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0名考试毛概邓三论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3010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112.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0名考试毛概邓三论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甘肃0名考试毛概邓三论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甘肃0名考试毛概邓三论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甘肃0名考试毛概邓三论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甘肃0名考试毛概邓三论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0名考试毛概邓三论资料.docx

《甘肃0名考试毛概邓三论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0名考试毛概邓三论资料.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甘肃0名考试毛概邓三论资料.docx

甘肃10000名考试“追求卓越培训班”系列资料(三)

《毛泽东思想概论》精讲与测试

第一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行动指南。

(二)毛泽东思想是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

1、时代条件:

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革命与战争是主题。

2、思想理论基础: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3、阶级基础:

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4、实践基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实践(或武装斗争)。

5、物质基础:

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

注意:

关键考点是:

◆◆大平天国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等失败的根本原因——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

(三)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

开始萌芽、初步形成、走向成熟、继续发展、曲折发展五个阶段。

1、毛泽东思想的萌芽(1921—1927):

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

★为毛泽东思想萌芽做贡献:

陈、李、毛、瞿、邓中夏、周。

中共二大对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质和中国革命应分为两步走等有了初步认识,在近代中国革命史上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中共四大又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

◆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集中体现了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最初成果,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萌芽。

代表性文献:

《国民党右派分离的原因及其对于革命前途的影响》、《中国社会各阶级级的分析》、《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深刻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者、前途等问题。

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1927—1935):

主要形成于土地革命战争前期。

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星火》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反本》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形成。

代表性文献: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等,着重阐述了红色政权理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等方面的思想。

◆记忆技巧:

记住:

“八七会议”(1927年8月)提出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基本路线;“三湾改编”(1927年9月)提出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党的中央领导真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问题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①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②既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又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这是总结党全部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的经验。

3、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1935—1945)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

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同时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写入党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完整形成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记住:

第一次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的是王稼祥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

◆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政治保证是领导地位的确立。

4.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5.毛泽东思想曲折发展(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和科学体系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简言之即三句话: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理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近代中国社会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一)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特点。

“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矛盾,构成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进行了科学分析。

(二)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

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注意:

最大的历史任务是:

(三)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社会历史条件。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标志着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它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在于:

(1)它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2)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四)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意义。

1、新的领导核心;2、新的指导思想;3、新的革命方法。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形成。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科学概念,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性质、动力和前途等问题,作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述,并把新民主主义革命概括为“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完整的科学表述。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直接目标是推翻“三座大山”,在中国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目的是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

官僚资本主义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注意1:

分清敌友,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

注意2:

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

◆◆这两部分区分的标准是: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是两头小、中间大,无产阶级和地主、资产阶级占少数,最广大的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大中间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

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的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毛泽东曾经指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从娘肚子带出来的先天性特点就是其软弱性。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

无产阶级对于民主革命的领导,是新旧民主革命区别的根本标志,也是中国革命成败的关键。

◆另外一种答案表述:

无产阶级的三个特殊优点:

一是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的三重压迫,具有革命的彻底性;二是分布集中,大多在沿海城市和厂矿企业,便于形成一支重要力量;三是与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联盟。

2、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实现革命领导权的基本经验。

坚持和把握无产阶级领导权,应注意以下四点:

(1)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一个关键;

(2)同资产阶级实行独立自主、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这是保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基本策略;

(3)建立一支强大的革命武装,是保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坚强支柱;

(4)加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本考点有三个子考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核心问题是

(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第一步,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后,建立起几个革命阶级联合政权,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这就是社会主义革命。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一是有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二是发生在十月革命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的一部分;三是它有了自己的指导思想—“马义”。

四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前途是社会主义。

注意1:

注意2:

(七)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

毛泽东于1939年12月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明确提出:

“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在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上,存在两种错误倾向:

一是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二是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主张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三、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

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论述了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家性质(国体)和政权组织形式(政体),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即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提出。

1948年12月30日,在《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中,毛泽东第一次公开使用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

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系统地总结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经验,完整地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二)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

1947年,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即“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四大家族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其中,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

(即“两没一保护”)

▲▲对民族资本主义采取保护政策的原因:

(多选注意)

①由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所决定;②由民族资本的特点所决定;

③由民族资产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作用所决定;④是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的需要。

1.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路线方针政策: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阶级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采取了不同的政策。

总体情况是: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采取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

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争取地主阶级抗日,党在各抗日根据地停止了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改为实行减租减息的政策,既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又满足了地主的要求;

注意:

对地主阶级土地政策差别最大的两种政权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