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评估外事处自评报告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386708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科评估外事处自评报告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本科评估外事处自评报告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本科评估外事处自评报告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本科评估外事处自评报告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本科评估外事处自评报告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本科评估外事处自评报告书.docx

《本科评估外事处自评报告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评估外事处自评报告书.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本科评估外事处自评报告书.docx

本科评估外事处自评报告书

学院外事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报告

外事处主要工作职责是:

负责制订学院外事工作(含港澳台工作)有关规定和政策;负责建立新的国际合作渠道和合作形式,争取国际合作项目,制定有关协议和方案,服务学院的办学定位;.协调合作项目和交流协议的实施;负责日常外事接待工作及外籍专家的聘请和管理;负责留学生的招收和日常管理;协助制定出国(境)进修人员计划及考察团出访计划;协助各系、部组织国际学术活动和科技合作;协助办理教职工因公出国和出境手续;负责外事信息的收集、报送和相关文件归档;托管中国德国中心和省德语培训中心的日常工作等。

目前外事处由办公室、对外交流科、培训与留学生管理科、中国德国中心及省德语培训中心五个部门组成。

作为学院重要行政职能部门,外事处近三年来的各项工作一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服务学院“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办学定位为中心,凝练特色,锐意进取,服务大局,开拓创新,积极推进多层次、多渠道、宽领域的对外合作与交流,努力为提升学院办学水平,为实现人才培养与经济发展互动服务。

现将近三年来所取得的成绩总结如下:

第一部分:

三年来的外事工作概况

一、外事出访与接待来访工作

加强与合作院校交流,拓宽合作渠道,维护友好学校的关系是外事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落实“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学院领导先后出访了日本、韩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高校,对国外高校近些年的改革和办学特点又有了新的认识,了解了国外大学与我们深化合作的愿望。

这对学院更好的开展国际合作,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很有帮助。

2006年5月,良庆院长率学院工作代表团赴日本和韩国进行工作访问,与日本久留米大学商讨进一步开展合作的具体措施,与韩国韩瑞大学商讨了“2+2”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实施方案,签订了与韩国顺天乡大学、汉城大学、汉拿大学的校际合作协议,促进了我院与日本、韩国高校的合作。

与此同时,蔡敬民副院长率团对德国奥登堡-东弗里士兰-威廉哈芬应用科学大学进行教学工作访问,与国外大学在计算机、电子、机械、建筑等工程学科就深化中外合作办学、加强学科建设、改进课程设置、优化教学容等进行深入的探讨,落实了中外合作办学“2+3”项目。

在此期间,代表团应邀对德国其他六所友好大学进行了访问,就项目合作、人员培训、教师交流、学生交流等双方感兴趣的方面进行广泛而富有成效的会谈,访问取得了实质性成功。

2006年11月,良庆院长随省教育厅代表团赴德国、意大利考察,蔡敬民副院长随市政府代表团出访德国、英国、西班牙。

省市团在德期间,考察了下萨克森州的友好大学与我院所达成协议的交流情况,并与下州议会、政府、科文部进行了广泛的会谈,参加了下萨克森州科文部组织的一系列教育活动,访问了德国的著名企业。

在此期间,二位领导还分3别访问了意大利及西班牙的一些高校,接触到很多很有价值的教育交流信息,所到之处受到德国政府、教育界、文化界、企业界的广泛欢迎。

2007年5月,蔡敬民副院长率团访问了韩国各友好学校,进一步拓展了合作的领域,提升了合作的层次。

2008年10月院党委书记陶登松率团成功访问了日本、韩国的友好合作学校,进一步地加深了双方的了解,推动了合作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院长良庆随省教育厅代表团访问了智利、阿根廷,考察和了解南美大陆的合作前景,为学院今后与南美洲国家间的高校合作创造了条件,目前已有秘鲁的高校表达了与学院建立友好关系的愿望。

此外,学院还有其他院领导分别出访了德国、美国及韩国等,开展学术交流,探讨新的合作模式等。

这些访问和学术交流,加深了与合作大学间的友谊,扩大了学院的声誉。

2006年,我院共接待了近30批来自德国、韩国、日本、奥地利、美国等著名的大学校长、副校长、教授访问。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下萨克森州议长甘绍尔先生一行13人来校访问参观,先后与学院领导会谈,与教师学生座谈,实地了解了学院的办学现状和所取得的成绩。

对近年来学院在培养人才、注重教育教学质量等给予了充分肯定,鼓励中德双方专家努力为双方的教育交流多做贡献。

2006年5月,我院接待了韩国驻华大使金夏中先生到我院参观访问,大使先生对学院十分重视与韩国的合作感到非常高兴,对所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访问期间,金大使与学院领导就今后中韩交流进行了友好的会谈,随后为我院师生作了“携手共创中韩关系美好未来”的精彩演讲,并和我院领导在我院南艳湖校园共同栽植了一棵象征万古常青的友谊树,访问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2007年,学院接待了22个来自德国、韩国、意大利、美国、日本、西班牙、瑞典及北爱尔兰的政府、高校及企业代表团。

2008年学院共接待了来自德国、韩国、意大利、美国、西班牙、新西兰、印度、瑞典、智利、美国等国及香港、地区的26个代表团访问我院。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在各级领导的大力关怀和支持下,10月10日,学院在承办“中德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的同时,承担了接待德国下萨克森州州长武尔夫先生,德国驻中国大使施明贤先生,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市市长皮斯特埃乌斯先生访问工作。

对于州长先生的访问,外事处在省市相关外事部门的领导下,对访问做了周密安排,对每项容做了详细规划并进行了预演工作,保证了来访的万无一失,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接待工作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

二、外国专家管理工作

2006年度,我校先后聘请长期外国专家17人次,其中德国外教8人,韩国外教6人,日本外教1人,加拿大外教1人,澳大利亚外教1人。

2007年度,我校先后聘请长期外国专家19人次,其中德国外教9人,韩国外教7人,日本外教1人,加拿大外教1人,澳大利亚外教1人。

2008年共有18名外国专家在学院工作,其中德国专家8名,韩国专家7名,澳大利亚、美国、日本专家各1名。

在工作中我们努力规对外国专家在学院的教学、工作、生活管理,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关心他们,及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使专家们拥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从而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学院为外教组织了“庆五一迎奥运”活动,带领外国专家参加了省外专局组织的种植友谊林活动,省教育厅组织的国际登山大会等活动,既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又增加了他们对中国的热爱和了解。

同时积极鼓励引导外国专家参加国家的有影响的公益活动,比如韩籍教师承惠教授就作为奥运会的火炬手,代表学院参加段的奥运接力活动,与此同时她还先后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赞扬学院的办学成果和成功经验。

韩籍教师安重基教授在韩瑞大学的校报上发表文章,赞扬学院的学生勤奋学习的良好学习风气。

日籍外教栗山次郎先生不计报酬,在学院开展“日本文化周”活动,为学院与日本的合作添砖加瓦等等。

为进一步完善国际合作项目的运作,我处还积极引导外国专家参与国际合作项目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专业课教学的组织实施等活动中来,有力促进了项目的顺利高效运转。

同时我处在院宣传部的配合下在学院报上开辟了外交风采专栏,广泛宣传了优秀的外国专家。

截止目前,我院共有八位外国专家获得“友谊奖”,其中来诚惠教授还获得了“国家友谊奖”

三、学生、教师交流工作

2006年共有约30名韩国留学生在学院学习汉语,2007年共有42名韩国留学生在学院学习。

2008年学院共接受57名留学生来华长期学习,其中23名韩国学生为接受学历教育,这也是学院首次接收学历教育留学生,它标志着学院留学生教育又迈上了新的台阶。

2006年共有40位德国大学生来学院短期学习中国语言,进行实习和设计。

我院中文系、艺术设计系、化工系、生物系专门为他们配备了专职指导教师指导他们学习和实习。

尤其24位德国大学生来我院参加暑期汉语学习夏令营,深受德国大学生的欢迎和德国大学的好评。

2008年我处成功举办了首届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学大学夏令营(15人)和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学大学的Study-tour访问团(27人)、第三届德国威廉港应用科学大学夏令营(15人)。

德国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与学院艺术系成功举办第七届中德Workshop(8人)。

德国海尔布隆应用科学大学学生Study-tour访问团(3人)。

韩国韩巴大学学生艺术团(28人)与学院中文系大学生联合举办了中韩大学生文化公演。

韩国汉拿大学的师生Study-tour访问团(17人)。

此外还有来自德国的2名学生在学院教师指导下完成了毕业论文。

2006年学院派出赴60名韩国留学,45名学生赴德国留学。

2007年学院派出赴52名赴韩国留学,41名学生赴德国留学。

2008年学院共派出89名留学生赴德国学习,112名学生赴韩国学习,其中124名为整班建制出国,主要涉及专业有赴韩“1.5+1.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旅游管理,“2+2”对外汉语,赴德“2+3”机械制造、计算机科学、土木工程等,这也标志着我院国际合作项目制正式开始运作。

为了加强派出学生的教育,学院领导给出国的留学生做了爱国主义教育、人生观教育,以及形式多样的出国前教育等,为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情操的培养指明方向。

与此同时,2006年学院有共派遣了4位教师赴韩、德留学,5位教师赴德进行DAAD项目合作,五位教师赴新加坡出席国际会议,6位系主任和专家教授出国讲学访问。

通过参观访问,与国外专家进行学术交流等活动,丰富了各系国际交流办学涵学院还有数名教师赴德国、韩国等国高校攻读博士学位或做访问学者,有10名教授前往新加坡、德国、奥地利等地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做主题发言,提高了学院国际学术交流水平。

2007年学院有2位教授赴德国进行学术访问,2位教师赴韩国参加学术会议,2位教师赴德国进行学术交流。

学院派遣了4为教师赴德国进修,2位教师赴美国进修,另中文系2位教师经过国家汉办选拔分别前往埃及和塞加尔任教。

2008年学院有数名教师赴德国、韩国等国高校攻读博士学位或做访问学者,有10名教授前往新加坡、德国、奥地利等地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作主题发言,提高了学院国际学术交流水平。

四、国际会议的组织与管理工作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与科学的交流,2006年5月17日,由学院、哥廷根应用科学与艺术大学、省环境科学学会共同举办的“亚欧环境技术与知识转化国际会议”暨省环境科学学术年会在学院南艳湖校区召开。

此次国际会议的主题是研讨亚欧两大洲之间的环境技术与转化及其未来发展前景,重点讨论城市废物管理和再生资源利用、综合废物管理体系、再生能源研究等热点问题。

来自欧洲专家教授和企业家超过20多人,国的包括同济大学、大学、中国科大、工大、北京科大、航空等众多院校的百余名与会者共同就环境保护与知识转化和产业化进行交流,扩大学院的社会影响。

 

2006年11月23日——11月24日,“面向21世纪新农村建设中韩学术研讨会”在我院成功举办。

韩国从事新村运动的官员和研究所、高校学者12人,省、市领导和学院、大学、农业大学、财经大学、建工学院等省高校学者120人出席了研讨会。

韩国大使馆参赞文燮、省教育厅厅长程艺、市市长吴存荣、省农委主任毕美家、省外事办主任永胜、十七个地市的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主任、省政府参事办部分参事等专家和官员出席了开幕式。

会议期间,部分代表就去包河区大圩乡实地考察的有关情况和与会者进行了交流,研讨会上,还展出了高等院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相关图片,从不同方面展现了我省高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有关情况。

本次学术研讨会由省教育厅和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我院与韩国韩瑞大学具体承办。

整个学术研讨会容充实、成效显著,取得圆满成功。

本次研讨会也是“中国——韩国友好周”的主要容之一。

2007年12月13日上午,亚太地区旅游教育研讨的盛会——“2007旅游教育与旅游管理亚太国际论坛”开幕式在隆重召开。

本届论坛主办方为中国学院、中国外国语大学、新加坡华鼎集团。

此次论坛由中国学院承办,论坛云集了新加坡、韩国、泰国、德国、美国、澳大利亚、中国等多个国家与地区的旅游教育界著名专家学者、业界人士、政府代表。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

旅游教育发展与合作。

与会代表180余名,涉及德国、美国、澳大利亚、中国等多个国家与地区。

本次会议有力促进亚太地区旅游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并带动了乃至中国旅游教育和旅游研究的长足进步。

2008年外事处参与了由学院承办的“中国建筑节能技术平台”、“第二届中德环境技术与知识转化国际会议”、“中德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等三项国际会议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圆满完成了外宾接待、会场翻译、领导会见等各项组织协调工作,确保了会议的顺利召开。

第二部分:

新形势下学院外事工作启示

作为学院的特色与亮点,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应紧紧围绕“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展开。

我院是地区唯一由市政府投资建设的高校,因此各项工作都与市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科技的发展休戚相关。

利用国际交流与合作这一平台,以引智为抓手,坚持为学院办学定位服务,坚持为市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是我们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外事工作要服从与服务学院办学定位

作为省与德国下萨克森州的教育合作项目,学院从1985年开始,已经与德国下萨克森州当时9所应用科学大学建立了友好校际合作关系,其中德方有四所应用科学大学利用各自的优势专业对口负责学院的专业建设,各校选出项目负责人,专人负责。

至今已有20多年的合作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国际合作和引智经验。

首先以国际合作项目为龙头,开展合作初期的引智工作。

在两省州签订合作协议后,依据省的省情和市的经济发展需要,确定了双方合作的重点领域(专业)为:

生物与化工专业、工业与民用建专业、机械专业、电子专业和经济管理等五个专业。

其中德国东弗里斯兰应用科学大学负责帮助生物与化工专业的建设、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负责机械和电子工程的专业建设、希尔斯德海姆应用科学大学负责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建设、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学大学负责经济管理专业建设等。

学院根据当时的师资队伍的建设规划,从1986年开始,学院每年派出优秀中青年教师8名左右到德国相应的应用科学大学为期一年进修,德方指派相应的专业教授对进修教师进行辅导,该项目连续执行了6期,获得了很好的效果,为学院的后期发展奠定了基础。

由于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合作涵不断的丰富,从而形成了一个由教师的交流逐步发展到学生交流,再进一步地推动专业建设的良性循环体系。

教师进修的带来了借鉴德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及手段的行动,从而在教学环节中自觉中引入德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

这一行动的结果促进了德国合作学校与学院的课程体系(教学计划)的衔接,逐步走向互认学分的轨道。

互认学分直接推动了合作双方的学生交流,为愿意到合作对方学校学习的学生提供条件。

借此合作机遇,学院向合作的学校派送了一定数量的优秀在校生,从而使引智项目趋于年轻化,可持续化,目前项目进展顺利。

大批的学生交流有进一步带动教师交流和专业建设。

为了维护合作的项目,保证质量,双方经常性地开展教师交流,随着交流的进一步深入,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发展了共建合作专业,以专业建设为项目的教育交流活动。

以项目制形式开展机械、电子、计算机、建筑和德语等五个专业的合作活动。

以项目制将德国合作院校和学院的相关专业的教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教师间的频繁交流和接触,增加了相互间的了解,从而进一步推动学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工作。

在积累对德国合作的经验基础上,学院同时加大对韩国相关高校的合作与交流力度,先后与韩国9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合作的领域放在汉语言学、国际贸易、经济管理、旅游管理、教育和韩国语等专业,为了满足在校学生到韩国攻读学位的需要,学院建立了韩国语培训中心,聘请约8名左右的韩籍教师任教。

与此同时建立汉语教学中心,为韩国留学生到学院学习提供语言培训平台。

通过有效的交流,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近年来,平均每年约20名左右的外籍专家在学院长期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以2008年为例,学院共聘请长期文教专家18名,科技专家1名,其中德国外籍专家9人,韩国外籍专家7人,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各1人。

外国专家的聘请得到了国外合作方的大力支持,如德国下州科文部每年为其派送一名德语专家,帮助聘请德语外教;德国的GTZ和CIM组织为学院选拔年轻环保专家等;各友好大学给与支持,选拔和派送优秀的语言和专业教师来学院教学等。

这些引智渠道,为保证教师和专家的质量提供了基础。

在此基础之上,为服从与服务“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学院从2006年起,先后开展了中外合作教育交流项目。

并积极探索新的合作交流模式。

不管何种模式,在项目筹备过程中,各外籍专家结合长期国际合作所积累的经验及对教学改革的思考,努力实践、积极探索,为这一合作项目成功申报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目前,我院已经有九个专业与国外高校开展了合作交流项目,国际合作办学正在向纵深发展。

为了实践教育部周济部长于下萨克森州长克里斯蒂安.武尔夫签署的教育合作协议,开展新的国际合作交流模式。

学院还与友好学校德国奥斯那布吕克应用科学大学、德国的中国中心共建物流专业、共同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高级物流管理人才。

为了积极探索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了解德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社会支撑体系、教学方法等,为省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服务。

省教育厅利用学院对德合作的优势,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一系列教学改革活动,邀请学院友好学校——德国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副校长法尔克.霍恩教授来学院工作,并向他颁发聘书,以副院长的身份在该院工作三个月,这是学院乃至省各高校的教育史上的首位“洋院长”。

霍恩教授在任职期间,在我院进行了广泛的、细致的调研工作,参加了学院的院长工作例会,及时总结和通报了调研成果。

在深入各专业教学系部、行政部门进行座谈同时,还在省教育厅的安排和帮助下,走访了省多所高校,进行调研、举办讲座等。

霍恩教授针对省高等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很多可行的建议,有力推动了省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的进程,促进了我省教育教学与国际接轨,进一步提高了我省高校的国际化办学水平。

与此同时,为更好地为学院办学定位服务,学院利用自身国际合作优势,先后成功召开亚欧国际环境会议、国际旅游会议、国际节能技术建筑平台会议及中德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等一系列国际学术会议,取得了较大的学术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二、外事工作要服从与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

新形势下,学院应该积极把握知识经济时代的机遇,依托外国专家,以国际学术研究机构为平台,将引进外国专家与重点项目、重点课题密切结合、与中外共建学术机构、研究机构密切配合,系统、配套地引进智力,形成引智的良性循环与良性发展的机制,实现引进智力的最大资本化,从而更好地服从与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

首先表现在平台建设方面,省教育厅、市人民政府及学院依托学院与德国下州的合作背景和优势,于2007年12月18日,成立“中国-----德国中心”,德国下州州长、省副省长、市市长及省教育厅副厅长共同为中心新址揭牌。

该中心的成立标志着一个全面推动省与德国下州为主体的合作的引智工作平台诞生。

“中国——德国中心”将利用集中和整合优质的引智资源,努力引进德国高端智力,加强与德国高校核企业间多层次、多领域合作交流,为省与德国下萨克森州的友好合作提供了广阔平台,有力促进了省尤其是市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

正如市市长吴存荣先生所指出的:

要打造成高科技产业基地和先进的制造业基地,就必须加强与德国等发达国家的交流和合作,德国中心不仅要发挥在教育文化方面的交流作用,还要兼顾经贸、科技等方面,努力把中心打造成省和市与德国多方面交流的重要窗口和平台,为省和市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省是职业教育大省,德国中心将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为发展和推动与德国职业教育合作服务。

总之,中心要围绕省和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积极开展对德对欧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大力开展培训、翻译服务和招商引资工作。

目前该中心已开展了中德合作职业教育项目、中德合作职业教育项目等引智项目并为多家在的德资企业提供员工语言培训、翻译等业务。

此外学院与德国学术机构共建的节能技术平台、中德环境技术与知识转化中心等中外共建机构也在地方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其次,发挥外籍专家的能力和工作热情,为经济建设服务。

比如学院韩国专家,“国家友谊奖”获得者诚惠教授、“友谊奖”获得者朴南奎教授多年来积极奔走在中韩两国之间,通过他们的努力,市与韩国原州市结为友好城市,韩商在投资兴建“韩国城”,另有16亿美元的投资意向书页也已签订。

通过学院德国外籍专家的牵线搭桥,德国世界500强公司将更多的目光转向,为市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增强了城市的国际竞争力。

学院客座教授奚伟德先生是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大学经济学教授、奚伟德董事长,其公司主要生产、经营高科技建筑材料。

该公司在全球拥有110家分公司,2005年利润达5亿欧元。

目前奚伟德先生已同市市长吴存荣签约,在市经济开发区投资1.5亿美元,开办两家独资企业,分别生产建筑材料干灰浆和混凝土预制件,工厂于今年10月开工兴建。

这一切说明学院的引智工作已实现了从引智到引资的功能跨越,在地方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取得了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在学院即将迎来建校三十周年之际,外事处将在学院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学院的中心工作和国家的外事大局,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强化针对性,突出目的性,增强创新性,提高实效性,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思想水平,加快知识更新,努力提高科学办外事的能力和水平,努力构建“大外事”的新格局,为学院办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为省及市经济与社会发展多做工作,做好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