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第一学期初三科学阶段性检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25107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34.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第一学期初三科学阶段性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年第一学期初三科学阶段性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年第一学期初三科学阶段性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年第一学期初三科学阶段性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年第一学期初三科学阶段性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第一学期初三科学阶段性检测.docx

《学年第一学期初三科学阶段性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第一学期初三科学阶段性检测.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第一学期初三科学阶段性检测.docx

学年第一学期初三科学阶段性检测

2012学年第一学期初三科学阶段性调研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

满分为2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

C-12H-1O-16Cl-35.5S-32Na-23Mg-24

一、选择题(本题20小题,每小题4分,共80分。

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下列物质质量增加的变化中,有一种与其它三种存在本质的区别,这种变化是(    )

A.长期放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质量增加

B.长期敞口放置的浓硫酸质量增加

C.久置的生石灰质量增加

D.久置的铁钉生锈质量增加

2、某学生设计了一个“黑笔写红字”的趣味实验。

如图所示,滤纸先用氯化钠、无色酚酞的混合液浸湿,然后平铺在一块铂片上,接通电源后,用铅笔在滤纸上写字,会出现红色字迹。

据此,下列猜想肯定不正确的是()

A.接通电源后铅笔写字时溶液中发生了化学反应

B.出现红色字迹可能是因为生成了NaOH

C.出现红色字迹可能是因为生成了KOH

D.断开电源,写字时字迹可能不会变红

3、科学家发明了一种车用制氢装置,其制氢气的原理是:

硼(B)和水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氢氧化硼和氢气。

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B+6H2O

2B(OH)3+3H2↑,该反应属于()

A.复分解反应B.分解反应C.化合反应D.置换反应

4、中国台湾素有“宝岛”之称,一年四季向全国各地提供大量的新鲜水果、蔬菜。

种植水果、蔬菜少不了肥料。

下列化肥中属于氮肥的是()

A.KClB.CaSO4C.CO(NH2)2D.Ca(H2PO4)2

5、实验室的药品和仪器要分类摆放,下列是四个药品橱内存放的药品。

实验室新进了一瓶纯碱,应存放在()

 

6、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

在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闻气体气味B.移走蒸发皿C.倾倒液体D.稀释浓硫酸

7、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下列对某一主题知识归纳错误的一组是()

A.生活常识

B.健康问题

用洗洁精去除油污

用生石灰作干燥剂

缺钙会导致甲状腺疾病

用亚硝酸钠做调味品

C.安全问题

D.农业生产

煤气泄露时要严禁火种

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人

用波尔多液杀菌

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8、对某种化合物的溶液进行稀释,其pH值的变化趋势不可能的是()

9、将下列溶液分别滴入NaOH溶液、Ca(OH)2溶液、稀H2SO4中,可产生三种不同现象的是()

A、FeCl2溶液B、KNO3溶液C、Na2CO3溶液D、无色酚酞试液

10、将各组物质混合后,溶液质量不发生改变的是(   )

A.硝酸钡溶液和稀硫酸    B.碳酸钠溶液和盐酸

C.氢氧化钾溶液和盐酸    D.铁和硫酸铜溶液

11、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四套实验方案,来证明炭粉中是否含有氧化铜粉末。

其中可行的是()

A.在样品中加水,是否有蓝色沉淀

B.在样品中加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是否有固体剩余

C.在空气中充分加热样品,恢复到原温度后,固体质量是否减小

D.在样品中加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溶液是否呈蓝色

12、向盛有酚酞和NaOH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硫酸,直至液体呈无色。

为探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所选试剂不正确的是()

A.稀盐酸B.锌粒C.碳酸钠溶液D.紫色石蕊溶液

13、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测定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四种方案,每种方案设计如下,其中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A.Cu、Ag、FeSO4溶液B.Fe、Ag、CuSO4溶液

C.Fe、Cu、稀盐酸、AgNO3溶液D.Cu、FeSO4溶液、AgNO3溶液

14、下列有关化学反应A+B=C+D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若C和D分别是盐和水,那么A和B一定是酸和碱

B.若B和D是单质,A和C是化合物,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若A、B各取5克充分反应,则C、D质量总和一定等于10克

D.A和B的质量比一定等于C和D的质量比

15、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中,切实可行的是()

A.用酚酞溶液鉴别NaCl溶液和盐酸B.用燃着的木条鉴别CO2和N2

C.用石蕊溶液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D.用水鉴别NaOH和CaCO3固体

16、在学习中,经常对科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总结,有助于加深对科学知识理解并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合理的是()

A.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硫酸试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是氯化钡溶液

B.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该溶液是氢氧化钠

C.某白色固体与熟石灰混合后加热,产生可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证明该白色固体是铵盐

D.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的集气瓶中,火焰熄灭,证明该气体是二

氧化碳

17、对下列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

A.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中一定含有CO32-

B.某溶液中加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C.某无色溶液滴入酚酞试液变红色,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D.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含有Cl-,应先加硝酸除去OH-,再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证明含有Cl-

18、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直至过量。

如图横坐标表示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根据图线判断,纵坐标可能表示()

A.硫酸钡沉淀的质量B.溶液中溶剂的质量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D.溶液的pH

19、在氧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并微热,反应停止后滤出

不溶物;向滤液中插一枚铁钉,未发觉变化。

据此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滤出的不溶物一定含有铁

B.滤出的不溶物一定含有铜

C.滤出的不溶物一定含有铁和铜

D.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亚铁,可能含有硫酸铜。

20、将一定量的苯(C6H6)和氧气置于一个完全封闭的容器中引燃,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一种未知物X.测得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氧气

二氧化碳

X

反应前质量/g

3.9

9.6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6.6

2.7

m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表中m的值为13.5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物质X能在氧气中燃烧D.物质X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二、简单题(本题有6小题,20空,每空3分,共60分)

21.通过一段时间的化学学习,我们认识了“酸”和“碱”,请回答下列问题:

(1)常见的酸有硫酸、盐酸等,在它们的水溶液里由于存在有相同的__▲_____离子(填符号),因此,它们有很多相似的化学性质,如:

_____▲______……等(写二条即可)。

(2)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氢氧化钠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如:

干燥___▲____等气体(写一种即可)。

(3)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它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如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杂质,可用熟石灰进行处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

(4)云南彝良地震灾害发生后,为了灾区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卫生防疫部

门要经常对灾区水源进行监测,获得可靠的科学依据。

若现有一瓶水样,

要获取它的酸碱度,应如何操作:

_______▲____________。

22.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同学们对氢氧化钠这种物质有了初步的认识。

知道

NaOH固体曝露在空气中不仅吸收水分而潮解,还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而变质,所以NaOH必须密封保:

(1)为了证明一瓶敞放在空气中的NaOH溶液是否变质,小伟同学取少量该NaOH

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某种试剂有大量气泡产生,由此证明NaOH溶液已变质。

你认为所加试剂为______▲_______;小军同学认为还有其它方法可以来证明该NaOH溶液已变质,你认为小军的方法是_____▲_______(写出具体的方法和实验现象)。

(2)用该变质的NaOH溶液来得到纯的NaOH溶液,你说小伟同学该怎么做?

(请用化学方程式来回答)_____▲____________。

23.将一根锃亮的铁丝放入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发现铁丝表面出现了红色物质。

(1)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由此判断,金属的活动性:

Fe▲Cu。

(用“>”、“<”填空)

(3)在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

试判断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

24.已知:

BaCl2+Na2SO4=BaS04↓+2NaCl。

向一定量的BaCl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2S04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你认为滤液中的溶质的组成最多有▲种情况,这几种情况中一定都含有▲(填化学式)。

25.一种固体混合物,其中可能含有氯化钙、碳酸钠、硫酸铜、硫酸钠、硝酸钡和硝酸钾中的一种或几种。

现进行如下实验:

(1)将固体混合物放入足量的水里,充分搅拌后得到无色透明溶液和白色沉淀;

(2)再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产生无色气体,溶液澄清透明;

(3)最后加入稀硫酸,又出现了白色沉淀。

请根据以上实验事实推断:

原混合物中肯定存在▲,肯定不存在▲,可能存在▲。

26.为除去氯化钠样品中的碳酸钠杂质,某兴趣小组将样品溶解后进行如下实验:

(1)A溶液中溶质可能为______▲______(只写一种);

(2)将无色溶液与沉淀B分离的操作①的方法名称是______▲_______;

(3)从无色溶液得到固体物质C的操作②的方法名称是_____▲_______;

(4)因为A溶液过量,此方案得到的固体物质C中混有新的杂质,为了既能除去杂质碳酸钠,又能有效地防止新杂质的引入,可向样品溶液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_▲_____后,直接进行操作②即可得到纯净的氯化钠固体。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3小题,每空2分,共30分)

27.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氨水显碱性。

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

(2)有下列装置:

ABCDEFG

实验室制取、干燥、收集氨气的装置应分别选用(填序号)▲、

▲、▲。

28.已知加热浓硫酸和碳能发生下列化学反应:

C+2H2SO4(浓)CO2↑+2SO2↑+2H2O,

其中生成的二氧化硫能使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还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某兴趣小组同学为检验该实验的生成物,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装置:

实验时观察到A装置中白色粉末变为蓝色;B装置中紫色溶液褪色,D中澄清石灰变浑浊。

针对观察到的现象,他们展开讨论:

小茗同学认为:

通过实验能确定反应生成的三种物质H2O、SO2和CO2。

晓骏同学提出:

通过实验能确定H2O和SO2我没意见。

但SO2和CO2都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会不会是生成的SO2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根据装置▲_中发生的现象可确定生成了水;

(2)写出SO2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

_▲。

(3)在一旁的老师给了他们指导,使他俩幡然醒悟。

你觉得老师给出了怎样的点拨?

▲_。

29.同学们一起探究铝、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小刚同学设计了用铜丝、铁丝、铝丝和稀盐酸,只用一只试管,取一次盐酸的探究方案。

请你和他们一起完善下表的探究方案并回答有关问题。

(1)填表

实验步骤

观察到的现象

在试管中取少量盐酸,插入铁丝,充分作用。

▲a

所得的溶液中,插入▲b,充分作用。

无明显现象

所得的溶液中插入▲c,充分作用。

▲d

结论:

金属活动性Al>Fe>Cu

(2)将铝丝插入前应进行的操作是▲;为什么要这样操作的原因是▲。

(3)小华同学认为在小刚设计的方案中,只要补充一个实验,就可得出Al>Fe>H>Cu的结论。

小华要补充的实验是▲;

(4)小强同学认为要得到Al>Fe>H>Cu的结论,不必做补充实验,只需将小明同学方案中插入金属的顺序调整即可,你认为调整后插入金属的顺序是

▲。

 

四、分析计算题(本题4小题,第30小题6分,第31小题8分,第32小题8分,第33小题6分,共30分)

30.某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标签残缺(如图所示)的硫酸镁溶液。

为了测定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他取出25g该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

反应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用NaOH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请计算:

(1)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实验中所生成的沉淀的质量是多少克?

 

31..某学生在课外兴趣活动中用一定量+2价金属R和稀硫酸反应来制取氢气,所做五次实验记录如下表(假设每次实验所产生的H2全部被收集,体积在同温同压下测定,且已知在第3组验中金属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试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计算,并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编号

R的质量(克)

稀硫酸体积(毫升)

生成氢气的体积(升)

1

1.5

50

1.47

2

2.0

50

1.96

3

2.2

50

2.16

4

2.5

50

2.16

5

3.0

50

2.16

(1)在上述实验中,金属一定过量的实验编号是▲,稀硫酸一定过量的实验编号是▲;

(2)若在当时的实验条件下H2的密度为0.085克/升,求反应所用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多少?

(3)若所用的稀硫酸密度为1.12克/厘米3,求实验所用的稀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2.目前,我国各地采用的垃圾处理方法基本上都是掩埋法,生活垃圾在埋入土中后很快就被细菌等微生物降解,但如果我们用塑料袋把垃圾包起来,不仅延缓了垃圾的消失时间,而且将大量垃圾埋入土中,会对环境造成不可挽救的危害,这是“垃圾袋装化”最大的弊端。

某科学研究小组的同学欲对某种塑料袋的组成进行分析探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C、H两种元素),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使该塑料试样在纯氧中燃烧,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有关数据,推算元素含量。

 

(1)仪器a是▲。

(2)仪器F的作用是▲。

(3)若仪器C的玻璃管中放入的塑料试样质量为Wg,塑料试样充分燃烧后,若仪器D增重ag,则Wg该塑料试样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g。

(4)若装置中没有连接仪器B,将使该塑料试样中氢元素的质量测算结果▲(选填“偏小”、“偏大”、“无影响”)。

33.在烧杯中加入氯化钠和碳酸氢钠的固体混合物10g后,再加入68.9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反应过程用精密仪器测得烧杯连同药品的总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烧杯连同药品的起始总质量为165.0g,已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HCO3+HCl=NaCl+CO2↑+H2O。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完全反应时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 g。

(2)原混合物中碳酸氢钠的质量。

(3)反应后所得氯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2012学年第一学期初三科学阶段性检测答案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4分,共80分。

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简单题(本题有6小题,20空,每空3分,共60分)

21.

(1)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

(3)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

22.

(1)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

23.

(1)。

(2)。

(3)。

24.,。

25.,,。

26.

(1)。

(2)。

(3)_______。

(4)。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3小题,每空2分,共30分)

27.

(1)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1)_____。

(2)_______。

(3)_____________。

29.

(1)a_________b_______

c_________d_______

(2),

(3)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

四、分析计算题(本题4小题,第30小题6分,第31小题8分,第32小题8分,第33小题8分,共30分)

30.

(1)

 

(2)

 

31.

(1),;

(2)

 

(3)

 

32.

(1)。

(2)。

(3)。

(4)。

33.

(1)  。

(2)

 

(3)

 

参考答案

1-5、BCDCC6-10、CBACC11-15、DAABD16-20、CDCBC

21、

(1)H+;酸的共性两点均可。

(2)O2、H2、NH3等符合均可。

(3)化学方程式略。

(4)取待测水样,滴到pH试纸上,把pH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

22、

(1)盐酸或硫酸;小军同学取少量该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钙(BaCl2)试剂有白色沉淀产生。

(其它符合均可)

(2)Ca(OH)2+Na2CO3=CaCO3↓+2NaOH

23、

(1)化学方程式略。

(2)>(3)CuSO4

24、3;NaCl

25、硝酸钡和碳酸钠;硫酸铜和硫酸钠;硝酸钾和氯化钙。

26、

(1)CaCl2或BaCl2。

(2)过滤(3)蒸发结晶(或蒸发或结晶)(4)盐酸

27、

(1)化学方程式略。

(2)B、D、G

28、

(1)A装置中白色粉末变为蓝色。

(2)化学方程式略。

(3)C中高锰酸钾溶液没有褪色,但D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9、

(1)有气泡放出,溶液变浅绿色;铜丝;铝丝;铝表面有黑色固体析出,溶液变无色。

(2)用砂纸将铝表面的氧化物打磨掉;因为铝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成氧化铝。

(3)把铜丝插入到稀盐酸中。

(4)铜铁铝

30、略31、略32、略33、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