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379317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6.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宣化四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第Ⅰ卷阅读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小议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从陶诗中的“樊笼”谈起

鲁枢元

  “樊笼”象征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生存处境,是陶渊明诗文中的核心意象之一,如: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人类自己创造的文明,支撑了人类的现实生存,却把人束缚在文明的种种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开篇第一句话便是: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国际歌》曾唱遍全世界:

“让思想冲破牢笼”“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

从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看,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倒不是太难,“新世界”要完全冲破牢笼却难办得多,哪怕仅仅是冲破思想的牢笼。

   如果说陶渊明生活的农业时代“樊笼”(“樊”字从木)还是由“木头”制作的;那么,到了工业时代,在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木笼”变成了“铁笼”:

“这个铁笼是机器般的非人格化的,它从形式理性那里借来抽象力量将人禁锢其中”,它“冷静超然,逻辑严密,等级森严,庞大无比”,“它最终要无情地吞噬一切”,“一直持续到人类烧光最后一吨煤的时刻”。

人类文明在不断发展,人对自然的控制力在不断加大;但更糟糕的是,人们对自然、对他人的控制力量越是强大,人们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

   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确实有一套自我粉饰的招数,能把牢笼打理得如同五星级宾馆,使囚犯忘记自己还是囚犯,使囚犯们积极踊跃地甘当囚犯。

牢笼固然可恶,对于现代人来说,更可怕的是失去了“走出牢笼”与“回归自然”的自觉意识。

   现代人普遍相信“进步论”,相信现在比过去好,未来比现在好。

这种进步论若是以地球生态的尺度来衡量,是不足以证实的。

我们的地球生态不但现在不比过去好,未来更让人担忧。

尽管如此,现代人还是一心“向前进”,没有人愿意“向后退”,哪怕是后退一小步。

诗人陶渊明则不同。

陶渊明的一声长啸“归去来兮”,实乃对自己前半段人生道路的沉痛反思: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应该说这是一种诗人的哲学,或曰:

回归诗学。

    现代人一心期盼乘着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甚至宇宙飞船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一路向前。

如此的“飞速发展”,现代人果真距离幸福美满的天堂越来越近了吗?

那也许只是一厢情愿罢了。

我们急促前进企望切近前方的目标,但当我们走近看到它时,它却与我们更加疏远了。

一线希望在于:

新时代的灾难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将会再度把人们逼上回归之路,即所谓希望正在于绝望之中。

正如现代西方政治哲学家列奥•施特劳(1899—1973)说过的:

“当人类走到现代性的尽头,实际上就必然会回到‘古代人’在一开始就面临的问题上。

1.下列关于“牢笼”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现代社会的“牢笼”是指人类自己束缚在文明的种种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的生活状态。

B.“牢笼”是指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生存处境,与陶渊明所说的“樊笼”本质意义相同。

C.在“新世界”中,现实“牢笼”容易冲破,想冲破思想“牢笼”却难办得多。

D.工业时代的“牢笼”变成了“铁笼”,是一种冷静超然、逻辑严密、等级森严、庞大无比的非人格化文明。

2.下列不属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的一项是()

A.陶渊明的“归去来兮”,是对自己前半段人生道路的沉痛反思,值得现代人学习借鉴。

B.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C.现代社会文明进步了,科技发展了,但若是以地球生态这一尺度去衡量,却并不是真正的进步。

D.现代人一心期盼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可真正的幸福美满却与我们更加疏远了。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现代人一概相信“进步论”,相信现在比过去好,未来比现在好,所以他们一心“向前进”,没有人愿意“向后退”,哪怕是后退一小步。

B.人对自然的控制力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也在不断加大,与此同时,人们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

C.现代人失去了“走出牢笼”的自觉意识,所以用一套自我粉饰的招数,把牢笼打理得如同五星级宾馆,心甘情愿地陷入其中。

D.新时代的灾难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将会再度把人们逼上回归之路,当人类走到现代性的尽头,必然会恢复古代人的生活方式。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杨惟中,字彦诚,弘州人。

金末,以孤童子事太宗,知读书,有胆略,太宗器之。

年二十,奉命使西域三十余国,宣国威,布政条,俾诸国皆籍户口属吏,乃归,帝于是有大用之意。

皇子阔出伐宋,命惟中于军前行中书省事。

克宋枣阳、光化等军,下光、随、郢、复等州及襄阳、德安府,凡得名士数十人,收伊、洛诸书送燕都,立宋大儒周敦颐祠,建太极书院,延儒士赵复、王粹等讲授其间,遂通圣贤学,慨然欲以道济天下。

拜中书令,太宗崩,太后称制,惟中以一相负任天下。

定宗即位平阳道断事官斜彻横恣不法诏惟中宣慰惟中按诛之。

金亡,其将武仙溃于邓州,余党散入太原、真定间,据大明川,用金开兴年号,众至数万,剽掠数千里。

诏会诸道兵讨之,不克。

惟中仗节开谕,降其渠帅,余党悉平。

宪宗即位,世祖以太弟镇金莲川。

乃立河南道经略司于汴梁,奏惟中等为使,俾屯田唐、邓、申、裕、嵩、汝、蔡、息、毫、颍诸州。

初灭金时,以监河桥万户刘福为河南道总管,福贪鄙残酷,虐害遗民二十余年。

惟中至,召福听约束,福称疾不至。

惟中设大梃于坐,复召之,福不得已,以数千人拥卫见惟中,惟中即握大梃击仆之。

数日福死,河南大治。

迁陕右四川宣抚使。

时诸军帅横侈病民,郭千户者尤甚,杀人之夫而夺其妻,惟中戮之以徇,关中肃然。

语人曰:

“吾非好杀,国家纲纪不立,致此辈贼害良民,无所控告,虽欲不去,可乎?

岁己未,世祖总统东师,奏惟中为江淮京湖南北路宣抚使,俾建行台,以先启行,宣布恩信,蒙古、汉军诸帅并听节制。

师还,卒于蔡州,年五十五。

(节选自《元史·杨惟中传》)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宪宗即位/世祖以太弟镇金莲川/得开府/专封拜乃立河南/道经略司于汴梁/奏惟中等为使

B.宪宗即位/世祖以太弟镇金莲川/得开府/专封拜/乃立河南道经略司/于汴梁奏惟中等为使

C.宪宗即位/世祖以太弟镇金莲川/得开府/专封拜乃立河南道/经略司于汴梁/奏惟中等为使

D.宪宗即位/世祖以太弟镇金莲川/得开府/专封拜/乃立河南道经略司于汴梁/奏惟中等为使

5.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崩”指帝王和王后的死。

古人关于“死”的说法因人而异,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曰死。

B.“仗节”是手执符节的意思,古代在大臣出使或者大将出师的时候,皇帝授予他们符节,以此作为凭证和权力的象征。

C.“屯田”是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通过这种形式朝廷可以取得一些军饷和税粮。

D.“己未”是干支纪年法。

“天干”分别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地支”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惟中保护文脉,重视文化建设。

元军占领宋朝枣阳等地后,他搜罗当地名士和儒学著作,为宋代大儒周敦颐立祠,建立太极书院,弘扬儒学。

B.杨惟中大智大勇,善于招降安抚。

金朝余党大肆作乱,朝廷会集各道的兵力征讨却没能取胜,他前往劝谕,劝降了他们的首领,余党都被平定。

C.杨惟中惩恶保民,决不姑息迁就。

河南道总管刘福贪婪残酷,残害百姓,杀人之夫而夺其妻,杨惟中将其处死,河南由此清明安定了。

D.杨惟中有胆有才,深受朝廷器重。

他二十岁即被派往西域,圆满完成使命;晚年担任江淮京湖南北路宣抚使,蒙、汉军队将帅都归他指挥管辖。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延儒士赵复、王粹等讲授其间,遂通圣贤学,慨然欲以道济天下。

(5分)

(2)吾非好杀,国家纲纪不立,致此辈贼害良民,无所控告,虽欲不去,可乎?

(5分)

(二)古代诗歌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鹊桥仙

滕宾①

斜阳一抹,青山数点,万里澄江如练。

东风吹落橹声遥,又唤起、寒云一片。

残鸦古道,荒鸡村店,渐觉楼头人远。

桃花流水小桥东,是那个、柴门半掩。

注:

①滕宾:

一名斌,生卒年不详,大约宋末元初人。

曾任翰林学士,出为江西儒学提举。

后辞官弃家入黄安(今湖北红安)天台山为道士。

8.词的上阕的前三句有哪些意象?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6分)

9.词的下阕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词句做简要赏析。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理解性默写中的空缺部分。

(1)陆游《游山西村》中“,”两句,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

(2)《饮酒》诗人对永葆清高,正直的情操的原因的解释的句子是:

,?

(3)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  ,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李小文:

特立独行的“布鞋院士”

貌不惊人,神功盖世。

这是很多人认为李小文像《天龙八部》里扫地僧的理由。

在北师大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谢云看来,李小文是国内遥感界泰斗级的专家。

但第一次见面让谢云很意外。

当时,为了让学院在遥感领域进一步发展,领导邀请了在中科院遥感所的李小文,“那时他才53岁,已经有那么多成果了,在我们眼里那就是偶像。

一天,谢云下楼时,发现迎面上楼的男子穿着白衬衫黑裤子,手里拎着上世纪80年代流行的半圆形黑包,脚上是一双布鞋,“特别土,我还想这人来我们这儿有什么事,别人告诉我才知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小文。

偶像的这身装扮,让谢云很意外。

他后来听同事讲,李小文第一次到学院报到,就因为这身装束,被门卫挡在了外面,以为他是来推销的农民。

李小文在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做所长,白天在研究所上班,晚上回北师大做课题。

地遥学院晚上11点关门,李小文经常忙到很晚,每次回来都要叫值班室帮忙开门。

李小文去找系主任,“咱不是要办成国际一流大学吗?

你在美国时,看哪个国际一流大学晚上11点钟就把门锁了?

”后来院里把钥匙分给了李小文一把,再也不影响他忙到半夜了。

李小文说:

“我做课题的原则就是能够交差。

”但身边师生都知道他对科研有多严谨审慎。

学生胡容海说老师的“能交差”,指的可是把项目申请时下的承诺全部完成。

他审阅学生的报告,勘误是逐字逐句的。

学生的小组汇报做完,他说,“公式是不是再好好推一推”,抠出每一个符号的疏漏。

李小文的研究论文被广泛引用,波士顿大学地理系主任Strahler教授曾评价,李小文是遥感基础研究领域最顶尖的两三位科学家之一。

李小文的快乐来自学生。

有人曾问李小文喜欢带什么样的学生,李小文的观点是“有教无类”,“只要愿意跟我念书的,我都愿意带。

他经常用古诗词解释复杂的遥感理论。

谈到遥感的优势,李小文引用苏东坡《题西林壁》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讲到自己的成名作“遥感几何光学模型”,他说其实就是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中的“草色遥看近却无”,春草直生,远看绿色浓郁,但站到近处看,绿色就没有那么浓密了。

李小文喜欢和学生打赌,学生们也知道,老师和自己打赌另有用意。

有一次,一名学生在实验观测中发现,太阳可以从东北方向升起、西北方向落下。

李小文起初认为这有悖于人们的常识,为了给学生一个发现真理的机会,他就和这个学生打睹。

师生俩分头查阅资料,仔细论证。

最终,学生赢了老师。

他曾在博客里提到“老师合格的标准”:

让学生做自己的“掘墓人”。

李小文在中国科学院做讲座的一张照片走红网络,照片里,蓄着胡须的李小文穿着黑色外套,没穿袜子的脚上蹬着一双布鞋,不经意地跷着二郎腿,低头念着发言稿。

山村老人形象与院士身份形成的强烈反差,让很多人惊叹,“一派仙风道骨,完全就是古龙笔下的侠士”。

“李小文”作为关键词,迅速排在了搜索引擎的第一位;他在科学网开设的博客,点击量迅速超过了400万次。

媒体蜂拥而至,有时,他会在电话里赔笑,“理解一下,理解一下”;有时,他会用商量的语气说:

“再等等,等这波热点过去吧。

”他希望赶紧出个新闻,为自己那张被热炒的照片降降温。

一名博友说,李小文有文人的风骨,而这种风骨,就是现在学术界缺少的真性情,是学者本分的回归和做学问应有的那种心态。

(摘编自《新京报》2014年4月29日)

相关链接:

①李小文(1947~2015),遥感、地理学家,1985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地理学博士学位,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所长。

(摘自中国科学院学部与院士网)

②汶川地震后第二天,李小文在自己的博客上“道歉”,说大家都关注汶川的灾情,“但到现在我们还出不了一幅图”。

看见时任总理温家宝去灾区,在飞机上工作的照片里看的还是地图,而不是遥感出的现势图,李小文说,“我们搞遥感的,真是恨不得打个地洞钻下去,就算地震殉国算了。

”(摘自杨三喜《微观中国:

再无“扫地僧”》)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文章写的是李小文院士,却先写谢云教授的印象,目的是以谢云的意外反衬李小文的形象,使其更显与众不同,引起读者注意。

B.李小文去找系主任,希望不要在晚上11点就把地遥学院的大门锁了,既是不想麻烦值班室人员,自己出入方便以更好工作,更是希望形成学术研究之风。

C.学生的小组汇报做完,李小文说“公式是不是再好好推一推”,是因为他发现公式还有较大问题,又不想直接说出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D.用“扫地僧”来称呼李小文,兼有“貌不惊人”“神功盖世”两方面的考虑,文章围绕这个形象展开却又不止于此,还介绍了李小文身上的真性情。

E.山村老人形象与院士身份形成的强烈反差让李小文的照片在网络上迅速走红,原本不问世事的学者被广泛关注,连他自己也始料未及。

(2)为什么李小文被认为“神功盖世”?

请结合材料简述原因。

(6分)

(3)作为老师,李小文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有哪些特点?

请结合材料概括分析。

(6分)

(4)文中说“李小文有文人的风骨”,这种风骨在文中有哪些体现?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O分)

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由政府和农民按比例分担保金的农业保险,由于受灾认定难等弱点,推行面临重重障碍,因而,增强更为完善的政策标准成为当务之急。

B.由于各地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地方车改相对比较复杂,因此各地一定要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周密制定改革方案。

C.此时,他却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细心地调试着设备。

正是在他的影响下,刚刚还有些年轻的惊恐的战士,情绪很快平稳了下来。

D.专家建议,考生最好选择在20号前后报名,切忌不要拖到最后两天,以免因报名人数过多无法登陆或因初次审核被退回而延误报名。

13.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毕业后他的大学同学都顺理成章地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而他却改换门庭,另有所爱,一头扎进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中。

②今年的元宵晚会上,著名豫剧演员小香玉将《谁说女子不如男》唱得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令观众刮目相看、赞叹不已。

③我国绘画史上有一个时期把王石谷等四人奉为圭臬,凡是学画,都以他们为宗,有的甚至照摹照搬。

④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涣然冰释,生机勃勃。

⑤在那几年的工作学习中,杨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的教导在我听来如空谷足音,给我启示,带我走出困惑。

⑥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既有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典籍,也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各种流派的现代艺术,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前来参观的外国友人。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④⑥D.③⑤⑥

1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电子服务设施的普及,方便了大多数人,提高了服务的现代化。

 ①  一些老年人, ②  是不识字、不懂电脑、视力不便的人,  ③   难以充分享受这种便利,  ④ 可能成了“不便”。

  ⑤  这个群体的数量不大,但他们  ⑥  是最需关注的困难群体。

A.但      和     又     更    不管   往往

B.然而    或者   还     更    不管   常常

C.但      或者   还     甚至  尽管   往往

D.然而    和     又     甚至  尽管   常常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鸡蛋的蛋壳看似密实,其实,   ①    ,数量可达7000多个,鸡蛋的变质与蛋壳上这些小孔的存在有很大的关系。

那么,刚买回来的新鲜鸡蛋,    ②     ?

答案是不加清洗,直接放在冰箱。

因为鸡蛋壳表面有一层胶状的薄膜,既可以阻挡细菌进入鸡蛋内部,  ③  。

而清洗鸡蛋,则可能破坏这层薄膜,使鸡蛋因细菌感染或散失水分而品质下降。

16.吟诵古典诗歌,脑海中会呈现诗中所描绘的画面,所谓“诗中有画”。

请从下面描写荷花的两句诗中任选一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把它描绘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6分)

要求:

①紧扣诗句;②必须原创;③语言表达简明、生动;④运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手法;⑤不超过50字。

①嫩碧才平水,圆阴已蔽鱼。

(《新荷》唐•李群玉)

②十里荷花带月看,花和月色一般般。

(《月下看白莲》宋•杨公远)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交流是心与心的沟通,是心灵的相互感应。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把身心寄于大自然中,在与自然的交流中找到了恬静;“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在与“野草”的交流中找到了坚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在与洞庭湖的交流中找到了人生的奋斗目标;“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王维在与山水的交流中体味了另一番人生境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王勃在与滕王阁的交流中领略了一种超脱自然的感叹;“忽闻岸上踏歌声”的李白在与汪伦的交流中获得了真正的友谊……

读了以上材料后,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自选角度,自定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宣化四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1.C项曲解文意,原文说“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倒不是太难,‘新世界’要完全冲破牢笼却难办得多,哪怕仅仅是冲破思想的牢笼”。

故选C。

2.A项曲解文意,原文是说,是说陶渊明的思想值得现代人借鉴,并不是说“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故选A。

3.A项“一概”说法绝对,原文是“普遍”。

C项,强加因果。

“所以”说法不当。

D项“必然会恢复古代人的生活方式”不当,原文是“回到古代人在一开始就面临的问题上”。

故选B。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D

5.D项天干、地支陈述内容颠倒了。

故选D。

6.文中“杀人之夫而夺其妻”的人是郭千户,而不是刘福;并且杨惟中处死郭千户后是“关中肃然”,而非河南,上属于张冠李戴。

故选C。

7.

(1)(杨惟中)邀请儒士赵复、王粹等在书院讲学,他于是通晓圣贤之学,慷慨激昂地想用圣贤之道助益国家。

(“延”“通”“济”各1分,大意2分)

 

(2)我并非喜欢杀戮,国家没有法纪,致使这种贼人残害良民,(百姓们)无处控告,即使我不想除掉他们,行吗?

(“好”“虽”“去”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杨惟中字彦诚,是弘州人。

金朝末年,以孤儿的身份侍奉太宗,懂得读书,有胆略,太宗器重他。

他二十岁的时候,奉命出使西域三十多个国家,宣扬国威,发布政令,让他们都登记户口设置属官,然后才返回,皇帝于是有重用他的意图。

皇子阔出征伐宋朝,命令杨惟中在军中行中书省事。

攻克宋朝枣阳、光化等军,攻克光、随、郢、复等州,以及襄阳、德安府,共获得名士数十人。

收集程颢、程颐的著作送往燕都,建立宋朝大儒周敦颐的祠堂,建立太极书院,邀请儒士赵复、王粹等在书院讲学,杨惟中于是通晓圣贤之学,慨然想以圣道助益国家。

杨惟中任中书令,太宗去世,太后临朝听政,杨惟中一人以宰相的身份负担天下大事。

定宗即位,平阳道断事官斜彻横行不法,皇帝诏令杨惟中代皇帝前去宣扬政令,安抚百姓,杨惟中审讯之后将其处死。

金朝灭亡后,金朝将领武仙在邓州溃败,余党逃散于太原、真定之间,占据了大明川,使用金朝开兴年号,人数达到数万,抢掠数千里。

皇帝诏令会集各道的兵力进讨,没有战胜。

杨惟中执符节前往劝谕,其首领投降,其余党全部平定了。

宪宗即位,世祖以太弟的身份镇守金莲川,有权设立衙署和任命官员。

于是在汴梁设立河南道经略司,奏请任命杨惟中为经略使,让他在唐、邓、申、裕、嵩、汝、息、亳、颍等州屯田。

刚灭金时,由监河桥万户刘福为河南道总管,刘福贪婪残酷,欺压残害金朝的遗民二十多年。

杨惟中到任后,召刘福来听训,刘福称病不来。

杨惟中在座位上放了大木棒,又召他,让人对刘福说:

“你不听命令,我就要以军法来处治。

”刘福不得已,有数千人护卫着来见杨惟中,杨惟中便手握大棒将他打倒。

几天后刘福死了,河南由此清明安定。

杨惟中改任陕右四川宣抚使。

当时各部队的将领横行奢侈,侵害百姓,有个叫郭千户的尤其厉害,杀人之夫而抢夺其妻,杨惟中将其处死示众,关中于是秩序安定。

杨惟中对人说:

“我并非喜欢杀戮,国家没有法纪,致使这种贼人残害百姓,百姓们无处控告,就算我不想除掉他们,行吗?

己未年,世祖统率东路军,奏请任命杨惟中为江淮京湖南北路宣抚使,让他建立行御史台,因在世祖之先启行,宣布朝廷的恩泽信誉,蒙古、汉军的各部队将领都听从他的节制。

部队返回时,杨惟中在蔡州去世,时年五十五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上阕出现的意象有:

斜阳、青山、澄江。

春日傍晚,在一道落日的红光映照下,远处的群山只有山峰依然现出点点苍翠之色,一望无际的长江烟波浩渺,清澄的江流舒展在天幕下,宛如一条素练。

这三句从大处、远处着眼,描写了黄昏时江天澄静空阔的景象,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空阔、幽婉的画面。

(意象2分,概括2分,分析2分)

9.下阕表现了词人想要从冷寂的境地中寻找可以逃避尘世的喧嚣,以求得内心的安宁的隐逸的情怀。

(情感3分,分析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

(1)(5分)选D3分,B2分,C1分。

(A“以谢云的意外反衬李小文的形象”错,C“是因为他发现公式还有较大问题,又不想直接说出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不妥,E“不问世事”错)

(2)(6分)①学术成就卓著:

建立“遥感几何光学模型”,研究论文被广泛引用。

②出成果时间早:

年仅53岁就已经硕果累累,成为国内遥感界泰斗级专家。

③受到国内外同行的推崇:

被谢云等教授视为偶像,波士顿大学地理系主任评价其为遥感基础研究领域最顶尖的两三位科学家之一。

(每点2分,共6分)

(3)(6分)①只要愿意跟他求学的,无论贫富贵贱,他都愿意带,体现“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②教学中打通文理,用苏轼、韩愈等人的诗词解释复杂的遥感理论。

③他以“打赌”的方式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