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拱桥.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25622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83.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石拱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中国石拱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中国石拱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中国石拱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中国石拱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石拱桥.docx

《中国石拱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石拱桥.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石拱桥.docx

中国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

教学目标:

一、体会说明事物的特征,初步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特征。

   二、学习准确的说明语言。

教学重点:

1、说明事物的特征。

    2、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难点: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方法:

1、讨论、点拨、自读相结合。

    2、比较阅读法。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二、初读课文,领会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提示:

同学们读课文时,请注意领会中国石拱桥有什么特点,读完后给课文的标题前添加一些修饰语,即什么什么样的石拱桥。

   1、学生结合注释自由朗读课文5分钟,如仍有生疏字词,自查字典词典。

   2、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

     洨 河南省 匀称 张 惟妙惟肖 桥墩 漳州

   3、给课文标题前添加修饰语。

     提示:

发言时请对所添加的内容稍作解释,并注意以课文为根据。

     学生可能添加的修饰语的情况:

    ⑴历史悠久的中国石拱桥

     文中多处写到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如“旅人桥”等。

    ⑵“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赵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

    ⑶形式多样的中国石拱桥

     “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赵州桥是独拱石桥卢沟桥是联拱石桥,形式不一样。

    ⑷巧妙绝伦(制造奇特)的中国石拱桥

     “桥(赵州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奇观”等。

    ⑸坚固的中国石拱桥

     “赵州桥到现在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卢沟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坚固。

    ⑹杰出的中国石拱桥

     ……

   4、学生充分发言后,引导学生结合1、2、3、自然段归纳总结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三、再读课文,重点比较阅读介绍赵州桥和卢沟桥的文字。

   1、看书中赵州桥、卢沟桥图片。

   2、讨论填写赵州桥、卢沟桥概况表。

 桥名位置历史和修建年月结构特点形式特点

 学生讨论中可能提出的问题:

    ⑴“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如何理解?

      引导学生看赵州桥图片,理解“两肩”、“各有”。

    ⑵“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一句如何理解?

  ⑶“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一句如何理解?

    “长度不一”一句,是在核实了每个石拱的长度后所作的结论,引用数字精确,是说明文语言准确的一个重要方面。

    ⑷“每两个石拱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如何理解?

   3、学生讨论发言后,出示表格所应填的内容。

(略)

   4、引导学生归纳二者的共同点:

二桥都充分体现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5、进一步比较二者的不同点:

赵州桥是独拱石桥的杰作,卢沟桥是联拱石桥的杰作并在中国人民斗争史上有纪念意义。

   6、小结:

作者在概述了石拱桥的特征后,以赵州桥与卢沟桥为例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那么我国的石拱桥为什么有这么多惊人的杰作,新中国的桥梁事业又有何发展呢?

  四、三读课文,重点速读9、10段,抢答问题。

   1、作者写了几个原因,哪个最主要?

     明确:

作者写了三个原因,“首先”、“其次”、“再次”为标,第一个原因是主要的,有了勤劳智慧的人,才有合乎科学原理的设计和巧妙绝伦技术,才能开采富有的各种石料。

   2、解放后,我国的桥梁事业有哪些“飞跃发展”?

     明确:

⑴1961年,建成世界上最长的独拱石桥——长虹大桥。

        ⑵造了大量的钢筋混凝土拱桥。

        ⑶新创造了“双曲拱桥”。

  五、作业:

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本市区西门桥,简单记下的特点,准备下节课发言。

                    第二课时

  一、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讨论以下几个例句中加点词语运用的表达效果。

     ⑴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的比较早。

     ⑵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⑶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⑷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明确:

⑴中“比较”表示程度;⑵中“形式”是直观印象,F“结构”是对桥的进一步认识,“不但……而且”体现了二者的递进关系;⑶中“当时”表示时间,“可算”表示估计,对所下的结论不作绝对肯定,为了准确说明事物;⑷中“两肩”“各有”准确说明了小拱的位置与个数。

四个例句中加点词语的运用都为了达到一个效果:

准确。

   2、让学生继续从文中找这样的句子,并加以说明。

可能找到的句子:

    ⑴《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⑵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⑶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

    ⑷有的石梁一块就有200来吨重,究竟怎样安装上去的,至今还不完全知道。

    ⑸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石拱组成,每个石拱的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

   3、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说明文中准确运用词语,保证了内容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达到了预期的说明效果。

  二、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

    提示:

快速读课文,不讨论,找出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简要说明,看谁找得快。

   1、举子:

    ⑴“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附近的卢沟桥”,下文即对赵州桥、卢沟桥进行典型说明,以二桥为例充分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⑵“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修建于800年前,有的石梁一块就有200来吨重,究竟是怎样安装上去的,至今还不全知道”一例说明“在超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从而证明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

    ⑶“1961年,云南省建成了一座世界上最长的独拱石桥,名叫‘长虹大桥’,石拱长达112.5米”,说明了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的发展。

     以上三例可以说明举例子是本文最重要的说明方法。

   2、列数字:

(略)

   3、打比方:

    ⑴第一自然段。

    ⑵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4、作比较:

     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坚固。

     此外,还有引用、摹状貌等。

   5、小结:

采用多种说明方法,是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说准确。

  三、用说明文基本知识要点,印证本文知识,了解说明文特点。

  四、口头作文。

   1、要求:

根据学习的有关说明文知识和自己实地观察滏阳河上的三座桥梁,以“——桥”为题进行口头作文。

   2、提示:

     ⑴抓住桥的特征,用上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⑵可介绍一座,也可都介绍。

   3、附三座桥特征:

     安济桥(老桥):

卢沟桥工式、联拱石桥、有石狮子、有抗战纪念意义。

     新桥:

赵州桥式、独拱混凝土桥、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七个小拱。

     人民桥:

梁式桥、近几年建成,有汉白玉雕栏。

  五、布置作业。

  附板书设计:

  

(一)

      中国石拱桥

            茅以升

      中国石拱桥

            久  固  美

       赵州桥               卢沟桥

       独拱                联拱

       拱上加拱              石狮百态

  

(二)打比方

      效果  目的           作比较

      语言 说明事物准确性    方法 举例子

                       列数字

12桥之美

吴冠中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美感、史诗、驻足”等词语,并练习用词造句。

2.了解文中所揭示的美学原则。

3.认识桥的美学价值,掌握与“桥之美”有关的美学常识。

过程和方法目标:

1.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逐步提高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2.揣摩本文充满诗意的描写文字和带有说明性的文字,体味语言的个性色彩,培养良好的语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桥之美》,让学生充分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用“美”的眼光去欣赏,用“美”的心灵去感受,最终成为一个有品位的人。

教学重点

1.理解桥美在何处。

2.揣摩文中富有个生色彩的句子。

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

理清本文说明顺序,把握说明方法,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讨论法。

3.比较阅读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明确说明对象。

把握对象特征;把握行文思路,理清说明顺序;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的个性色彩;比较阅读,体会两文的相异之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让人联想到家的温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使人产生无限的惆怅……在诗人的眼中“桥”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载体;在画家的眼中,桥则别有一番韵味。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去感受“桥之美”。

(板书课题,“美”字写大,突出一下)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

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

a.在作者的眼中桥美在何处?

b.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

c.联系课文说说怎样欣赏一幅画?

四人小组讨论明确:

a.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b.举了四个例子:

乌镇苇丛上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颐和园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形式独特的广西、云南、贵州山区的风雨桥。

c.画面的构成是否有块、线、面的搭配;画中的形象是否都能和周围的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

二、研读与赏析

(过渡)通过阅读文章,我们不难看出作为画家,作者看桥淡化其结构、种类、功用,更重其美学价值。

那么你能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文中你最欣赏的一幅画面吗?

重点研读第④小节。

(出示学生绘制的四幅图画)

四人小组讨论:

a.说说四幅图中你最喜欢哪一幅,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b.请有绘画天赋的同学点评。

c.我们应从哪些角度欣赏一幅艺术作品?

明确:

a.◆厚厚实实的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

◆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的石块,这里有形体上的强弱、轻重、动静之分,有颜色上的对比,还有变(柳枝年年发新芽)与不变(桥能历久不变)之别,种种不同,归结起来,其实是阳刚与阴柔这两种美的类型的不同,因桥的轮廓精心设计而和谐统一。

◆长桥一般建筑在比较宽阔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单调感。

桥是人们劳动的成果,出现在苍茫水面上的长桥,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

整个环境似乎有了灵气和生命。

◆桥面上盖有廊和亭的桥,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这种感觉恰好与险峻的山峰、桥下的急流给人的感觉形成对照。

b.点评语言、欣赏的角度。

c.从色彩的搭配、画面构成(块、线、面)、景物的选择(强弱、明暗、动静等)是否对立统一……角度来判断。

美句赏析。

(过渡)吴冠中以他画家的真知灼见,不但告知了我们如何用“美学”的眼光来重新审视事物,而且他还用蕴涵丰富的语言引起我们强烈的感情上的共鸣。

a.找出意蕴丰富的语句,体味句子的情昧。

b.先四人小组讨论,再让小组派代表发言。

重点赏析以下语句:

1.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2.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3.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4.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过渡)我们从《桥之美》中,体会到了桥的美感,真是赏心悦目。

同是写桥的文章,《中国石拱桥》与之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三、拓展延伸

比较本文与《中国石拱桥》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不同?

明确:

本文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

它的说明性体现在文中先点明在画家眼里桥美在何处,随后举了一些具体的例子。

但是与《中国石拱桥》这种较为规范的说明文不同的是,在举例时,作者并不是用科学、平实的语言向读者解说,而是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画家吴冠中的带领下,一起领略了桥的风采,生活中有多少美不胜收的景致,或纤弱或雄壮或含蓄……让我们练就一双慧眼去发现、去鉴赏这大干世界吧!

五、板书设计:

(1——3)明确“桥之美”的含义总逻

桥(4——6)举例说明“桥之美”辑

之强调环境的作用分顺

(7)总结全文总序

 

13苏州园林

叶圣陶

教学目标:

1.积累“轩榭、败笔、嶙峋”等词语。

掌握其音、义,并用词造句。

2.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领会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3.了解说明文常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初步学写说明文。

4.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的说明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体会作者抓住了苏州园林的哪个特征,又是怎样突出这个特征的。

2.学习本文严谨的结构层次。

3.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4.熟悉说明方法,学习用比较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写作意图,进而体会作者写作思路,理解文章结构。

2.在把握全篇结构的基础上,通过练习进一步加强对说明文的分析掌握。

教学方法:

1.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2.研讨式。

对于说明方法的选择、运用,由学生互动研讨解决,积累大量的感性材料,获得感性认识即可。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划分结构层次,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明确说明顺序;难点探究,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中国石拱桥》让我们领略了我国桥梁事业的伟大成就,《桥之美》让我们从美学角度感受了桥的魅力。

今天,让我们去苏州园林游览一番,看看那儿的园林建筑。

二、作者及相关资料介绍

1.叶圣陶

2.苏州园林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

1.生自读课文,感知文意,积累词语。

2.教师检查预习,强调重点积累的词语。

3.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两遍,请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

教师提示(多媒体显示)

文章是从     角度,抓住   的特点条分缕析地介绍苏州园林的。

学生明确:

文章是从欣赏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总的特征条分缕析地介绍的。

四、划分层次,理清全文思路,把握作者的说明要点及说明顺序

1.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

2.把握作者的说明顺序。

五、难点研究

文中多次提到绘画,把绘画和园林建筑联系起来,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或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试从课文中找出几处例子加以简要说明。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圈点勾画。

学生讨论,明确:

1.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2.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的道旁树:

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3.还在那儿布置了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

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六、课堂练习

精读课文第6段,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此段的说明要占。

2.“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艺术效果是如何形成的?

3.园林内装镜子,请用物理学知识对这一设计依据的原理及产生的效果作简要说明。

七、布置作业

1.积累下列词语。

轩榭、败笔、嶙峋、镂空

2.课后了解有关说明方法的知识,简析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找出说明对象的总体特征,并分析作者通过哪几个方面来突出这几个特点的。

2.明确本文的说明顺序。

3.以课文第4、5节为例,指导学生掌握说明文阅读重点。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已经提前预习了《苏州园林》,你认为苏州园林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下面,我们共同学习叶圣陶先生写的《苏州园林》,看看他是怎样抓住苏州园林的特点来进行说明的。

二、朗读第一段,找出其中最能说明苏州园林地位的词语,分析。

明确:

标本——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

表明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可以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三、朗读第二段,找出苏州园林具有怎样的总体特征,说说怎样才能成为各地园林的标本?

明确: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提问:

为了达到这一标准,作者认为设计者和匠师从哪几个方面下了功夫?

明确:

四个讲究。

四、分析第三自然段

提问:

本段具体说明了苏州园林哪个特点?

苏州园林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什么?

为了什么这一特点,作者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作比较、打比方)

五、阅读第四自然段,完成下列练习:

(学生思考、讨论)

(1)用“||”划分这段文字的层次

(2)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其中又以为主。

(3)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共同特征是

(4)文中概括苏州园林假山特点的一句是。

(5)文章分几个方面介绍池沼?

(6)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是。

(7)这段文字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8)文中“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中的“艺术”和“技术”有什么不同?

可不可互换?

六、简要分析第五、六自然段,回答问题:

(1)概括本段的段意

(2)指出本段运用的说明方法。

(3)这段文字除用说明这种表达方式,还用了什么?

作用是什么?

(4)本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七、提问:

作者在写完苏州园林的四大特点后,为何又写了7、8、9段?

这三段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苏州园林的?

八、整理说明顺序:

概括——具体主要——次要

九、归纳说明文阅读的重点:

(1)明确说明对象

(2)弄清所说明的事物的特征

(3)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

(4)了解文章使用的说明方法

(5)明确说明顺序

(6)把握说明文的结构

(7)在说明文中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的运用及效果

(8)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

十、本课小结

本文介绍了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说明顺序合理,说明方法得当,既突出了被说明事物的特点,结构又显得清楚有序,实为一篇难得的好文章,显示了叶圣陶先生驾驭复杂事物的非凡笔力。

在领略苏州园林艺术美的同时,借鉴作者说明的技巧,力求学以致用。

十一、布置作业:

作文《我们的校园》

要求:

1.认真观察,抓准特点。

2.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

3.用3~4种说明方法。

4.字数:

500字

 

十二、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1~2)概括说明苏州园林地位及特点

3 亭台轩榭布局的自然美总

4 假山池沼的艺术美

大处5 花草树木的映衬美

6 花墙廊子的层次美分

第二部分(3~9)7 角落的构图美

细处8 门窗的图案美

9 建筑的色彩美总

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

14 故宫博物院

黄传惕

教学目标:

1.积累“磬、攒、琉璃、藻井、中轴线”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和词义。

2.了解祖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

3.了解方位词在按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2.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

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教学方法:

1.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

2.图示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看书中插图)故宫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是中国数千年宫殿建筑艺术的总结性杰作,让我们随着作者去参观故宫,去感受故宫的宏大壮丽和精美绝伦吧!

二、检查预习,组织学生以“我所知道的故宫”为话题进行交流,营造学习氛围。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教师提示需要掌握的词语

矗立(chù)鳌头(áo)湛蓝(zhàn)琉璃(liú)

殿檐(yán)藻井(zǎo)蟠龙(pán)中轴线(zhóu)

金銮殿(luán)击磬(qìng)檀木(tán)攒(cuán)

乾清宫(qián)坤宁宫(kūn)肃穆(mù)奏报(zòu)

慈禧(xǐ)额枋(fāng)妃嫔(pín)翊坤宫(yì)

2.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两遍,给每个自然段加上序号,注意方位词运用。

3.教师要求学生画出参观故宫的路线图,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4、选三们同学口述参观故宫的路线,其余同学补充。

四、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1.明确空间顺序。

2.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理解课文总说、分说相结合的特点。

五、重点分析课文5――8段,体会课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1.学生齐读5――8段。

2.学生精读5――8段,思考:

(1)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

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2)作者为什么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六、说话训练

要求学生采用与本文不同的顺序口头介绍故宫。

七、课堂小结

故宫博物院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值得介绍的东西很多很多(九千间房屋,九十多万件藏品,九百多万件档案材料),如果全部说明,难免太多太杂,中心不突出。

八、布置作业:

阳光课堂

 

九、板书设计:

总:

位置、历史、建筑地位、总体布局、艺术风格

殿前建筑

前三殿  太和殿

前朝中和殿、保和殿

文华殿、武英殿

乾清宫

后三宫 交泰殿

内廷     坤宁宫

御花园

总:

强调艺术特点

15说“屏”

陈从周

教学目标:

1.查字典,看注释,掌握重点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3.体味本文生动的语言,弄明白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屏”的有关知识,体味语言,弄清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屏”的感情。

理解引用的古诗词的诗意。

教学方法:

自读和点拨相结合。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用古诗词中有描写屏风的诗句导入。

二、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教师正音。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学生自读并思考:

1.请用原文给屏下一个定义。

2.作者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有关屏的知识?

听读完后,四人小组讨论明确:

3.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4.作者从下列三个方面介绍了屏的知识:

①屏风的作用:

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风,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可以挡风,空间还是流通的;室内安置屏风与帷幕相同。

②屏风的分类:

按屏风的建造材料及其华丽程度来分。

③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