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384949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11.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网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电网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电网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电网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电网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网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docx

《电网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网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网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docx

电网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电网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6月

目录

一、行业管理体制和行业政策4

1、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管理体制4

(1)行业主管部门4

(2)行业监管部门和机构4

2、行业政策及法规5

二、行业发展现状9

1、电网信息化行业发展概况9

(1)信息化建设初级阶段9

(2)厂网分离、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阶段9

(3)信息化建设深化应用阶段10

2、电网信息化行业市场投资情况11

(1)电力行业投资情况11

(2)智能电网投资情况12

(3)电力信息化投资情况13

3、智能控制中心解决方案的市场容量及未来增长趋势14

三、行业竞争状况15

1、行业竞争格局15

2、主要企业15

(1)智能控制中心解决方案领域15

(2)智能电网综合监控、生产管理解决方案领域16

(3)其他领域16

四、行业经营模式和特点17

1、区域性17

2、季节性18

3、周期性18

五、行业技术水平及发展趋势18

1、一体化管理趋势19

2、智能化趋势19

六、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20

1、有利因素20

(1)电力行业的稳定发展为电网信息化市场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必要保证20

(2)智能电网建设将继续保持高额投入,电网信息化市场空间巨大21

(3)可视化、物联网、多媒体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电网信息化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22

(4)国家为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政策22

2、不利因素23

(1)技术人才的缺乏23

(2)企业规模相对较小23

七、行业进入壁垒24

1、资金壁垒24

2、行业经验壁垒24

3、客户忠诚度壁垒25

4、核心技术壁垒25

5、人才壁垒25

一、行业管理体制和行业政策

1、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管理体制

(1)行业主管部门

电网信息化行业的主管部门为工信部,其主要职责包括:

提出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和政策,协调解决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重大问题,拟订并组织实施工业、通信业、信息化的发展规划,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升级,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统筹推进国家信息化工作,组织制定相关政策并协调信息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等。

(2)行业监管部门和机构

目前电网信息化行业的监管部门和机构主要是国家能源局,以及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等行业自律性组织。

国家能源局在电力领域的主要职责包括:

组织制定电力领域产业政策及相关标准;监管电力市场运行,规范电力市场秩序,监督检查有关电价,拟订各项电力辅助服务价格,研究提出电力普遍服务政策的建议并监督实施,负责电力行政执法;监管油气管网设施的公平开放;负责电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可靠性管理和电力应急工作,制定除核安全外的电力运行安全、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并组织监督实施,组织实施依法设定的行政许可。

依法组织或参与电力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

按规定权限核准或审核电力境外重大投资项目。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英文全称:

ChinaSoftwareIndustryAssociation,英文缩写:

CSIA)成立于1984年9月6日,由从事软件研究开发、出版、销售、培训,从事信息化系统研究开发,开展信息服务,以及为软件产业提供咨询、市场调研、投融资服务和其他中介服务等的企事业单位与个人自愿结合组成,经国家民政部注册登记,是唯一代表中国软件产业界并具有全国性一级社团法人资格的行业组织,民政部首批授予的AAA级行业组织。

2、行业政策及法规

近年来,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有关部门颁布的鼓励产业发展的重要政策性文件主要包括:

1999年6月,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颁布了《电力行业标准化管理办法》(国家经贸委令第10号),该文件规定电力行业涵盖的标准包括电力工业计算机应用与信息技术标准,电力调度自动化、通信和网络标准等。

2000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国发[2000]18号),该文件在投资融资体制、税收、产业技术、出口、收入分配、人才吸引与培养、采购、知识产权保护、行业组织与管理等多方面对软件行业进行大力扶持。

2013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颁布了《软件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工信部联软[2013]64号),该文件规范了软件企业认定工作。

2000年11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联合颁布《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0]25号),该文件制定了鼓励软件产业发展的若干税收政策,以增强信息产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2006年8月,原信息产业部发布了《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中长期规划纲要》,该纲要提出了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坚持服务国家目标、引领产业发展、市场技术互动、统筹规划协同的指导思想。

同时,纲要还明确了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等。

2008年1月,原信息产业部发布了《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十一五”专项规划》,该规划提出重点支持信息技术和传统产业技术相结合的集成创新,在重点发展的系统方面,经营管理要重点应用企业资源计划(ERP)等系统,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等。

2009年4月,工信部颁布了《软件产品管理办法》(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9号),该文件规范了软件产品的登记和备案、生产、销售、监督管理等工作。

2009年4月,国务院发布了《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该规划明确提出要将新型电子信息产品和相关服务培育作为消费热点,以信息技术应用有效带动传统产业改造,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进一步融合。

2010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该文件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确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2011年2月,国务院在《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发[2000]18号)基础上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发[2011]4号),该文件进一步明确在财税政策、投融资政策、研究开发政策、进出口政策、人才政策、知识产权政策、市场政策、政策落实等方面对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进行大力扶持。

2011年6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商务部及知识产权局联合颁布了《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11年度)》(2010年第10号),该文件将软件、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列入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

2012年4月,工信部颁布了《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该文件将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列入了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并提供出发展和提升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对于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国家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2013年2月22日,国家发改委编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其中,将智能电网相关产品及服务纳入其中,包括“智能电网芯片”、“大规模电网安全保障和防御体系及智能调度技术”、“智能配电、用电技术”等。

2013年8月23日,工信部颁布《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提出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工业由大变强。

在电力领域实施信息技术产用合作专项计划,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试点示范,并加强工业控制系统的系统信息安全管理水平。

2013年9月3日,南方电网公布《南方电网发展规划(2013—2020年)》,用以指导2013-2020年南方电网发展的行动纲领,明确了南方电网发展以直流为主的西电东送技术路线,形成适应区域发展、送受端结构清晰、定位明确的同步电网主网架格局,确定了稳步推进跨省通道建设、完善各省输电网、加强城乡配电网建设、积极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大力推动技术进步、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积极开展周边电力合作、完善电网应急体系八项重点任务。

2015年1月31日,北京市通过《北京市电网中长期发展空间布局规划》,明确了输变电站工程站址落实、未来配电网互联互通、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国家电网公司“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电从远方来、来的是清洁电”的具体举措;构建以调控指挥中心为核心,以中心城区应急抢修中心、区县调控指挥分中心、智能监控站、应急抢修服务网点为节点的“1+4+17+N+X”服务体系。

基本建成安全可靠、智能高效、绿色低碳的首都电网。

二、行业发展现状

1、电网信息化行业发展概况

根据电力行业的发展特点、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技术特点及用户需求的不同,可将我国电网信息化行业的发展历史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信息化建设初级阶段

我国电力工业信息技术应用最早起步于二十世纪60年代,从生产过程自动化起步,主要涉及电网调度、电力试验数字计算、工程设计科研计算、发电厂自动监测/监控、变电站(所)自动监测/监控等。

但在当时,信息技术发展较为薄弱,应用仍然以电力生产自动化应用为主。

二十世纪80年代初,电力行业开始使用计算机系统,并开始开发建设管理信息化的各类单项专业系统,其中比较典型的系统包括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发电厂生产自动化控制系统、电力负荷控制预测、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电力仿真系统等,但大多以单系统应用为主,还未形成网络化、规模化应用。

(2)厂网分离、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阶段

二十世纪90年代,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电力信息化从单机、单项应用向网络化、整体性和综合性应用发展,信息技术应用由单一应用发展到综合应用,由操作层向管理层延伸,一些专项应用系统也进一步发展到更高水平,特别是1997年8月原电力工业部颁布了《全国电力计算机网络建设规划》,更是拉开了电力信息网络建设的大幕。

在本阶段,电力信息化技术的主要促进因素来自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同时为适应技术的发展,国内电力企业也适时进行调整,开始网络系统的搭建。

二十世纪末,电力信息化行业在电力体制改革的背景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为了实现政企分开,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满足市场化发展需求,我国电力行业从1997年开始经历了一系列改革,最终将电力资产按照发电(即电厂)和输供电(即电网)两类业务进行划分和重组,实现厂网分离。

电厂和电网的分离促使电力分工更加精细化、专业化,信息化建设重点更加突出,对专业信息化建设产生了强大的推动力,从事电力信息化建设的IT企业迅速发展壮大。

在本阶段,出现了一批专注于电力信息化建设的专业性厂商。

(3)信息化建设深化应用阶段

2006年,以国家电网公司“SG186工程”规划出台为标志,我国电网行业信息化逐步进入深化应用阶段。

在电网信息化快速发展阶段,各地电网企业大多自行规划建设信息化系统。

在我国加强电力资源优化调配大背景下,信息化在数据互联互通、业务协同等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电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开始重视统一化和集成化。

2009年以来,随着智能电网建设规划以及国家电网公司资源计划系统(“SG-ERP”)的推出,电网企业信息化投入将继续保持稳定的增长。

以国家电网公司为代表的电网企业,在“十二五”期间将按照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要求,实施人力资源、财务、物资集约化管理,构建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体系,实现发展方式转变。

目前,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电网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

在新形势下,电网企业将重点加强各类业务系统的协同性,实现系统的智能性,满足国家对电力运营的需求,而这也对信息化厂商的技术水平和对用户需求的把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电网信息化行业市场投资情况

(1)电力行业投资情况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力行业也保持了快速的发展态势。

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数据,2008年至2013年期间,电力工程建设完成投资整体保持在较高水平,除2009年因刺激经济方案影响突增外,基本保持稳步增长,2013年度电力工程建设完成投资已达7,611亿元。

电力工程建设完成投资主要由电源(即发电业务)建设投资和电网建设投资两部分构成,其中电网2008年到2013年共增长了34.97%,年复合增长率达到6.18%,表明我国电力行业重心已经逐步从发电能力建设,向输电、配电能力建设方面倾斜。

以特高压坚强智能电网为代表的智能电网建设逐步开始启动,成为拉动未来电网建设投资的主要驱动力量。

(2)智能电网投资情况

2009年8月21日,国家电网公司发布了《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第一阶段重点项目实施方案》,标志着该公司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第一阶段工作全面启动。

智能电网将有效推动我国电网发展方式的转变,相应的一系列新兴技术的研发将有助于我国占领新兴产业制高点,是“十二五”期间电力企业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

智能电网投资主要基于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的“十二五”电网智能化规划,全面指导“十二五”期间坚强智能电网建设。

依据上述国家电网公司电网智能化规划,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可划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电网智能化规划,国家电网公司将在“十二五”期间投资2,861.1亿元开展智能电网建设,具体情况如下:

(3)电力信息化投资情况

电力信息化投资主要包括电厂信息化投资和电网信息化投资两大部分。

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长的放缓,电力信息化需求已经逐步从快速增加供应量向精细化供配方向发展,电厂信息化投资增速逐步放缓,而电网信息化投资尤其是智能电网建设,成为拉动电力信息化投资保持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

根据北京时代计世资讯有限公司对我国电力行业IT投资规模数据统计显示,2014年中国电力行业的IT投资规模达到了264.9亿元人民币,较2013年增长14.23%,依然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

预计到2019年,电力行业信息化投资规模将达到507.7亿元,保持持续稳定增长态势。

电力信息化投资的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

3、智能控制中心解决方案的市场容量及未来增长趋势

针对电力行业而言,智能控制中心的建设是为了适应大型资产密集型企业的集约化管理服务的,主要的应用领域有电网调度中心、电力交易中心、应急指挥中心、供电服务中心、信息调度及容灾中心、运营监测(控)中心、生产集中监控中心。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建设发展规划,以及集约化及精益化的管理要求,智能控制中心的建设正在向全国各地市覆盖、发展。

同时,根据当前技术的发展现状,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系统信息化安全建设的需求,电网公司需要不断对其智能控制中心等进行系统升级、技术改造或新建。

另一方面,智能控制中心的建设并不是电力行业特有的,而是面向各行业的。

因此,未来随着大型企业集约化、精益化管理的深入,更多的智能控制中心将衍生出来,提供更大的市场空间。

三、行业竞争状况

1、行业竞争格局

电网信息化市场经过了多年的发展,业内主要厂商已经在各自领域形成了特色优势,尚未出现具有垄断地位的厂商。

目前电网信息化行业内主要国外厂商包括SAP、埃森哲、IBM等企业,该等企业主要为电网企业提供总体咨询和规划;行业内主要国内厂商包括: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南京南瑞集团公司、远光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恒华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该等企业主要为电网企业提供信息化项目的建设与维护。

2、主要企业

目前,电网信息化市场正处于深化发展阶段,还没有厂商形成垄断地位,行业内并无龙头企业。

(1)智能控制中心解决方案领域

根据参与2012、2013年国家电网公司总部智能控制中心业务主要设备集中采购招投标的公司情况,智能控制中心解决方案领域主要企业情况如下:

(2)智能电网综合监控、生产管理解决方案领域

智能电网综合监控、生产管理解决方案领域主要为南瑞集团及其下属公司。

南瑞集团及其下属公司作为国家电网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其前身为国家电力主管部门的直属科研机构,因此国家电网公司大部分软件系统开发均委托其进行。

2014年,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电网自动化业务收入为610.60亿元。

(3)其他领域

电力信息化其他细分领域,主要有远光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海联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朗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恒华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各企业情况如下:

注:

上表中朗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数据截至2013年末,其他财务数据均截至2014年末。

四、行业经营模式和特点

1、区域性

经过厂网分离、电力体制改革后,国内形成了以国家电网公司和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两大电网集团为主的格局,各地区电网信息化建设水平差距逐步缩小,但是由于用电需求存在较大差异,发达地区的电网信息化投入仍高于欠发达地区。

此外,由于电网信息化建设一般由集团公司指定在个别区域开展试点,试点结束后进行统一推广。

因此,本行业呈现出一定的区域性特点。

2、季节性

由于本行业企业的客户主要为国内大型电网公司及相关企业,电网企业垂直管理的特性,决定了电网公司内部投资审批决策、管理流程都有较强的计划性。

一般而言,电网企业在前一年第四季度制订下一年的各类(含信息化)项目计划,经电网公司总部各部门审批后,每年前两个季度开始分批逐步开展项目招标和项目启动工作,在第三、四季度集中施工,并对符合验收条件的项目在年末进行正式验收。

因此,受客户管理流程因素影响,本行业企业在每年度第三、四季度的收入和净利润往往高于第一、二季度,呈现出收入不均衡的特点。

3、周期性

电网企业的投资规划一般受到宏观经济和国家五年发展规划的影响。

但是,电网信息化作为电网行业,尤其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电力行业整体周期性的影响相对于电网设备制造行业较小,电网信息化行业总体仍旧保持较稳定增长的态势。

五、行业技术水平及发展趋势

我国电网行业信息化建设起步早,投入规模大,总体技术水平较高。

由于我国电网行业的特殊性,信息化建设领域倾向于选择与国内厂商进行合作。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电网信息化相关厂商的技术水平快速提高,在某些领域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国外先进水平。

在目前的发展阶段,我国电网信息化行业的技术发展呈现以下趋势:

1、一体化管理趋势

电力生产具有同时性,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是一个同时发生的过程,电力生产调度的一体化管理,将极大地提升电力生产效率和电网精细化管理水平。

我国电网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逐步加大了一体化信息管理的投入力度。

2006年起,国家电网公司陆续启动了旨在实现一体化信息管理的“SG186工程”和“SG-ERP”工程,进而全面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

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业务信息的一体化管理将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2、智能化趋势

智能性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特征,我国电网信息化建设逐步朝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2009年,国家电网公司“SG186工程”的建设完成标志着我国电网信息化已实现数据信息大集中,未来电网信息化建设将重点提升电网的智能化水平。

一方面,电网信息化将进一步加强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以及调度等环节的智能化管理,提升电能的传输和使用效率;另一方面,电网规模的扩大和电气设备的升级将产生更多有价值的数据,针对海量数据的智能化分析可实现电网的实时监控和风险预警,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因此,智能化已成为电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需求和趋势。

六、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1)电力行业的稳定发展为电网信息化市场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必要保证

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为各行各业(如工业、农业、国防、交通、科研)提供基础支撑。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电力行业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日益重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十二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目标为7%,在未来几年内我国经济仍将保持稳健较快的发展态势,由此将带来的电力需求的扩大和消费的增长,将进一步带动电力建设改造投资的增长。

据国家电网公司的预测,2015年全国装机容量将达到14.7亿千瓦,“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8.9%,“十三五”年均增长4.6%,2030年将达到24.7亿千瓦;而2015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6.3万亿千瓦时,最大负荷10.1亿千瓦,“十二五”年均增长率分别为8.6%和8.9%;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8.3万亿千瓦时,“十三五”期间用电量年均增长率为5.6%;2030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10.4万亿千瓦时,最大负荷17.3亿千瓦,2020-2030年年均增长分别为2.3%和2.7%。

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滚动研究报告》,“十二五”期间,全国电力工业投资将达到6.1万亿元,比“十一五”增长88.3%。

随着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的不断深入,尤其是节能减排、智能电网、电源结构调整等概念的提出,电力信息化行业也将保持持续、快速的发展。

(2)智能电网建设将继续保持高额投入,电网信息化市场空间巨大

基于智能电网在节能减排,提升电力资源利用率,提高电力企业用户生产管理能力方面的突出作用,我国在未来几年仍将继续对智能电网保持高额投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明确指出了“加强能源输送通道建设”、“推进智能电网建设”等战略规划。

同时,规划中还将智能电网纳入战略新兴产业,作为重点发展对象。

国家电网公司“十一五”期间提出全面实施信息化“SG186工程”,大力推进电网信息化发展;其后的“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中,进一步明确了推进智能电网建设的步骤和重点,提出了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利用先进的通信、信息和控制技术,构建以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互动化为特征的自主创新、国际领先的智能电网的战略发展目标,并计划于2009年至2020年间分三阶段实施。

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也提出关于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战略,注重信息技术与公司管理及业务的深度融合,拟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加快信息化建设,建立一体化的信息体系,实现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和监控。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逐步实施,电网信息化作为智能电网核心内容之一,未来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可视化、物联网、多媒体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电网信息化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快速更新逐步成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在电网信息化领域,可视化技术、物联网技术、多媒体展现技术等技术的应用极大提高了电力行业用户管理和决策水平。

具体来说,随着计算机数据处理性能的快速提升,音视频编解码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可视化技术日趋成熟,可根据用户需求实现综合展示,并可实现个性化的交互;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远距离、大范围的监测控制成为可能,可帮助提高电网整体的控制管理能力;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丰富了信息展现的方法和方式,尤其是大屏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可视化技术应用的发展。

因此,多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电网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4)国家为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政策

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行业发展促进政策,主要包括《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发[2000]18号)、《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发[2011]4号)、《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11年度)》(2010年第10号)和《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上述文件统筹了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创新、应用和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