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407104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母亲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我的母亲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我的母亲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我的母亲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我的母亲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的母亲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docx

《我的母亲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母亲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的母亲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docx

我的母亲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我的母亲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老舍

教学目标:

1.品味作者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2.体会母爱的平凡与伟大,学会感恩父母,进而理解“生命的教育”的含义。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朴实而又充满感情的语言,把握母亲的伟大形象。

教学难点:

理解什么是“生命的教育”,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刚过完月饼节,这是我们中国传统——中秋团圆佳节,不知道同学们吃得饱不饱?

玩得开不开心?

聚少离多的生活节奏,使我们离开父母的视线,到学校学习,不知道同学们在家的时候,母亲是怎么疼爱你们的呢?

(一)1.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我们称她——母亲。

有人说,母亲是一首深情的颂歌,古往今来,永唱不衰;也有人说,母亲是一只临行前的行囊,受用一生,取之不竭;更有人说,母亲是一双推动摇篮的手,推动了生命,也推动了世界。

而老舍提到母亲,是这样说的:

“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老舍笔下的母亲,去感受、去品味字里行间折射出的母爱!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我的母亲》老舍。

(板书课题、作者)

2.朗读关于母亲/母爱的名人名言: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高尔基)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米尔)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孟郊)

儿行千里母担忧。

(褚人获)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

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

(郑振铎)

3.许多作家都写过关于母亲的文章,胡适、丰子恺、老舍写过同名文章《我的母亲》,冰心写有《母亲》等,鼓励课后阅读。

(二)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

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

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

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

优秀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

他的短篇小说构思精致,取材较为宽广,其中的《柳家大院》《上任》《断魂枪》等篇各具特色,耐人咀嚼。

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老舍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期,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

母亲靠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1966年“文革”中不堪躏辱投湖自尽。

老舍,巴金称他为“中国知识分子最好的典型”,曹禺说他是“中国当代的人杰”,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老舍善于描述普通人的生活经历,下面我们学习老舍的文章《我的母亲》。

二、讲授新课

(一)粗读课文,理清层次

1.浏览全文,说说老舍笔下的母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提示:

作者用真情去描述自己的母亲,这位传统的中国母亲,勤劳、质朴、洁净、善良、刚毅,她热情好客而且乐于助人不怕吃亏,她处事有度软中有硬,她感情深沉真挚。

母亲热爱劳动,勤劳能干,不怕吃苦,体现了中华民族劳动妇女的传统美德。

2.文章层次

全文按时间顺序来写:

母亲出嫁→我的出生→我一岁半(庚子闹“拳”那一年)→我小学毕业→我师范毕业→我廿三→我廿七→七七抗战→去年→今年。

第1~2自然段:

简介母亲的家庭背景。

第3~6自然段:

母亲出生、出嫁、生“我”。

第7~10自然段:

母亲勤俭、朴实、热情好客。

第11~12自然段:

母亲“最会吃亏”,却“并不软弱”。

第13~14自然段:

写母亲的舐犊之情。

第15~16自然段:

写“我”对母亲的思念。

第17自然段:

写“我”对母亲的感激——母亲“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文章。

(二)精读课文,理解主题

1.读第12自然段,说说母亲的坚强个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

(1)联军入城搜刮时母亲镇定自若地保护儿女。

(2)北平无数次的变乱中,母亲不慌不哭,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

(3)竭力筹划一家人的饮食。

2.精读第13自然段,说说具体从哪几件事来表现母爱的伟大、无私。

提示:

(1)母亲筹备“巨款”,送“我”上学

在家境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我”偷偷地考入师范学校,母亲知道后不但不怪“我”,还想方设法筹齐了“保证金”,“含泪把我送出门去”。

这里作者没有对母亲作具体的描写,而是把镜头对准了焦点“作了半个月难”的保证金上,这种间接描写的手法,让人感悟到“巨款”饱含了母亲对儿子的挚爱与厚望。

(2)母亲送三姐出嫁

三姐结婚,如同割去母亲的右手。

文章将母亲的爱女之情凝聚在一个细节中:

“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

这一特写镜头的背后,我们看到一位母亲对爱女的炽热之心。

(3)除夕之夜母亲送“我”返校

这里作者重点写母亲的神态和语言。

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

只一个“笑”字,就将母亲见到儿子的那种喜出望外的心态和抑制不住的激动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当听说“我”还要回校时,她先是“愣住了”,然后是半天才“叹出一口气来”。

这一“愣”一“叹”里包含了丰富的心理活动,描写细腻,令人感动。

临走时,母亲递给“我”一些花生,说了声“去吧,小子!

”这句话听起来极普通,却别有深情,母亲永远是宽容、豁达、隐忍的,令人潸然泪下。

3.第15段:

儿女的生命是不依顺着父母所设下的轨道一直前进的,所以老人总免不了伤心。

答:

作者爱母亲,但在人生大事如婚姻、工作、事业等方面他有自己的主张和见解以及追求,有一些事老人们不可能完全理解的,因而他们伤心失望是必然而又让人无奈的,老舍为此觉得有些对不住母亲。

4.第16段:

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

答:

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千百年来已根深蒂固,人再老,有父母在,便觉得自己还是个孩子,还可以撒撒娇,能停泊一下劳累的心,精神上找到慰藉。

失去了慈母,就仿佛没有了根基,古人云:

父母在,不远游。

讲的就是孝道,由此可见,老舍对母亲的依恋深切,怀念久远。

5.综览全文,说说课文围绕母亲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情,从这些事中可以看出母亲的哪些性格?

提示:

(1)母亲出嫁早,在父亲去世后独自抚养四个五个子女,为了生计,终日劳作,没有停歇,即便这样,也把庭院收拾得干干净净,还养了一些花,从这些事中可以看出母亲勤劳、朴实、洁净。

(2)母亲待客殷勤,热情备至,表现出她热情好客不怕吃亏的品性。

(3)母亲能容忍姑母的坏脾气,能忙前忙后给乡亲们帮忙,反映了她宽容豁达、乐于助人的美德。

(4)母亲在战乱时不慌不哭,保护儿女,谋虑生计,让人感受到她柔韧、刚毅的一面。

(5)母亲毅然筹借“巨款”,送“我”去上学,她深明大义、通达宽和。

(6)母亲含泪送三姐出嫁,表现了她十指连心的痛楚,母爱是博大的。

(7)“我”成年后未按照母亲的要求结婚生子,且远离故土;抗战以后,又偏向西南,与母亲聚少离多,母亲除了独自思念与流泪外并无怨言,甚至去世前也没有让“我”担心,这表现了一个母亲宽广的胸怀和坚毅的性格。

6.文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

答:

吃苦耐劳、勤俭、爱清洁、热情好客、乐于助人、能忍让、不怕吃亏、坚强、勇敢(软而硬的性格)爱子情深、无私

(三)研读课文,体味情感

1.作者在文中写道:

“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母亲对我进行的是什么样的“生命的教育”?

答:

母亲不识字,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她给“我”的教育不是语言上的,而是行动上的。

不是通过言传而是通过身教,她在生活中默默地影响我,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在习惯、性格、为人处世等方面给予“我”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从课文中的四个地方加以分析:

(1)第9自然段写道:

“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2)第10自然段写道:

“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么清苦,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3)第12自然段写道:

“她的泪会往心中落!

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

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

但是,在作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

”“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4)第18自然段写道: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

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

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

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例如:

“我”从母亲那里得到了生活习惯及性格方面潜移默化式的教育,养成了爱劳动、爱清洁的习惯,形成了热情好客,不怕吃亏,处事平和,内心刚毅的性格。

2.小结评述

本文中,老舍多处采用白描的手法来描写母亲(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画法;白描也是文学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如“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

”这句话生动地写出了母亲的辛苦。

作者也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其内心世界。

如一句简单的“去吧,小子!

”表现出母亲怅然若失又宽和仁爱。

老舍用语浅显通俗,自然流畅,他写的都是大白话、大实话,但又意蕴丰厚,韵味无穷,像“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辛劳困苦。

”“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

”这些句子都朴实无华,却总能动人心弦。

三、小结升华

文章以时间为序组织材料,以母亲对“我”的生命的教育为线索,从母亲的平凡身世谈起,或白描或细勾,记叙了母亲勤劳困苦的一生,塑造出了一位感人的母亲形象,展现了她的种种美德,字里行间蕴含老舍的崇敬和缅怀之情。

全文从平静的叙述起笔,感情愈来愈浓,情调愈来愈高,句势愈来愈急,直至文末捶胸顿足地呼喊:

“心痛!

心痛!

”这份真情,令人动容。

四、布置作业

1.讨论:

(1)说说你的母亲是怎样一个人。

(2)母亲对你的影响有哪些?

举例说明。

(3)你最想对母亲说些什么?

2.课后完成本课练习册上的习题。

播放羽泉《烛光里的妈妈》

结束语:

人生于世,绝大多数人都拥有一种无价之宝,那就是被亲人深深地关爱。

对别人的滴水之恩,我们会涌泉相报,但父母亲人对我们的爱,有时我们会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感恩,多给亲人一些关爱吧,哪怕是一杯水,甚至一段记忆,他们也会感到十分满足。

同学们,心动不如行动。

善待我们的母亲吧,不仅仅是今天。

当我们的母亲变得老态龙钟的时候,当母亲满嘴唠叨甚至卧床不起的时候,朋友,都请你倍加善待自己的母亲,因为,无论世事如何改变,她永远是属于你的唯一的――母 亲!

附:

【研读探究】参考答案

一、见本课教参“精读课文,理解主题”3。

二、见本课教参“研读课文,体味情感”1。

三、见本课教参二.3、4。

字词学习:

筹(chóu)措:

设法弄到(钱、粮食等)

撑(chēng)持:

勉强支持

耽(dān)误:

因拖延或错过时机而误事。

拥挤不堪kān:

人或车船等紧紧地挤在一起,不能承受。

楞(lèng)住:

失神,发呆

外甥:

shēng姐妹的小孩

窘:

jiǒng本义:

生活或处境困迫;没有办法。

窘迫穷困。

困苦。

份礼:

fèn份子:

若干人均摊等份额的钱同办一件事。

刮痧:

shā民间治疗某些疾患的一种方法。

用铜钱等物蘸水或油刮患者的胸背等处,使局部皮肤充血,减轻病情。

私塾:

shú旧时私人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实行个别教学,没有一定的教材和学习年限。

供给:

jǐ①满足社会购买力的需要;②按一定规格供应或作为伴随物而配给。

庚子:

gēng天干的第七位,与地支相配,用以纪年、月、日。

廿三:

niàn二十。

敷衍fūyǎn:

办事不认真负责,只是表面应付一下。

撮土cuō:

聚起,多指用簸箕状的器具铲起东西。

逆子nì:

不孝顺的儿子。

就寝qin:

上床睡觉。

洪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