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研究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中期报告+结题报告+结项鉴定审批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390876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研究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中期报告+结题报告+结项鉴定审批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研究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中期报告+结题报告+结项鉴定审批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研究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中期报告+结题报告+结项鉴定审批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研究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中期报告+结题报告+结项鉴定审批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研究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中期报告+结题报告+结项鉴定审批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研究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中期报告+结题报告+结项鉴定审批书.docx

《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研究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中期报告+结题报告+结项鉴定审批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研究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中期报告+结题报告+结项鉴定审批书.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研究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中期报告+结题报告+结项鉴定审批书.docx

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研究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中期报告+结题报告+结项鉴定审批书

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中期报告

一、中期检查活动

检查时间:

年月日

简况:

检查时间、地点、评议专家(课题组外专家,专家应不少于2人)、参与人员等。

地点:

第一小学会议室

主持人:

评议专家:

参加人员:

课题组成员

在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后,于2014年12月15日上午在镇第一小学会议室开展了“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研究”中期研究报告会。

报告会在课题主持人老师的主持下顺利进行。

邀请了县教研室主任和主抓教科研的老师三位课题组外专家,对我们的课题研究进行检查和指导,三位专家对课题前期的研究工作予以了肯定,并对后期的研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二、中期报告要点:

研究工作主要进展、阶段性成果、主要创新点、存在问题、重要变更、下一步计划、可预期成果等,限5000字以内,(可加页)。

(一)研究工作主要进展

1、加强课题组教师的理论学习,充分认识到养成教育的重要性,正确认识“行为”与“习惯”的关系,增强“心育”意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西方有依据谚语:

播种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个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孙云晓认为:

“习惯是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经过实验后得出:

一种行为重复21天,就会变成习惯,重复90天会形成稳定的习惯。

纵观上述观点,我们不难看出:

“行为”与习惯互相依存,互为因果。

一个习惯一旦形成,从心理机制上讲,就变为一种自动化行为的需要了。

也就是说,以后再遇到相同的情境,如果不这样做,就会感到很别扭。

譬如,人一旦养成了每日晨跑的习惯,那么以后就不再需要意志的参与,每天早上到时间他就会自然醒来,然后自觉自愿地进行晨跑活动。

因为他的大脑中已经建立了这样一系列的条件反射,因此所有的行为完全成了自动化的,下意识的需要或倾向。

相反,如果哪天因为特殊原因,没有进行晨跑就去上班了,那么他整个一天都会感觉不舒服。

这就是习惯的巨大力量。

心理学家詹姆士说:

“我们从清晨起来到晚上睡觉,99%的动作,纯粹是下意识的,习惯性的。

穿衣、吃饭、跳舞,乃至日常谈话的大部分方式,都是由不断重复的条件反射行为固定下来的千篇一律的东西。

在此基础上,老师们达成了以下几点共识:

(1)良好习惯是后天习得的。

(2)学生自己才是培养自己良好习惯的主人。

(3)养成良好习惯有利于激发创造力。

(4)良好习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活动才能得以形成。

2、健全各种制度,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先决条件

古人朱熹说:

“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

”可见知与行是不可分的。

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应从学生的认知情况出发,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

建立一套完整的养成教育工作制度和成立相应的监督机构是持之以恒抓好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重要保证。

为此,我校除了将《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行动准绳,在校园最醒目的地方用瓷砖贴上永久性条文,努力营造学习规范的浓厚氛围外,还根据《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的基本精神,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制订并实施了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方面的一系列合理、可行的规章制度,如《镇一小学生行为规范十不准》、

《镇一小优秀学生系列评比制度》、《先进班集体评比标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三字歌》、《新行为规范五字歌》、《镇一小低年级学生行为规范》、《防拥挤踩踏事故措施》、《学校消防安全岗位责任制》等,从校内到校外规定了学生言行所必须遵守的内容,并把它们作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要求,去引导和规范着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形成。

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能实现自我教育,但从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来看,必要的监督手段能有利地保障学生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集体舆论,唤起学生强烈的集体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为此,我们还成立了规范养成教育方面的相关监督机构——“校园红领巾文明监督岗”、“班级红领巾文明监督岗”、“教师安全员值日岗”。

即全校学生从一进校园开始,其所有的言行举止在自觉履行规范的同时,也在接受着礼仪岗、卫生岗、纪律岗等学生管理机构的监督。

研究实践证明,制度的健全,使自律与他律有机结合,是实现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最有效手段。

3、借助各方力量开展各种的实践活动,是养成教育的有力保障

积极开展各项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素质,在体验中感悟生活,在感悟中明确如何做到知行统一,学会做人、做事和学习,从而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在学校层面,利用校会、大队活动、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时间对全体师生进行叙事说理,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德育人,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

如:

开展“一周一个好习惯”的活动。

着力于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定期开展专题体验评比活动周:

如“地面无纸巾日”、“抽屉无垃圾周”、“无追跑中队”、“无欠交作业周”;配合“一周一个好习惯”的活动的开展,开展“好习惯标兵”的评选、“文明班级”评选。

让“好习惯标兵”在升旗仪式上亮相,表扬并授予他们作为升旗手的荣誉,调动了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热情,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在班级层面,通过早读、诵读和传统美德的警句名言,认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体验传统美德的价值;通过级会、班队活动,自主制订班规、班训,在讨论、筛选、确定、执行班规中自己教育自己,让学生在个人层面上努力规范自己。

在校外的层面上,通过召开家长会、家委会、举行家长开放日以专题讲座、交流研讨、印发资料、举办征文、格言评比等形式让家长也参与传统美德的教育,并以身作则,影响教育孩子。

4、在养成教育中不断注入时代的活水。

在实验研究的操作实施中,我们深刻感受到,养成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

尤其是进入新课程以后,我们十分注重养成教育的生成性。

根据课程改革精神和上级要求,随时调整养成教育的目标设置,如,在行为习惯养成目标中,我们增加了“为人做事有责任感,有热情,有端正的态度,注意办事的效率;自觉保护自然环境,校园环境和人文环境;学会保护自己,不上坏人的当,不到危险的地方,不做危险的事情”;在心理习惯养成目标中增加了“对生活充满热情,自信、乐观、向上,大方合群,为人有爱心”;在学习习惯养成目标中增加了“主动探究,乐于在学习上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合作,课堂上敢于挑刺,经常收集资料”;在生活习惯养成目标中增加了“时刻注意保护眼睛,预防近视,立、卧、坐、行保持正确的体态姿势”等许多富含人文思想的习惯养成目标。

并在日常的养成教育中逐一落实。

(二)主要创新点

1、在实施过程中,与时俱进,结合新课程理念,注重养成教育的生成性。

2、将小学生养成教育与学校开展的“营造书香校园,争当经典少年”活动相结合,体现了研究的综合性、延展性、互补性。

(三)存在问题

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方法的欠缺,研究成果与当今时代的发展还有差距,还有极少数同学的行为习惯还需加强,家庭、社会、学校三结合教育的模式还不成熟。

如何发挥评价改革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导向作用仍显薄弱,学校的督导评价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和拓展。

(四)下一步计划

1、继续做好家庭、社会、学校三结合教育;

2、丰富评价方式,让学生在多元化的评价中得到激励。

课题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三、主要阶段性成果及影响:

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完成或发表时间、成果影响等,限3000字以内,(可加页)。

(一)摸清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

优等生遵规守纪、学习习惯都比较好,个别优等生自理能力、劳动能力比较差;学困生学习习惯比较差,不能积极主动的学习,需要家长老师的不断监督,课堂常规不规范;学生吃零食现象尤其严重,随吃随扔,校园卫生虽然不断打扫,但得不到保持;学生自理能力差,比较懒惰,自私自利,漠不关心……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一部分家长外出打工、经商,孩子由年长的爷爷、婆婆、外公、外婆管理,与孩子的隔代教育,与学校管理的脱节,造成了家庭教育环境差,家长缺乏教育方法,子女无人管住的现象相当严重。

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非打则骂;有的家长则对孩子过分溺爱,听之任之,认为长大能挣大钱即可;有的家长不遵循子女身心发展规律,放松品德教育,导致其子女在思想行为习惯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二)初步找到了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及不良行为习惯矫正的方法。

(1)注重行为常规训练,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2)严格规章制度约束,强化良好行为习惯培养。

(3)做好榜样示范引导,矫正学生不良言行实践。

(4)注重课堂培养,在各科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 

(5)学校、家庭、以身做责矫正学生不良行为

(三)通过教育和行为训练,学生各种行为习惯指标比率得到普遍提高,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学习习惯的培养:

经过科任教师的教育,开展“学习之星的评比”,小论文的评比等活动,学生养成了课前预习、课前准备学习用品、上课不随便说话、不做小动作、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作业及时认真完成、书写工整、按时上交,遇到困难能主动克服,会使用各种工具查找资料并敢于实践,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

2、生活习惯方面:

家校联系,开展每人在家帮助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活,通过“劳动的小能手”评比征文活动的开展,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在学校能积极的参加各种劳动,在家能帮父母做家务劳动。

通过“温馨寝室,书香教室”的布置评比活动,学生养成了美化环境意识,良好的卫生习惯;通过卫生习惯监督教育、评比表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早晚刷牙,饭前便后洗手,不随手乱丢垃圾。

3、品德行为习惯:

通过国旗下讲话、板报、班会、橱窗等多渠道教育,学生做到了在校和同学友好相处,不欺负戏弄他人,不骂人不打架;其他同学遇到困难时,主动帮助、助人为乐,待人有礼貌,说话文明,见到老师主动打招呼;不随便翻动他人的物品,借东西及时归还,礼貌待人,尊敬师长,孝敬父母,能使用礼貌用语,能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做到公共场合不拥挤、不喧哗。

(四)学生成绩

通过实践实践,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4年9月,在市小学数学竞赛中,王文倩同学获市级一等奖;在第27届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小论文”比赛中,李铎同学获三等奖,刘新浩同学的科幻画“雾霾处理器”在这次比赛中也荣获市级一等奖;2014年10月,在“经典少年”诵读比赛中,魏诗雅同学获县级二等奖;2014年12月,在“小学生乒乓球”比赛中,赵路、韩欣志两位同学比评为优秀运动员;2015年4月,在“镇小学生春季运动会”中,范梦媛获女子1000米第一名,孙一铭获男子400米第三名,高鹏豪或男子铅球第三名。

(五)教师成绩

该课题的实施还促进了全体教师的发展,提高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德育工作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促进了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

2014年10月,在县优秀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中,蒋慧芬、樊相培、庞伟霞、李新亚、王聪五位老师获一等奖,马向聪等四位老师获二等奖;在“市优秀社团”评选中,高丽老师辅导的“之星”舞蹈社团获三星级优秀社团;2014年11月,在“首届少先队活动课”评比中,郑珂老师获一等奖;在2014年度中小学德育工作评比中,孙桂玲老师被评为市级优秀班主任;在“德育论文评选活动”中,蒋小华、潘幸丽等14位老师获一、二等奖;2014年12月,在河南省优质课评比中,高丽丽执教的《古诗两首》获省级优质课二等奖;在“2014信息技术学科整合优秀课例”评选中,王聪老师执教的“分数的意义”获县级一等奖;2015年1月,在中小学教育科研论文评比中,滕丽丽老师撰写的《师德微故事》获县一等奖;2015年3月,在“中小学合唱比赛中”高丽、张珊、郑珂三位老师辅导的合唱《爱的人间》、《太阳出来了》荣获金奖第一名;在“市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评比”活动中,高丽老师被评为先进工作者;2015年4月,在县总工会组织的“迎五一”活动中,高丽、郑珂两位老师排练的舞蹈《我是公社小社员》获优秀节目奖;2014年9月,杨耀芝老师在河南省第八届农村中小学青年教师技能竞赛中荣获小学美术优质课二等奖;2014年12月,杨耀芝撰写的论文《互动教学展示自我》荣获市优秀成果一等奖;2014年12月,杨耀芝的书法作品在“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第二届“天虹杯”河南省中小学师生书法大赛中荣获教师组三等奖;2015年2月,杨耀芝被评为2013¬——2014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优秀教研员。

 

课题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四、专家评估要点:

侧重于过程性评估,检查前期课题研究计划落实情况,进行可持续性评估,调整研究计划建议等,限1000字以内,(可加页)。

专家评估要点:

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学生将终生受益,而且裨益与社会;反之,坏习惯一旦形成,要改变它,则十分艰难,也会对社会带来破坏作用。

抓好养成教育,这是从当前学生的实际出发而提出的,对于推进素质教育,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题选题准备、恰当,有很好的研究价值。

该课题研究应用了问卷调查法,在本学校发放开放式问卷,了解教师在行为习惯培养方面的意见。

同时,还在全校选出优秀学生、普通学生、学困生约500余名,对他们进行问卷调查,从而获得了真实可靠地对比性数据及相关性数据。

个案研究法:

课题组通过采访和调查一些杰出人物,如:

田黎明:

原镇一小学生,就读于北京交通大学;丁灿辉,原镇一小学生,就读于北京财经学院,现在中央政协工作,了解习惯养成对他们成长的影响,以及如何看待习惯与成功的关系,还采访了一些已经取得成功经验的典型家庭,了解他们在习惯培养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利用榜样激励法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另外,还用了实验法、文献研究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方法得当,目标准确,思路清晰,内容具体,资料可靠,论证分析严密充分,组内成员分工明确,进度安排合理,工作扎实,按照课题研究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

在研究成果方面,摸清了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初步找到了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及不良行为习惯矫正的方法。

通过教育和行为训练,学生一部分行为习惯指标比率得到提高,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通过研究,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建议:

1、课题组成员要及时完成好自己的研究任务,在分工的基础上还要有良好的合作。

2、还需进一步研究、实施,成果继续完善,要不断地进行总结和反思,争取达到预期目标。

 

评议专家组签名

年月日

五、重要变更:

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立项申报书、开题报告和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限1000字以内(可加页)。

杨耀芝同志因工作调动,工作单位由“镇第一小学”变更为“教体局教研室”。

课题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六、所在单位教研管理部门意见

教研管理部门盖章

年月日

《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

“对小学生重点是规范其基本言行,培养良好习惯”。

青少年是我们未来事业的接班人。

他们的道德素质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新一代国民的道德水平。

而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让青少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习惯。

因此,坚持从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入手,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而且对推进素质教育,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都具有重要意义。

抓好养成教育,这是从当前学生的实际出发而提出的。

就学生的普遍状况来说,其文明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卫生健身习惯的现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社会等外来的不良影响,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

对我国青少年德育工作进行深入的反思,我们不难发现,其中一个重要的弊端就是,不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开始,忽视基本的良好习惯培养,脱离广大青少年生活实际,不遵循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

就我校的情况来看,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家长职业的不稳定和文化程度的偏低,家庭教育的方式不同,导致了学生在思想行为习惯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大部分家长只管孩子上学没有,对孩子的行为漠不关心,行为习惯差。

抓养成教育,抓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显得

尤为重要。

我们将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作进一步探索,使之成为我校的一大特色。

二、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养成教育,是指少年儿童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教育,说到底,就是教会少年儿童怎样做人。

教育的成败在某种意义上说,决定了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基本素质程度,决定了整个民族的素质优劣。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少年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决定了养成教育必定成为少年儿童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人的成长过程中有许多关键时期,少年儿童阶段是进行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对少年儿童进行养成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少年儿童时期养成的不良行为习惯,今后很难矫正,有的可能伴随人的一生。

“习惯若自然”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学生将终生受益,而且裨益与社会;反之,坏习惯一旦形成,要改变它,则十分艰难,也会对社会带来破坏作用。

习惯,在非智力因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然而,回顾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对学生习惯的培育,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突出表现在:

关心他人、尊重他人不够;一丝不苟的习惯不足;正确的书写习惯没养成;具有阅读课外书习惯的为数不多;这些不良习惯,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利于素质的提高。

鉴于上述种种因素,我就小学生养成教育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探索。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同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改变学校德育工作中的盲目性,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3、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形成我校优良校风,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1、调查并分析小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不良生活习惯及成因;

2、制定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要求;

3、探索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规律和方法;

4、探究家庭环境、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小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影响。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问卷调查法:

本课题拟在本学校发放开放式问卷,了解教师在行为习惯培养方面的意见。

同时,还要在全校选出优秀学生、普通学生、学困生约500余名,对他们进行问卷调查,从而获得对比性数据及相关性数据。

实验法:

本课题拟在本学校进行实验研究。

学校成立课题组,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力争做到点面结合,在点上进行实践,在面上进行理论和方法指导。

个案研究法:

本课题组拟采访和调查一些杰出人物,了解习惯养成对成功人物成长的影响,以及她们如何看待习惯与成功的关系,还要采访一些已经取得成功经验的典型家庭,了解他们在习惯培养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文献研究法:

任何科学研究都不是从零开始,而是必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运用前人提供或留下的文献资料,吸收借鉴其中有价值的东西,不断进行深化研究。

本课题运用文献研究法,从相关的政策法规和学者论著中吸取营养和材料,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

(2014年4月——2014年5月)成立课题小组,确定主研人员,展开课题论证,申报立项,收集资料,整理归档。

2、展开研究:

(2014年6月——2015年4月)在广泛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按低段、中段、高段分类推进,研究制定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案。

制定相应的研究目的、内容、计划、方法等,对研究内容进行研究。

针对研究中出现的新情况,及时调整研究方案。

其间,注重各种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同时,通过各种手段方法,检测成果,写出阶段性分析报告。

3、总结阶段:

(2015年4月——5月)整理总结研究成果,完善过程资料,撰写结题研究报告,申请结题验收。

八、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

“养成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于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曾看过这样一篇报道:

在一次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的聚会上,有人问一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

“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呢?

”这位老学者回答道:

“是幼儿园。

”“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东西呢?

”“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东西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道歉,午饭后休息……”这位学者所提到的这些,都属于行为养成习惯的教育范畴,可见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成功影响是多么的大呀!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如果作为道德素养最重要的真理在少年时期没有成为习惯,那么,所造成的损失是永远无法弥补的。

”因此,在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应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把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落实到实处,扎扎实实地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意义重大。

统观现状,小学生的行为呈现出活动性、意识性、外显性、适应性、复杂性等特点,并且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和不同的个体之间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点。

西方有依据谚语:

播种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个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孙云晓认为:

“习惯是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经过实验后得出:

一种行为重复21天,就会变成习惯,重复90天会形成稳定的习惯。

纵观上述观点,我们不难看出:

“行为”与习惯互相依存,互为因果。

一个习惯一旦形成,从心理机制上讲,就变为一种自动化行为的需要了。

也就是说,以后再遇到相同的情境,如果不这样做,就会感到很别扭。

譬如,人一旦养成了每日晨跑的习惯,那么以后就不再需要意志的参与,每天早上到时间他就会自然醒来,然后自觉自愿地进行晨跑活动。

因为他的大脑中已经建立了这样一系列的条件反射,因此所有的行为完全成了自动化的,下意识的需要或倾向。

相反,如果哪天因为特殊原因,没有进行晨跑就去上班了,那么他整个一天都会感觉不舒服。

这就是习惯的巨大力量。

心理学家詹姆士说:

“我们从清晨起来到晚上睡觉,99%的动作,纯粹是下意识的,习惯性的。

穿衣、吃饭、跳舞,乃至日常谈话的大部分方式,都是由不断重复的条件反射行为固定下来的千篇一律的东西。

在此基础上,老师们达成了以下几点共识:

1、良好习惯是后天习得的。

儿童时期是习惯培养的最佳期。

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可塑性最强,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是说:

儿童时期养成的良好品质与习惯,犹如天生的一样自然。

即使他们在先前的学习生活中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也没有成人身上的习惯那么顽固,相信只要得到及时的教育、引导和科学训练,就能形成良好习惯。

2、学生自己才是培养自己良好习惯的主人。

过去,我们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习惯的培养方面更多地注重外在的规范和调控机制,而忽略了学生的自身需要和自我教育。

这样培养的结果是,学生一旦离开了老师的监管,内部的监控系统就会出现紊乱而感到无所适从。

因此,教师要注重将外在的规范内化为学生自己的需要,确保学生在养成自身良好习惯中的主体地位,使被动行为逐渐转化为主动行为,随后再提升到自动行为。

3、养成良好习惯有利于激发创造力。

通过学习,我们发现:

一个人一旦拥有了良好习惯,绝大部分行为就变成下意识的了。

这样,他的大脑就被解放了,可以腾出更多的空间进行想像、联想,发挥创造力。

因此,我们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非是去束缚他们的行为,而是把他们从低级的、不良的行为习惯中解放出来。

4、良好习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活动才能得以形成。

因为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

因此,必须经过长期反复的实践活动才能形成。

其中,反复训练是最基本的方法。

实践也证明:

真正的教育不在于说教,而在于实践。

教育者的责任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