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运行操作规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80914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7.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艺运行操作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工艺运行操作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工艺运行操作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工艺运行操作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工艺运行操作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艺运行操作规程.docx

《工艺运行操作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艺运行操作规程.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艺运行操作规程.docx

工艺运行操作规程

一、工艺简介--------------------------------------------------------02

二、预处理系统-----------------------------------------------------04

三、臭氧催化系统--------------------------------------------------06

四、水解酸化工艺--------------------------------------------------08

五、接触氧化工艺--------------------------------------------------10

六、芬顿流化床-----------------------------------------------------13

七、加药系统--------------------------------------------------------16

八、污泥脱水系统--------------------------------------------------19

九、水质化验分析--------------------------------------------------21

十、工艺巡视--------------------------------------------------------45

十一、机械设备-----------------------------------------------------47

十二、设备维护和保养--------------------------------------------50

附:

工艺设备表

 

一、工艺简介

本公司污水处理厂整套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为:

来水——事故池/稳定池——砂滤罐——臭氧催化氧化反应器——水解酸化池——接触氧化池——芬顿流化床反应器——沉淀池——活性炭过滤罐——最终达标排放。

本套工艺为哈尔滨辰能工大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工程实际经验和中试实验结果研究中深思熟虑而提出的具备先进技术、成熟工艺、处理效果显著、运行可靠、高效节能、经济合理的污水处理工艺方案,并由哈尔滨辰能工大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工艺设计和施工;采用了大量的国内先进的水处理专利技术和设备,展现了现代先进技术与环保工程的有机结合;其中臭氧催化氧化反应器、芬顿流化床反应器、V型沉淀池均为先进的专利技术设备,水解酸化和接触氧化投加的工程菌种也是经过实验培养驯化而成的特殊微生物菌种。

本厂处理的污水主要为青霉素、6APA废水,其具有水质复杂,污染物质含量高、COD值高、有毒有害物质多、生物难降解物质多等特点;结合污水水质及现场情况处理工艺中最先采用先进的高级氧化技术——臭氧催化氧化,该工艺反应器占地面积小,利旧现场原有臭氧发生部分设备节省投资,操作简单;其去除率稳定,可达30%以上;并且其反应后催化生物水解,污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大部分被分解转化成小分子物质,生物毒性物质也大部分被去除,后端可以进行低成本的好氧生化强化处理,为后续处理工艺增加了可生化性。

水解酸化工艺采用了高密度填料固定床生化处理技术,该工艺投资费用低运行操作简单、运行成本低,投加了实验特殊培养的工程菌种,其处理效果显著,去除率可达50%以上,并且污水中大量的大分子有机物被水解酸化为简单有机物,有利于后端生物处理工艺。

水解后端接触氧化工艺采用的为聚氨酯接触填料和培养驯化的高效工程裂解菌种,最佳去除效率具有25%左右;V型沉淀池作为接触氧化工艺的二次沉淀池,其占地面积小、沉淀效果佳、出水SS低,且具有中低液位污泥回流和排泥系统,给接触氧化提供了硝化反硝化的选择。

芬顿流化床技术,是现阶段国内应用最多最广的先进技术,芬顿流化床反应器具有占地面积小、节约药剂、去除率高的优点,与传统芬顿相比可不投加浓硫酸从而其运行操作更简单化,芬顿流化床反应器的去除率可达60%以上,是本厂污水达到一级A标准排放的有力保证。

经过简单的工艺介绍后,下面带来详细的工艺运行操作规程。

本规程是用于指导污水处理、正常运行的技术文件和依据,本规程适用于污水处理站的水处理操作运行员工,也适用于管理、化验、技术和维护检验人员,还可供有关专业人员参考。

污水处理营运人员,应进行相关岗位的培训,应达到懂原理、会操作、能诊断、可排故,同时还可进行简单的维护管理,保证处理效果。

本套工艺系统采用物化(物理和化学)和生化(生物工程)相结合,以生化工艺为主导的工艺流程,对废水进行处理,经过分离、沉淀、调节、生化等工艺单元,将无机污染物以固体分离,有机污染物转换成CO2、H2O和剩余污泥,使污水得到净化。

下附:

工艺流程框意图。

 

二、预处理系统运行操作规程

(一).目的:

为了规范本岗位各位员工的操作方法,使本工序达到工艺设计的要求,更好的配合其他工艺系统运行,并使其简单方便运行减少人力物力投入和节约能源,特制定本运行操作方法。

(二).适用范围:

本运行操作规程仅适用于本厂水质稳定池、事故池、砂滤、碳滤的操作。

(三).职责:

运行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本操作规程,技术总工、技术员负责本操作规程的培训和监督。

(四).工艺简介及运行操作

1.稳定池和事故池

1.1.出水稳定池事故池简介:

(1)稳定池为调节出水水质,保证水质稳定达标排放而建造;若芬顿沉淀池排水达不到环保要求,可流入出水稳定池,开启稳定池提升泵将不达标的废水再次提升进入工艺系统进行二次处理,也可提升进入活性炭过滤反应器进行过滤,以保证每一滴出水的达标排放。

(2)事故池为来水异常或厂区工艺设备检修时的事故贮水池,也是来水水量水质调节池。

事故池内废水可通过提升水泵提升依次进入厂区各个工艺系统进行水处理。

1.2.工艺运行控制点:

稳定池和事故池有效池容均为1500m³。

1.3.工艺运行操作:

(1)若芬顿反应沉淀池出水不达标可直接切换阀门,关闭沉淀池总排水阀门,打开稳定池进水阀门进入稳定池。

稳定池满容量后,切换回阀门,并打开稳定池提升水泵出口阀门和砂滤或活性炭进出水阀门,开启提升泵提升污水依次进入沙滤等工艺系统内进行再处理或进入活性炭过滤罐进行深度处理,最后达标排放。

(2)若来水水质异常或工艺设备故障系统无法进水时,可开启事故池进水阀门,关闭工艺系统进水阀门,来水可进入事故池调节水质缓冲水量。

待工艺系统恢复正常后,切换回阀门,并打开事故池提升水泵出水阀门和砂滤进出水阀门,开启提升泵提升污水依次进入砂滤等工艺系统进行处理。

2.砂滤和碳滤

2.1.砂滤、碳滤简介:

(1)、砂滤罐、碳滤罐作为预处理工艺,是在一定的压力下,使原液通过罐内介质,介质的触絮凝、吸附、截留,去除杂质,从而达到过滤的目的;主要作用是截留水中的大分子固体颗粒和胶体,使出水澄清,为下端处理工艺减轻负荷。

本厂共有三座砂滤罐和碳滤罐,轮流使用和反冲洗。

2.2.工艺控制点:

设计滤速8-12米/小时,反清洗强度9-15L/秒•平方米,冲洗历时5-12分钟,进水水压≥0.04Mpa , 反冲洗进水水压≥0.2Mpa,膨胀率为20%-50%。

 

2.3.工艺操作:

其操作主要是通过调节4个阀门,改变水流的方向,运行时是上进下出,1号阀门和3号阀门打开,开启进水泵压力达到后过滤罐开始运行;反洗的是下进上出,2号阀门和4号阀门打开,开启反冲洗水泵,通过阀门调节水量进行反冲洗,再通过排污阀将反洗的污水排出,然后通过正洗,直至出水清澈干净为止。

(五).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1.潜水提升泵启动后无流量,不上水或流量小;可能为叶轮堵塞、缠绕脏污,管道或阀门止回阀处堵塞,应及时检查清理。

 

三、臭氧催化氧化工艺运行操作规程

(一).目的:

为了规范本岗位各位员工的操作方法,使本工序达到工艺设计的要求,使工艺达到最佳状态处理效果,并使其简单方便的运行减少人力物力投入和节约能源,特制定本运行操作方法。

(二).适用范围:

本运行操作规程仅适用于本厂臭氧催化氧化工艺系统的操作。

(三).职责:

运行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本操作规程,技术总工、技术员负责本操作规程的培训和监督。

(四).工艺简介及运行操作

1.臭氧催化氧化工艺

1.1.工艺简介:

臭氧催化氧化技术是基于臭氧高级氧化技术,它将臭氧的强氧化性和催化剂的吸附性、催化特性结合起来,能较为有效的解决有机物降解不完全的问题。

本工艺采用多相催化氧化技术利用固态催化剂在常压下加速液相的氧化反应,具有高效氧化效能,催化剂以固态存在,易于与水分离,二次污染减少,简化了处理流程。

对那些吸附容量比较大的催化剂,当水与催化剂接触时,水中的有机物首先被吸附在这些催化剂表面,形成有亲和性的表面螯合物,使臭氧氧化更高效。

这类催化剂具有高效催化活性,能有效催化活化臭氧分子,臭氧分子在这类催化剂的作用下易于分解产生如羟基自由基之类有高氧化性的自由基,从而提高臭氧的氧化效率吸附和活化协同作用,这类催化剂既能高效吸附水中有机污染物,同时又能催化活化臭氧分子,产生高氧化性的自由基,在这类催化剂表面,有机污染物的吸附和氧化剂的活化协同作用,可以取得更好的催化臭氧氧化效果。

这些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主要表现对臭氧的催化分解和促进羟基自由基的产生。

臭氧催化氧化过程的效率主要取决于催化剂及其表面性质、溶液的pH值,这些因素能影响催化剂表面活性位的性质和溶液中臭氧分解反应。

1.2.工艺运行控制点:

温度为15℃以上;PH值为3——6之间;臭氧投加量

根据进水水量水质实际情况进行调节,前臭氧接触时间一般为2~4min,投加量一般为0.5~1.5mg/L;后臭氧接触时间一般不小于10min,投加量一般为1.5~2.5mg/L,水中余臭氧为0.2~0.4mg/L;查看高浓度臭氧浓度分析仪显示的基本浓度(9.2——151.2mg/L)和气体流量计显示流量,来计算臭氧的投加量。

1.3.工艺运行操作:

本厂臭氧催化氧化处理工艺共两座反应器,可同时并联运行,也可间歇运行。

(1)开启两座反应器进水出水阀门,开启砂滤系统及至臭氧催化氧化反应器进水管路阀门,反应器开始进水;观察进水电磁流量计,调节进水阀门,调控进水流量在需要范围内;

(2)开启反应器曝气主管和10个支管阀门,罗茨鼓风机启动,反应器中污水开始曝气搅拌;(3)开启反应器硫酸加药管阀门,启动硫酸加药泵,反应器开始加药,控制水质PH值3-6,具体根据水质和工艺情况调整,主要为前期调试酸洗反应器内催化剂而投加;(4)开启臭氧投加管线阀门,启动制氧和臭氧发生系统(详细操作方法请查阅设备说明书),按臭氧的投加量进行适当的调整臭氧发生器的加载功率,开始投加臭氧。

(5)臭氧催化氧化工艺系统的出水通过切换调整阀门可进入生化水解酸化池和水解酸化水质混合池(即5号池、无填料和活性污泥),根据不同情况需要来运行工艺。

当来水COD浓度较高400——500mg/L或500mg/L以上时,可关闭俩侧混合池进水阀门,打开水解酸化配水箱进水阀门,水进入生化水解酸化池;相反若来水COD浓度较小,则切换阀门进入混合池;避免当COD污染物浓度低时,臭氧与有机污染物反应不完全,出水中臭氧残留量过大进入生化水解酸化池杀死破、坏微生物菌种,给水解酸化池造成极大的危害。

(6)在水解酸化混合池(即水解5号池)内设有臭氧工艺系统回流泵,根据工艺需要调整回流泵阀门调节回流流量,一般回流量控制在50%——100%之间。

(五).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1.臭氧系统回流泵不上水。

臭氧系统回流泵为氟塑料自吸泵,启动前需加水再启动。

2.出水COD高,去除率低。

臭氧投加量过小,增加臭氧投加量。

3.出水气味大,进入水解池后有污泥上浮。

臭氧残留量大,杀死破坏水解微生物;应降低臭氧投加量或切换出水至混合池。

4.臭氧发生器显示屏显示冷却水流量异常,流量开关已断开。

冷却循环水量不足、管路阀门未开、开启角度小或管路堵塞、止回阀损坏;向发生器内注入冷却循环水,检查管路和阀门。

(六).注意事项

1.臭氧属于强氧化剂,人吸入臭氧后会感觉难闻,并发展到眼、鼻、喉、呼吸器官粘膜受到刺激,引起咳嗽、头疼、喉痛,直至水肿。

若感知车间环境内有一定浓度的臭氧存在或有臭氧泄露情况,应尽快开始车间门窗或排风装置,必要时需带防毒面具,停机,待车间内臭氧浓度感知不到时,开始进行检查检修。

2.注意保持冷却水的水量及水质,发现浑浊及时换水。

3.电机、发生器主机等设备应保证良好的接地。

4.严禁依靠、攀爬罗茨风机、臭氧发生器、制氧机等设备,严禁将手或身体其他部位伸入罗茨风机运转传动部位。

5.严禁非专业人员开启配电柜柜门或触动其他带电原件。

6.在设备检修时应挂出警示牌,防止他人开机运行造成伤害,并应有人在现场监护。

(七).应急处理

1.如发现臭氧有泄漏处,应紧急关闭臭氧发生系统,通风后进行维修。

2.如发现电机漏电应先挂警示牌,然后通知相关人员进行检修。

3.管道泄漏时应先关闭泄漏段两端阀门,紧急进行维修。

 

四、水解酸化工艺运行操作规程

(一).目的:

为了规范本岗位各位员工的操作方法,使本工序达到工艺设计的要求,使工艺达到最佳运行状态和处理效果,并使其方便运行减少人力物力投用和节约能源,特制定本运行操作方法。

(二).适用范围:

本运行操作规程仅适用于本厂生化水解酸化池系统的操作。

(三).职责:

运行操作人员必须充分理解学习本规程,并严格执行本操作规程,技术总工、技术员负责本操作规程的培训和监督。

(四).工艺简介及运行操作

1.水解酸化池

1.1工艺简介:

水解酸化处理方法是一种介于好氧和厌氧处理法之间的方法,和其它工艺组合可以降低处理成本提高处理效率。

水解酸化工艺根据产甲烷菌与水解产酸菌生长速度不同,将厌氧处理控制在反应时间较短的厌氧处理第一和第二阶段,即在大量水解细菌、酸化菌作用下将不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溶解性有机物,将难生物降解的大分子物质转化为易生物降解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从而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为后续处理奠定良好基础。

水解是指有机物进入微生物细胞前、在胞外进行的生物化学反应。

微生物通过释放胞外自由酶或连接在细胞外壁上的固定酶来完成生物催化反应。

水解阶段是大分子有机物降解的必经过程,大分子有机物想要被微生物所利用,必须先水解为小分子有机物,这样才能进入细菌细胞内进一步降解。

酸化阶段是有机物降解的提速过程,因为它将水解后的小分子有机物进一步转化为简单的化合物并分泌到细胞外。

酸化是一类典型的发酵过程,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主要是各种有机酸。

1.2工艺运行的控制点:

温度为15℃以上,pH为6—7,DO为0.5—1,填料上微生物浓度为10-50万mg/l,进水COD浓度控制在300——500mg/l内,出水COD浓度控制在150——280mg/l内,设计满负荷停留时间2小时,上升流速1.56m/h。

1.3工艺运行操作:

(1)臭氧催化反应器出水重力流入水解酸化配水箱或DSM来水压力流直接进入水解酸化配水箱,打开进水管道、出水管道阀门,调节配水箱进水阀使进入两座配水箱的水量基本相同,配水管出水均匀。

(2)待水位淹没填料层污泥床后,开启罗茨鼓风机进行曝气,调节每组水解酸化池曝气调节阀门调控其曝气量大小基本相同且曝气均匀,溶解氧量0.5——1之间。

(3)水解酸化池出水通过出水堰流入5号混合池,混合池内水通过导流洞流入中和池(投加氢氧化钠调PH中性),中和池水漫过玻璃钢隔断溢流入混凝池,同时开启混凝搅拌机加药(PAM/PAC)混凝;混凝后通过管道水流入水力澄清池,澄清沉淀后出水堰出水流入下一段工艺系统接触氧化池。

(4)水解酸化池内分填料污泥床区和清水层区,待处理污水以及滤池反冲洗时脱落的剩余微生物膜由反应器底部进入池内,并通过水流冲刷与污泥床快速而均匀地混合。

由于水解酸化的污泥龄较长(一般15~20天),水解酸化污泥床较厚,类似于过滤层,从而将进水中的颗粒物质与胶体物质迅速截留和吸附。

由于污泥床内含有高浓度的兼性微生物,在池内缺氧条件下,被截留下来的有机物质在大量水解—产酸菌作用下,将不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溶解性物质,将大分子、难于生物降解的物质转化为易于生物降解的物质;同时,生物滤池反冲洗时排出的剩余污泥(剩余微生物膜)菌体外多糖粘质层发生水解,使细胞壁打开,污泥液态化,重新回到污水处理系统中被好氧菌代谢,达到剩余污泥减容化的目的。

所以定期的对水解酸化填料层污泥床进行反冲洗是必要的,时间为15——20天冲洗一次,每次30——60分钟。

反冲洗方式采用气洗,调节每组水解酸化池曝气量,使其加大泛花力度,使大量剩余污泥微生物膜脱落排出池内。

(5)若水力澄清池内污泥量过多,下段工艺不需要增加微生物菌种,可选择打开排泥阀门,排泥至贮泥池,排泥时间30——60分钟。

(6)定期脱落的生物膜要取样,在实验室显微镜下做镜检,观察并分析微生物生长繁殖情况,要求做到每周1——3次镜检,并拍照和文字记录显微镜下微生物状态。

(五).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1.曝气池有厌氧臭味,曝气池供氧不足,DO值(溶解氧)偏低出水氨氮有时较高;加大曝气量、增加反冲洗时间或周期。

2.污泥发黑曝气池DO过低或进水负荷过高,加大曝气量、增加反冲洗时间或周期。

3.细小污泥漂浮,污泥缺乏营养进,C/N不合适,投加营养按BOD5:

N:

P=100:

5:

1。

4.上清液浑浊出水水质差;F/M(污泥有机负荷)过高,有机物氧化不彻底,污泥浓度不够,减少进水量培养成熟的活性污泥。

5.池表面泡沫呈黑色;污泥老化,泥龄过长,脱落生物膜附于泡沫上,增加反冲洗时间或周期。

6.显微镜下污泥色泽转淡;供氧过大,污泥负荷太低,进水营养不足,污泥自身氧化分解减少曝气量加大进水量投加营养按BOD5:

N:

P=100:

5:

1。

(六).注意事项

1.防止电机等漏电触电。

禁在设备处于带电运行的情况下进行维修工作。

2.非特殊工作,不得翻越水池栏杆,以免发生危险。

在没有足够的保护设施下,不得进行高空作业、修理照明灯具或处理设备。

3.严禁向池内投掷石块等杂物。

4.严禁开启配电柜柜门或触动其他带电原件。

5.在设备检修时应挂出警示牌,防止他人开机运行造成伤害,并应有人在现场监护。

在需下池检修时,必须有保护人员在旁,不得单独进行工作。

6.注意保护各类处理设备,不得在设备上摆放物品及攀爬

7.秋季树叶脱落,落入池内容易造成出水堰堵塞,应及时清理干净,注意保持池顶环境卫生。

 

五、接触氧化工艺运行操作规程

(一).目的:

为了规范本岗位各位员工的操作方法,使本工序达到工艺设计的要求,使工艺达到最佳运行状态和处理效果,并使其简单方便运行减少人力物力投入和节约能源,特制定本运行操作方法。

(二).适用范围:

本运行操作规程仅适用于本厂生化接触氧化好氧池系统的操作。

(三).职责:

运行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本操作规程,技术总工、技术员负责本操作规程的培训和监督。

(四).工艺简介及运行操作

1.一级接触氧化池

1.1工艺简介:

生物反应池内充填填料,已经充氧的污水浸没全部填料,并以一定的流速流经填料。

在填料上布满生物膜,污水与生物膜广泛接触,在生物膜上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的作用下,污水中有机污染物得到去除,污水得到净化。

本厂区的接触氧化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是活性污泥微生物通过培养训化,使微生物生长在聚氨酯填料上,聚氨酯方形填料表面和内部挂满生物膜,增加了微生物的浓度,同时增加了微生物同废水中有机污染物质的接触面积,利用微生物摄取有机物后,通过代谢活动,约有1/3被分解、稳定,并提供其生理活动所需的能量,约有2/3被转化,合成新的细胞物质,即进行微生物自身生长繁殖。

合成的新细胞物质即为污水生物处理中的活性污泥,通常称其为剩余活性污泥。

1.2工艺运行控制点:

温度为15℃以上,pH为7.2-8.5,DO为2-4,SV%为30%-40%,填料上微生物浓度为5-50万mg/l,进水COD浓度控制在200mg/l内,出水COD浓度控制在120mg/l内,设计满负荷停留时间22小时。

1.3工艺运行操作:

(1)水解酸化池出水重力流流到南北两侧两个接触氧化池,通过调节接触氧化池进水阀门使两个系统进水量基本相同;

(2)开启罗茨风机两台(一大一小),调节接触氧化池上曝气量调节阀门,使各个池内曝气量大小基本相同,曝气均匀(本曝气系统采用鼓风机供气、池底曝气头释放);(3)每个接触氧化系统1号池为第一个进水池负荷略高,1号池生化处理过后废水流入2号池,所以2号池内负荷略小,通过对有机物负荷分析1号池内曝气量调节要略大于2号池,也可通过对溶解氧仪数据的分析进行相应的调整。

(4)如有局部曝气无效果或曝气量微小,可能为曝气头曝气管内进水充满杂物,可开启排空管排污阀门将水下曝气管道内污水排出即可。

2.V型沉淀池

2.1沉淀原理简介:

(1)V型沉淀池中普遍存在着四个区:

清水区、絮凝区、成层沉降区、污泥压缩区。

一般存在着两个界面:

泥水界面和压缩界面。

(2)混合液从V型沉淀池进水口折流进入V型沉淀池以后,形成一个絮凝区。

絮凝区上部是清水区,清水区和絮凝区之间有泥水界面。

(3)絮凝区下是一个成层沉降区,此区内固体固体浓度基本不变,沉速也基本不变。

絮凝区中絮凝情况的优劣,直接影响成层沉降区中泥花的形态、大小和沉速。

(4)靠近池底处形成污泥压缩区。

压缩区与成层沉降区之间有一明显界面,固体浓度发生突变。

运行正常的、沉降性能良好的活性污泥,在污泥压缩区的积存量是很少的。

V型沉淀池有中液位集泥斗和低位集泥斗,配有两座污泥箱,分为中低两套污泥、硝化液回流或排泥系统;中液位集泥斗污泥量较小主要目的为硝化液回流,低位集泥主要为剩余污泥量过多排泥。

2.2工艺运行控制点:

SS为100mg/l左右,出水COD浓度为80-120mg/l,停留时间1.6小时。

2.3工艺操作:

(1)在沉淀池内,活性污泥中的溶解氧只有消耗,没有补充,容易耗尽。

缺氧时间过长可能影响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活力,并可能因反硝化而使污泥上浮,故浓缩时间一般不超过2h,就应该采用污泥回流。

(2)开启污泥回流泵,把沉淀池内污泥回流到一级接触氧化池内再次利用,开启时间看污泥量的多少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也可开启污泥回流泵,切换阀门把沉淀池内剩余污泥回流到污泥浓缩池池内进行浓缩脱水。

(3)V型池中有中液位、低液位两套污泥回流排放系统,两套系统间歇开启。

3.二级好氧池

3.1二级好氧池简介:

本好氧池即SBR池,即续批式活性污泥法。

主要作用V型沉淀池出水重力流入SBR池进行不同微生物菌种的再次生化处理降解。

SBR系统分为几个阶段:

进水——搅拌——曝气——沉淀——滗水,在搅拌和沉淀阶段大多数反硝化细菌是异样型兼性厌氧细菌,这些反硝化菌在反硝化过程中了利用各种有机底质作为电子供体,NO3作为电子受体,逐步还原NO3-至N2。

从而达到脱氮的目的。

3.2工艺运行控制点:

DO为2-4mg/l,SV%为30%-40%,进水COD浓度为100mg/l,出水COD浓度为80mg/l,停留时间12小时。

3.3工艺操作:

(1)开启好氧阀门间内进水阀门,待混合液将低速推流器已全部没过后,开启低速推流器进行推流搅拌,使好氧池内微生物和混合液充分混合。

待进满水后开启潜水曝气机,为好氧池内活性污泥提供足量的氧气,使活性污泥微生物分解吸收废水中的有机物。

反应时间到则停止曝气进行沉淀,之后开启滗水器排水至中间水池;具体时间周期安排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定。

(2)好氧池污泥浓度高于4500mg/l、SV30大于40%则启动池内污泥泵排泥至污泥浓缩池,排泥时间根据具体情况定。

(五).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1.曝气池有厌氧臭味;曝气池供氧不足,DO值(溶解氧)偏低出水氨氮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