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热门经典微专题训练13泉 带详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405763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905.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热门经典微专题训练13泉 带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地理热门经典微专题训练13泉 带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地理热门经典微专题训练13泉 带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地理热门经典微专题训练13泉 带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地理热门经典微专题训练13泉 带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热门经典微专题训练13泉 带详解.docx

《高考地理热门经典微专题训练13泉 带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热门经典微专题训练13泉 带详解.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热门经典微专题训练13泉 带详解.docx

高考地理热门经典微专题训练13泉带详解

2022微专题训练13泉

一、单选题

1.著名的济南名泉月牙泉经常停止喷涌,2016年8月份,月牙泉宣告复涌。

复涌的原因是

A.人类停止开采地下水B.台风影响C.人工修理D.雨带到达

【答案】D本题考查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

八月份,锋面雨带推移到东北、华北地区,随着济南大雨不断,月牙泉宣告复涌,故选D。

我国西南地区,有一种间歇涌水泉,当地人称之为“潮汐泉”,即使在晴朗无雨的天气,泉水照样有规律的间歇涌出。

潮汐泉的形成与虹吸作用有关,当蓄水洞水位达到甲水位时,地下水会通过曲管越过高处流出,形成泉涌;当洞内水位降至乙水位时,泉水水位回落(如下图所示)。

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2.下列关于图示地区地理环境的判断,最合理的是()

A.该地地质历史时期为温暖的浅海环境B.该地人类活动不合理易导致土地红漠化

C.该地岩层破碎,断层发育较多D.该地气候湿润,旱灾发生频次低

3.下列关于潮汐泉的说法,正确的是()

A.潮汐泉每次涌出水量雨天比晴天多B.潮汐泉是月球对地球的引力引起的

C.潮汐泉的涌泉现象与地表植被无关D.潮汐泉每天涌出次数夏季比冬季多

2.A图示地区石灰岩广布,石灰岩主要是在温暖的浅海环境下形成的,A正确;土地红漠化发生在我国南方丘陵山区,云贵高原是石漠化,B错;图中岩石有裂隙,但是并没有明显的断层发育,C错;石灰岩透水性强,地表水易渗漏而导致地表缺水干旱,D错。

据此分析选A。

3.D每次潮涌的涌出量等于甲、乙水位之间的水体容积,因此潮汐泉每一次的涌出量是相同的,A错;潮汐泉是间歇性涌出而不是由于潮汐作用形成的,B错;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会影响到潮汐泉的发生,C错;夏季当地降水较多,入渗补给量更大,一天中发生涨落的频次更多,涌出泉水次数较多,D正确。

据此分析选D。

甘肃省敦煌市月牙泉,素以“千年不干”著名,但近年来日趋干涸,当地政府发出“拯救千年月牙泉”的呼吁。

图(a)为月牙泉景观图,图(b)为该区域地下水位分布图。

阅读图文信息,回答下列各题。

4.图(a)中月牙形聚水洼地的成因可能是

A.古河道残遗而成B.风力堆积而成C.大湖泊萎缩而成D.人工挖掘而成

5.月牙泉水日趋干涸的根本原因是

A.大气降水量减少B.地下水补给量减少

C.游客用水量增大D.风沙沉积作用增强

6.图(b)中

A.地下水自西南流向东北B.附近植被体现出地带性规律

C.水源补给来自大气降水D.月牙泉位于鸣沙山的东北方

4.A由材料分析可知,此地在我国的西北内陆地区,图示区域没有大型的湖泊,所以此洼地不是湖泊萎缩而成,故C不符合题意;根据题意很显然不是人工挖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根据图中的位置分析此月牙形聚水洼地在古河道的上游,所以应该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但是现在的河道已经不经过这儿了,所以是古河道的残遗而成,故A正确;此处的洼地应该是流水作用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A项。

5.B根据题目叙述:

月牙泉的形成是泉水在洼地汇聚,其主要补给水源是地下水,所以导致泉水干涸的主要原因为地下水的补给量不断减少,结合20世纪70年代中期,当地垦荒造田抽水灌溉及近年来周边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导致敦煌地下水位急剧下降,从而月牙泉水位急剧下降。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6.A地下水有高处流向低处,读图分析可知,地下水位高度值西南高,东北地,因此A正确;附近植被体现出非地带性规律,B错误;水源补给来自地下水补给,C错误;月牙泉位于鸣沙山的西北方,D错误。

故选A项。

下图为玛纳斯冲积扇及玛纳斯河流域示意图。

在图示区域内有一条狭长的泉水带,有“千泉”之称。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7.关于“千泉”说法正确的是

A.“千泉”带位于冲积扇扇根部分B.“千泉”带位于冲积扇扇缘部分

C.泉水流量不稳定,夏季多冬季少D.泉水流量不稳定,年际变化大

8.该区湿地及水库群不具备的生态环境效益是

A.防止次生盐渍化、荒漠化B.调节径流,减少旱涝灾害

C.防风固沙,调节气候D.美化环境,发展旅游

7.B该地深居内陆,降水稀少,主要的水源来自山地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河流在出山口流出沿冲积扇向下流的同时;大量渗入地下;当地下水流到冲积扇边缘时,在地势较低处,出露而成众多泉水,选B。

泉水流量较为稳定,年际变化小。

8.D该区湿地及水库群使得绿洲小气候得以改善,温差变小,湿度增大,降水增多;涵养水源,调节径流,旱涝灾害减小;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减轻土壤的次生盐碱化和荒漠化危害;生物长势变好,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减少;水源增加,扩大了人工灌溉绿洲面积等。

美化环境,发展旅游属于经济效益,选D。

湿地是介于陆地和水生系统之间的过渡带,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沼泽地等带有静止或流动水体的成片浅水区,还包括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在世界各地分布广泛。

湿地既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一种珍贵的环境资源,具有多种生态意义,被称为“地球之肾”。

泉,湖泊,水库,河流等都属于湿地。

湿地在保护环境方面的生态功能主要有:

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吸烟滞尘、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等。

四川省古蔺县龙山镇,三面环山,植被茂密。

镇旁有一口泉眼,全年水量充盈,且每天会出现多次像潮汐一样的涨落现象,被称为“潮汐泉”o调查发现:

距泉口560米的149号天然竖井,当泉口涌水时,井内水位立刻急剧下降。

当泉水停涌时,井内水位缓慢回升,水位升降差1.5米。

推测“潮汐泉”的形成与虹吸作用有关:

当蓄水溶洞水位达到甲水位时,地下水会通过曲管越过高处流出,形成泉涌;当洞内水位降至乙水位时,泉水水位回落。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潮汐泉所在地区

A.喀斯特平原上星点状耸立着孤峰残丘。

在局部表土覆盖较薄地段,岩石裸露,地面略有起伏

B.降水丰富,地势落差大,水电开发潜力大

C.风蚀作用强烈,地面支离破碎,垄槽相间

D.受流水溶蚀和淀积作用,山奇、水秀、石美、洞异

10.下列条件中,与潮汐泉形成相关性最低的是

A.降水季节变化大B.有较长且有坡度的暗河

C.有虹吸式弯曲管道D.有较充足的蓄水空间

11.若该地植被破坏严重,对潮汐泉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A.每次泉涌的水量减少B.泉涌的频次减少

C.暗河的含沙量减少D.溶洞发展速度加快

9.D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该地处于西南地区多石灰岩,小镇三面环山,植被茂密。

喀斯特平原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晚期,与该区域的地貌不吻合,A不符;该地为亚热带气候区,可以说是降水丰富,但喀斯特地形区,山地垂直高差不大,地下水资源丰富,所以水电开发潜力不大,B不符;我国南方区域,亚热带区域降水较多,以流水侵蚀(溶蚀)为主,风蚀作用不强,C错;该地为南方喀斯特地形区,存在流水溶蚀和沉积作用,山奇.水秀.石美.洞异,D正确。

10.A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潮汐泉的形成中需要虹吸作用,要有曲管,有一定量的蓄水溶洞,而地下水的汇集则需要较长且有坡度的暗河,才能汇集更多的地下水,保证每天都有潮汐泉水的涌出,另外如果没有坡度可能蓄水洞中的水就会顺着暗河流走或者不能保证地下水流入汇水洞中,故BCD都应与潮汐泉的形成有一定的相关性;而潮汐泉是全年水量充盈,每天会出现潮汐涨落现象,如果降水季节变化大,则可能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潮汐潮落不会在每天都出现,所以降水季节变化大与潮汐泉的形成相关性最低,A正确。

11.B因为潮汐泉主要是由地下水补给。

而如果该地植被破坏严重,则地表径流加快,下渗量减少,乍看可能会误选为每次泉涌水量减少,但仔细看潮汐泉的水直接来自地下蓄水洞,也就是说蓄水洞里的水到达相应的水位后才会在潮汐泉有水涌出,到达一定的水位后,涌水停止,每次泉涌的水量不会减少,但由于下渗水量减少,蓄水洞蓄水至一定水位的间隔时间变长,故泉涌的频次会减少,A错B对;由于地表缺少植被保护,会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但暗河作为溶解碳酸盐类的地下水,其中含沙量非常少,几乎不受地表植被破坏的影响,除非坍塌,C不符;由于下渗量减少,地下水量减少,对石灰岩的溶蚀作用会减少,所以溶洞发懂速度会减慢,D不符。

故本题正确选B。

【点睛】潮汐泉所在地区是喀斯特地貌,地表水不发育,地下水发育,潮汐泉主要是由地下水补给,只有当蓄水洞里的水到达相应的水位后才会在潮汐泉有水涌出。

加之地形条件必须是有坡度的。

二、综合题

12.下图为著名的庐山三叠泉景观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该地的地形和地质条件分析三叠泉景观形成的原因。

(2)说明观赏三叠泉景观的最佳时间及理由。

【答案】

(1)水流汇入山谷,侵蚀形成沟谷,流水不断向源头侵蚀,侵蚀面不断后退,岩石硬度不同,出现差异侵蚀。

(2)夏季。

 庐山位于季风区,夏季降水丰沛,水量大,瀑布壮观。

【解析】

(1)三叠泉为瀑布景观,其成因应从流水的侵蚀作用方面分析,特殊的“三叠”景观要从流水不断向源头侵蚀和岩石硬度不同(差异侵蚀)方面解释。

(2)旅游景观的欣赏要选择合适的位置和时机。

瀑布要选择适当距离仰观,且在水量大的季节,方能体会其气势磅礴,三叠泉瀑布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量大,适宜观赏。

观赏三叠泉应该选择水量大的季节。

13.读图11,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敦煌鸣沙山和月牙泉,山泉共处,沙水共生,三面沙山捧出一弯清泉,泉在流沙中,干旱不枯竭,风吹沙不落,蔚为奇观。

分析月牙泉的地理成因。

【答案】周边为沙丘,地势低洼;地下水补给充足(位于盛行风向背风坡)。

14.三叠泉瀑布是我国江西庐山东部的一处瀑布,由地壳多次升降、第四纪冰川和近代流水侵蚀而成。

该地山峰高峻,峡谷幽深,其景“飘如雪、断如雾、缀如流、挂如帘”。

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进行旅游开发,2001年11月,三叠泉及其周边地区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现游人如织。

指出三叠泉旅游资源的价值,并分析其旅游开发的有利条件。

【答案】价值:

具有美学价值;科学价值;经济价值。

开发条件:

三叠泉景色优美、独特,资源质量高;位于著名的庐山风景区,客源有保证;有公路、铁路、机场等基础设施,交通便利;国家政策的支持;附近酒店等配套设施完善,地区接待能力强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湖南省南部新田县的石古湾村是国家级贫困村。

该村三面环山,植被较为茂密。

村内有一口泉眼,全年水量充盈,且每天会出现数次潮沙一般的涨落现象,被称为“潮汐泉”。

其形成与虹吸作用有关:

当蓄水溶洞水位达到甲水位时,地下水会通过曲管越过高处流出,形成泉涌;当洞内水位降至乙水位时,泉水水位回落(如图所示)。

潮汐泉在全国目前仅发现22处,且多处遭到破坏。

(1)分析潮汐泉冬、夏季每次涌出的水量以及一天内水位涨落频次的异同。

(2)说明当地植被对潮汐泉现象的作用。

(3)你是否赞同“潮汐泉是当地脱贫的金钥匙”这一说法,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

(1)由潮汐泉的形成原理可知:

每次潮涌的涌出量等于甲、乙水位之间的水体容积,因此,无论什么季节,潮汐泉每一次的涌出量是相同的。

当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较多,入渗补给量更大,因此一天内发生涨落现象的频次较多:

冬季降水少,因此频次更少。

(2)当地植被比较茂密,涵养水源的能力较强,使得潮汐泉全年充盈;在雨季有利于地下水的入渗,涌出次数增多;旱季,可维持地下水的补给,依然形成潮涌现象。

(3)赞同。

依托潮汐泉这种独特的自然现象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进行旅游开发,旅游开发与运营成本低,经济效应好;可以增加当地就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经济收入,实现脱贫。

不赞同。

潮汐泉虽然现象独特,但观赏价值小,集群性不强,影响力较小;且经济落后,基础设施较差,旅游产品等相关服务开发不足,距离客源地较远,难以带动当地产业发展。

16.千泉湖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天山山脉为它提供了丰富的地下水资源。

湿地植被面积有1300多公顷,水域面积有330多公顷。

湖边一望无际的芦苇丛中,有大小泉眼3000多个。

芦苇成帐,水道纵横,各类水生植物都郁郁葱葱;湖面上碧波荡漾,岛屿点点……能见白鹭亮翅,成双成对的鸬鹚觅食,偶有惊吓,水中的鸟群顿时群起腾飞,齐鸣空中。

千泉湖北岸,有67公顷以上保护完好的平原原始次生林,桦树、灌柳、沙枣、红柳等林木生机勃勃。

(1)结合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原则,请你谈谈规划建设千泉湖景区原则。

(2)千泉湖可规划建设哪些项目?

【答案】

(1)突出湿地的特色;遵循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统一,景区规划建设要与旅游景区的地理环境和谐统一;开发时要维护生态平衡,使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有机结合起来。

(每项得2分,其他答案合理也可得分,本题共6分)

(2)建设水上乐园;开辟观光码头、垂钓区及水鸟观赏区;建设游泳馆;建设千泉湖民俗度假村。

(其他合理答案也可得分,共4分)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示意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分布。

历史上六大名泉都以水质优而著称。

周围山区是这些名泉的水源补给区。

近年来,泉水受到污染,部分污染物指标超出国家饮用水标准。

(1)说明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泉水污染造成的危害。

(2)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泉水污染,难以治理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危害:

泉水(地下水)是重要的饮用水源,人饮用受污染的泉水会危害身体健康;引用泉水(地下水)灌溉,会污染土壤,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污染物超标)。

(2)原因:

泉水(地下水)(更新速度慢,)自然净化周期长;(深埋地下,)人工净化困难;涉及地区广,需区域联动共同治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泉,是济南的灵魂。

济南老城是泉文化精华的载体,众多清洌甘美的泉水从城市涌出,汇为河流湖泊,在泉涌密集处呈现出“家家泉水,户户垂柳”“人在石上走,清泉石上流”的旖旎风光。

材料二 济南市区地下水位和泉水流量的动态曲线与降水量、开采量的关系图。

(1)描述泉涌量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2)为实现泉水常年喷涌,可采取哪些可行性措施?

【答案】

(1)泉涌量整体呈下降趋势。

主要原因是地下水(和地表水)开采量的逐年增加。

(2)加强补给区(南部山区)的绿化;加强济南市水资源的统一规划调度和管理;减少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开采量;节约用水,杜绝水资源浪费现象(宣传教育、发展节水经济);加大保泉执法力度;加大地表水向地下水的转化量,提高市区地下水位,促进泉水喷涌等。

19.玛纳斯绿洲是新疆最大的绿洲农耕区和国内第四大灌溉农业区,在玛纳斯河冲积扇边缘有一条狭长的泉水溢出带,有“千泉”之称,人们以这里湿地中的湖泊或洼地为库址,修建多个水库,形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的湿地水库群,它上接大河、下通灌区。

下图为玛纳斯冲积扇及玛纳斯河流域示意图。

(1)运用水循环原理简要说明冲积扇边缘“千泉”的形成过程。

(2)该地的泉水具有“天早年水不少,多雨年水不多”特点,试解释其原因。

(3)为了防止湿地水库群萎缩,可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

(1)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沿冲积扇向下流的同时,大量渗入地下;(2分)当地下水流到冲积扇边缘时,在地势较低处就容易出露而形成泉。

(2分)

(2)该地深居内陆,降水量少,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年际变化小;(2分)泉水以地下水补给为主,流量稳定。

(2分)

(3)措施:

加强国际合作,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慢高山冰川的融化;合理利用水资源,采取节水灌溉措施;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林牧业结构;控制人口增长。

(每点1分,共4分)

20.下图为我国某省的轮廓图,读图后回答:

(12分)

A地有被称为“天下奇观”的月牙泉,近年月牙泉水位大幅度下降,水面缩小了2/3,试分析月牙泉水位下降、水量减少的原因(5分)。

【答案】自然原因:

全球变暖,蒸发加剧(1分);冰川萎缩、融水、来水减少(1分);降水量稀少,气候干燥(1分)人为原因:

灌溉打井,严重超采地下水(1分);城市用水量过大,水源减少(1分)

21.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以下简称西双版纳州)位于云南省西南端。

下图为西双版纳州所在区域略图。

简析西双版纳州多热泉、矿泉的原因。

【答案】降水充足,且地处板块边界,地表水下渗以后,通过裂隙出露形成泉水;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岩浆活动,地热能丰富,且地下矿物质丰富,因此多热泉、矿泉。

22.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乙地与丙地均有地下水(泉)出露,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泉的形成常与___________(地质构造类型)有关。

【答案】断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