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灯笼》导学案及课堂习题附答案.docx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灯笼》导学案及课堂习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灯笼》导学案及课堂习题附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灯笼》导学案及课堂习题附答案
《灯笼》导学案
1、学习目标:
1.领会灯笼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2.理解作者从不同方面表达的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3.认识文中所表现出的乡情民俗,诗词典故,进而升华出的情感变化。
二、作者简介:
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当代著名的散文家和教育家。
“文化大革命”中被开除党籍。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任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写作》主编、中国写作研究会会长等职,并参加郭沫若著作编辑委员会领导工作。
1981年10月,出访英国,不久,当选全国文联理事。
1982年8月病逝。
三、写作背景:
4、灯笼是一种笼状灯具。
其外层多以细篾或铁丝等制骨架,而蒙以纸或纱类等透明物,内燃灯烛。
供照明、装饰或玩赏。
灯笼,又称灯彩,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工艺品。
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
后来灯笼就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
5、经过历代灯彩艺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
从种类上分,有宫灯、纱灯、吊灯等等。
从造型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鸟、龙凤、鱼虫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专供人们赏玩的走马灯。
灯笼在如今人们的心中, 只是孩童的 玩具和节日喜庆的象征;但在电灯尚未出现和普及的时代,却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它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吴伯 萧的灯笼。
五、自学指导一
1、读准字词,流利地朗读诗歌,形成初步的语感
斡旋() 幽悄()霍骠姚() 怅惘()
斡 旋:
家来:
垂珠联珑:
幽悄 :
2、课文写的是什么时期的事?
是从哪些角度来抒写灯笼的?
六、自学指导二,思考以下问题。
1、第1段叙写了小时候喜欢火、光的情景,这样写有何作用?
2、第2段末尾的句子有何作用?
3.灯笼和祖父有什么关联?
4.第5段作者由灯笼想起了关于母亲的哪些事?
5.第8段回忆族姊远嫁的事情有何作用?
6.第10段提到宫灯有何作用?
7.为什么作者希望灯笼上写的字“是霍骠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
8、结合全文,简析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
9、结合全文,简析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
10、结合文章,分析并评价第11段所表现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作者的爱国情怀值得肯定。
在回忆童年生活的篇章 里也回荡着爱国主 义的激越旋律,催人奋进。
作者没有只是沉浸在对美好童年生 活的回忆中,也没有单纯追慕古代名将挑灯看剑、塞外点兵令胡人不敢南下的业绩,而是由追忆历史转而表现国难现实,并大 声疾呼,表达了爱国的热情。
这种情感在我们今天也是不可缺少的。
本文以散文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作者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往昔经历、乡情民俗、诗词典故,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作者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激发了作者的爱国情怀,同时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
(中心思想)
7、课后作业:
1、完成导学案内容
2、字词两边拼音标调组词解释,并家长题写,判对错,错了的重新再写。
第4课灯笼随堂练习(附答案解析)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焚身(fén)神龛(kān)斡旋(wò)可悯(mǐ)
B.岁梢(shāo)溺炕(niào)静穆(mù)霍骠姚(piāo)
C.皎洁(jiǎo)司马懿(yì)联珑(lóng)裴公(féi)
D.怅惘(wǎng)锵然(jiāng)争讼(sòng)熙熙然(xī)
【答案】B
2.下列各句中含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虽不像扑灯蛾,爱光明而至焚身,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
B.连活活的太阳算着,一切亮光之中,我爱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
C.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要挑了灯笼走去挑了灯笼走回的事,便深深感到怅惘。
D.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退色了。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D项有错别字,“退”应改为“褪”。
3.某校为了深入开展“热爱家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教育活动,11月15日初三年级师生走进被誉为“京郊灯笼第一村”的怀柔区九渡河镇红庙村进行参观实践。
请你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下面是一位同学刚走进展厅的感受,请你结合语境选出对画线成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
走进红庙村灯笼展厅,迎面而来的各式各样的宫灯、纱灯、走马灯等,让人目不暇接。
若不是讲解员走来,还以为今天就是张灯结彩的正月十五了呢。
A.目不暇接,形容灯笼样式多,有的是工夫看。
B.目不暇接中的“暇”,这里是空闲时间的意思。
C.张灯结彩,意思是张挂灯笼彩带,形容场面喜庆。
D.“张”在字典中有以下几个义项:
①使合拢的东西分开②陈设;铺排③扩大;夸张④看;望⑤商店开业。
张灯结彩中的“张”义是②陈设;铺排。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
首先要明确成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
成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情色彩相一致。
A项,“目不暇接”指东西多,眼睛都看不过来。
故A项的理解是错误的。
4.下列句子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
B.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C.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单地挣扎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到了。
D.乡俗还愿,唱戏、挂神袍而外,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
仿佛灯柱上还照例有些松柏枝叶做点缀。
【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修辞手法辨析。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
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解答时根据各个修辞手法的特点来判断。
B.“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中,将“记忆”比作“网”,这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若是纱灯上的字是“尚书府”或“某某县正堂”之类,懂得了意思,也会觉得不凡的。
B.乡俗还愿,唱戏,挂神袍而外,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
C.岁梢寒夜、玩火玩灯、除夕燃滴滴金、放焰火、是孩子群里少有例外的事。
D.不是夜饭吃完,灯笼还在院子里亮着吗?
【答案】C【解析】句中的“、”应改为“,”。
6.依次填入下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灯笼与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连,庙堂中、房宇外,处处都有灯笼张挂。
仔细推算,中国有灯是秦汉以后的事,有纸灯笼又可能是在东汉纸发明之后。
中国的灯笼,不仅是用以照明,它往往也是一种象征,因“灯”与“丁”语音相问,故灯意味着人丁兴旺,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过,灯笼最让人遐思、期盼的,恐怕还是元宵节的花灯,元宵观灯的习俗起源汉代初年,至唐开元年间,为庆国泰民安,乃扎结花灯,象征“彩龙兆祥,民富国强”,花灯风气至此广为流传。
A.以至,过去每家每户都有姓氏灯,悬挂在屋檐下或客厅中,借以讨个口彩。
今天迎神赛会上,神明的阵头前仍有两盏大灯笼,就是在延续这种风俗
B.以至,过去每家每户都有姓氏灯,悬挂在屋檐下或客厅中,借以讨个口彩。
今天迎神赛会上,神明的阵头前仍有两盏大灯笼,就是这种风俗的延续
C.以至,过去每家每户都把借以讨个口彩的姓氏灯悬挂在屋檐下或客厅中,今天迎神赛会上,神明的阵头前仍有两盏大灯笼,就是在延续这种风俗
D.以至,过去每家每户都把借以讨个口彩的姓氏灯悬挂在屋檐下或客厅中,今天迎神赛会上,神明的阵头前仍有两盏大灯笼,就是这种风俗的延续
【答案】B
没有目的性,由此排除A项,故选B项。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胶片行业面临被新技术颠覆的时期,富士胶卷经历了最艰难的裁人、传统业务收缩,进而开始了对新业务的探索。
B.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单地挣扎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到了。
C.不可否认,武侠小说、功夫影片为推广、宣传武术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也把传统武术推到了神乎其神的境地。
D.临沂市政府加大了对道路建设的投资力度,2017年初,双岭高架路建成通车,大大减轻了东西方向的交通问题。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
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
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B项没有语病。
其他各项语病如下:
A项成分残缺,应在“收缩”后加“的过程”。
C项语序不当,应为“宣传、推广武术”。
D项搭配不当,应该将“问题”改为“压力”。
病句的类型主要有: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后矛盾。
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
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8.下列含有“灯”的对联中与元宵节无关的一项是()
A.春夜灯花,几处笙歌腾朗月良宵美景,万家箫管乐丰年
B.玉树银花,万户当门观瑞雪欢歌笑靥,千家把酒赏花灯
C.有能有热,小小晶球点燃万家灯火利国利民,支支虹管放出满室光明
D.乐事无边,万户春灯传五夜太平有象,一天晴雪兆三丰
【答案】C
二、课内阅读
阅读以下文段,完成小题。
想起来,族姊远嫁,大送大迎,曾听过彻夜的鼓吹,看满街的灯火;轿前轿后虽不像《宋史·仪卫志》载,准有打灯笼子亲事官八十人,但辉煌景象已够华贵了。
那时姊家仿佛还是什么京官,于今是破落户了。
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
学¥%科网
用朱红在纱灯上描宋体字,从前很引起过自己的喜悦;现在想,当时该并不是传统思想,或羨慕什么富贵荣华,而是根本就爱那种玩意,如同黑溱大门上过年贴丹红春联一样。
自然,若是纱灯上的字是“尚书府”或“某某县正堂”之类,懂得了意思,也会觉得不凡的;但普普通通一家纯德堂的家用灯笼,可也未始勾不起爱好来。
宫灯,还没见过;总该有翠羽流苏的装饰吧。
假定是暖融融的春宵,西宫南内有人在趁了灯光调绿嘴鹦鹉,也有人在秋千索下缓步寻一脉幽悄,意味应是深长的。
虽然,“……好一似扬子江,驾小舟,风狂浪大,浪大风狂”的汉献帝也许有灯笼做伴,但那时人的处境可悯,蜡泪就怕数不着长了。
最壮的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骠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吗?
雪夜入蔡,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
你听,正箫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
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
1.“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这句话的寓意是什么?
【答案】表面写族姊家华贵朱门颜色变暗淡了,不再鲜艳了,实际上写族姊家庭早已衰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学生要把握关键情节,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
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进行理解分析即可。
“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表面写族姊家华贵朱门颜色变暗淡了,不再鲜艳了,实际上写族姊家庭早已衰败。
2.结合语境,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雪夜入蔡,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
【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李想、蒙恬等昔日大将以智慧和勇气抗击敌人,保家卫国,其英雄亊迹与日月同辉,激励着后人,表达了作者对这些英雄的敬慕之情。
3.选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什么作用?
【答案】化用诗词。
既能让读者联想起诗句,进人似曾相识的诗歌意境,又能感受到作者的心声,同时增加文章的文采,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本题考查化用诗词的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和作用。
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来理解分析。
这种表现手法增强了文章的美感,既能让读者联想起诗句,进人似曾相识的诗歌意境,又能感受到作者的心声,同时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文章结尾说:
“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
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
”联系全文,说说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与态度。
【答案】作者热烈赞颂古代将军塞外点兵、挑灯看剑、英勇杀敌的气概,他们激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作者热切希望冲上前线,奋勇杀敌,打击日寇;同时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希望更具凝聚力的精神,团结抗战,打败敌人,保卫好自己的家园。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结尾的作用。
文章结尾往往有照应开头的作用,另外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有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
作者热烈赞颂古代将军塞外点兵、挑灯看剑、英勇杀敌的气概,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希望团结抗战,打败敌人,保卫好自己的家园。
3、课外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年意
冯骥才
①年意不像节气那样——宇宙的规律、大自然的变化,都是外加给人的。
它很奇妙!
比如伏天挥汗时,你去看那张著名的传统木版年画《大过新年》,画面上生动地描绘着大年夜合家欢聚的种种情景。
你呢?
最多只为这民俗的意蕴和稚拙的构图所吸引,并不曾被打动。
但在腊月里,你再去瞅这花花绿绿的画儿,感觉竟然全变了。
它变得亲切、鲜活、热烈,一下子撩起你过年的兴致。
它分明给了你年意的感染。
但它的年意又是从哪儿来的呢?
倘若还在画中,为何夏日里你却丝毫感受不到?
②年年只要一喝那杂米杂豆熬成的又黏又甜、味道独特的腊八粥,便朦胧看到了年,好似彼岸那样在前面一边诱惑一边等待了。
时光通过腊月这条河,一点点驶向年底。
年意仿佛寒冬的雪意,一天天簇密和深浓。
你想一想,这年意究竟是怎样不声不响却日日加深的?
谁知?
是从交谈中愈来愈多说到“年”这个字,是开始盘算如何购置新衣、装点房舍、筹办年货,还是你在年货市场挤来挤去时,受到了人们要把年过好的那股子高涨的生活热情的感染?
年货,无论是吃的、玩的、看的、使的,全部火红碧绿、艳紫鲜黄,亮亮堂堂。
那些年年此时都要出现的图案,一准全冒出来——松、菊、蝙蝠、鹤、鹿、老钱、宝马、肥猪、喜鹊、刘海、八仙、聚宝盆,谁都知道它们暗示着富贵、长寿、平安、吉利、好运与兴旺。
它们把你围起来,掀动你的热望,鼓舞你的欲求,叫你不知不觉地把心中的祈望也寄托其中了。
不管今年的希望明年是否落空,不管老天爷的许诺是否兑现,祖祖辈辈们照样活得这样认真、虔诚、执着。
唯有希望才能使生活充满魅力。
③当窗玻璃外凛冽的风撩动红纸吊钱敲打着窗户,或是性急的小孩子提前零落地点响爆竹,或是邻人炖肉煮鸡的香味蹿入你的鼻孔时,大年将至,让人甚至有种幸福的逼迫感。
如果此时你还有几样年货未备齐,少四头水仙或两斤大红苹果,不免会心急不安,跑到街上转来绕去,无论如何也要把年货买齐。
圆满过年,来年圆满。
年意竟如此深厚、如此强劲!
如果此时你身在异地,急切盼望着回家,看到那一列列火车被返乡过年的人满满实实挤得变了形,你生怕误车而错过大年夜的团圆,也许会不顾挨骂、撅着屁股硬爬进车窗。
④不管一年里你有多少失落与遗憾,但在大年三十晚上,坐在摆满年夜饭的桌旁,必须笑容满面。
脸上无忧,来年无愁。
你极力说着吉祥话,极力让家人笑,家人也极力让你笑;你还不自觉地让心中美好的愿望膨胀起来,热乎乎地填满你的心怀。
这时你是否感觉到,年意其实不在其他地方,它原本就在你的心里,也在所有人的心里。
年意不过是一种生活的情感、期望和生机。
而年呢?
就像一盏红红的灯笼,一年一度把它火热地点亮。
1.联系全文,说说“年意”有哪些内涵。
【答案】年意是一种热烈的情绪,年意是人们心中美好的祈愿,年意是一种圆满过年的生活传统。
【解析】考查对标题含意的把握。
可从原文中找到关键语句进行分析。
如“它变得亲切、鲜活、热烈,一下子撩起你过年的兴致。
它分明给了你年意的感染”“受到了人们要把年过好的那股子高涨的生活热情的感染”“年意不过是一种生活的情感、期望和生机。
而年呢?
就像一盏红红的灯笼,一年一度把它火热地点亮”等句。
2.开篇为什么写伏天和腊月里看《大过新年》木版年画的事?
【答案】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年意的奇妙,说明年意就在人的心里。
【解析】考查开篇情节的作用。
写伏天和腊月里看《大过新年》木版年画的事,这里是运用的对比手法,突出年意的奇妙,说明年意就在人的心里。
注意开篇情节的作用,一般都是引出要叙述的中心事件,此情节也不例外。
3.赏析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答案】【示例】使用短句,节奏感强;“火红碧绿、艳紫鲜黄”明写年货的颜色,暗写年货种类之多,形象地写出了年意的到来是不声不响的。
【解析】赏析句子。
“年货,无论是吃的、玩的、看的、使的,全部火红碧绿、艳紫鲜黄,亮亮堂堂。
”从句子的语言特点看,使用了短句,节奏感强。
“火红碧绿、艳紫鲜黄”运用表颜色从的词语,写出了货种类之多,增加了节日气氛,形象地写出了年意的热闹。
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末“年意不过是一种生活的情感、期望和生机。
而年呢?
就像一盏红红的灯笼,一年一度把它火热地点亮”的理解。
【答案】【示例】人们感觉到了年意,是因为人们对生活充满了期望,对来年有了盼头。
而“年”也照应人的心意,红红火火地来,热热闹闹地过。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年的美好以及随之而来的年意浓浓的热闹美好的氛围,表达了对热烈年意及人们热爱生活的赞美之情。
【解析】考查对文章中重要语句含意的理解。
“而年呢?
就像一盏红红的灯笼,一年一度把它火热地点亮。
”这句话就是在谈过年的意义。
只不过是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罢了。
这句话写出了年的美好,年意热闹美好的氛围,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一定要答出人们的情感,一定要联系中心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