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级高二上学期期末全市统考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2729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4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9级高二上学期期末全市统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09级高二上学期期末全市统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09级高二上学期期末全市统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09级高二上学期期末全市统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09级高二上学期期末全市统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9级高二上学期期末全市统考试题.docx

《09级高二上学期期末全市统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级高二上学期期末全市统考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9级高二上学期期末全市统考试题.docx

09级高二上学期期末全市统考试题

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模块考试

地理试题

2011.1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6页,第Ⅱ卷7-10页,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2.第I卷选择题的答案,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标号。

一、选择题:

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地球在离太阳很近的第三条轨道上运行,银河系中有2×1011颗恒星,太阳是其中一颗。

据此完成1~2题。

1.资料中涉及的天体系统层次有

A.一级B.两级C.三级D.四级

2.太阳活动剧烈会造成

A.磁暴现象B.大幅度降温C.晴空万里D.火山喷发

右图表示北半球大气环流,读图完成3~4题。

3.A气压带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A.炎热干燥B.高温多雨

C.温和干燥D.温和湿润

4.G风带的风向是

A.东北风B.西北风

C.东南风D.西南风

第十九届世界杯足球赛于2010年6月11日~7月11日在南非举行,比赛一般安排在当地时间下午2点或晚上8点进行。

据此完成5~6题。

5.世界杯期间,南非最大城市——约翰内斯堡的建筑物正午影子

A.变长B.变短C.先变长后变短D.先变短后变长

6.约翰内斯堡当地时间与北京时间相比,时差大约为

A.早6个小时B.晚6个小时C.早12个小时D.晚12个小时

读“某地气候资料图”,回答7~8题。

7.该资料所属城市可能是

A.上海B.北京

C.哈尔滨D.乌鲁木齐

8.该地7、8月份降水量比6月少,原因可能是

A.7、8月伏旱

B.6月多气旋雨

C.6月受台风影响

D.7、8月夏季风撤到江南

读“大西洋洋流分布图”,完成9~10题。

9.北半球中高纬海区洋流分布规律是

图4

A.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B.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C.大洋东部为寒流,西部为暖流

D.大洋西部洋流从低纬流向高纬

10.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洋流①对欧洲西部有减湿作用

B.洋流②对南美洲西海岸有增温作用

C.美国东岸海域污染物不会影响欧洲

D.P处因寒暖流交汇形成世界著名渔场

2010年11月22日12时20分,四川八田煤矿“11·21”透水事故被困井下的29名矿工陆续安全升井,创下零死亡的奇迹。

读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11~12题。

11.下列有关图示地质地貌说法正确的是

A.甲处为向斜

B.乙处为背斜成谷

C.丙处为背斜成山

D.丁处右侧断块上升

12.在a、b两处采煤,分别易发生

A.瓦斯爆炸、透水事故B.井喷事故、瓦斯爆炸

C.透水事故、瓦斯爆炸D.透水事故、井喷事故

读下图,判断回答13~15题。

13.三幅图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差异性B.相似性C.整体性D.复杂性

14.受甲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的气候

A.是热带草原气候B.分布在图2中的B处

C.是温带海洋性气候D.分布在图2中的C处

15.图3中相同海拔的山地,垂直带谱最完整的可能位于

A.①处B.④处C.⑤处D.⑧处

读右图,完成16~17题。

16.图中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正确表述是

A.甲——固结成岩

B.乙——冷却凝固

C.丙——沉积作用

D.丁——岩浆活动

17.图中代号表示的圈层属于外部圈层的有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下面甲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乙为“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读图完成18~19题。

 

18.甲图中,E→F反映的是

A.城乡差距扩大B.城镇化进程进入初期阶段

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D.城镇化进程进入加速阶段

19.乙图中b表示的就业状况,可能处于甲图中的

A.C时段B.D时段C.E时段D.F时段

读“某村农产品产值构成图”,回答20~21题。

20.影响该村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A.政策B.市场

C.交通D.气候

21.该村可能位于

A.济南市附近B.西宁市附近

C.长春市附近D.重庆市附近

右图表示某工业产品价格、成本与市中心距离相关曲线。

读图回答22~23题。

22.该工业选址的最佳位置是

A.①地B.②地

C.③地D.④地

23.导致成本曲线由a到b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交通运输更加便利

B.逐步接近消费市场

C.环境污染越来越轻

D.地租价格逐步下降

读下图,判断回答24~25题。

24.图中两工业区发展的共同优势是

①地理位置优越 ②煤炭资源丰富 ③水陆交通便利 ④水力资源丰富 ⑤城市人口密集,劳动力素质高 ⑥农业发达,著名的“鱼米之乡”

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④D.④⑤⑥

25.两工业区钢铁工业发展共同的不利因素是

A.缺乏铁矿资源B.市场狭小C.科技水平较低D.劳动力短缺

读“黄河流域图”,完成26~28题。

26.关于黄河流域开发措施的正确叙述是

A.河套平原大力发展水产养殖B.中游河段疏浚河道,发展航运

C.兰州以上河段进行梯级开发D.下游地区重点开采煤炭、铝土

27.黄土高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气候变暖B.水土流失C.旱涝灾害D.土地荒漠化

28.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正确措施是

A.放弃全部耕地B.发展水田C.开发水能D.植树种草

读我国某地公路线分布示意图,回答29~30题。

29.M处公路穿越的地形是

A.河谷B.盆地

C.陡坡D.平原

30.该地区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

A.沙尘暴B.寒潮

C.泥石流D.干旱

地理兴趣小组调查了某地区农村生活用能的状况,形成该地农村生活用能构成的变化表,据此回答31~32题。

秸秆

薪柴

煤炭

沼气

小水电

其它

1989年

50.3%

32.4%

10.3%

0.5%

0.8%

5.7%

2009年

20.5%

10.8%

15.4%

35.3%

15.2%

2.8%

31.该地生活用能构成的变化,有利于

A.耕地面积增加B.粮食单产提高

C.植被覆盖增加D.外出务工人口增加

32.对该地环境、气候、灾害灾情等进行综合分析,提供决策,主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技术B.数字地球

C.全球定位系统D.地理信息系统

我国正在建设的杭州—宁波—福州—厦门—深圳的沿海高速客运铁路,对东南沿海的发展将起到促进作用。

读图完成33~35题。

33.影响该高速铁路建设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A.政治因素B.经济因素C.国防因素D.科技因素

34.该高速铁路建设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

A.多地震,地质灾害严重B.多台风,气象灾害严重

C.地质地貌条件复杂,河流众多D.所经地区人口多,侵占农田多

35.有关该高速铁路的评价正确的是

A.缓解沪杭线货运压力

B.扩展长三角地区经济活动空间和辐射范围

C.加快沪宁杭地区重工业发展,实现重化工业的带动作用

D.高铁客运价格较高的用意是限制出行人数,缓解营运能力不足的问题

读“南极地区的物质运动示意图”,完成36~38题。

 

36.关于南极地区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④为蒸发,⑤为降雪B.图中水循环为逆时针方向

C.①为大气输送,②和⑤为降雨D.③为蒸发,④为升华,⑤为降雪

37.科学工作者生活在南极,如果就地解决能源问题,最适宜开发利用

A.地热能B.风能C.煤炭D.太阳能

38.关于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北极地区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A.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B.冰的反射率强

C.高原大陆,地势高D.受西风漂流影响,与外海区热量交换弱

读“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完成39~40题。

 

39.有关我国产业转移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外产业首先向我国沿海经济地区转移

B.海外产业向我国转移,最初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

C.目前,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大量转移至中西部地区

D.目前,制造业开始向长三角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等地区转移

40.有关产业转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使沿海地区工业产值呈下降趋势

B.促进长三角矿产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

C.可能造成迁出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D.三次产业转移均促进了珠三角的产业升级

 

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模块考试

地理试题

2011.1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注意:

答卷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题号

41

42

43

44

合计

得分

二、综合题:

共4个题,40分

得分

评卷人

 

41.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房屋建筑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以下是我市某房地产公司开发的“一梯两户式多层商品房”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10分)

 

(1)我市传统民居一般是坐北朝南,原因是什么?

(2分)

 

(2)我市一年中正午室内太阳光照射面积最小的一天是,此时地球公转处于(加速、减速)期。

(2分)

(3)我市从(日期)开始白昼逐渐增长,此时我市的气候特点是。

(2分)

(4)根据我市的自然条件,某推销员设计了如下四个亮点向客户推销甲、乙两套商品房。

请你判断,他们分别针对哪套房设计?

(4分)

亮点1:

夏季,受降水影响较小,墙面不易受损。

亮点2:

夏季,易受东南风影响,通风凉爽。

亮点3:

冬季,上午采光好,升温快。

亮点4:

冬季,下午光照好,观赏夕照。

得分

评卷人

 

42.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

2010年10月16日是第30个世界粮食日。

常言道: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今年7月以来国际粮价大幅攀升,小麦价格一度上涨60%至80%,现40年来最凌厉涨势,国际社会着实“心慌”。

材料二:

我国部分商品粮、棉基地分布图。

(1)判断甲、乙两商品粮基地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

(2分)

甲是,乙是。

(2)与丙相比,甲商品粮基地发展农业的优越自然条件有哪些?

(2分)

 

(3)丁商品粮基地在全国的地位不断下降,简述其原因。

(2分)

 

(4)国际粮价上涨对我国农业有何影响?

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保证我国粮食安全?

(4分)

 

得分

评卷人

43.在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中,人口是关键因素。

读图回答。

(10分)

甲乙

 

丙丁

(1)读甲图回答:

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三个国家中人口增长模式相似的是与。

(2分)

(2)描述乙图所示城市流动人口数量的变化及对城市产生的积极影响。

(4分)

 

(3)丙图显示目前中国的人口问题是什么?

(2分)

(4)结合丁图,分析人口迅速增长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2分)

得分

评卷人

 

44.读下图,回答问题。

(10分)

(1)请在甲点画出此时的风向。

判断图示为月(1,7月)气压分布,乙地可能出现天气。

(3分)

(2)描述该大陆西部地区的地形特征,简要分析其形成原因。

(4分)

 

(3)对比分析工业区形成和发展的区位优势,完成下表内容。

(3分)

工业区

区位条件

丙工业区

丁工业区

自然条件

气候宜人,环境优美

交通

内河航运、海洋运输、陆地、航空等运输方式齐全,方便快捷

市场

军事订货,市场广阔

市场广阔

劳动力

劳动力丰富

 

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模块考试

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每小题1.5分,共60分。

1.C2.A3.B4.D5.C6.B7.A8.A9.B10.D11.B12.A13.C14.D15.A16.A17.C18.C19.A20.B21.D22.B23.D24.B25.A26.C27.B28.D29.C30.C31.C32.D33.B34.C35.B36.D37.B38.A39.A40.D

二、综合题:

共40分

41.共10分。

(1)我市位于北半球,房屋坐北朝南采光条件好、利于保温(2分)

(2)6月22日(夏至日)减速(2分)

(3)12月22日(冬至日)寒冷干燥(2分)

(4)甲乙乙甲(4分)

42.共10分。

(1)商品谷物农业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2分)

(2)自然:

降水丰富(或夏季高温多雨,水热组合好);土壤肥沃;(共2分)

(3)城市化水平的提升,非农用地的增多,耕地比重下降;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粮食种植面积下降;人口增多,人均粮食产量下降等。

(答对2点得2分)

(4)影响:

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种粮积极性。

(1分)

措施:

发展农业技术,提高粮食单产;保护耕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兴修水利,防灾减灾;加强国家粮食储备。

(答对1点得1分,共3分)

43.共10分。

(1)30B与C(2分)

(2)城市流动人口增加(1分)影响:

弥补劳动力不足(带来充足的劳动力);提高城市竞争力;(增加消费)活跃市场;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多元文化交流(任答3点即可,3分)。

(3)出现人口老龄化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多(2分)。

(4)消耗资源增多,过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导致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废弃物排放量增大,导致环境污染。

(2分)

44.共10分。

(1)图略(东北风)7月阴雨(3分)

(2)以山地为主,海拔较高;山脉南北纵列分布(2分)成因:

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褶皱隆起形成高大山脉。

(2分)

(3)①煤、铁资源丰富②近航空港,有高速公路,高速交通便利③高科技人才丰富(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