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江药业的管理模式.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39485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扬子江药业的管理模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扬子江药业的管理模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扬子江药业的管理模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扬子江药业的管理模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扬子江药业的管理模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扬子江药业的管理模式.doc

《扬子江药业的管理模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扬子江药业的管理模式.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扬子江药业的管理模式.doc

扬子江药业的管理模式

 有人说,扬子江药业是一个异数,凭借独特的扬子江模式,取得了令人侧目的辉煌:

从97年起,曾获得太多的荣耀1997年起,连续11年跻身全国前五强。

2005年至2007年连续三年产、销过百亿元。

2007年,集团全年实现产销突破130亿元。

2008年上半年实现销售78亿元,比去年同期递增近20%。

    有人说,扬子江模式不可复制,是特定时期、特定环境下的特殊产物,其本身的灰色气质不但遭受诟病,也往往成为被攻讦的地方,甚至上升到道德审判的层面,虽然这远非一家企业所称一肩承担。

    那么,扬子江到底有何成功秘诀,对中国药企有什么启示?

扬子江模式如何与时俱进?

    渠道驱动:

扬子江模式的根本密码

    扬子江的成功,是中国式的。

    1971年,扬子江还只是泰兴县口岸仪表厂的一个制药车间。

1980年时,产值仅仅60万元,和现在其他行业的领军企业一样,率先萌发的市场经济意识,让扬子江人“自己找原料、自己找市场”,从而抢占了市场先机,到1988年,率先江苏医药企业销售过亿元。

    进入90年代,或许是无心插柳,或许是领导层的超凡洞察力,扬子江快速扩张规模,以求规模效应的同时,建立健全了辐射全国的营销网络和销售体系:

建立起三大局、九大公司、30多个省公司、100多个办事处的经营管理机制,并最终形成了一个“渠道驱动”为内核的营销模式。

    与传统的4P平行分离相比,扬子江是紧紧围绕渠道这1P,进行产品、价格和促销的3P组织,通过渠道差异化来规避产品同质化;而在渠道体系架构和人员管理上,又完全“中国特色”,不仅是利益激励,还融入了乡情、人情,其实就是扬子江模式的根本密码。

    1、渠道销售体系:

包产到户

    在渠道体系构架上,扬子江药业或许可以说是“制药行业的安利”。

    扬子江的渠道推广队伍,正式在岗规模达1000人,业务员几乎全部来自扬子江的根据地泰州。

这支同乡人为核心的营销队伍,有求富的迫切欲望,有吃苦耐劳的品性,有乡情浓厚的团队合作意识,从而保障了强大的执行力、高度忠诚和体系的安全性。

    扬子江模式中,把业务员的责任和利益衔接起来,颇像“包产到户”,多劳多得,自己给自己打工,从而最大程度地挖掘业务员的积极性和潜力,甚至带着全家集体上阵,从而千人的显性数字下,隐藏着5-6倍的推广队伍规模。

    实践证明,人海战术在特定时期是有效的,比如三株口服液,关键是能有效管控。

    由于其组织架构趋于扁平,故此其管理方式,是绝对垂直式的,从总经理到营销局副总,都以营销管理为核心导向。

将这条体系抓在手中,保障了信息双向沟通及时,反应迅速,保障了强悍的执行力。

    通过严格考核、奖惩分明和军事化管理,激励+风险+利益,环环相扣,有力地保证了销售任务落实。

    比如:

对销售员实行“资金回笼奖”、“新品推广奖”、“单品种销售奖”,调动销售员的积极性;年初,总公司都要和营销局的负责人签订销售“军令状”,并将销售指标分解下达;3个月完不成销售指标,任何层级须自动离岗,等等。

    2、市场定位:

中低端切入

    在一二级城市,医院市场是被外资企业专利产品和大企业所控制的。

扬子江药业的产品结构,决定了在这块领域竞争,胜算不大。

    故此,扬子江将目标终端定位于中小城市医院,以低端市场作为营销切入点,竞争环境更为宽松,产品结构更为适合。

    事实上,以“农村包围城市”,这也是众多中国企业能够崛起的秘密:

华为对阵思科,非常可乐叫板两乐,其定位如出一辙。

    3、终端促销:

强悍凶猛

    在终端促销上,完全以医生处方权的争夺为导向,将中国式关系营销发挥到极致,就是和其他药企一样,利用医院供药返利制度,来激活医生的欲望,只不过,扬子江返利制度更有促销力罢了。

    必须说明的是,这是特殊历史时期的必然,在医疗体制设计欠缺的背景下,药企为医生的高收入买单。

    这是整个行业的“潜规则”,没有必要苛责扬子江一家,扬子江也无需为此惭愧。

    对人性的深刻理解,成就了扬子江模式。

有记者报道这样一件小事:

    冬天,北京下了一场几乎造成城市交通瘫痪的大雪。

在那种天气里,一般企业的业务员可能就在家里睡大觉了,但是扬子江的业务员不会。

他们准时出现在某个医院的药剂科主任面前,并准备好了一辆让其能够顺利上班的出租车。

    这很容易让人想到保健品中的“会务营销”的亲情化模式,其中,诞生的中脉、天年,也是营销人性、亲情营销,只是服务对象不同而已。

    4、产品策略:

一揽子产品群

    扬子江产品结构以普药为主,很繁复,中成药为主,中西药并举,形成了抗微生物药、消化系统药、循环系统药、抗肿瘤药、解热镇痛药等10多个系列、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结构。

一度荣获“板蓝根大王”、“速效大王”等头衔。

    特别是在占了国内药品市场60%抗生素、心脑血管和胃肠道三大领域,扬子江采取了聚焦式的强化策略,抓住了中国市场需求点。

    在包装上,采取系列化,突出产品群品牌效应。

    这些药品中,一些仿制药却拥有单独定价权,数量多达5个产品10种规格。

加上一些独家药品如“胃苏颗粒”,通过药品“捆绑打包”的方式,与医院签订大订单,既能够满足医院的用药需求,进入医院终端。

最终,既能赢得巨大的市场占有率,也能赢得丰厚的利润。

    正是这种策略,经过几年的奋斗,扬子江药业的左克、银杏叶片等10种产品占据了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位置。

    5、品牌营销:

借助公益和新闻

    或许是被迫或许是主动,为了给企业形象加分,扬子江特别注重公益营销和新闻营销,在这一点上,在国内药企是领先的。

    比如,为边防哨所和一些军事驻地捐钱捐物等拥军活动。

投入数千万元用于支持国防建设和启动的“关爱西部健康行动”

    在泰州市,扬子江成立的扬子江慈善会,帮扶贫困大中学生、农村贫困户、低保特困户等,资助路道、桥梁建设,这无疑大大提升了品牌形象,或许,这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扬子江高忠诚度的原因了。

    在《医药经济报》《中国医药报》等专业媒体,在一些全国和地方性报纸,以及网络上,扬子江的长篇纪实和小新闻,连绵不断,大到企业发展历史回顾,小到新产品获奖新闻,都在给扬子江品牌增分,也为扬子江模式先天的灰色增加了一抹亮色。

    扬子江模式的转型

    扬子江模式的犀利和强悍,决定了扬子江药业的成功。

    但是,在国家政策宏观引导下,制药产业环境嬗变,特别是:

反商业贿赂、招标、降价,对创新药品的扶持等,对扬子江类的企业冲击极大,甚至国家强行降低药价几个月,一下子就蒸发了8个亿的销售额。

    变,已成了唯一的选择。

不转型,做出头的椽子,百亿大厦也可能岌岌可威。

    可以说,以前的环境,几乎所有的药企的营销模式,都站在泥水里不能自拔,而现在,当企业已经形成规模、财力雄厚、体系健全、渠道完备的情况下,必须该洗脚上岸了!

    我们看到,扬子江药业也在2006年的销售下挫后,开始转型,包括:

推进招商制、OTC路线、加大自主研发、关注县级以下市场等。

    虽然在做,但似乎未成体系。

    从宏观上看,在战略上,扬子江可能要面临抉择,是走成本领先战略,还是走差异化战略,是继续做强普药,还是投身仿创药或现代中药?

是做蜀中还是做恒瑞?

因为,战略上的抉择,决定了企业在资源配置和营销模式上的侧重。

    走前一条路,就要考虑如何降低成本,如何扩大销售规模,考虑如何深入第三终端,扩展海外销售,如何转型OTC导模式导入,而这需要的则是整个销售团队的思维转型、心态转型和素质升级。

    走后一条路,则需要强化研发创新,打造核心专利品种,走专业化学术推广道路,构筑学术体系,组建新队伍,尤其是高度专业的医药代表,这对于扬子江来说,可能是一种风华涅槃式的重生,有希望也有难度。

    事实上,扬子江在自主研发上,已经发力,成立研发中心,开发如中药中的胃苏颗粒、荜铃胃痛颗粒、经前平颗粒,国内首个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唐林”等新产品。

位于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的海燕药业,正加快向生物医药领域迈进。

    或许,扬子江能在二者之间,做到一种中国式的平衡,也未可知。

    再看扬子江的渠道驱动模式,“业务员+经销商”的双重身份,使其既受制于企业,又被终端竞争所钳制,当终端竞争压力加大、利益受损时,如何在管控手段上升级,避免销售体系崩盘,就成为关键。

    正如我们一直强调的,中国制药业已经步入“核心力营销”时代,构筑并提升核心竞争力,是新时代的生存法则,扬子江药业对此,应该有明智的认识和选择。

    而扬子江模式,剥离了特定环境,仍然给我们提供了鲜活生动的启示:

    市场定位要避重就轻,善于根据时间、地域,创造自己的蓝海;

    渠道销售,关键是靠利益和人情,这是中国特色的驱动模式;

    营销的制胜关键是洞察人性,从渠道伙伴到终端顾客,洞察人性者胜;

    没有绝对的弱势企业,善于发挥长板优势,就能实现不对称竞争下的胜利!

    总之,对于扬子江药业和扬子江模式,我们除了给予更多复杂的目光,还应该给予更多的宽容。

祝福扬子江药业一路走好。

    点评:

    中国药企原研能力弱是大家都知道的问题,但没有新药,难道就只能等死?

    中国市场由中国市场的特点和特色,只要能够适应市场、制定出正确的营销方案,就能够作出极大的成绩来。

在可能做出成绩的方向中,渠道是中国企业最容易作出成绩的地方。

从饮料之王娃哈哈到药品巨头扬子江,虽然行业不同,但其本质都是抓住了核心的渠道环节,通过渠道不断强化自己的优势,并最终形成胜势,从而称雄天下。

    在品牌和渠道这两个营销战略资产中,毫无疑问渠道是更重要的因素。

如果渠道不扎实,只是做广告、建品牌,则败亡不远;前有健力宝之夭折为借鉴,后有养生堂进军饮料市场之不利。

    渠道做强,乃是占有实地;品牌做大,则是赚取眼球;有了眼球关注,加上强大渠道,则企业势不可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