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docx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
工程造价专业“现代学徒制”
人才培养方案
一、建设基础
(一)、专业建设概况与特色
工程造价创设于1999年,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09余人,随着我省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招生规模逐年扩大。
本专业立足河北,面向行业,着力培养懂经济、会算量、善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专业发展定位准确。
专业开设17年来,通过深化教学内涵建设,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培养方案,针对岗位能力开发课程的人才培养思路,初步形成了“双证融合,近距离上岗”的专业特色。
同时,采取以赛促学的方式,多次组织和举办工程造价手工算量技能大赛,2015年选派工程造价专业的五名同学代表学院参加了第二届“广联达杯”BIM毕设大赛,获得三等奖。
这些举措,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连续三年就业率为92%以上。
(二)、初步建立校企合作形式下的人才培养模式
工程造价专业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发挥校企两个育人主体作用,依据工程造价员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按照职业岗位所需专业基本能力、单项能力、综合能力三段递进,创建“工学结合、能力递进、双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融入行业企业文化,校企共同设计,形成具有本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工程造价专业教研室现有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10名,校内兼课教师16名,并有着从低到高递进式的教师队伍,无论从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等各方面都具备着显著优势。
教师队伍中还有行业专家、评标专家等参与教学。
目前教师队伍专兼结合,结构基本合理,素质优良,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本专业现有教师4名,校内兼课教师16名,4名教师取得了国家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或工程师资格,并在企业兼职。
教师队伍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强专业课程建设的力度,本专业建成《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校级优质课程1门。
本专业教师主(参)编高职教材8本。
其中主编的《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等三本教材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职高专教育)。
(四)、校内实习实训条件建设
在原有国家级建筑技术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开展调研工作,会同行业企业专家经充分论证后制定各实验实训室建设方案并实施,累计完成约600万元的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任务。
配合课程开发,对“教学做”一体化模型进行二次设计改造,做相应施工过程、工程质量等教学点标记,营造现场环境氛围。
新建“教学做”一体化教室5个,满足不同教学模式需求,进行教学环境开发设计,配合教学方法改革,改善教学环境,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满足校内实验实训教学和对外技术服务顺利开展,建立一套符合“全天候开放”的基地运行制度,包括实训基地管理人员制度、指导教师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实训基地卫生与安全管理制度、实训基地教学规章制度等12项制度。
校内实训基地不仅满足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需求,同时还服务于工程造价、工程监理、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给排水工程技术等专业,不仅为学生提供职业技能训练平台、为教师提供科研平台,同时为对外技术交流、社会服务提供基础平台。
开展技术咨询服务工作初见成效
(五)、在的问题与不足
现代学徒制是指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是与教师、企业外聘教师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与传统的人才培养存在很大区别,所以在实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我们存在着不足与差距,主要表现在:
1.师资方面:
师资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和教学改革的成败。
目前教师的数量略显不足,能力方面,缺乏实际工程经历,实践能力比较薄弱,指导学生实践环节就力不从心,不适应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所以无论从教师数量到教师实践能力都有待于提高。
2.实训基地:
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实训基地应该建有工程造价软件应用实训及培训认证实训室、校企共建工程招标代理工作站和工程造价咨询工作站、工程造价专业数字化信息实训室,创造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实施双师制教学,真正实现实际工作情境搬到校内开展,学生按照参与实际项目过程学习,按培养标准用实际工作过程完成教学任务。
3.校企合作有待深入
现代学徒制是指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企业外聘教师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但是由于各方利益的原因,校企合作还流于表面形式,没有达到深度融合,难以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借鉴或引进企业进学校,借助学校的影响力,来促进校企的深度合作,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建立和完善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将学校本位教育与工作本位培训紧密结合,使企业回归职业教育主体之一的地位;使学生于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在师傅指导下习得岗位操作能力;学生和企业相互认同,学生成为企业准员工,学校和企业组成育人共同体.
实行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我们将会引进造价咨询机构,聘请有经验的造价工程师把真实的工程实例、工作过程融入学生实训中,使学生在学校就能身临其境、真实地模拟工作环境,最大限度实现和就业零距离。
(二)、具体目标
1、建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面向基层,培养适应项目实施阶段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有一定的职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实际动手能力和职业技术能力的适应工程造价岗位需要的技能型专门人才。
具体岗位是造价工程师助理,分布在建设单位、施工企业、设计部门、监理公司、咨询公司、工程造价管理等部门,主要从事工程造价的编制工作,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和应用软件进行工程计量、计价和招投标文件的编制。
采用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教学任务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双导师”共同完成,建立“双导师”人才培养机制。
学校专业教师主要完成相应的理论课程。
实训课程以实践教学为主,融合岗位职业标准,强化岗位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培育,主要由企业师傅和学校专业教师共同负责组织教学实施与考核评价。
2、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的课程体系设计
工程造价专业是集技术、经济、法规于一体。
所以行业企业对从事工程造价岗位的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经验和专业技术要求尤其严格。
传统教学模式侧重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
职业教育除了技术知识的学习,更重视专业领域的工作经验、职业素养、工作技巧的传授。
而这些采用常规的课堂教学方式很难获得。
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可以有效解决上述困境。
通过企业调研,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梳理典型工作过程,重构典型职业能力,以典型职业能力为主线,构建以项目为载体的课程体系。
第一阶段,建筑工程基础知识的学习,内容涵概建筑识图、施工技术与组织、建筑结构与构造。
采用传统授课形式,以老师讲授为主,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基本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并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二阶段,从工程造价员核心能力培养出发,确定出造价员需具备的核心知识。
使学生充分理解建筑安装工程定额。
初步具备编制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图预算、工程量清单、投标报价的能力。
该阶段课程采用专项技能训练的形式开展,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校内指导教师起辅指导的作用。
第三阶段,引入校外企业专家,构建“师傅”和“徒弟”共同工作的平台,以具体的项目任务为媒介由“师傅”提供示范和样本式的手把手教,“徒弟”通过观察、模仿、领会、试做、修整、完善、提高等过程,在体悟和历练过程中,获得工作技巧、工作经验。
3、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
在充分利用好现有实习实训资源的基础上,引企入校设立分公司,共建校内工程造价咨询工作站。
由校外资深造价师、校内教师共同组成造价咨询工作站。
利用工作站的平台,实施学徒制培养模式:
制订专业发展规划,明确专业定位;开展项目课题研究活动、指导专业建设改革;审核课程标准等重要教学文件、制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制订实践教学条件建设规划;对外提供工程造价咨询服务。
4、师资队伍建设
要进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最关键的是师资队伍。
现代学徒制的教学任务必须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形成双导师制。
校企合作,建立完善“双师”(专业教师+企业师傅)队伍,以保证“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能够顺利开展。
共同做好“双师”(教师+师傅)教学与管理,共同做好学生实训与就业工作。
校企联合教研室的主要职责有:
制定相关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参与学校师资与企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开展相关教学与培训;进行学生质量考核与评价标准制定和实施。
三、建设内容
(一)、创新“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以工程造价专业“工作室”为平台,建立“双导师制”(教师+师傅)联合传授知识和技能,从而达到以工学交替、实岗育人为基础,加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推进工程造价专业现代学徒制产教结合、校企融合、双师建设、课程体系构建、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评价等改革,提升我院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1、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建筑市场企业调研,培养面向建筑企业、房地产企业、工程造价咨询、招标代理、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监理等企业的工程造价岗位,具备工程造价岗位必备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能够从事工程项目计量与计价文件编制、工程造价的分析与控制等工作,具有吃苦耐劳和奉献精神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通过引企入校,将社会行业里真正需要具备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在“学徒制”这个人才培养模式下形象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虽然在课堂里,也能接触到最新的行业标准和内容,真正做到理论知识的与时俱进。
2、人才培养模式
紧紧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过程与造价员工作过程有机结合,通过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形成具有鲜明高职特色的“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与行业企业合作,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实施三段式的教学组织模式。
该模式下,人才培养过程划分为三个教学阶段,即:
第一阶段(第1、2、3学期):
基本能力培养。
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基本能力。
第1~3学期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第1学期为基础知识学习,除素质教育和部分职业基础课程外,主要集中进行建筑构造、结构、施工等方面的教学,增强感性认识,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基本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第2、3学期为专业知识学习,主要集中进行定额的组成与应用以及工程计量与计价方面的教学,以建工系实训基地大模型为载体设计教学内容,即将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设计安插在理论课时的教学过程中,不再对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严格界定,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灵活安排课时分配。
老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实现“工学结合”,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这种方式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联系,相互呼应,知识体系得以有效连接,使在校期间训练的每个知识点连成了线,学生也能够轻而易举的将每条线连贯成知识体系,真正做到了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的相得益彰。
第二阶段(第4学期):
单项能力培养。
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4学期,将第1~3学期的内容进行整合,进行定额应用技能训练和工程计量与计价单项技能训练。
将工程拆分为《土方与基础项目技能训练》、《混凝土与模板项目技能训练》、《砌体项目技能训练》、《装饰装修项目技能训练》、《水暖项目技能训练》、《电气项目技能训练》。
每个单项训练均以实际工程为依托,通过变换不同工程使学生接触到不同形式的分部工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且任务简短明确,易于训练。
通过以上各单项训练,可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顶岗能力。
为下一阶段的综合训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阶段(第5、6学期):
综合能力培养。
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第5、6学期在校内进行综合应用能力实训及职业拓展能力的培养和实训。
组织学生参与招标代理工作站和工程造价咨询工作站的实习工作,按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结合实际工程项目,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模拟仿真岗位工作环境,亲自参与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文件的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