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大数据产业概况.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41881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阳大数据产业概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贵阳大数据产业概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贵阳大数据产业概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贵阳大数据产业概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贵阳大数据产业概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阳大数据产业概况.doc

《贵阳大数据产业概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阳大数据产业概况.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阳大数据产业概况.doc

贵阳市大数据产业概况

大数据是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智慧城市等新技术、新模式发展的产物,它具有数据量大、类型复杂、内容变化快的特征,蕴含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巨大的市场机会,将改变新一轮产业格局,推动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

作为新兴产业业态,大数据产业在国内外尚未形成垄断,整个行业正处于积极的竞相发展布局阶段。

贵阳市发展大数据产业,建设大数据基地,推进大数据应用,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贵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信息产业跨越发展的意见》等的重要举措,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的具体抓手,是依托中关村贵阳科技园和贵安新区大数据基地,发挥区位和环境等特色优势的科学选择。

贵阳市贵安新区作为国务院2014年1月6日批复同意设立的国家级新区,肩负着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生态文明示范区的重大使命,是带动贵州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大平台,是引领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大引擎。

贵安新区发展大数据产业,具有以下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是生态条件优越。

贵阳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明显的生态示范城市效应,贵安生态条件也很优越。

贵阳市气候凉爽,周边年平均气温15.1℃,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空气清新,达到世界卫生组织设立的清新空气负氧离子标准的上限。

纬度合适,处于北纬26度,与埃及的开罗、印度的新德里、美国的夏威夷大体相当。

海拔适中,在l000米左右,紫外线辐射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少的地区之一,非常适合人居。

灾害罕见,没有发生过地震、台风等。

坚持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和地区,贵阳市周边环境质量持续提升,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软件产业的发展,能有效提升信息网络设备的“安全系数”,对世界上高智商、高知识、高投资、高收入的人有很强的吸引力。

二是产业要素保障能力强。

贵州省电力充沛,能源富足,是“西电东送”的起源。

贵州省水资源丰富,电力水火并济,稳定可靠。

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贵州省物流逐步通畅,交通日益便捷。

生活生产配套环境相对优越。

贵阳市拥有相对较好的生产、生活和产业配套环境,电子商务、金融、保险、法律、物流、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在全省处于领先。

三是大数据产业支撑基础好。

运营商大数据中心奠定产业发展基础。

三大运营商数据中心在贵安新区相继开工建设,其中:

中国电信云计算中心用地500亩,总投资70亿元,中国移动(贵州)数据中心项目用地275亩,总投资20亿元,中国联通(贵安)云计算基地用地500亩,总投资50亿元。

三大运营商数据中心在贵安新区相继建成后,将使贵阳周边特定区域集聚20-30万的机架、上百万台的服务器,数据存储规模可达EB以上,成为国内乃至全球最大的数据聚集地之一,这必将在贵州形成以云为基础、辐射周边的产业园区集群,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系统、有序发展。

四是产业配套支撑能力不断提升。

一是富士康第四代产业园已落户贵安新区,贵州富士康示范工厂在贵阳高新区已建成投产,电子信息产业链不断完善,配套支撑能力不断提升。

二是以011、061、083三大军工基地为核心的航空航天电子装备行业快速发展,大幅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三是电子材料配套能力逐步提升。

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银粉浆料、钯粉等电子浆料和电子级磷化工产品,金属镓等半导体材料和稀土磁性材料已具备很好的基础。

五是中关村要素协调好。

中关村贵阳科技园作为统筹全市产业和园区发展的重要平台,为贵阳市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提供重要支撑。

对外以首都科技条件平台贵阳合作站、北京技术市场贵阳服务平台等为载体,形成了先进科技资源引入的有效机制。

对内以设立贵阳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联盟、建立贵州大学科技园等为抓手,激发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

六是政策扶持支撑到位。

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信息产业跨越发展的意见》(黔党发〔2012〕27号),加快推进贵州省信息产业跨越发展。

贵阳市明确了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的总体思路,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的意见》、《关于支持中关村贵阳科技园发展的意见》、《贵阳市产业发展指导目录》、《贵阳市产业布局规划》等6个配套文件,提出打造千亿级信息产业集群。

贵阳保税区的建设,将利用其独特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优势,为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贵州省、贵阳市大数据产业发展意见、规划(行动计划)和优惠政策已经出台,政策环境进一步完善。

贵阳市大数据发展总体思路

贵阳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可以概括为“三四五三”。

①这个三就是指的是产业建设发展要围绕数据从哪里来,数据存放在哪里,数据谁来使用的三个问题;②四就是数据是资源,产业是目的,应用是核心,安全是保障的四个理念;③五就是重点打造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层,云上贵州,系统平台层,云应用的系统层,增值服务层,还有就是我们的端产品的配套五个产业层级;④后面的三就是分三步走,通过五年的时间,基本建成国家级的大数据内容中心,大数据的服务中心,力争创建国家级大数据的金融中心。

其中第一步就是力争花三年的时间,把贵州打造成国家级的大数据的内容中心,吸引一批国家级的行业级的数据中心落户贵州,建设成长江经济数据基地、数据中心。

第二步,从现在开始的五年到十年之内,在前一个中心的基础上,力争把贵州省打造成国家级大数据服务中心,培养聚集一批开展数据分析,提供数据服务的增值服务的企业,形成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辐射东盟的大数据服务中心。

第三步就是在以上两个中心的基础上面,打造国家级的大数据金融中心。

首先在贵阳市推这个试点,形成数据商品化的市场机制,开展数据的交易和结算,把贵阳市打造成大数据时代的金融中心。

贵阳市大数据平台搭建目标

开展大数据建设,贵安新区着力搭建面向大数据服务的三大功能平台。

一是建设数据资源平台。

开展大数据资源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各类别、各行业数据资源服务及交易体系,深化信息服务能力。

强化与贵阳市数据资源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等互联、互通、共享能力,引导各数据资源平台后台及运营中心落户新区三大通讯运营商数据中心。

建设贵州省大数据资源平台,集聚全省政务,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数据资源,明确数据资源开放等级,形成数据资源开发目录,实现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和共享使用;建设中央政府部门暑假资源平台,与国家部委、大型企业对接,参与国家公安、社保、医疗、档案、税务、财政、工商等部门的数据中心和数据灾备中心建设,争取国家级数据资源库入驻;建设行业企业大数据资源平台,围绕长江经济带数据中心布局国家跨境物流信息平台、智能交通服务平台等重要行业应用平台,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实施;建设大数据资源交易平台,实现数据资源在平台上的高效、合理交易。

二是建设公共服务平台。

引进专业服务机构,整合省内各项资源,建设面向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专业服务平台,提供人才中介、人才测评、软件开发、市场推广、投融资、培训及认证等公共服务。

重点选取政务、交通、旅游、电信、医疗、金融等具有开拓潜力的领域,建设具有交互共享、一体化服务规模的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

主要建设政务数据平台、交通数据平台、旅游数据平台、电信数据平台、医疗数据平台、金融数据平台和环境信息数据平台。

三是建设支撑平台。

第一是加大科技研发,重点依托中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贵州大学、大学城高校、企业技术中心等,积极开展和国内外智力中心的合作,建设大数据工程研究中心及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争取成为国家级大数据工程中心和大数据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第二是加强技术攻关,争取国家部委大数据技术攻关项目,面向全球吸引优质企业落户;第三是加快技术应用示范,结合大数据科技专项工作,推进政府相关数据开发、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借助大数据技术提升行业管理水平。

贵阳市大数据产业业态框架

云平台层面,云上贵州大数据资源平台、亿象汽配电子商务平台、大架构机电产品O2O商贸平台、一县一品(1号店)特产电商平台、黔程智力物联网、航天艾柯思车联网等云资源平台落户贵阳贵安新区。

管网方面,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开发共建全国乃至亚洲规模最大的国际化顶尖数据中心和云计算产业集群,全部建成后总规模将达到15万以上机架,两百万台服务器以上的海量存储能力。

端产品方面,富士康科技集团在电子信息产业园内打造富士康第四代绿色产业园,以手机、纳米触控屏、游戏机摇杆等智能终端及设备为主要产品,并深度渗入产品核心零部件的研发。

天宇朗通、青橙手机、兴飞手机助力园区终端产品做强做大,引进国外先进生产技术及设备,实现新区手机产销国内“三分天下有其一”的目标。

“贵安云谷”产业体系

贵安新区依托规划面积为32平方公里的贵安电子信息产业园,布局建设了11.47平方公里的贵安大数据产业基地,同步规划“贵安云谷”产业体系,全力加快已落户的重大项目建设。

“贵安云谷”产业体系主要由大数据基础设施片区、大数据端产品制造片区、大数据核心产业片区和大数据支撑产业聚集区五大产业板块组成。

大数据基础片区以电信、移动、联通等电信运营商的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北斗项目等为核心,将贵安新区打造为国家级大数据的存储中心、容灾备份中心。

其重点项目主要有:

中国电信云计算贵州信息园,投资40亿;中国移动(贵州)数据中心,投资约20亿元;中国联通(贵安)云计算基地,投资约50亿元;北斗卫星产业园,投资约20亿元。

大数据端产品制造片区以富士康第四代绿色产业园为核心,引入终端制造产业链上下游,丰富终端制造的产业链主体;同时充分发挥生态优势,探索传感器、集成电路等高端信息制造,将贵安新区打造为信息产品制造中心。

其重点项目有:

富士康第四代绿色产业园(已落地),投资2.2亿。

大数据核心产业片区着力建立大数据生态群落,建立和引入大数据源提供商、大数据软件提供商和大数据服务提供商。

一是建立大数据交易市场,引入电子商务、呼叫中心等数据源企业。

二是引入覆盖多领域的大数据解决方案提供商,培育大数据的软件开发和产品提供能力,引入数据集成软件厂商、数据管理公司等,提升大数据软件开发能力,引入Hadoop数据管理软件企业,形成核心技术竞争力等。

三是引入相关提供大数据服务的互联网企业及软件企业,如行业应用企业、日志数据分析服务企业、广告与媒体应用类企业等。

大数据支撑产业聚集区为园区内企业提供配套支持服务,主要功能为风险投资、教育培训、咨询服务、软件外包、中小企业孵化及技术研发等。

自2014年1月6日贵安新区批复设立以来,电信、移动、联通、富士康、美国高通、华为、腾讯、浪潮、东软、赛飞科技等百余家大数据及关联企业纷纷落户,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

仅中国电信、移动、联通三大通讯运营商在新区建设的全国性云计算中心,就将形成共10万个机架、200万台服务器的巨大存储和服务能力,在全国独一无二。

截至2015年底,贵安新区已注册大数据及关联产业企业超300家,园区大数据产业就业人数超过1.2万人。

贵阳市大数据产业发展成就

近年来,贵州重点围绕数据聚集、融通、应用,着力构建大数据内容中心、服务中心和交易中心,培育大数据核心业态、关联业态和延伸业态,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数据集聚开放,深入推进。

搭建云上贵州平台,日访问量超过了10亿人次,国家11个部委,10多个行业,20多个企业集团的数据中心落户到贵州,三大电信运营商,贵安数据中心,贵州省互联网交互中心先后建成运行,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大数据交易所,会员单位达到410家,交易额已经突破了7000万元。

二是大数据项目加快实施,招引了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大数据企业,引进项目335个,仅今年3月份在北京举办的大数据招商引智推介会就引进企业和研发机构868个,人才近4000名,签约项目297个。

三是大数据产业加快成长,销售收入500万以上的大数据电子信息企业达到322家,2015年大数据产业规模总量增长37.7%,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33%。

今年1—4月份端产品产值增长80%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增长70%以上,软件开发及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