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银行IT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386654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4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联网银行IT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互联网银行IT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互联网银行IT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互联网银行IT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互联网银行IT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互联网银行IT行业分析报告.docx

《互联网银行IT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网银行IT行业分析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互联网银行IT行业分析报告.docx

互联网银行IT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互联网银行IT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5月

目录

一、银行内部变革加速,互联网银行成为重要的新势力4

1、传统银行渠道全面互联网化5

2、利率市场化深入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加速6

3、新势力崛起:

互联网银行风起云涌8

二、银行IT厂商迎来价值重构,突破百亿只是第一步9

1、追本溯源:

百亿银行IT市场步入全面创新阶段9

2、价值重构:

从弱势乙方到平台整合方11

3、潜力无限:

跨越百亿只是第一步13

三、互联网银行开业在即,三大领域影响深远14

1、资产端:

消费金融和资产证券化有望成为下一个大风口14

2、负债/渠道端:

自助设备进一步渗透,人脸识别广泛应用15

3、金融基础设施:

征信和支付工具重要性进一步提升16

四、重点企业简况17

1、安硕信息17

2、中科金财18

3、长亮科技19

4、银之杰20

五、主要风险21

1、监管收紧的风险21

2、竞争加剧的风险21

银行内外部变革加速,互联网银行有望催生新一轮的金融创新浪潮。

近年来,在利率市场化深入推进、互联网全面渗透、牌照管制逐步放开等的冲击下,传统银行业的变革在不断加速:

渠道业务线上化比例不断提升、全面风险控制体系重要性不断增强、理财类和货基类产品显著改变存款结构…尤其是在民营银行牌照放开以后,以互联网银行为代表的新兴势力,有望显著改变传统金融竞争格局,同时进一步带动银行侧金融创新的加速发展。

银行IT厂商迎来最好时代,价值重构演绎平台化战略。

银行IT厂商正在迎来最好的发展阶段:

一方面,传统银行IT解决方案市场维持高景气度,根据IDC的报告,2014年银行解决市场的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80.5亿元,而未来该市场依然会保持20%以上的复合增速,预计到2017年银行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将达到324.4亿元。

更为重要的是,银行IT厂商正在迎来价值重构:

在当前银行业创新变革加速推进以及新一轮竞争格局形成的过程中,原先深度服务于中小银行的第三方IT厂商开始迎来资源整合的契机:

“渠道优势”+“技术优势”+“业务优势”,使得银行IT厂商在当前银行转型阶段如鱼得水,有望彻底改变其传统乙方的定位,更多地介入银行业务端,成为中小银行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并承担起平台化资源整合者的角色。

以陆金所和银银平台为标杆,银行IT厂商市值突破百亿只是起步。

银行IT企业市值突破百亿只是起步:

一方面,类比恒生电子、金证股份等专注证券IT公司的转型之路,可以发现银行IT厂商也在经历同样的蜕变历程,而于此同时,银行资产存量要远大于证券市场,这也意味着银行IT厂商面临更大的发展想象空间;2)当前已有陆金所、银银平台等相对成熟的银行侧创新业务平台作为标杆,其估值预计均会超过千亿,而这些平台都背靠大型金融机构,与参与其中的中小金融机构是“竞合关系”(既有竞争也有合作),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真正的独立第三方平台将拥有更大的“合纵连横”的空间。

微众、网商银行开业在即利好诸多领域,尤其看好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今年年初李克强总理考察微众银行预示着今年将成为互联网银行发展元年,微众银行预计也会于近期开业,从互联网银行的展业特征分析,预计会显著拉动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征信、支付、自助设备、虚拟卡、人脸识别等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尤其在资产业务端,我们认为消费金融和资产证券化将成为互联网银行重要的基础业务支撑,且两大市场都孕育着是万亿甚至是百万亿的潜在空间,在互联网银行的带动下,相关领域的发展预计会进入快车道,并成为下一个大风口。

一、银行内部变革加速,互联网银行成为重要的新势力

我们认为,在利率市场化深入推进、互联网全面渗透、牌照管制逐步放开等的冲击下,传统银行业的变革在不断加速,尤其是以互联网银行为代表的新兴势力,有望显著改变传统金融竞争格局,同时带动银行侧金融创新的加速发展。

1、传统银行渠道全面互联网化

互联网在银行业的渗透最早作用于渠道端,具体表现在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的迅速扩张,以网上银行为例,四大行中近三年网银用户的复合增速普遍在30%以上,截止2014年网银渗透率最高的是建行,渗透率已经达到56.9%;最低的是农行,渗透率也已经达到29.6%。

而伴随渗透率的提升,电子银行业务收入也大幅提升,以建行为例,2014年电子银行业务收入达到64.1亿元,09年至今复合增速27.7%。

而互联网对银行业真正的冲击则是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迅速崛起,并显著影响银行传统的负债业务结构。

截止目前,市场中的宝宝类产品超过30家,而为了应对部分银行可开始推出自己的宝宝产品,比如工行薪金宝、中行活期宝、民生如意宝等等。

而我们认为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务的冲击仅仅是开始,未来随着支付环节创新形式的进一步增加、P2P、众筹、互联网银行等新型金融业态的发展,传统银行业务将面临全方位的挑战。

2、利率市场化深入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加速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银行业改革的深度试水区,从1996年人民银行正式开放银行间拆解市场利率算起,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走过近20年,2013年7月20日,我国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预示着利率市场化进程又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今年5月1日,我国正式开始实行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则拉开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序幕。

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对银行的影响是全面而深远的,从经营结构看:

银行将逐步由以信贷资产为主转变为信贷资产和非信贷资产并重,同时更多地将负债业务转换为新型金融工具,并不断提升中间业务收入,实现收益来源的多元化等;利率市场化也将加剧利率风险,并对银行的经营效率和风控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主要是由于在市场化的利率定价情况下,利率变化将更加频繁且高度不确定性,银行需要综合应对利率结构风险、选择权风险、信用风险和收益曲线风险等各类利率衍生风险。

与利率市场化相辅相成的是银行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推进,尤其是在经历了新一轮的全球经济危机以后,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于2010年颁布了新的国际商业银行资本监管改革新规,即《巴塞尔协议Ⅲ》。

《巴塞尔协议Ⅲ》第一次真正地体现了全球银行业的联合监管行动,展示了金融监管改革与全面风险管理的新趋。

2012年我国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为国内商业银行实施新资本协议提供了具体指导,明确提出“商业银行应当按照本办法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架构和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就信息系统建设而言,办法主要指出了两大总体要求:

一是建立用于风险和资本的计量和管理的信息管理系统;二是建立数据仓库、风险数据集市和数据管理系统。

3、新势力崛起:

互联网银行风起云涌

伴随民营银行牌照的放开,以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为代表的互联网银行成为新兴势力而受到广泛关注,与此同时,李克强总理于今年1月4日考察前海微众银行,预示着今年将成为互联网银行的发展元年,而微众银行原计划于4月18日正式对外营业,目前虽然进度有所推迟,但预计其正式的产品发布也将很快推出,这无疑将成为互联网银行重要的里程碑事件,并对银行业整体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除了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以外,其余3家民营银行也正在筹建过程中,而下一步,预计银监会还将研究论证扩大试点的相关事宜,尤其是在中西部等金融服务薄弱的地区有望发起设立民营银行。

从展业特性上来看,民营银行在发展战略与市场定位方面将各有特色,目标是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高效和差异化的金融服务,例如深圳前海微众银行将重点服务个人消费者和小微企业,温州民商银行主要为温州区域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小区居民、县域三农提供普惠金融服务,天津金城银行将重点发展天津地区的对公业务。

后续如果民营银行牌照继续放开,预计会有更多的触网型公司参与其中,而通过互联网模式进行特色化展业预计会成为新型民营银行最主要的差异化竞争路径。

二、银行IT厂商迎来价值重构,突破百亿只是第一步

1、追本溯源:

百亿银行IT市场步入全面创新阶段

国内银行IT的发展起步相对较早,从八九十年代国有银行开始大规模的电子化建设开始已经走过近30年,这期间,银行IT伴随着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而演进,从最初的以系统集成为主的基础设施搭建,到数据大集中,再到核心系统的升级,直至现在全面的系统创新,而在此期间,也涌现出诸如“两天两联”(长天、南天、联想、中联)、东南融通、宇信易诚、神码融信等具备很强时代烙印的银行IT厂商。

根据IDC的报告,2014年银行解决市场的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80.5亿元(解决方案市场仅包括软件和服务部分,不含硬件类集成收入),自09年以来的5年时间内保持了复合增速20.4%的高增长率,而未来该市场预计依然会保持20%以上的市场增速,预计到2017年银行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将达到324.4亿元,因此总体来看,随着银行业变革创新的加速,相应的解决方案市场会在中长期维持高景气度。

2、价值重构:

从弱势乙方到平台整合方

对于银行IT企业而言,除了传统解决方案市场的下游需求持续旺盛以外,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一轮银行的创新变革为其提供了价值重构的契机。

可以看到,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推进、金融牌照限制的逐步放开以及互联网金融新兴业态的冲击,传统银行业正在迎来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已经显著作用于负债端,以“余额宝”为代表的货基理财类产品改变了传统银行的存款结构;另一方面,在资产端,我们认为这种变革也在加速到来:

P2P的兴起使得类信贷资产找到了线上分发通道,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开始逐步兴起。

正是在这种变革趋势下,处于竞争弱势的中小银行处于“不进则退”的窘迫境地,“抱团取暖和拥抱新业态”成为其延续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在当前银行业创新变革加速推进以及新一轮竞争格局形成的过程中,原先深度服务于中小银行的第三方IT厂商开始迎来资源整合的契机:

渠道优势(与诸多中小银行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技术优势(IT厂商更容易践行新型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化IT架构)+业务优势(一方面银行IT厂商对银行业务了解较深,另一方面其创新业务开展不像银行那样受银监会的高度监管),使得这些银行IT厂商在当前银行转型阶段如鱼得水,有望彻底改变其传统乙方的定位,更多地介入银行业务端,成为中小银行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并承担起平台化资源整合者的角色。

3、潜力无限:

跨越百亿只是第一步

我们认为银行IT公司平台化发展路径的打开,在重构其价值的同时,也彻底打开了这些企业的市值天花板,以安硕信息、中科金财、银之杰等银行IT公司为例,伴随其布局征信、资产证券化、互联网银行等平台型业务,公司的市值均已突破百亿,但考虑到银行庞大的基础资产存量,我们认为其中必然能产生更大市值体量的公司:

1)一方面,类比恒生电子、金证股份等专注证券IT公司的转型之路,可以发现银行IT厂商也在经历同样的蜕变历程,而于此同时,银行资产存量要远大于证券市场,这也意味着银行IT厂商面临更大的发展想象空间;2)当前已有陆金所、银银平台等相对成熟的银行侧创新业务平台作为标杆,其估值预计均会超过千亿,但这些平台都背靠大型金融机构,与参与其中的中小金融机构是“竞合关系”(既有竞争也有合作),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真正的独立第三方平台将拥有更大的“合纵连横”的空间。

三、互联网银行开业在即,三大领域影响深远

1、资产端:

消费金融和资产证券化有望成为下一个大风口

从资产端的业务模式来看,我们认为消费金融和资产证券化将成为互联网银行重要的基础业务支撑,并拉动行业的快速发展:

1)消费金融领域,以微众银行、网商银行为代表的互联网银行,相比传统银行其优势在于庞大的线上用户流量,因此从资产端的展业前景来看,除了面向B端开展特色贷款业务以外(如腾讯面向游戏公司、阿里面向网上商户),最能发挥其流量优势的是针对线上用户开拓消费金融业务,而且由于消费金融业务目前在国内依然处于相对早期,有助于这些互联网银行进行业务的开拓创新,并形成和传统银行的差异化竞争;2)资产证券化领域,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方式,一方面能够提升互联网银行的资产运行效率,解决互联网银行规模扩张过程中的资本金瓶颈;另一方面,也能增加其优质资产项目的来源,并且更加方便地对接其庞大的C端用户。

而从市场规模来看,无论是消费金融还是资产证券化,都是万亿甚至是百万亿的大市场,在互联网银行的带动下,相关领域的发展预计会进入快车道。

2、负债/渠道端:

自助设备进一步渗透,人脸识别广泛应用

渠道端,由于互联网银行采取线上展业的模式,线下网点预计会更多地借助合作银行的渠道和自助设备的布放,VTM(虚拟柜员机)、ATM/CRS等产品将进一步渗透。

在负债端,我们认为其产品线将更加丰富,除了传统的定/活期存款以外,货基/股基、各式理财以及集合类支付产品等都将成为重要的吸储利器,于此同时,我们认为远程开户、虚拟卡等业务也将伴随互联网银行的发展而逐步放开,在这个过程中,便捷、可靠的身份验证手段将成为重要的技术支撑,而目前来看,人脸识别有望成为最主流的技术解决方案,相关的应用场景也有望不断丰富。

3、金融基础设施:

征信和支付工具重要性进一步提升

我们认为互联网银行的发展壮大,除了依赖创新的展业模式外,还需要征信、支付等强大的金融基础设施的支撑,尤其在开展消费金融等个人信贷业务过程中,信用评估体系和风控模型更显得至关重要,虽然目前来看,国内征信体系的建设任重而道远,但伴随个人征信牌照的发放,相关的市场推进正在不断加速,而庞大的市场需求也无疑会孕育出真正的征信巨头。

在支付领域,创新支付模式层出不穷,二维码支付、指纹支付、声波支付、人脸支付都相继成为市场新宠,抛开技术解决方案的差别,其核心变化在于支付的移动化趋势在进一步深化,与此同时线上线下结合日趋紧密,对于互联网银行而言,很多之前就有第三方支付工具(如腾讯、阿里等),而且本身已经拥有巨量的交易流水,在此基础上,“第三方支付牌照+银行牌照”将爆发出巨大的能量,一方面第三方支付工具中的沉淀资金可以顺利转化为存款资金;另一方面,原先支付环节的沉淀数据可以作为精准营销的参考,同时支付环节也可以成为推广互联网银行的重要的途径,支付环节甚至有望成为重要的吸储场景。

四、重点企业简况

1、安硕信息

卡位优势无以伦比。

公司积累了诸多银行、信托、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等优质客户,在P2P平台、小贷平台等新兴小微金融实体中也有诸多标杆案例。

据此公司构筑起显著的卡位优势,这种优势集中体现在其强大的客户渠道粘性和业务理解专业性。

打造信贷资产服务平台,市值空间超百亿。

平台三层架构打造服务闭环:

以金融IT为技术服务支撑并提供客户抓手,通过数据服务/征信以及支付服务构建基础服务体系,最终通过互联网金融业务(信贷需求匹配等)完成服务闭环。

根据我们的测算,公司“信贷资产服务”平台未来的市值空间有望超过200亿。

参股凉山州商业银行践行“互联网银行”改造。

对凉山州商业银行进行互联网改造:

线下以新型网点模式快速跑马圈地,实现负债规模上量;线上借助互联网渠道开展更为丰富的资产业务,并形成与P2P、供应链金融、消费信贷等新型金融业态的良好互动。

2、中科金财

公司定位以大资管为核心的互联网银行生态圈,帮助中小银行在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大银行同业挤压的背景下进行转型,通过云平台为其提供资产管理支持以及信贷支持;1)通过发起设立“北京中关村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中心”、参股安粮期货、增资金融资产交易所等,为构建全牌照的大资管生态圈打下良好基础,在此基础上上,面向4万亿规模的可证券化资产,开展通道、产品设计、交易等相关业务;2)面向企业与个人提供信贷一级市场服务,包括面向个人的信用授信、住房抵押以及面向企业的供应链金融等,进一步丰富业务体系;3)不断进行高端人才方面的储备,通过人才的引进以及良好的激励机制,支撑公司的整体战略。

3、长亮科技

公司业务线完备,尤其在核心系统领域处于业界领先地位:

1)中标微众银行核心银行系统,再次印证公司在相关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同时公司也有望以此为契机,打造互联网银行解决方案先导者的形象;2)收购银商资讯切入预付卡运营领域,打响向互联网金融领域开拓发展的第一枪;3)公司于去年完成股权激励,公司发展步入快速成长期,后续新业务布局和新领域开拓预计会进一步加快。

4、银之杰

公司是A股市场最纯粹的“征信”标的:

1)旗下华道征信成为央行首批允许开展个人征信准备业务的八家试点企业之一;2)去年收购亿美软获取优质个人数据端资源,为后续个人征信业务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伴随个人征信牌照的逐步落地,预计后续相关的布局工作将进一步加快;3)公司储备多年的印控机中标光大银行集采,与此同时,面向企业客户进行支票自动收取、清算的票联业务在深圳试点运营,两大新业务都将为公司提供更加坚实的业绩支撑。

五、主要风险

1、监管收紧的风险

目前监管层鼓励互联网金融创新业务的开展,使得行业发展蓬勃向上,但同时由于国内互联网金融处于发展初期,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政策漏洞,如果后续行业发展脱离正常轨道,导致监管层的态度偏谨慎,可能导致相关的监管政策收紧,并对行业发展造成打压。

2、竞争加剧的风险

目前互联网金融竞争者众多,可能使得后续用户获取的成本过高,直接影响金融展业的预期收益,导致行业发展环境的恶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