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六年级廉洁教育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43036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六年级廉洁教育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生六年级廉洁教育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生六年级廉洁教育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生六年级廉洁教育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生六年级廉洁教育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生六年级廉洁教育教案.docx

《小学生六年级廉洁教育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六年级廉洁教育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生六年级廉洁教育教案.docx

小学生六年级廉洁教育教案

小学生六年级廉洁教育教案

敬廉崇洁人人有责

、教学目标:

1'通过讲故事、了解历史人物、观赏图片、互动交流、制定反腐措

施、读儿歌等形式使学生知道清廉是人生道路上一个永远的道德标准,增强学生以德立身、清政廉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制观念。

2'使他们从小就了解反腐倡廉的有关知识,从小培养学生敬重有操守、重清廉的古今人物,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3、让学生从小树立廉洁自律的意识,使学生意识到廉洁就在我身边,

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二、教学重点:

1、让学生认识廉洁教育,培养学生的廉洁品德

2'让学生懂得廉洁教育从我做起,防腐拒变,努力学习。

三、资料准备:

课件:

儿歌、廉洁人物图片、歌曲《清官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廉”字问:

大家看这是什么字?

问:

同学们,你知道“廉”是什么意思?

问:

你知道哪些与廉字有关的词语呢?

问:

廉洁指的是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学生可能说到的廉洁是:

责任、节俭、自律、奉献、知耻、诚实、惜物、不昧金、不攀比…)

(二)了解廉洁

“廉者,清不滥浊也。

清白不污、纯正不苟,为“廉洁”;能辨是非、以义取利,是

“廉明”;能自我约束而不贪求,是“廉俭”。

“廉”的根本是取道义、去邪心,严格自我约束。

法家把“礼,

义、廉、耻”作为“国之四维”。

清正廉洁既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也是中国人共有的传统美德。

(三)明理,认识廉洁

1、师:

从古至今,我们国家有不少人用一身正气,一世清白大大书写了这个“廉”字,同学们看图,(课件出示包拯图片)大家知道他是谁吗?

(一一包拯)

师:

对,他就是古代清政廉洁的典范一一包拯。

现在我们一起听包拯的故事。

(老师讲故事)(故事《爱戴百姓的包拯》)

《爱戴百姓的包拯》

宋朝有个包拯,他为官清廉,深得百姓的爱戴。

当时,包拯在端州任职,那儿盛产端砚。

一方端砚可是要经过千锤万凿才能生产出来的。

然而,当地的一些官员不顾百姓的死活,命令百姓大量生产,以便来上贡朝庭,以此来取悦朝廷中权贵之人和中饱私囊。

虽然包拯自己也说:

“能够拿到一方端州方砚,就算是死在南昌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可是,直到他离开端州,到其他地方去任职,他也没有利用手中的职权让百姓为他生产端砚,也从没有拿走过一件。

2、师:

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包拯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

生说)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学生说)

3、师:

孩子们刚才听得真认真,其实,清政廉洁的典范远远不止包

拯一个,从古至今是数不胜数,接下来让我们再了解一下另一位历史人物

“于谦”:

明代清官于谦---60寿辰回绝厚礼,包括皇上送来的玉猫金座钟。

于谦的<<石灰吟>>:

石灰吟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4、引导学生了解“一钱太守”刘庞;唐宰相魏征的故事。

5、同学们,我们一起再来认识一下2004感动中国的廉政人物”:

放课件:

燃烧自己,照亮大家的牛玉儒;

6、了解现代廉洁典范“孔繁森”。

(四)图片欣赏

让学生们听着《清官谣》欣赏图片,发现生活中的美与丑。

(五)讨论反思相互交流

1、你看到、听到的哪些行为是廉洁的,哪些是不廉洁行为?

2、“廉洁”一定是大人们的事,是当官者的事,与我们小学生并不

相关,对吗?

结合学校的事例谈“清廉”的重要性

师:

不可否认,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还有一些与廉洁自律不和谐的现象,这些现象影响着我们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

(1)、四(3)班要选举班干部,李明对张丽说:

“你投我一票,我请你吃麦当劳。

(2)、五

(1)的王强出钱请同学做作业。

请你对上述行为做一个评说。

(学生说)

师:

除了这些不好的行为外,在我们身边有哪些做得好的人、事呢?

(学生举身边的例子)

师总结:

廉洁是做人的一种品质,是个人成就事业的根基。

要想做到廉洁,就要从生活中每件小事做起。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处处做到诚信待人、廉洁公正,为将来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六)、制定“反腐”措施

1'面对班中的不和谐现象,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2、我们怎样做才能杜绝“腐败”呢?

(七八升华主题

1、大屏幕出示:

读儿歌:

(采用多种形式读)《廉洁万岁》廉洁文化进校园:

全体师生把誓宣。

家长社会齐参与,你一句来我一言。

做人要讲诚和信,道德遵守最重要。

说话行事讲文明,助人为乐是美德。

不可贪图小便宜,拾到钱物要归还;

不可索求他人物,不与他人争名利.

要向清者学榜样,不与浊者同合污;从小争做小雷锋,社会风景日月新!

我们齐声来高喊:

“廉洁万岁!

五、总结

孩子们,世界因为有了诚信才更加精彩,世界因为有了廉洁才更加和谐。

让我们每个同学都把正直、无私、廉洁清明、严于自律这样的意识深深地扎根在心里,做一个廉洁自律的小公民。

廉洁,从小做起!

教学目的

1、让学生明确腐败行为不仅给国家、社会、家庭带来严重的危害,

而且已经渗入我们的校园,影响我们年羟一代的身心健康成长。

2、弘扬廉政自律的民族精神,让我们学生懂得从我做起,树立对社会负责的责任感和遵纪守法的意识,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国家利益的关系,将廉政作为一生的操守,自强不息、奋斗不止。

强化对学生诚信、守法、奉献、自强精神的培养。

教育重点难点

通过正反事例,触动学生的心灵,将廉政作为优秀的道德品质,以此约束自己。

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廉政的含义、古今中外关于廉政的感人故事、关于廉政的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导入:

同学们,尊廉崇洁对我们来说似乎还过早,但我们正处在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阶段,最容易受外来不良思想的侵袭,及早进行廉洁教育,就如同提前为我们筑起一道“防腐墙”,让廉洁“植根”在我们的心田,让我们扬起敬廉崇洁之风,立下勤廉报国之志。

(二)讲述有关廉洁的小故事,感受古往今来高尚的思想,走近廉洁。

1、故事一《毛主席的廉洁故事》

“你的饭给我吃一点好吗?

”1929年1月,红四军下井冈山,

迂回于赣南、闽西之间,我们跟随毛主席行军,沿途没见他骑马,可部队中的伤兵、病号、掉队的战士们都骑过他的马。

虽说毛主席是前委书记,但他同战士们同吃一锅饭,同吃一盆菜,没有丝毫区别。

行军中,出发早,吃饭早,各人都自带午饭。

有一次我们行军休息,大概是上午十点多钟,大家照例拿出自带的午饭吃。

那天毛主席因起来得晚些,没带上午饭。

我们吃饭时,毛主席到了。

他坐在我旁边,对我说:

“起来迟了,早饭没吃,也没带上午饭,我的肚子饿得很,你的饭给我吃一点好吗?

"我就把饭给他吃了。

现在想想,那时的毛主席已是我们红军的领导核心,毛主席的廉洁,在当时是少有的。

2、故事二《周恩来总理的衣服》

周总理的一件睡衣穿了二十多年,破了补,补了再补,已经磨得无绒了仍舍不得丢弃。

一件衬衣已经旧得换了袖口领子,一件衣服补得颜色已经不一了,他在穿,当别人要求他换新的时候,他总是说:

“旧的可以穿。

(三)讨论:

1'你喜欢故事里面的人吗?

为什么?

2、你懂得了什么?

学到了什么?

(四)多媒体播放歌曲《廉洁是福》,在歌声中,本次主题班会顺利结束。

(五)延伸

给父母讲今天听到的故事。

“廉洁文化进校园”教案:

明事理,立大志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教材中廉洁人物的故事,学习相关的名言。

2、知道廉洁的含义,明确廉洁文化及其重要意义

3、培养学生正确、积极健康的理想信念,道德观念,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树立远大志向,为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做准备。

教学重点、难点

1、在教材学习中,培养学生增强自律能力,做一个清正廉洁的人。

2、知道廉洁的含义,明确廉洁文化及其重要意义

3、培养学生立志成才,为国奉献的社会责任。

教学方法

讲授法、故事展示法、问题探究法等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廉洁方面的故事、事迹、诗歌、歌曲、对联等

2、思考廉洁文化进校园的重要性及其作为学生自身应该怎么做教学过

一、学课文

提问导入

1、同学们,本课的课题是一一四知(齐读课题)

请问什么是“四知”?

(看课文回答)

答: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现在常说成“天知,地知,你

知,我知”,至今广为流传。

2、本课一共写了杨震几件事?

答:

两件事,一为“杨震拒金”,一为“杨震拒开产业”。

3、本文表现了杨震怎样的品格?

答:

表现了他廉洁自律,坚决拒贿的高尚品格。

教师小结:

我们学习了《四知》,知道了汉代的杨震,“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深得民众拥戴,屡屡升迁。

有一次,赴任途经昌邑,正是他举荐的秀才王密为县令。

王密为感谢他的恩情,在深夜送金,被他给严词拒绝了。

一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八个字形象刻画了杨震拒绝贿赂的坚定态度,后来这八个字就演变为我们现在大家熟知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如此义正词严,拒收贿赂,足见杨震的清正廉洁,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在拒绝贿赂的同时还批评教育行贿者,使王密“愧而出”。

二、温知识

师问:

同学们,你们都知道有哪些清廉的官员?

生:

包拯、董宣、第五伦。

师:

能讲讲他们的故事吗?

生讲关于包拯、董宣、第五伦的故事。

教师小结:

包拯做官,做为老百姓的父母官,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又被称作

“包青天”,他的故事早已在百姓中耳熟能详;杨震、董宣、第五伦等也都是中华史册中名垂千古的好官,在我们中华历史上,像他们一样的清官好官数不胜数,他们清正廉洁的精神绽放出的人格魅力令我们后人敬仰。

三、听故事

设计:

教师讲一个廉洁故事,学生自主分享廉洁故事。

1、自报财产留清名代名相诸葛亮的廉洁故事

三国时期,蜀国境内“刑法虽峻而无怨者”,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蜀国名相诸葛亮严于律己,一身清廉使然。

诸葛亮一生“抚百姓,示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

诸葛亮生前,在给后主的一份奏章中对自己的财产、收入进行了申报:

“成都有桑800株,薄田15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若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诸葛亮去世后,其家中情形确如奏章所言,可谓内无余帛,外无赢财。

诸葛亮病危时,留下遗嘱,要求把他的遗体安葬在汉中定军山,丧葬力求节俭简朴,依山造坟,墓穴切不可求大,只要能容纳下一口棺木即可。

入殓时,只着平时便服,不放任何陪葬品。

这就是一代名相诸葛亮死后的最高要求,其高风亮节实为可圈可点。

2、白居易怒打行贿人

唐朝贞元年间,著名诗人白居易考中进土后,被派往陕西周至当县

他刚上任,城西的赵乡绅和李财主就为争夺一块地跑到县衙打官司。

为了能打赢官司,赵乡绅差人买了一条大鲤鱼,在鱼肚中塞满银子送到县衙。

而李财主则命长工从田里挑了个大西瓜,掏出瓜瓢,也塞满银子送了来。

收到两份“重礼”后,白居易吩咐手下贴出告示,明天公开审案。

第2天,县衙门外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

白居易升堂后问道:

“你们哪个先讲?

”赵乡绅抢着说:

“大人,我的理(鲤)长,我先讲。

”李财主也不甘示弱说:

“我的理(瓜)大,该我先讲。

“白居易沉下脸说:

“什么理长理大?

成何体统!

”赵乡绅以为县太爷忘了自己送的礼,连忙说:

“大人息怒,小人是个愚(鱼)民啊!

”白居易微微一笑说:

“本官耳聪目明,用不着你们旁敲侧击,更不喜欢有人暗通关节。

来人,把贿赂之物取来示众。

衙役取来鲤鱼和西瓜,当众抖出银子,听审者一片哗然。

白居易厉声喝道:

“大胆刁民,胆敢公然贿赂本官,按大唐律法各打40大板!

”众百姓无不

拍手称快。

至于这些行贿的银子,白居易就用来救济贫苦百姓了。

3、六月天还穿着薄毛裤

1957年6月中旬,我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