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同步测试题及答案系列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07161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894.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同步测试题及答案系列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同步测试题及答案系列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同步测试题及答案系列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同步测试题及答案系列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同步测试题及答案系列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同步测试题及答案系列二.docx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同步测试题及答案系列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同步测试题及答案系列二.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同步测试题及答案系列二.docx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同步测试题及答案系列二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同步测试题及答案系列二

(9-16课测试题及答案)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1.观察1843年与1858年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

这一现象造成

A.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B.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列强控制了中国棉纺织业的命脉

D.中国民族棉纺织企业大量破产

2.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3.如果说,从前的农户是自己植棉(或购入棉)、自纺、自织、自用(也部分供应市场),现在则是从市场买进口机纱,织成布匹自用或供给市场,1894年,土布生产中使用机纱的比重巳占23.4%,材料主要反映了

A.传统纺织品已完全商品化

B.民族纺织工业发展迅速

C.传统织布业占据市场优势

D.进口机纱导致纺织分离

4.下表是1854年至1859年部分主要年份福州口岸对外茶叶出口总量的变化情况。

这一变化趋势表明

年份

1854年

1855年

1856年

1859年

数量

13万担

27万担

37万担

38万担

A.茶叶逐步成为对外贸易主要商品

B.福建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C.茶叶生产的商品化趋势逐步加强

D.福州成为近代对外贸易的中心城市

5.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中间不断有人各种各样的西方梦:

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梦想有一种全面的西方式的现代化。

最先实践“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的是

A.禁烟运动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

6.洋务运动中官督商办企业的“直接来源似乎是19世纪后半期出现的政府盐务垄断权。

……然而它们已不再是原来那种的财政机构,也不是西式工业的简单的进口货和复制品。

它们所保留的旧有的官僚主义的管理、垄断者的束缚,以及官僚的勒索,这些都表现了盐务署的特征。

”对这段话的理解,最恰当的是

A.盐业是洋务企业重要经营领域

B.洋务企业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C.洋务企业是官府垄断的变种

D.洋务企业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历程

7.在1872~1885年的第二阶段中,虽然国防工业仍然是主要的着眼点,但也有更多的关注投向了发展一些追求利润的企业。

这类“洋务”逐渐被看作是“时务”,因为它们乃针对国家的急迫事务而开办。

这里的“时务”是指

A.兴办民用工业B.创办军事工业

C.发展民族资本主义D.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8.洋务运动中轮船招商局的创办,“使洋商垄断收入锐减,中国减少外流之白银当在数千万两之巨,中国之航权,唯贵局是赖”。

材料反映了洋务运动

A.扭转了中外贸易的入超局面

B.垄断了中国航运权

C.达到了分洋利的目的

D.实现了自强与求富

9.1872年,“机器缫丝(厂)创于简村堡陈启沅(源),名曰‘丝偈’,以其用机器也;……以其交洋人也”。

材料中的缫丝厂最可能坐落于

A.北京附近B.广州附近

C.西安附近D.成都附近

10.设想你生活在19世纪70年代前后的中国,欲投资新式企业,从投资小,见效快的角度考虑,下列行业中,你最有可能投资于

A.采矿业B.冶金业

C.机器制造业D.棉纺织业

11.据统计,在清末72家民族工业企业中,上海38家,广州8家,福州4家。

上海自1849年至1911年,各类各级新式学校有259所;各类中外文报刊达60多种。

材料可以表明

A.租界推动了上海市政现代化进程

B.上海发展成为近代中国贸易金融中心

C.租界对上海社会发展的双重影响

D.上海走在近代经济文化现代化的前列

12.鸦片战争以后,随着通商口岸的开放,在沿海各个开埠城市中形成买办(外商企业雇佣的居间人或代理人)。

1860年,随着英法联军来天津经商或开办洋行的外国商人都带着广东买办,有的外商甚至带着买办闯到还没有开放的北京。

下列对买办的评价,正确的是

A.买办代表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基本要求

B.买办的出现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C.买办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D.买办的主要任务是帮助西方列强进行军事侵略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1860年,全国约有45%的农户织布,其中约80%植棉。

全国占首位的手工业纺织中心松江府,实际上家家织布,平均每户年产布66.3匹,其中自己消费的仅8.4匹。

宁波自五口通商后,其地的棉纺织手工业“已经受到了显著的影响”,“六年以前,每锭售价六元的白布(叫南京土布),现在只要三元五角就能买到。

这样和本地货相同的货物的进口,已经使许多织布机停了下来”。

——据《鸦片战争后茶叶和鸦片贸易与上海城市的发展》等整理

材料二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

“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

”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

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

……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长江下游地区城镇经济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概括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李鸿章完全是在曾国藩的卵翼下成长起来的,他不仅是曾国藩反动事业的继承者,而且他在反动统治集团的地位及其卖国行为,都超过了他的师父,成为19世纪最后三十年中最大的一个卖国贼。

——摘编自胡滨《卖国贼李鸿章》1954年版

材料二19世纪末美国总统克利夫兰:

李鸿章不仅是中国在当时所孕育的最伟大的人物,而且综合各方面的才能来说,他是全世界在上一个世纪(注:

指19世纪)中最为独特的人物……以从政三十年的政治家来说,他为这个地球上最古老、人口最繁盛的国家提供了公认的优良设施。

以一位外交官来说,他的成就使他成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

——摘编自张明林《换一只眼睛看历史:

外国人评点李鸿章》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胡滨和克利大兰对李鸿章的不同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胡滨和克利夫兰对李鸿章作出不同评价的原因。

参考答案

1.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旨在考查正确解读图表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

由图表中的数据可知1843——1858年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不断下降。

这反映的是外国棉纺织品大量倾入中国,导致传统的手工棉纺织业逐渐走向衰败,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本题应选B项;近代中国的小农经济虽不断走向解体,但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故A项的表述错误;图表中未涉及列强对中国棉纺织业命脉的控制,故排除C项;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晚于图表中的时间“1843——1858年”,故排除D项。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2.C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市场对晚清民众生活的影响。

材料未涉及关税问题,且关税主权开始丧失始于《南京条约》,材料无从体现,故A项错误。

材料中“洋货日益增多”“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等信息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存在。

但取代自然经济材料无从体现,故B项错误。

材料中的“洋货”“火柴”“洋布”等商品是西方工业革命的产品。

“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现象的出现,体现了西方工业革命产品对中国民众生活的影响较大;体现了中国民众与世界市场联系的日益紧密,故C项正确。

中国市场的被动开放或主动开放材料无从体现,故D项错误。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3.D

【解析】依据材料所述当时的农民在织布时用的都是进口纱布,可以看出当时农业生产中纺纱和织布相分离,所以D项正确;材料与民族资本主义无关,所以B项不正确;材料所述传统织布业地位逐渐丧失,所以C项不正确;A项中传统商品完全商品化说法不准确。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4.C

【解析】从表格可以看出茶叶的对外出口总量不断增加,但因为没有与其他对外贸易商品进行比较,故并不能说明茶叶逐步成为对外贸易主要商品,A项不正确;表格只反映茶叶的对外出口总量不断增加,与民族工业无关,故B项不正确;材料中也不看不出福州成为近代对外贸易的中心城市,故D项不正确;茶叶的对外出口总量不断增加,说明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答案选择C项。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5.B

【解析】注意题干:

最先实践“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A项是打击英国的鸦片走私;C项是盲目排外,D项是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B项迈出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因此选B项。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

6.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依据题干中“直接来源似乎是……政府盐务垄断权”“它们所保留的旧有的官僚主义的管理、垄断者的束缚,以及官僚的勒索,这些都表现了盐务署的特征”等信息可得出洋务企业依然官府垄断,C项符合题意。

A项不是题干的中心思想,排除;根据“它们所保留的旧有的官僚主义的管理、垄断者的束缚,以及官僚的勒索,这些都表现了盐务署的特征。

”可知洋务企业具有封建官办性质,排除B项;D项本身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

7.A

【解析】据材料“在1872~1885年的第二阶段中,虽然国防工业仍然是主要的着眼点,但也有更多的关注投向了发展一些追求利润的企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时务”是指兴办民用工业求富,故A正确。

创办军事工业属于第一阶段,故B错误。

洋务运动没有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故C错误。

放宽民间设厂限制在1895年后,故D错误。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

8.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的能力,题干中“洋商垄断收入锐减”“减少外流之白银”体现了洋务运动达到了与洋商争利和抵制西方经济侵略的目的,C项的表述符合题意;A项中的扭转错误;B项中的垄断不符合史实;D项中的实现自强的说法错误。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

9.B

【解析】在西方列强侵略影响和洋务运动的诱导下,在通商口岸,一些地主、官僚和富商开始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开办民族工业,1872年陈启源在广东南海县兴办继昌隆缫丝厂就是著名的代表,故选B项。

A项不是通商口岸;C项和D项是内地,自然经济解体慢,交通不便,不适合。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的兴起

10.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依据材料中“19世纪70年代前后的中国”欲投资新式企业,从投资小,见效快信息说明对民族工业的投资,民族工业主要是轻工业,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是重工业。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的兴起

11.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中的信息正确解读的能力。

由题目中的信息“清末……民族企业……上海……各类各级新式学校……各类中外文报刊”即可选出D项;题目中未涉及市政、金融方面的信息,故排除AB两项;题目中未涉及租界对上海社会发展的消极性,故排除C项。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上海经济的发展

12.B

【解析】买办在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受外商雇佣和支配,是为外国资本主义服务的中介人物;同样的也有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促进作用,推动古老的中国告别封闭,走向开放拥抱近代文明的历史进步中,他们作用不可否认,故B项正确。

买办连接着中华民族的一般屈辱历史,他们的步履经常摇摆,甚至有的堕落为民族的败类,AC两项说法错误;买办是指中国近代史上,帮助西方与中国进行双边贸易的中国商人,排除D项。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买办的出现

13.

(1)传统自然经济加速解体;传统家庭手工业产品商品化程度高;传统小农经济受到世界市场的冲击。

(2)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但使原有经济结构遭到破坏,社会经济出现新成分;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企业创办,民族工业兴起;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市场。

【解析】

(1)首先由“1860年”、“五口通商后”可知题中所给材料是在鸦片战争后,结合背景知识可知“自然经济加速解体”;而由材料中“年产布66.3匹,其中自己消费的仅8.4匹”可知传统家庭手工业产品商品化程度高;“已经受到了显著的影响”说明传统手工业受到世界市场的冲击。

(2)“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意味对于侵略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是不能一概而论的,前者意味着贬义,而后者包含着褒义的意味,从这个角度分析,题目考查的是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消极意义和积极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此题即可得出答案。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及原因

14.

(1)评价:

胡滨认为李鸿章维护清朝腐朽统治,出卖国家利益,是最大的卖国贼。

克利大兰认为李鸿章是才能卓越的政治家、外交家。

(2)原因:

两者史观不同,胡滨运用革命史观评价李鸿章;而克利大兰则从近代化史观评价李鸿章。

作者所处时代背景不同,胡滨处于新中国建国初期,因服务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而批判李鸿章,克里夫兰则从19世纪末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潮流和维护美国的利益出发肯定李鸿章。

评价人物关注史料不同,胡滨关注李鸿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出卖国家主权。

克利夫兰关注李鸿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创办洋务企业,为近代工业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在外交上利用各国矛盾,尽量维护满清帝国的国家利益。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他不仅是曾国藩反动事业的继承者,而且他在反动统治集团的地位及其卖国行为,都超过了他的师父,成为19世纪最后三十年中最大的一个卖国贼”可知,胡滨认为李鸿章维护清朝腐朽统治,出卖国家利益,是最大的卖国贼;根据材料二“以从政三十年的政治家来说,他为这个地球上最古老、人口最繁盛的国家提供了公认的优良设施。

以一位外交官来说,他的成就使他成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

”可知克利夫兰认为李鸿章是卓越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2)根据评价人物的注意事项可知,两者对李鸿章评价不同的原因分别为两者的史观不同,一个是革命史观,一个是近代化史观;两者的时代背景不同,一个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个是19世纪末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潮流和美国的利益出发;两者所用史料不同,一个是阶级斗争,一个是近代化、全球化。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

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1.下面是1866至1913年上海华商机器制造业设厂数和资本额简表。

此表反映了该地区的机器制造业

类别

1866—1894年

1895—1913年

设厂数

设立资本(元)

设厂数

设立资本(元)

船舶修造

7

2700

16

51870

轧花机制造

3

300

14

2520

缫丝机制造

1

400

9

5600

合计

11

3400

39

59990

A.甲午战争后发展较快B.较其他产业发展迟缓

C.被欧美列强暗中控制D.成为最大的工业部门

2.1904年(光绪30年),日俄战争爆发后,日本倾销东北的洋布锐减,南通关庄土布得以在东北畅销,一年总销数在15万件(每件40匹)以上,而当时大生纱厂的棉纱产量仅及关庄大布用纱量的一半,这就给大生纱厂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905年获利特厚,增加股本67万两。

由此你得到的发展经济的启示是

A.抓机遇B.筹资金

C.重技术D.敛人才

3.1910年,对中国23个主要城市金融机构的调查结果表明:

工商企业贷款平均年利率近15%,广州更高达36%,远高于同时期欧美国家。

这种状况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主要是

A.促进内地经济发展B.迫使政府举借外债

C.导致金融机构破产D.制约民族工业发展

4.1865年李鸿章买下在虹口地方的美国旗记铁厂,该厂可修造大小铁船,开花炮,洋枪等,为上海洋泾滨地区,外国铁厂最大者。

1897年,张謇承领江苏商务局搁置在上海的进口英国纺纱机20400锭,另集商股几十万两。

名为官商合办,但官方并不派员参与厂务。

1899年,纱厂在南通建成投产。

材料反映的两种企业

A.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B.都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C.都是“实业救国”思潮产物D.都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5.依珀金斯所引资料,民族工业1912年至1921年净产值的年增长率为11.7%,整个北洋政府时期平均发展速度为13.8%。

……1915年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中华民国展品获得各类奖章1218枚,是各国获奖之冠。

由此可见

A.北洋政府统治推动民族工业发展B.美国政府大力支持中国工业化

C.民族工业发展迈入世界先进行列D.经济工业化得益于政治的变革

6.右图是1913年,南阳兄弟烟草公司出品的“新爱国”香烟的烟盒封面(烟盒右侧文字为,“中国人,中国金钱,中国实业,中国利权,爱国诸君请吸香醇精美之爱国香烟”)。

从中可以推断出当时

A.西洋烟草在华销售锐减

B.南洋公司注重营销策略

C.“实业救国”思潮开始涌动

D.民族工业发展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7.下列诗句形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发展状况,最恰当的是

A.千呼万唤始出来B.小荷才露尖尖角

C.忽如一夜春风来D.无可奈何花落去

8.据《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记载,1916年,中国棉纺织业每生产一包l6支纱司获利7.61元,1917年升到36.93元,1919年达70.65元。

这主要得益于

A.国民政府鼓励大力发展实业B.《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C.国内“实业救国”思潮推动D.国际形势为工业发展提供契机

9.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

华资企业增长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时间

厂数(家)

创业资本数(元)

工人人数(人)

1913年

698

330,824,000

270,717

1920年

1759

500,620,000

557,622

A、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B、民族资产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

C、近代企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10.民国十八年七月,国民政府颁布《特种工业奖励法》;次年二月又公布《特种工业奖励标准》,民国二十三年又将其修改为《工业奖励法》。

这些做法

A.是抗战时期的应急措施B.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C.发挥了政府的经济职能D.限制了官僚资本的膨胀

11.国民党统治区的3758家工厂中,有590家在1937年就存在,有3168家是1938—1942年创办的。

这些工厂大多数设在四川、湖南、陕西和广西。

材料表明

A.抗战客观上促进了国统区经济迅速发展

B.中部和西部地区成为当时中国经济重心

C.抗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抗战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工业布局的调整

12.政府放弃了关税自主权,致使美国企业在中国如同在其本土上一样,可以为所欲为。

……官僚资本急剧膨胀,这直接从资金、原料、动力等方面限制了民族工业的生产。

再加上通货膨胀、市场趋于混乱等因素,最终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陷入极度的困境。

上述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

A.一战期间B.国民政府前十年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民国时期的经济大家庭中,既有又老又保守的“婆婆”,也有年轻且掌握大权的“丈夫”,民族资本主义就像一个可怜的寄人篱下的“童养媳”,仰人鼻息,举步维艰……但是自从民族工业这个“童养媳”进了家门,自然经济这个“婆婆”的地位便日益受到了威胁。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分民国时期主要有几种经济成分。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童养媳”在“家庭”中的地位。

(3)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表一:

1920~1936年在中国投资的工业资本中中国资本与外国资本的产值及比重(货币单位1936年币值:

亿元)

1920年

1936年

1920~1936年

平均增长(%)

产值

比重(%)

产值

比重(%)

中国资本

6.61

44.8

26.09

63.2

9.0

外国资本

8.13

55.2

15.16

36.8

3.9

合计

14.74

100.0

41.25

100.0

表二:

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的产值及比重(1920~1936年)

(货币单位1936年币值:

亿元)

1920年

1936年

1920~1936年

平均增长(%)

产值

比重(%)

产值

比重(%)

官僚资本

1.84

42.2

2.22

12.0

1.18

民族资本

2.51

57.8

16.32

88.0

12.41

合计

4.35

100.0

18.54

100.0

材料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1928年发起“改订新约运动”……根据与美国等列强的约定,国民政府不断提高进口税率,降低出口税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政策”,对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促使物价回升、刺激生产复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同年,国民政府还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组织建设一批国营企业,这也或多或少的推动着民族工业的发展。

材料三抗战期间,官僚集团凭借战时专卖制度,利用国家扶持民营企业的低息贷款,兼并民族资本,大发“国难财”。

1937年,宋子文乘人之危,以低于市场价格强行买走南洋兄弟烟草公司20万股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最大的民族烟草公司。

1940年成立的雍业实业公司,由宋氏家族控股,重点经营纺织业。

它在两年内投资18家企业,遍布甘陕两省,拥有纱锭10.6万枚,占到战时后方纱锭总数的44.2%。

在国统区的工业中心重庆,1943年的871家工厂,停产者达到270余家。

18家炼铁厂中,停炉者有14家,其余4家仅能勉强维持生产。

(1)分析材料一,扼要指出1920—1936年中国民族资本在中国工业资本产值中的发展变化。

并根据材料二概括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2)简析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及其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参考答案

1.A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