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探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384738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6.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勘探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地质勘探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地质勘探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地质勘探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地质勘探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质勘探报告.docx

《地质勘探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勘探报告.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质勘探报告.docx

地质勘探报告

附图及附件:

1.勘察点平面布置图..................................................................................(1张)

2.工程地质剖面图.....................................................................................(32张)

3.钻孔柱状图............................................................................................(77张)

4.剪切波报告.............................................................................................(1份)

5.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表.........................................................................(3张)

6.原位测试成果表.....................................................................................(5张)

7.土工试验成果表.....................................................................................(3张)

8.岩石试验成果表.....................................................................................(2张)

9.水质、土质腐蚀性试验成果表.............................................................(2张)

1工程勘察概述

1.1工程概况

南昌中海金钰地产有限公司开发的位于南昌市顺外路与洪都中大道交汇处东南角附近,北靠玉带河,东临东华宛小区,南为二六0厂宿舍楼,西面临小区道路。

详见下图1。

图1场地地理位置图

总用地面积为20569m2,总建筑面积为64257m2,为一住宅小区,主要建筑为三栋32层住宅楼(含一层地下室)、一栋8层住宅(含一层地下室)、一栋11层住宅(含一层地下室)、一栋9层住宅、一栋10层住宅及部分纯一层地下室,临中间道路区域含1至2层商铺。

框架~剪力墙结构,拟采用桩基础,设计±0.00m相当于黄海高程21.10m,场地现有标高约20.00m(黄海高程),整平标高约20.80m(黄海高程),地下室范围详见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地下室开挖深度由基础埋置深度及场地整平标高根据表1确定。

拟建建筑物概况详见下表1:

拟建建(构)筑物设计条件概况表表1

名称

层数

地下室层数

拟用基础形式

结构类型

单柱最大荷载

基础埋置深度(m)

地基变形允许值

住宅

32F

1

桩基础

框剪

约15000KN

约5.1

整体倾斜≤0.0025,平均沉降量≤200mm

住宅

8~11F

1

桩基础

框剪

约5000KN

约5.1

整体倾斜≤0.003,平均沉降量≤200mm

住宅

9~10F

桩基础

框剪

约5000KN

约3.0

整体倾斜≤0.003,相邻柱基沉降差0.002l0

商业

1~2F

桩基础

框架

约1000KN

约1.5

整体倾斜≤0.004,相邻柱基沉降差0.002l0

地下室

1F

1

桩基础

框架

约1000KN

约5.0

相邻柱基沉降差0.002l0

注:

l0为相邻柱基的中心距离(mm)。

受南昌中海金钰地产有限公司的委托,南昌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勘察分院于2015年09月15日进入场地,于2015年11月06日完成该项目勘察全部野外作业。

1.2勘察目的及要求

根据本次详细勘察委托要求,主要目的是详细查明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为拟建工程的施工图设计、工程施工提供所需的工程地质资料。

具体要求如下:

1、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

2、查明场地地形、地貌特征,查明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并分析与预测发展趋势,提出合理的整治方案建议;

3、查明场地范围内各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提出地基基础、基坑支护、工程降水和地基处理设计与施工方案的建议;

4、对需要进行沉降计算的建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

5、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6、查明场地地下水的类型、埋藏和赋存条件、动态变化,并判断其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提供设计抗浮水位,提供基坑开挖降水相关参数和相应方法与控制措施;

7、评价场地地震效应、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提供建筑场地地震烈度及评价场地地震稳定性;

8、根据国家现行的规范、规程和标准进行本次勘察,勘察孔布置的数量及深度应满足相关规范及设计要求,并最终提供满足国家标准及符合设计要求的勘察成果;

1.3勘察依据及执行的技术标准

1、勘察技术要求(勘察委托书)、工程勘察合同、勘察大纲

2、国家现行的勘察规范及有关规范、规程及标准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6)《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7)《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

8)《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2013)

9)《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10)《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11)《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

12)《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

13)《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J50123-1999)

14)《岩土工程基本术语标准》(GB/T50279-2014)

15)《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

1.4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表2

级别

依据

工程重要性等级

层数30层以上

场地复杂程度等级

基础位于地下水位以下

地基复杂程度等级

岩土种类较多,分布不均匀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甲级

1.5勘察工作完成情况

1.5.1勘察方法

据勘察任务书以及相关规范要求,根据建筑布置相应的勘察孔。

在收集临近场地工程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我院编制了“勘察纲要”,根据《工程勘探平面布置图》,布置了相应的勘察工作量。

本次勘察采用了钻探、原位测试(标准贯入、重型动力触探、波速测试)、室内土(岩)样测试分析、工程测量等手段。

具体如下:

(1)钻探

1)勘探点平面布置及深度控制:

按照相关规范要求,钻孔平面位置详见附图“钻孔平面位置图”。

布孔主要原则:

建筑物区域勘探点结合平面位置,按建筑边线进行布孔,布孔间距按小于24米执行,地下室钻孔布置因受场地条件限制,按地下室边线外1-3m进行布置钻孔,钻孔间距均小于25m;本次勘察共布置钻孔77个,其中控制性钻孔30个,一般性钻孔40个;32层建筑物区域一般性钻孔孔深钻入基岩9m~10.5m、控制性钻孔孔深钻入基岩12m~13.8m,8~11F建筑物区域一般性钻孔孔深钻入基岩7m~8m、控制性钻孔孔深钻入基岩9m~9.8m,纯地下室区域钻孔钻至基岩面。

2)钻探工艺:

上覆土层采用冲击钻进,开孔口径为130mm,黏土层岩芯采取率不小于90%,砂土层地下水位以上采取率不小于80%、水位以下采取率不小于70%,碎石层采取率不小于50%,每回次进尺控制在0.5m以内。

基岩采用回转钻进,终孔口径为91mm,完整岩层采取率不小于80%,破碎岩层不小于65%,钻探回次进尺控制在2.00m以内。

(2)采样

原状土样采用薄壁取土器采集,土试样质量等级为Ⅰ级,土样取出后及时对铁质样盒进行密封,装入防震箱,岩石试样直接在钻探岩芯中均匀采取,采用塑料包装袋和塑料胶带密封包装,并泡在水里,及时送至实验室;水样采用塑料瓶封装,加入大理石粉。

在样品的包装、搬运、贮存、防护和交付等环节避免人为扰动因素,确保原状土样质量不发生人为破坏。

采用截取钻探岩芯为岩石样,岩、土样采集密封后及时移交实验室。

(3)原位测试

1)标准贯入试验:

结合钻探在粉质黏土、中砂中进行试验。

采用导向杆变径自动脱钩式落锤装置进行,落距为76cm,锤重63.5kg;试验前保持孔底干净,预贯入15cm后,开始记录每贯入10cm的锤击数,每次累计贯入30cm。

本次勘察在上部土层和砂层共进行了34次标贯试验。

2)重型动力触探试验:

结合钻探在砾砂层及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层中进行试验。

采用导向杆变径自动脱钩式落锤装置进行,落距为76cm,锤重63.5kg;采用间断式连续贯入。

本次勘察在砾砂层及强风化岩层共进行了6.3米动探试验,每次贯入10cm。

3)波速测试

测试采用单孔法进行剪切波波速测试,地面双向击板激振,距钻孔孔位1.5m左右处设置一模拟激发SH波(横波水平分量)震源板。

在板两端进行激发,产生剪切波和压缩波,被安置在井中三分量探头接收。

本次勘察在场地内选择zk10、zk16、zk23、zk60及zk69共5个钻孔进行测试,测试深度分别为29.20m、29.50m、29.60m、29.00m及27.00m。

(4)工程测量

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及《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要求,我公司测量人员采用GPS仪器现场测放并采取点位地面高程;平面位置允许偏差±25cm,高程允许偏差±5cm。

放样控制点为业主提供的位于场地内北侧道路上的两个已知点,钻孔坐标为北京54坐标系统,孔口高程为黄海高程。

详见下表3

控制点坐标表1

控制点

X

Y

H

A1

52310.172

41666.203

A2

52306.499

41765.480

20.00

(5)室内实验

1)粉质黏土:

包括含水率、湿密度、液限、塑限、压缩系数、粘聚力及内摩擦角试验项目,以及由试验项目换算所得的干密度、土粒比重、饱和度、天然孔隙比、液性指数、塑性指数及压缩模量项目

2)粗粒土:

主要为颗粒分析试验项目;

3)岩石:

包括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天然单轴抗压强度、烘干单轴抗压强度试验项目,以及由试验项目换算所得的软化系数;

4)场地水与土腐蚀性:

主要为水质简分析,土的水溶液腐蚀性分析试验项目;

5)试验标准执行《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2013)及《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等规范要求进行相应试验。

1.5.2完成工作量

野外作业于2015年11月06日结束,勘察累计完成实物工作量见表4:

完成工作量一览表表4

项目

孔数

总进尺

原状土样

扰动砂样

岩样

水样

土腐蚀性试验

标准贯入试验

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剪切波速测试

钻孔测量

单位

数量

77

1931.10

32

57

42

4

4

34

6.3

5

77

1.5.3质量评述

本次施工的勘察孔,经现场验收,全部满足勘察质量要求,钻探、原位测试、土工试验工作均符合规范规程要求,数据可靠,可作为建筑设计的依据。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1地形、地貌概况

勘察场地属于赣江二级阶地,地势较为平坦。

场地原为村落,现已拆除。

场地已整平,现有地面标高19.23~22.27m。

该场地上覆土层为第四系全新统杂填土(Q4ml)及第四系更新统赣抚冲积层(Q3al)粉质黏土和砂土层,下伏基岩为早第三纪(E)泥质粉砂岩、泥岩。

2.2地基土(岩)层结构及特征

经钻孔揭露,该场地岩土层自上而下分别为:

杂填土-1、杂填土-2、粉质黏土、中砂、砾砂、强风化泥质粉砂岩、中风化泥质粉砂岩

(1)、中风化泥岩、中风化泥质粉砂岩

(2)。

第①-1层(Q4ml)杂填土-1:

灰褐色,松散,稍湿。

为原建筑拆迁残留建筑垃圾,大部分含大量混凝土块,直径10-70cm不等。

部分区域表层为30cm厚混凝土道路,下部为路基填中粗砂,大部分区域回填时间约十三年左右。

场地内均有分布,层厚5.20~0.60m,层顶标高22.27~19.23m。

第①-2层(Q4ml)杂填土-2:

灰黑色,松散,很湿~饱和。

为原水塘底部淤积粘性土与人工回填砖渣、混凝土块等杂物的混合物,回填杂物含量10%-50%不等,回填时间约十三年左右。

受到一定程度的压实作用。

场地内在20号剖面以东钻孔见有分布,层厚4.80~0.60m,层顶埋深5.20~0.60m,层顶标高19.49~16.13m。

第②层(Q3al)粉质黏土:

灰黄、褐黄色,可塑~硬塑,,以硬塑状为主,稍湿。

网纹状,干强度中等,中等压缩性,中等韧性,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泽。

局部钻孔该层夹薄层黏土,层厚小于0.5m,呈尖灭状,黏土分布无规律。

场地内除zk18、zk36未见分布外,其他钻孔均有分布,层厚6.90~0.70m,层顶埋深6.50~0.90m,层顶标高19.36~14.05m。

第③层(Q3al)中砂:

灰黄色,稍密状,稍湿~湿。

颗粒矿物成份主要为长石、云母等,分选性一般,级配较差,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含量约70%左右。

场地内均有分布,层厚5.60~0.80m,层顶埋深8.70~5.70m,层顶标高14.94~11.30m。

第④层(Q3al)砾砂:

灰黄色,中密为主,局部稍密,很湿~饱和。

大于2mm的颗粒含量约40%左右,亚圆形,矿物成份主要为长石、云母等,级配一般,分选性一般,局部夹圆砾薄层。

场地内均有分布,层厚12.30~7.30m,层顶埋深12.50~6.90m,层顶标高12.99~7.79m。

第⑤层(E)强风化泥质粉砂岩:

棕红色,强风化,泥质胶结,粉砂质结构,裂隙极发育,表面风化呈土状和碎块状。

岩石坚硬程度属极软岩,岩体极破碎,基本质量等级V级。

场地内钻孔均有分布,纯地下室区域钻孔未揭穿,揭露厚度1.40~0.30m,层顶埋深20.80~18.80m,层顶标高1.74~-0.36m。

第⑥-1层(E)中风化泥质粉砂岩

(1):

紫红色,中风化。

岩芯呈短柱状~柱状(长度10-60cm),粉砂质结构,泥质胶结,节理裂隙较发育。

部分岩芯见溶蚀小孔洞(孔径约0.5~1.0cm),为硫酸钙分解形成。

属软化岩石,岩石坚硬程度属极软岩,岩石质量指标较差(RQD=65-75),岩体破碎,基本质量等级V级。

场地内除纯地下室未揭露外,其他钻孔均见分布,层厚3.40~1.80m,层顶埋深22.10~19.80m,层顶标高0.47~-1.26m。

第⑥-2层(E)中风化泥质粉砂岩

(2):

紫红色,中风化。

岩芯呈短柱状~柱状(长度15-70cm),粉砂质结构,泥质胶结,节理裂隙较发育,岩石坚硬程度属软岩,岩石质量指标较好(RQD=75-90),岩体较完整,基本质量等级IV级。

软化系数为0.34~0.39,属软化岩石。

场地内除纯地下室未揭露外,其他钻孔均揭露,揭露层厚6.70~0.50m,层顶埋深31.50~22.50m,层顶标高-2.53~-4.98m。

第⑦层(E)中风化泥岩:

青灰色,中风化。

泥钙质胶结,泥质结构,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部分岩芯见溶蚀小孔洞(孔径约0.5~1.0cm),为硫酸钙分解形成。

属极软岩,岩石质量指标较差(RQD=45~70),岩体质量等级为Ⅴ级。

场地内部分钻孔揭露,揭露层厚2.30~0.50m,层顶埋深29.50~22.00m,层顶标高-2.03~-9.61m。

综合分析:

钻孔深度揭露的场地地层范围内,⑥-1中风化泥质粉砂岩、⑦中风化泥岩,为相对软弱岩体,除在⑥-1中风化泥质粉砂岩、⑦中风化泥岩层见直径0.5~1.0cm溶蚀孔洞外,整体岩层未见其他洞穴、临空面、破碎岩体。

⑥-2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岩体较完整性质较好且稳定。

2.3地下水、场地土的评价

2.3.1地下水埋藏条件

勘察期间钻孔地表下1.0~2.2米间见第一层地下水,初见水位标高约为18.3米,为上层滞水,水量较小,赋存于填土层之中,主要接受降雨入渗补给及生活废水的渗漏补给,向低洼处、水塘中排泄。

由于土的孔隙差异,未见统一稳定水位,且水量大小随季节变化。

地表下9.00~11.00米可见第二层地下水为地下孔隙潜水,初见水位标高约为10.20米,赋存于中砂层及以下砾砂层;初见时水量较小,随钻孔深度增加,水量逐渐增大。

主要由赣江侧向补给,水位随季节变化而涨落。

在勘察期间其稳定水位埋深9.00~11.0米,标高约为9.90米左右,无承压性。

孔隙潜水年变化幅度约1.50~2.00m。

本次勘探深度范围内基岩裂隙水贫乏。

2.3.2水腐蚀性评价

上层滞水:

该场地所取地下水按环境类型划分为Ⅱ类,按地层渗透水层划分该地下水属强透水层中的地下水,根据两组水样(zk46、zk26)水质分析试验数据(见下表5)表明:

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

上层滞水水质腐蚀性评价表表5

孔号

深度

PH值

侵蚀性CO2

HCO3-

Cl-

SO42-

总矿化度

NH4+

Mg2+

按环境类型对混凝土结构

按地层渗透性对混凝土结构

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

m

--

mg/L

mmol/L

mg/L

mg/L

mg/L

mg/L

mg/L

ZK46

2.5

7.32

10.86

8.17

20.03

170.36

984.23

1.98

39.39

微腐蚀性

微腐蚀性

微腐蚀性

ZK26

3.1

7.82

13.28

8.23

22.79

188.12

931.36

1.80

29.88

微腐蚀性

微腐蚀性

微腐蚀性

综合评价

微腐蚀性

微腐蚀性

微腐蚀性

地下潜水:

该场地所取地下水按环境类型划分为Ⅱ类,按地层渗透水层划分该地下水属强透水层中的地下水,根据两组水样(zk73、zk17)水质分析试验数据(见下表6)表明:

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

地下潜水水质腐蚀性评价表表6

孔号

深度

PH值

侵蚀性CO2

HCO3-

Cl-

SO42-

总矿化度

NH4+

Mg2+

按环境类型对混凝土结构

按地层渗透性对混凝土结构

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

m

--

mg/L

mmol/L

mg/L

mg/L

mg/L

mg/L

mg/L

ZK73

12.5

7.32

2.41

3.84

35.22

47.81

397.31

2.16

17.55

微腐蚀性

微腐蚀性

微腐蚀性

ZK17

17.5

6.99

7.24

1.76

26.24

70.02

251.24

1.90

8.46

微腐蚀性

微腐蚀性

微腐蚀性

综合评价

微腐蚀性

微腐蚀性

微腐蚀性

2.3.3土腐蚀性评价

四组土样(ZK13、ZK2)土质腐蚀性试验数据如下表7):

土质腐蚀性评价表7

孔号

深度

PH值

HCO3-

Cl-

SO42-

Mg2+

按环境类型对混凝土结构

按地层渗透性对混凝土结构

对钢结构

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

m

--

mg/kg

mg/kg

mg/kg

mg/kg

ZK13

5.2-5.4

5.79

463.23

66.89

168.89

19.69

微腐蚀性

微腐蚀性

微腐蚀性

微腐蚀性

ZK2

4.6-4.8

5.87

416.05

19.07

0.00

0.00

微腐蚀性

微腐蚀性

微腐蚀性

微腐蚀性

ZK16

3.7-4.0

7.06

765.99

59.26

104.63

52.93

微腐蚀性

微腐蚀性

微腐蚀性

微腐蚀性

ZK55

5.7-5.9

6.24

461.91

35.73

72.11

13.68

微腐蚀性

微腐蚀性

微腐蚀性

微腐蚀性

综合评价

微腐蚀性

微腐蚀性

微腐蚀性

微腐蚀性

该场地环境类型按Ⅱ类考虑,所取土样属弱透水土层,根据表7中土质腐蚀性试验数据评价表综合分析:

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

综上所述:

土和水的微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中钢筋分解性侵蚀,应参照《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2008,考虑防腐措施。

2.4气象及水文条件

2.4.1气象条件

南昌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7.8℃,最低气温-9.9℃,最高气温43.2℃。

年降雨量具有分配不均的特征,每年5月~8月份降雨量较集中,降水量占全年总量的51%,为丰水期;10月~翌年2月为少雨季节,为枯水期,降水量占总量的12.8%。

根据南昌市气象台资料,多年年平均降雨量1610.08mm(1971~2004年),最大年降雨量2356.6mm(1998年),最小年降雨量1046.2mm(1963年),最大日暴雨量208.9mm,最大时降雨量58.7mm,年平均降雨天数142天。

全年无霜期259~280天;年平均雷暴日为58.6天,属多雷区。

南昌处在季风区内,季风气候显着。

冬季多为偏北风,夏季东南--西南风。

全年主导风向为偏北风,平均风速2.1m/s。

2.4.2水文条件

南昌市地处鄱阳湖滨湖前后缘地带,地表水系发育,属鄱阳湖水系,素有江南水乡之美誉。

省内五大水系中最大的河流为赣江(赣江横穿南昌市区)。

赣江:

流经南昌市区注入鄱阳湖,全长827km,总流域面积8.3万km2,在八一桥下游分为北支、中支、南支三支。

据八一桥水文站观测资料,一般水位标高14.5~17.5m,有记录的最高水位黄海高程22.52m12.77m24.21m,五十年一遇洪水位为23.76m,二十年一遇洪水位为23.25m。

最大洪峰流量21200m3/s(1982年6月20日),最枯流量172m3/s,最大流速2.53m/s。

本场地距赣江约5.6公里,地下潜水与赣江存在一定的水力联系。

2.5场地历史地震及地震效应

2.5.1历史地震

据2002年《江西省地震志》,震中在南昌及附近地震4次,见表8。

南昌市及附近区域历史地震及地震效应表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