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第3课.docx
《第一单元 第3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 第3课.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单元第3课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导学目标
课程标准
学法指导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1.与先秦儒学相联系,概括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理解儒家思想在汉代确立正统地位的原因。
2.注意区分先秦儒学与董仲舒新儒学的异同,理解其历史影响。
3.注意理解“大一统”“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概念的内涵。
知识点一 西汉初的黄老之学
背景
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________适应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含义
指道家学说中两派,“黄”是指黄帝的学说,“老”是指________的学说
内容
包括________和治国两个方面
实质
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是一种“________”的哲学观
影响
使西汉初期社会迅速恢复了元气
衰落
不能适应强化________形势发展的需要
知识点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背景
(1)随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________形势发展的需要。
(2)儒家学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调整,整合出了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
(3)汉武帝即位后,接受________的建议,确立王朝的统治思想为儒家思想。
2.董仲舒的新儒学
(1)特点:
依据《________》学说,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及________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
(2)内容
①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__________________”的主张。
②针对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宣扬“________”,提出“天人感应”学说。
③为了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三纲五常”的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
(3)作用
①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割据势力,这是汉武帝采纳其主张的主要原因。
②宣扬“________”也有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和防止暴政的目的。
3.影响
(1)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________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
(2)儒学成为各级________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________地位。
[误区警示]
1.黄老之学与早期道家思想不同,它吸收了法、儒、墨、阴阳等家的思想,强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是消灭其他各派学说,而是把儒学思想作为汉代统治的主导思想而加以扶植。
3.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根本原因在于新儒学有利于加强封建专制统治,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4.先秦儒学批判暴政而致力于建立理想化的社会政治秩序;董仲舒新儒学则退而求其次,承认现实社会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即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
[图示巧记]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误区警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本质上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政策,是与政治专制相适应的产物,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专制皇权,因此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
[自主学习答案]
知识点一
黄老之学 老子 治身 积极无为 中央集权
知识点二
1.
(1)中央集权 (3)董仲舒 2.
(1)公羊春秋 法家
(2)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君权神授 (3)②天人感应 3.
(1)大一统
(2)学校 主流
主题
董仲舒的新儒学
[史料探究]
1.“春秋大一统”思想
史料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①。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注:
①《春秋》推重统一,这是天地永恒的原则,是古今共通的道理。
思考 依据史料,概括董仲舒的主张。
答案 大一统理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天人感应”和“三纲五常”思想
史料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春秋繁露》
夫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①,王者所当修饬也。
五者修饬,故受天之佑,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
——《汉书·董仲舒传》
注:
①董仲舒的“三纲五常”思想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思考 依据上述史料,指出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这些主张在当时有何作用?
答案 “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和“三纲五常”理论,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
3.继承先秦儒家思想
史料 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①。
……古井田法虽难卒行,宜少近古,限民以田,以赡不足,塞兼并之路,……然后可善治也。
——《汉书·食货志》引董仲舒语
注:
①反映了土地兼并带来的负面影响。
思考 依据史料,概括实现“善治”的主要途径。
这一途径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治国理念?
答案 主张限田,反对土地兼并。
“仁政”。
[史论形成]对董仲舒新儒学的评价
目的
内容
评价
积极
消极
加强中央集权
“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
“大一统”对今天维护国家统一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是文化专制政策,具有唯心主义色彩,禁锢了思想,限制了其他学术流派的发展
加强君权
“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制约君主权力和防止暴政
神化并加强了皇权,为儒学披上了神学外衣,带有封建迷信色彩
维护统治秩序
“三纲五常”
抛弃“五常”的封建成分,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充满了封建意识,加强了君权,本质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主题
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史料探究]
1.孔子的“君臣关系”
史料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
君君,臣臣①,父父,子子。
公曰:
善哉!
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论语》
注:
①大意是:
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
思考 依据史料指出孔子对君臣关系的主张。
答案 孔子主张等级、名分、秩序。
2.孟子的“君臣关系”
史料 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
……君之视臣如土芥①,则臣视君如寇仇②。
——《孟子》
注:
①即泥土草芥,比喻微贱的东西,无足轻重。
②仇敌。
思考 依据史料指出孟子对君臣关系的主张。
答案 孟子认为君臣应该相互尊重。
3.董仲舒的“君臣关系”
史料 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为臣纲①。
——《春秋繁露》
注:
①中“纲”是指统治者维持正常秩序而必不可少的行为规范。
思考
(1)史料的作者是谁?
史料是怎样“修改和润色”儒家学说中君臣关系的?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先秦、西汉儒学地位发生的主要变化。
概括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并指出儒学对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影响。
答案
(1)董仲舒。
神化君权;臣子只有服从的义务。
(2)变化:
先秦儒学只是诸子百家中的重要一家;西汉汉武帝时开始确立独尊地位。
原因:
儒学因时而变,适应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影响:
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史论形成]从春秋战国到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所经历的变化
1.思想内涵变化:
孔子创立儒家学说;孟子、荀子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发展;董仲舒吸收道家、法家和阴阳家的一些思想,对儒家学说进行了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2.社会地位变化: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说受到各诸侯国的冷落;秦朝时期,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家学说受到沉重打击;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知识拓展]儒学对汉代及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1.对汉代政治
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削弱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2.对民族精神
思想统一于儒学,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
这种民族精神是维护统一、阻止分裂的强大思想武器。
儒学以仁义为主,强调人伦关系,对于抵制宗教有一定的作用。
3.对学术文化
一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对学术思想的发展有钳制作用;另一方面,“尊儒”又提倡文化教育,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
4.对主流思想
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名家论史]
观点:
汉武帝在长安建立太学,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又下令各地设立学校教授儒家经典。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导读:
史料主要表明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内容,从而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1.(2019·广东学业水平考试)汉代初年推行“无为而治”的政策,主张“顺民之情,与之休息”。
其思想来源于( )
A.道家学说B.墨家学说
C.法家学说D.儒家学说
解析 西汉初年,适应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黄老思想(道家思想)一直是政治上的指导思想。
答案 A
2.(2019·山东学业水平考试)下表的空白处应填( )
思想家
时代
思想主张
西汉时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荀子B.董仲舒C.朱熹D.王夫之
解析 西汉时期,董仲舒改造了先秦儒学,为适应大一统的需要,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答案 B
3.(2019·浙江学业水平考试)有学者援引“漠然无为而无不为也,澹然无治而无不治也”以总结汉初统治思想。
据此判断,汉初统治者吸收了先秦时期( )
A.法家思想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D.儒家思想
解析 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无为而无不为也”“无治而无不治也”,可以判断这符合道家的“无为”、“逍遥”的处世思想。
答案 B
4.(2019·河南学业水平模拟)儒家思想由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而在西汉中期以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根本原因是( )
A.主张“民贵君轻”和仁政
B.它得到人民拥护
C.它吸收了其他多家思想
D.它适应了君主专制制度的时代需要
解析 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也是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根本原因。
答案 D
5.(2019·浙江学业水平考试)汉武帝时期的太学,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少量博士弟子。
此后,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到东汉中期,太学生已经达到三万多人。
该现象反映了( )
A.儒学地位上升B.私人讲学风气盛行
C.官立学校出现D.地方教育系统建立
解析 材料突出了太学由西汉到东汉规模扩大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学以儒家经典为学习内容,这反映了儒学地位的提高。
答案 A
6.(2019·广东学业水平考试)儒家学说成为官方正统思想始于( )
A.秦代B.汉代C.宋代D.清代
解析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学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
答案 B
7.(2019·福建学业水平考试)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2019年9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大会。
他提出,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
——摘编自2019~2019学年度《时事》第二期
(1)材料一中的三位思想家分别是谁?
(2)材料二中董仲舒的主张是什么?
这一主张对儒学的地位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解析 第
(1)问,依据图片中的文字分析回答。
第
(2)问,依据“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回答。
第(3)问,依据“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从社会和个人的角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