰写了《序言》,对唯物史观进行了较为系统而精辟的概括。

4、在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解剖、分析、批判过程中

《资本论》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它的出版,最终使唯物史观由假设变成了科学证明了的原理。

5、在对全人类社会历史的观察分析中

1884年,恩格斯写作出版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对人类原始社会的解释,证明了唯物史观所具有的普遍意义。

 

(八)为什么说《资本论》使唯物史观变成了科学证明了的原理?

1、在《资本论》之前,马克思是通过对直接呈现在人们面前的社会现象的深入考察而发现唯物史观的,就其思维方法来说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从一般意义上来讲,从感性的具体上升到思维的抽象,仅仅是理论的概括,概括正确与否,就理论本身来说是难以回答的。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对理论的检验应当把次序倒过来,即从抽象上升到具体,也就是从一定社会的经济生活中揭示出全部精神生活、政治生活和一般社会生活的内容和形式。

2、《资本论》正是用唯物史观为指导,通过对完整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解剖,从社会最基本的经济关系出发,一步步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的全部社会生活及其产生、发展以至灭亡的运动规律,从而发现资本主义的运动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完全吻合,使历史唯物主义的各种基本原理、观点得到了具体印证,因而使其成为被科学证明了的原理。

 

第三讲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发展

一、重要名词

1、卢卡奇

匈牙利著名哲学家、美学家、文学批评家,20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革命活动家,被认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

他在哲学、美学、政治和文化理论方面提出了许多问题和见解。

在其周围形成的“布达佩斯学派”是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流派之一。

1923年其发表的《历史与阶级意识》被认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第一部代表作。

他的代表作还有《审美特征》、《社会存在本体论》等。

2、《过去与现在》

英国最具权威的史学刊物之一。

由英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道布、希尔顿和巴勒克拉夫等人于1952年创办。

所刊文章包括历史研究诸方面的内容,尤其注重历史、社会和文化中的变化。

杂志主张承认历史发展的复杂性,并应注重历史对于现在的影响。

是英国马克思主义宣传的理论阵地。

3、年鉴学派

20世纪西方史学流派。

1929年,由法国历史学家布洛赫与费弗尔创刊《经济与社会史年鉴》而得名,宗旨是提倡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反对受实证主义影响的,以政治、外交为主线的传统史学。

法国史学家以《年鉴》刊物为载体,将研究领域扩展至史学、经济学、心理学、人类学、语言学、社会学、地理学等各个领域,聚合世界各地的学者,形成一支西方史学研究重要的学派。

代表人物还有布罗代尔等。

4、希尔顿 

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封建主义与农民问题研究的著名专家。

曾教于伯明翰大学。

主要著作有《英国革命:

1640年》、《英国革命前的社会和清教主义》《英国革命的精神起源》《弥尔顿与英国革命》等。

5、汤姆森

英国历史学家、作家、社会主义者、和平运动者。

曾为“英国共产党历史学家小组”重要成员。

他积极参加社会运动,也曾从事文学创作。

汤姆森的研究重点是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问题。

《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一书是他的扛鼎之作。

他的主要著作有《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理论的贫困》等。

6、《历史与阶级意识》

匈牙利卢卡奇著。

带有当时“左”倾激进主义的痕迹。

根据马克思的《资本论》提出了物化的理论,基本上指出了商品经济中所包括的阶级矛盾。

但把马克思的辩证法归结为黑格尔的总体性范畴,;在自然辩证法和反映论等问题上提出了一些和恩格斯、列宁的观点相背的见解。

该书被公认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第一部代表作。

7、葛兰西

20世纪共产国际著名理论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革命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