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职业疲劳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41381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人员职业疲劳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护理人员职业疲劳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护理人员职业疲劳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护理人员职业疲劳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护理人员职业疲劳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doc

《护理人员职业疲劳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人员职业疲劳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护理人员职业疲劳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doc

护理人员职业疲劳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制度的不断改革,护理模式的更新和新的医疗法规的出台,护理工作面临更大的压力。

护士职业疲劳与个体特征、人力资源配备、职业压力、人际交往受限等因素有关。

职业疲劳不仅损害自身健康,影响护理质量,同时威胁着患者的安全,并有可能引起情绪激化。

【关键词】:

护理人员、职业疲劳、职业病、影响因素、措施

【正文】:

职业疲劳是由于长期过重的工作压力和精神高度紧张、过度劳累、睡眠不足等因素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对工作丧失热情、同情心和责任感,对工作产生反感。

(13)随着现代化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所面临的职业压力越来越大,身体和心理上的疲劳感也越来越严重。

护士是疲劳发生的高危群体,有研究表明,91.27%的护理人员有被疲劳困扰的经历,远高于其他人群的发生率。

(8)护士的疲劳不仅损害自身健康还影响了护理质量。

目前,护理人员的职业疲劳现状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对于职业疲劳的影响因素也分析的越来越全面,因此,职业疲劳的干预措施也越来越完善。

护理人员职业疲劳的发生率及现状

李胜利等通过对318名护士调查研究表明护士中有疲劳者占69.1l%,这说明疲劳在护士中普遍存在,其中、重度疲劳者占31.41%。

(15)许梅等也将护士应对方式与疲劳做相关分析,发现疲劳与积极应对的相关系数未-0.39,呈负相关;与消极应对的系数为0.42,为正相关。

(16)

职业疲劳影响因素

1.个体特征个体特征差异的不同与护士疲劳状态有一定的关系。

不同年龄、护龄、学历水平、职称等级、婚姻状况的护士在疲劳程度上也存在比较大差异。

有调查显示随着护龄增加及其年龄的增长其疲劳程度呈先升后降的趋势。

<=25岁年龄护士由于刚入职经历旺盛年轻力壮其工作活力水平上升,31~35岁护士由于工作新鲜感退去,重复性增加,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下降(7)。

.王治英等认为低年资护士工作时间短,临床经验不足,却承担着大量的治疗及基础为护理工作所承担的工作压力也相对较大,加之病人对低年资护士缺乏信任,使其心理及体力负荷随之日趋繁重,对工作的氛围和环境不满意,对管理者的信任度较低工作中无所适从。

(10)学历水平越高的护士疲劳感越低,职称不同的护理人员则呈现中间低两边低中间高的曲线变化,即护师的疲劳感最高,护士、主管护师和副主任护师以上的护理人员疲劳程度则降低。

(1)徐朝艳等认为由于护理人员在工作和家庭中扮演着多种角色,既要当好医生的助手,病人的好护士,又要做贤惠的妻子,慈爱的母亲与孝顺的女儿。

当多种角色发生冲突并出现矛盾时,便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

同时她们又必须不断学习新理论、新知识,在体力和脑力上付出较多,所面临的职业紧张及疲劳感自然较高。

(12)

2.科室人力资源配置不足不同科室的护士由于病人病情程度、工作量不同,其所致的职业疲劳状况就有所差异。

工作量大的科室,由于人力资源配置不足,护理人员的疲劳程度就越大。

ICU的护士疲劳程度相较其它科室来说是最大的。

由于ICU的病人都是危重患者,随时需要抢救,需要严密的观察。

护理人员的夜班轮换快,饮食和睡眠都无规律,极易造成护理人员的疲劳。

手术室护士在工作当中的时间并不稳定,根据不同的病症情况可能会出现长时间手术,如10h以上的手术治疗,且很多患者的手术都为急诊手术,这也容易造成护士在工作中出现长时间、高负荷的连续工作,长此以往容易使护士出现疲劳情况精神科、急诊科、儿科等科室也很容易引发职业疲劳。

(11)

3.职业压力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医生普遍受到社会的尊重和承认,而护士则被认为是医生的助手,甚至有人认为是保姆而不是专业人员。

护士即使遇到被歪曲事实被患者责骂,也要保持冷静和平和,理解患者的心情,甚至要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这使患者的感情受到伤害,人生安全得不到保障,护士就会辞职或调换工作岗位。

(9)护患关系信任度在近年来越发紧张,使得护士在忙绿工作的同时还要处理与患者的紧张关系,越发加重了护理人员的疲劳程度。

(6)近年来,医院床位都有不同程度扩展,医院为提高经济效益,减少开支,最先考虑的是尽可能地少用护理人员,但同时整体护理的开展,模式病房的建立,新仪器、新设备在医疗上的广泛应用,护士的工作量急剧上升,使得一些护士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

使护士工作时间不固定,使护士的生物钟被打乱,给家庭生活造成影响,若得不到家人的理解与支持,会加重心理压力。

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心身疾病。

(19)

4.人际交往受到限制护理人员工作环境相对独立,大部分护理人员需要频繁倒班,尤其是夜班,打乱了人体正常的生理规律,给护士心理、生理功能、家庭生活和社交活动造成不良影响。

(9)由于护理人员的人际交往圈变得狭窄,其感情宣泄受到限制,心理压力增加,导致其身心疲劳感增加。

职业疲劳的不良影响

护理人员长期的职业疲劳如果调试不当或适应不良会严重损害身心健康,导致一系列问题,使护理质量下降,甚至还会导致护理纠纷。

李淑芳等认为护士整日围绕着病人的生理、心理及社会等问题进行工作,加上自身的社会地位较低、待遇低、生活压力大等现实问题,使得不少护士常感到身心疲惫,职业倦怠。

而且护士的多以女性居多,在体力上应对各个层次的病人会比较吃力,因此患职业病的几率比较大。

(2)田素斋等认为由于护士在工作中身体经常处于弯腰或其他腰部受限的体位,从而导致了护士职业性腰背痛的高发生率。

(5)另外静脉曲张、腰椎间盘突出静脉曲张、腰椎间盘突出也是护士最常见的职业病。

胃病、肾结石、泌尿系疾病比较“偏向”手术室、ICU病房的医生、护士,在无菌操作的空间里工作,手术一做十几个小时是常事,其间不能吃饭,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

在这些需要无菌操作的空间里,医护人员每去一次洗手间都意味着要脱衣、穿衣、消毒等一系列程序。

时间长了,胃病、肾结石、泌尿系统疾病就找上门来。

(17)由于护士疲劳感加重,在上班期间精神不佳,也会导致职业暴露的发生。

近年来,随着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具有血液传播途径传染病患病率的上升,护士因职业暴露所引发血源性疾病感染的潜在危险也日趋加重,从而又加重了护士离职率的增加。

此外,工作疲劳感高者因急躁不耐导致了工作内外的冲突,经常回避与朋友的交往.导致和工作对象、朋友的关系紧张。

护士疲劳干预措施

(一)医院管理阶层的支持

1.1.完善科室人员配置与护士排班制度实行弹性排班,尽可能做到新老搭配,工作能力强于工作能力较弱的搭配。

同时要增加夜班护士补助,为护士的身心健康提供保障,使护士充分认识到自我在医院中的重要作用。

(4)为降低护士超负荷状态,医院应当配备足够的护士,优化排班与工作流程,降低护士的工作负荷减少延迟下班等超负荷状况的发生,以减轻其付出—获得不平衡感与超负荷状况,让护士在付出自己的劳动后,得到相应的奖励,尊重和认可,获得归属感与成就感,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

(3)

1.2.内部推行人性化管理,建立有效的支持网络护理管理者应注意动用管理艺术,切实关心护士的思想工作于生活,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对于护士在检查考核中出现的失误,不要一味的批评和处罚而应帮助其共同剖析原因,探索问题的症结,寻找解决的方法。

利用计算机网络建立医护、家庭与医院的联系网、护士俱乐部网等支持网络。

以随时了解护士的心理动态,提供探讨、交流的平台。

(4)

1.3加强护理人员的素质教育护理管理者应组织相关的培训,如新理念培训、压力管理培训,不断提高护士的应对能力和综合业务素质。

给护士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如健康教育沟通演示、文艺会演、爱岗敬业演讲等。

及时传递医院信息,减轻护士的职业压力。

(20)

(二)护士自身方面的调整

2.1.自我调节,释放自身压力护士必须加强自身修养,重视心理素质的锻炼,保持旺盛的精力,精神集中,心情愉快。

稳定的情绪可促使工作有条不紊的展开。

提高T作效率,使自己处于最佳心理状态,发挥最佳水平。

(15)护理人员还要要学会自我调节心态释放内心压力,可选择合适的时机、合适的对象、合适的场景来宣泄内心的不快,也可以通过定期短期旅游来缓解心神。

护士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对工作积极正性的态度和情感也能预防职业疲劳的发生。

(14)

2.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由于频繁上夜班造成的营养缺乏、胃肠功能紊乱、睡眠障碍等,应加强营养,多摄入一些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

对减轻疲劳有明显效果。

加强体育锻炼,可有效缓解疲劳,提高身体抵抗力。

加速生物钟的尽快适应。

(18)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保持身心愉悦,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职业幸福感增加,从而降低其职业疲劳的发生。

提高护理人员的社会支持

由于传统的观念使大多数人对护理人员还存在误解。

社会舆论导向对护理工作者有强大的影响,护士的心理健康需要全社会的关注。

应借助各种大众媒体向社会广泛宣传护理专业的重要性及多元性,宣传护士的学习、工作及生活,使社会公众对护理工作和护士的价值有真实了解,纠正对护士只会打针、发药、量体温“三大常规”的片面、错误认识,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

(20)同时政府可以增加对护理人员的保护政策,加强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感。

只要全社会形成尊重护士、重视护士的良好风尚,将有利于激发护士的自豪感、责任感,进而消除护士的自卑感和职业疲劳。

【小结】

护理人员职业疲劳是由于长期过重的工作压力、精神紧张、人际关系限制等因素导致的。

不仅影响护理人员产生的身心健康还对护理工作的质量产生影响。

针对护理疲劳发生的因素,医院、社会、护理人员本身都应该采取一定措施来预防职业疲劳的发生。

目前,医院大多以女性护理人员为主,男性护理人员较少,因此,职业疲劳多针对女性护理人员来探讨。

缺乏男性相关内容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