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殖技术操作规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93938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稻田养殖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稻田养殖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稻田养殖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稻田养殖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稻田养殖技术操作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稻田养殖技术操作规程.docx

《稻田养殖技术操作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稻田养殖技术操作规程.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稻田养殖技术操作规程.docx

稻田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稻田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安徽省地方标准

稻田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DB34/T216-2001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稻田养殖蟹、虾、鱼的稻田选择,田间工程建设,防逃设施建设,水稻栽插,稻

田养殖模式,消毒、种草与苗种放养,蟹、虾、鱼的饲养管理,水稻的管理及成品起捕等技术的操

作规程。

本标准适用于全省适宜养殖的稻田。

2稻田条件和田间工程建设

2.1稻田选择

养殖稻田要地势平坦,保水力强,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无污染,土质以壤土为宜。

每块

面积1/3公顷-2/3公顷(5亩-10亩)。

2.2田间工程建设

2.2.1开挖暂养沟

在稻田田角或一边,开挖出宽4米-6米,深1米-1.5米的水沟,沟面积占稻田面积的3%-5%。

2.2.2开挖环形沟和中沟

沿四周田埂内侧,距埂1米挖环形沟,沟宽3米-5米,深0.8米-1米。

面积1/3公顷(5亩)以

上的田块要在田中加挖“十”字或“井”字形的中沟。

暂养沟、环形沟和中沟面积之和一般可占稻

田面积15%-20%。

要做到沟沟相通,为以后起捕方便,暂养沟可作为集蟹、集鱼沟。

2.2.3加高、加固田埂

用开挖暂养沟的土加高、加宽田埂,并夯实加固,严防漏水和蟹、虾、鱼逃逸。

2.2.4进排水口加防逃设施

进水口和排水口地基要夯实加固,并用网目适宜的筛绢或乙烯网片等作防逃设施。

3防逃设施建设(适用于养蟹)

3.1塑料薄膜防逃

沿田块四周或在田埂内侧打木桩,高出地面(或埂面)40厘米-50厘米,再用铁丝连接、固定

木桩顶端,将农用塑料薄膜的中间挂在铁丝上,两边接紧形成双层下垂,埋入土中15厘米-20厘米。

3.2板材防逃

可选用玻璃钢瓦、石棉瓦、钙塑板、水泥预制板、加强塑料等,下端埋入土中15厘米-20厘米。

4水稻栽插

4.1整地施肥

稻田要精耕细作,施足基肥。

宜用肥效长的粪肥、饼肥等有机肥料,用量以基本可满足水稻全

生育期需要为准。

插秧前均匀撒入田间,再灌水整地。

4.2插秧准备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05-18发布

2001-05-18实施

DB34/T216-2001

4.2.1水稻品种选择

宜选择栽插耐肥力强,茎杆坚硬抗倒状,抗病力强,品质优良,单产高的品种。

4.2.2消毒

栽秧前2天-3天,遍施一次高效农药,消灭病源,预防水稻病虫害发生。

4.2.3栽秧

采取浅水移栽,行距20厘米-33厘米,株距11.6厘米-13.2厘米,即宽行密株,可适当提高田埂

内侧、沟旁的栽插密度,发挥边行优势,每1/15公顷1.5万株左右为宜。

5稻田养殖模式

目前推广的主要养殖模式如下表:

养殖模式投放规格密度起捕规格目标产量

养殖成蟹

(1)120只-200只/千克7500只-9000只/公顷125克-150克450千克/公顷

养殖成蟹

(2)3000只-6000只/千克1.5万只-1.8万只/公顷100克左右

375千克-450千克/公

培育幼蟹14万只-16万只/千克75万只-120万只/公顷120只-200只/千克10万只-15万只/公顷

养殖青虾

(1)1厘米的虾苗30万只-37.5万只/公顷5厘米-6厘米

225千克-300千克/公

养殖青虾

(2)抱卵虾15千克/公顷5厘米左右

225千克-300千克/公

养殖罗氏沼虾

(1)

1厘米虾苗15万只-18万只/公顷10厘米左右

300千克-375千克/公

养殖罗氏沼虾

(2)

2-3厘米6万只-7.5万只/公顷10厘米-12厘米

375千克-450千克/公

养殖成鱼

鲤鱼100克-150克;鲫鱼、

鳊鱼40克-50克

3000尾-3750尾/公顷

鲤鱼500克-750克;

鲫鱼、鳊鱼300克

1500千克/公顷

培育鱼种3厘米-4厘米(夏花)

草鱼22500尾-30000尾/

公顷或鲫鱼、鳊鱼

45000尾/公顷

50克-100克

750千克-1200千克/

公顷

鱼蟹混养

养蟹时,放养鲢、鳙50克

左右

1500尾-2250尾/公顷鱼500克以上

增产鱼750千克-1500

千克/公顷

鱼虾混养

养虾时,放养鲢、鳙40克

-50克

1500尾-1800尾/公顷鱼500克以上

增产鱼750千克-1000

千克/公顷

6消毒、种草和苗种放养

6.1消毒

苗种放养前对稻田中的暂养沟、环沟、中沟要彻底消毒,生石灰每公顷用量为750

千克-1200

千克,化水泼撒,或用每立方米20克浓度的漂白粉溶液遍撒。

6.2种苗

可种植各种水草,尽量密布沟底。

也可移植水花生、浮萍、水葫芦等漂浮植物,

可覆盖水面1/4-1/3。

6.3放苗时间

稻田养成蟹的,幼蟹、仔蟹投放时间在2月至4月;培育幼蟹的,蟹苗可在5月

至6月投放;

罗氏沼虾在5月至6月投放;常规鱼种一般1月至2月即可投放;罗非鱼、淡水白鲳等热带品种要

推迟到5月投放。

DB34/T216-2001

6.4苗种基本要求

苗种要体质健壮,无伤病,应就近购买,避免到蟹、虾、鱼病流行地区购买。

6.5放苗的地点

稻田插秧前,将苗种先放入沟中暂养以延长生长期。

待秧苗栽插完毕,并返青后再加水将苗种

引入稻田。

7饲养管理

7.1河蟹的饲养管理

7.1.1饲料及投喂

河蟹为偏爱动物性饵料的杂食性动物,在投喂饲料的组合方面,既要满足河蟹生长的需要,又

要节约成本,应坚持“精青搭配,荤素结合”的原则,多途径解决河蟹饲料。

7.1.1.1多种途径解决饲料

发挥稻田的水、光、热资源优势,培养天然饵料。

在蟹苗投放前,边沟水面每公顷基肥3000千

克-4500千克,培育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生物,为幼苗提供饵料。

4月至5月每公顷稻田投放活

螺蛳4500千克-6000千克,作为大规格幼蟹的饵料。

也可投入抱卵虾,以繁殖幼虾作饵料。

商品饲

料以投颗粒配合饲料为好。

还可采集投喂低值鱼、虾,动物下脚料。

7.1.1.2根据季节、水温变化和不同生长阶段,合理喂料

3月至5月河蟹刚开始摄食,个体较小,加工成小块或糊状投喂;6月至9月气温高,摄食量大,

生长快,对饲料需求量也大,要增加水草、山芋、南瓜等青料,多投配合饲料,适当投喂鱼虾等动

物性精料;10月要积累营养,需提高动物性饵料的比重。

7.1.1.3制定全年用料计划

2月至5月用料占全年20%左右,6月至9月占70%左右,10月以后占10%左右。

7.1.1.4投饵方法

蟹苗日投饲量可从占体重的100%-120%,逐步下调到5期仔蟹(蟹苗脱5次皮后)的20%-30%,

幼蟹日投饵可占体重的10%左右,每天喂4次-6次。

成蟹饲养阶段日投饵量一般占体重的3%-8%,

每天喂2次-3次。

饲料以定点投喂为主,每1/15公顷稻田确定3个—5个投料点。

饲料投放在水位

线上下。

饲料

分配下午可占70%左右,上午占30%左右。

饲料要新鲜,不得投喂霉烂变质的饲料。

具体投喂量与次数应根据天气、水温、河蟹规格、摄食情况等灵活掌握。

7.1.2水质调控

正常情况下,稻田保持水深5厘米-10厘米。

过浅要及时加水。

水质过肥要换水。

一般3月至5月和10月以后每周换水一次,6月至9月,2天-3天换水一次,

换去稻田水量的1/4-1/3,并及时补充新水。

定期施用生石灰,以补充钙质。

每隔15天-20天化水泼洒一次,每公顷用量为150千克-225千

克。

7.1.3保持一定的水草

要经常向水沟中补充水草,使其起到提供饵料、降低水温和供虾、蟹隐蔽等作用。

7.1.4防病、治病

要及时清除残饵、死蟹、死鱼,发病的鱼、蟹要立即移出稻田,进行隔离治疗。

除定期施用生

DB34/T216-2001

石灰可起到防病作用外,还可在饲料中添加抗菌药物以防病。

7.1.5日常管理

要确定专人看管,注意防逃、防盗,做好日常记录。

7.2虾的饲养管理

7.2.1饲料及投喂

罗氏沼虾对水温要求高,在我省的生长期只有4个-5个月,要投喂蛋白质含量高的饲料,抓紧

时间,促进生长。

要增加动物性饲料,并加工成颗粒投喂。

日投饲量一般为体重的8%-10%,青虾

日投喂可占体重的5%左右。

每日喂2次-3次,以傍晚为主,占60%-70%。

7.2.2调控水质

注意水质变化,经常换水、加水,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7.2.3罗氏沼虾和青虾的日常管理

可参照河蟹的有关内容。

7.3鱼类的管理

重点掌握饲料的补充投喂,可以参照池塘养鱼的方法,注意投喂颗粒饲料,抓好水质管理和鱼

病防治等工作。

日常管理可参照7.1的有关方法。

8水稻的管理

8.1施肥

稻田可以不施或少施肥,如确实需要施肥,则宜少量、多次施用,并不用碳氨用尿素,适当加

深水位,一般可维持20厘米左右。

8.2病害防治

要选用高效低毒的农药;采取用药时将稻田分半交替、隔日施药;施药后及时换水;药液尽可

能直喷水稻叶面等措施,可大大降低对蟹、虾、鱼的不利影响。

8.3烤田

为使稻田得到阳光照射,增温促进水稻生长,需定期降低水位,露出田面。

这时应缓慢放水,

使蟹、虾、鱼逐渐进入暂养沟、环沟和中沟。

9起捕

9.1起捕时间

蟹、虾、鱼的起捕时间一般根据天气和水温确定,罗氏沼虾、淡水白鲳罗非鱼等热带品种可从

9月中旬陆续起捕,到10月上旬捕完,河蟹以10月起捕为主,其它鱼类和青虾的起捕时间可适当

推迟。

9.2起捕方法

起捕前可逐步放干或抽干稻田里的水,使蟹、虾、鱼慢慢游入各条水沟最终集中于暂养沟内,

然后用网具起捕鱼、虾,成蟹则可徒手捕捉,幼蟹可反复冲水,多次捕捉。

附加标准: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

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本标准起草人:

申德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