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精品课程《化学教学论》电子教案全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42764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39.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精品课程《化学教学论》电子教案全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国家精品课程《化学教学论》电子教案全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国家精品课程《化学教学论》电子教案全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国家精品课程《化学教学论》电子教案全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国家精品课程《化学教学论》电子教案全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精品课程《化学教学论》电子教案全集.docx

《国家精品课程《化学教学论》电子教案全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精品课程《化学教学论》电子教案全集.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家精品课程《化学教学论》电子教案全集.docx

国家精品课程《化学教学论》电子教案全集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课时计划(教案)

编号:

01

周次

日期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题

第1章导论

教材的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化学教育的社会价值

教学难点:

化学教育的新视野

1.了解化学与化学教育的发展、化学教育的新视野;

2.理解化学教育的社会价值。

教学方法和

教学手段

(一)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等。

(二)教学手段:

多媒体。

第1章导论

1-1化学与化学教育的发展

1.1.1化学发展简介(课下自学)

1.1.2中国化学教育的发展状况介绍

第一,化学教育的成形期

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奏定学堂章程》(1903)对化学课程的设置做了明确的规定,这标志着化学课程在我国教育制度中正式确立了自己的位置,化学教育体系进入成形期。

第二,化学教育的充实发展期

从20世纪30年代进入充实发展期。

这一时期的主要标志是:

(1)化学教育目的的扩大;

(2)化学课程程度的提高;

(3)大学实科的注重;

(4)化学师资的改进;

(5)化学设备的充实等。

20世纪50-70年代化学教育变革的主要特点基本上是:

从描述性→推理性;

从主要是定性的→定量的;

从主要是宏观的→微观的。

这种变革是多年来化学科学发展的总趋势。

在大学低年级和中学化学课程中提高理论、提高学习起点,删除某些描述性(化学元素)的内容,成为一种潮流。

第三,化学教育新的关键时期

化学科学教育重点强调:

☐化学为大众、国民的化学要解决国民的问题

☐化学教育已从“化学中的教育”、“通过化学进行教育”的观念或教育模式演进为“有关化学的教育”。

☐化学教育的总目标切实要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使学生主动地自主学习”以及“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基础”等理念。

1.1.3国外化学教育的发展状况简介(自学)

1-2化学教育的社会价值

☐价值一:

化学教育是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化学教育是由国家主管的一种育人机构或渠道。

通过这一机构(或渠道)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价值二:

化学教育是一种全社会参与的行动。

☐价值三:

化学教育是一种启智、育人的内容。

☐价值四:

化学教育是一种社会预期的成果。

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统筹,遵照办教育的规律,处理好个性发展与社会需求两种功能的关系,促使受教育者人人成为成功者。

1-3化学教育的新视野

☐化学教育的新视野(阅读教材8-9页)

美国1985年启动的《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

美国1991年拟订《国家科学教育计划》

美国《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

科学教育的广域4目标:

(1)态度。

包括学生比较稳定的思想、兴趣和目的。

(2)过程。

发展学生的智力探究过程;让他们按照探究过程来对待科学问题和现象;让他们试探着去组织、设计并实施,学会解释、预测或控制探索的问题和现象。

(3)知识。

(4)技能。

发展学生的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

1-4化学教学论课程的目的\任务\教与学的方法\考核

1-4-1为什么要教学-——教育教学目的

1-4-2教学什么——课程与教学内容

1-4-3怎么教学——教学的过程、方法、手段

1-4-4学得怎么样——测量与评价‡考试

课后作业

1.为什么要教学化学教学论?

2.化学教育的社会价值有哪些?

教学后记

化学教学论是依随启智、益智、育人和笃行的教育规律,在人类社会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学科。

在学习本课程时,要转换角色,即将自己摆在教育教学行动架构中,主动参与有关教学活动,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努力进行反省认知,构建自己的教育理念。

同时要关注国内外化学教育教学发展现状和趋势。

开阔自己的视野。

课时计划(教案)

编号:

02-1

周次

日期

课时安排

6课时

课题

第2章中学化学教学论--化学教学技能

教材的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创设教学情境的技能;组织、指导学习活动的技能

教学难点:

呈示教学信息与交流的技能;调控与管理的技能

掌握各种化学教学技能

教学方法和

教学手段

(一)教学方法:

讲授、设计情景、模拟练习等。

(二)教学手段:

多媒体。

第2章中学化学教学论--化学教学技能

§2—1创设教学情境的技能

一、教学情境及其意义

二、教学情境的设置方法

不同的情境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注意研究如何创设情境。

一般说来,化学教学情境设计的常见途径有:

1.从学科与生活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情境

2.从学科与社会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情境

3.利用问题探究创设情境

4.利用认知矛盾创设情境

三、教学情境设计和情境教学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为了保证教学情境能充分地发挥其功能,在设置教学情境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情境作用的全面性

2.情境作用的全程性

3.情境作用的发展性

4.情境的真实性

5.情境的可接受性

§2—2组织、指导学习活动的技能

一、组织、指导听课

二、组织、指导讨论

三、组织、指导练习

四、组织、指导自学

五、组织、指导合作

六、组织、指导探究

探究式教学是由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答案的教学活动方式,它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为前提,给学生提供观察、调查、假设、实验、表达、质疑、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创造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引导他们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

为此,要注意:

(1)发掘蕴涵在教材中的探究因素。

(2)激发学生探究、思考的兴趣。

(3)敢于放手,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4)按照科学探究的过程规律,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2—3呈示教学信息与交流的技能

一、教学语言的基本特点和要求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教学语言是教学信息的载体。

化学教学语言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工具,它的基本特点和要求应该是:

(1)遵守语言、逻辑规律。

(2)适应教育教学要求。

(3)符合化学学科特点。

二、讲授

讲授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比较系统地传递教学内容的一种最基本的教学方法。

三、板书

板书的内容主要包括:

①课题名称;②授课提纲,包括研究问题的思路、方法和程序,知识的系统结构等;③教学要点和重点,包括重要的定义、原理、规律、化学式、性质、制法、用途、步骤、过程、结论、注意点和学习要求等;④补充材料和其他内容,包括图表、例证,以及为帮助学生听好课和解决疑难而做出的文字解释、说明、提示、图示以及生僻字、词等等。

四、谈话、提出问题

一般说来,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下列类型:

(1)导向性问题。

(2)形成性问题。

(3)评价性问题。

五、情感表达与副语言行为

六、展示和演示

§2—4调控与管理的技能

一、课堂观察

二、常规管理

空间与时间利用,以及纪律、秩序的维持,是课堂管理的常规内容。

1.空间与时间利用

2.纪律

三、问题处理

四、调控

调控是实现预定教学目的的必要和有效的手段。

要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调控,主要有下列措施:

(1)建立期望。

(2)情感调控。

(3)反馈与强化。

(4)节奏控制。

(5)灵活、果断与恰当的反应。

课后作业

1.为了保证教学情境能充分地发挥其功能,在设置教学情境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要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调控,主要有哪些措施?

教学后记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教学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它往往既含有操作的成分,又含有心智的成分,能影响教学活动的效率。

教学技能是联系有关认识和教学能力的桥梁。

它以有关的认识为基础来形成相应的行为规则;经过熟练、概括化、内化、个性化、心理化之后,教学技能可以转变为相应的教学能力。

为了搞好教学,教师不但应该具有足够广博、专深的知识,而且应该具备必要的技能、技巧和能力。

课时计划(教案)

编号:

02-2

周次

日期

课时安排

6课时

课题

第2章中学化学教师论--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材的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反思型教师的实践特征;专家型教师与一般教师的比较。

教学难点:

行动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

1.了解反思型教师的实践特征;专家型教师与一般教师的比较;行动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

2.理解化学教师的素质分析。

教学方法和

教学手段

(一)教学方法:

综合讲授法。

(二)教学手段:

多媒体。

第2章中学化学教师论--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2一5化学教师的素质分析

一、教师素质的构成分析

所谓教师素质,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

教师素质在构成上至少应包括以下3种成分:

从事教师职业的倾向性、从事教师职业的必备知识和从事教师职业的基本能力

1.教师职业的倾向性

2.教师职业的必备知识

3.教师职业的基本能力

二、化学教师素质构成的特殊性

化学教师的素质构成在符合一般教师素质构成的基础上,还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化学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化学实验教学能力两个方面。

1.化学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

2.化学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

三、教师素质与教学效果的关系

所谓教学效果是指在各种因素作用下从事教学活动所产生的最终结果。

教师作为构成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

1.教师职业的倾向性与教学效果的关系

(1)教师的职业动机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2)教师的职业价值观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3)教师自我预期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2.教师知识结构与教学效果的关系

(1)专业知识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2)学科教学论知识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3)教育实践知识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3.教师能力结构与教学效果的关系

(1)教师一般能力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2)教师特殊能力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3)使用现代化教学媒体的能力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2—6反思型教师的实践特征

一、教师进行反思的意义

所谓反思,一般是指行为主体立足于自我以外的批判性考察自己的行为及其情景的能力。

反思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反思有利于丰富教师的实践知识

2.反思有助于教师的自知和自我理解

3.反思能有效促进教师决策能力的发展

二、教师进行反思的过程与方法

1.教学反思的过程

2.教学反思的具体方法

三、教师反思的内容

1.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2.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3.对教学效果的反思

§2—7专家型教师与一般教师的比较

一、专家型教师的基本特征

专家型教师主要有以下3方面的基本特征:

(1)拥有丰富的组织化的专门知识并能有效运用

(2)能高效率地解决教学领域内的问题

(3)善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有很强的洞察力

二、专家型教师与一般教师的教学差异

1.教学设计的差异

2.教学过程的差异

3.教学评价的差异

三.化学特级教师的教学风范

§2一8行动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