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吉林省四平市双辽市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378948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2.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吉林省四平市双辽市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化学吉林省四平市双辽市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化学吉林省四平市双辽市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化学吉林省四平市双辽市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化学吉林省四平市双辽市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吉林省四平市双辽市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解析版.docx

《化学吉林省四平市双辽市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吉林省四平市双辽市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解析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吉林省四平市双辽市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解析版.docx

化学吉林省四平市双辽市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解析版

吉林省四平市双辽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S32Cl35.5K39Fe56Mn55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明末科学家宋应星出版的《天工开物》中记载了有关“五金”的内容:

“∙∙∙∙∙∙黄金美者,其值去黑铁(生铁)一万六千倍,然使釜、鬵(xín,一种炊具)、斤(这里指菜刀、镰刀、锄头等)、斧不呈效于日用之间∙∙∙∙∙∙∙∙∙∙∙∙贸迁有无,∙∙∙∙∙∙”,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明代使用的釜、鬵一类的炊具都属于青铜合金

B.添加了铬、镍的不锈钢菜刀和农具使用后即使不保养,也不会生锈

C.金属的另一个用途就是铸成钱币作为贸易交往中的流通手段

D.黑铁在空气中发生的腐蚀主要是化学腐蚀

2.对实验室制得的粗溴苯[含溴苯(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沸点156.2℃)、Br2和苯(沸点80℃)]进行纯化,未涉及的装置是()

A.

B.

C.

D.

3.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服用铬含量超标的药用胶囊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B.酒精可以使蛋白质变性,酒精纯度越高杀菌消毒效果越好

C.食品袋中放置的CaO可直接防止食品氧化变质

D.“酸雨”是由大气中的碳、氮、硫的氧化物溶于雨水造成的

4.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1L0.2mol/L亚硫酸钠溶液中H2SO3、HSO

、SO

的总数为0.2NA

B.常温常压下,1molC2H4和1molCH4所含的氢原子数均为4NA

C.向含1molFeI2的溶液中通入等物质的量的Cl2,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D.1mol白磷(P4)分子中所含化学键的数目为4NA

5.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A.将少量的硝酸银溶液滴入氨水中:

Ag++2NH3·H2O=[Ag(NH3)2]++2H2O

B.碳酸钠水解:

CO

+2H2O=H2CO3+2OH−

C.向3%的双氧水中通入少量SO2:

H2O2+SO2=2H++SO

D.向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石灰水:

Ca2++OH−+HCO

=CaCO3↓+H2O

6.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SO2

CaSO3

CaSO4

B.Fe

Fe2O3

FeCl3

C.HCl(aq)

Cl2

Ca(ClO)2

D.Cu2(OH)2CO3

CuO

CuCl2(aq)

7.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编号

实验过程

实验目的

A

称取2g CuSO4·5H2O溶于98g水中,

充分搅拌溶解,然后装入试剂瓶中

配制2%的CuSO4溶液

B

将活性炭放入盛有NO2的锥形瓶中,观察气体颜色

探究碳的还原性

C

将ZnSO4溶液滴入盛有2mLNa2S溶液的试管中至不再产生沉淀,然后滴入相同浓度的CuSO4溶液,观察现象

比较ZnS(白色)和CuS(黑色)的溶度积

D

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5%H2O2溶液然后只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绿豆大小的FeI2固体,观察比较现象

探究I−对H2O2分解是否具有催化作用

8.一种制备高效漂白剂NaC1O2的实验流程如图所示,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为:

3NaC1O3+4SO2+3H2O=2C1O2+Na2SO4+3H2SO4+Na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ClO2的漂白原理与SO2相同

B.反应I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物质的量比为4∶3

C.反应II中H2O2做氧化剂

D.实验室进行蒸发操作通常在坩埚中进行

9.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简单氢化物可用作制冷剂,Y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

由X、Y和Z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盐溶于水后,加入稀盐酸,有黄色沉淀析出,同时有刺激性气体产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Y>Z>X>W

B.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W>X>Z

C.Y、Z形成的化合物溶于水会促进水的电离

D.上述刺激性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中,须将被保护的钢铁设备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

B.反应H2S(g)+ZnO(s)=H2O(g)+ZnS(s)在一定条件下可自发进行,且ΔS<0,则ΔH>0

C.常温常压,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消耗2.24LO2时,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4×6.02×1023

D.常温下,Ksp[Cu(OH)2]=2.6×10-19,pH=10的含Cu2+的溶液中,c(Cu2+)≥2.6×10-11mol·L-1

11.常温下,下列事实能说明HClO是弱电解质的是()

A.0.01mol·L-1的HClO溶液pH>2

B.NaClO易溶于水

C.NaClO的电离方程式:

NaClO=Na++ClO-

D.HClO与Na2SO3溶液反应,可以得到Na2SO4

12.列属于无机材料的是()

A.高韧薄层沥青罩面B.高强度耐腐蚀钢筋

C.隔震橡胶垫D.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

13.在北京新机场这座宏伟的“超级工程”建设中化学材料发挥了巨大作用。

下图中科院化学所研制的晶体材料——纳米四氧化三铁,在核磁共振造影及医药上有广泛用途其生产过程的部分流程如下图所示

FeCl3·6H2O

FeOOH

纳米四氧化三铁

下列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纳米四氧化三铁可分散在水中,它与FeCl3溶液的分散质直径相当

B.纳米四氧化三铁具有磁性,可作为药物载体用于治疗疾病

C.在反应①中环丙胺的作用可能是促进氯化铁水解

D.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6FeOOH+CO=2Fe3O4+3H2O+CO2

14.恒温条件下,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有可逆反应X(s)+2Y(g)

2Z(g)ΔH<0,下列说法—定正确的是()

A.0.2molX和0.4molY充分反应,Z的物质的量可能会达到0.35mol

B.从容器中移出部分反应物X,则正反应速率将下降

C.当ΔH不变时,反应将达到平衡

D.向反应体系中继续通入足量Y气体,X有可能被反应完全

15.25℃时,改变0.1mol·L-1H2SO3溶液的pH,各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α)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1gK1(H2SO3)=-1.9

B.pH=3时,c(HSO

)>c(H2SO3)>c(SO

C.反应H2SO3+SO

2HSO

的lgK=5.3

D.pH=7.2时,c(HSO

)=c(SO

)=c(H+)

16.电解合成1,2-二氯乙烷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装置工作时,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B.CuCl2能将C2H4还原为l,2-二氯乙烷

C.X、Y依次为阳离子交换膜、阴离子交换膜

D.该装置总反应为CH2=CH2+2H2O+2NaCl

H2+2NaOH+ClCH2CH2Cl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某兴趣小组研究金属与硝酸的反应,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20℃)

现象

Ⅰ.过量铜粉、2mL0.5mol·L−1HNO3

无色气体(遇空气变红棕色),溶液变为蓝色

Ⅱ.过量铁粉、2mL0.5mol·L−1HNO3

6mL无色气体(经检测为H2),溶液几乎无色

回答下列问题:

(1)Ⅰ中的无色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Ⅱ中生成H2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Ⅱ中的氧化剂

①甲同学认为该浓度的硝酸中H+的氧化性大于NO

,所以NO

没有发生反应。

乙同学依据Ⅰ和Ⅱ证明了甲的说法不正确,其实验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同学通过分析,推测出NO

也能被还原,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他通过实验证实该溶液中含有NH

,其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根据实验,金属与硝酸反应时,影响硝酸还原产物不同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试推测还可能有哪些因素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举1条)。

18.2009年10月1日,我国成功举办国庆六+年阅兵活动。

其中阅兵仪式上9辆电动车与混合动力车等新能源车辆的亮相,展示了综合国力、国防科技发展水平。

同时也说明能源短缺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

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广泛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1)工业上一般采用下列两种反应合成甲醇:

反应Ⅰ:

CO(g)+2H2(g)

CH3OH(g)ΔH1

反应Ⅱ:

CO2(g)+3H2(g)

CH3OH(g)+H2O(g)ΔH2

①上述反应符合“原子经济”原则的是(填“Ⅰ”或“Ⅱ”)。

②下表所列数据是反应Ⅰ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K)。

温度

250℃

300℃

350℃

K

2.041

0.270

0.012

由表中数据判断ΔH10(填“>”、“=”或“<”)。

③某温度下,将2molCO和6molH2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c(CO)=0.2mol/L,则CO的转化率为,此时的温度为(从上表中选择)。

(2)已知在常温常压下:

①2CH3OH(l)+3O2(g)=2CO2(g)+4H2O(g)ΔH1=-1275.6kJ/mol

②2CO(g)+O2(g)=2CO2(g)ΔH2=-566.0kJ/mol

③H2O(g)=H2O(l)ΔH3=-44.0kJ/mol

写出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3)某实验小组依据甲醇燃烧的反应原理,

①设计如图所示的电池装置。

该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为。

②工作一段时间后,测得溶液的pH减小,该电池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9.久置的FeSO4溶液变黄,一般认为是二价铁被氧化为三价铁的缘故。

某硏究小组为硏究溶液中Fe2+被O2氧化的过程,查阅资料发现:

溶液中Fe2+的氧化过程分为先后两步,首先是Fe2+水解,接着水解产物被O2氧化。

于是小组同学决定研究常温下不同pH对Fe2+被O2氧化的影响,并测定了Fe2+氧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结果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Fe2+水解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抑制FeSO4水解,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配制的FeSO4溶液浓度为0.01mol/L,反应过程中溶液体积不变,计算图中P点Fe2+的氧化速率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酸性条件下,Fe2+被O2氧化的反应方程式为:

4Fe2++O2+4H+

4Fe3++2H2O,已知常温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很大。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Fe2+转化为Fe3+的趋势很大

b.Fe2+转化为Fe3+的速率很大

c.该反应进行得很完全

d.酸性条件下Fe2+不会被氧化

(4)结合图分析不同pH对Fe2+被O2氧化的反应产生了怎样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K2Cr2O7标准溶液測定溶液中Fe2+浓度,从而计算Fe2+的氧化率。

反应如下:

6Fe2++Cr2O

+14H+→2Cr3++6Fe3++7H2O,若取20mL待测溶液,用0.0200mol·L−1K2Cr2O7标准溶液滴定,消耗标准溶液16.50mL,则溶液中c(Fe2+)=____________mol·L−1。

20.硝酸银是一种无色晶体,常用于照相、制镜、印刷、医药等。

其水溶液和固体常被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硝酸银不稳定,受热分解生成固体、NO2和O2。

为了验证AgNO3受热分解的产物,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实验所用的装置如图(图中加热、夹持仪器等均略去):

实验步骤:

a.仪器连接后,放入AgNO3固体之前,关闭K,微热硬质玻璃管A;

b.称取AgNO3固体1.7g置于A中,先通一段时间N2,再关闭K,用酒精灯加热硬质玻璃管A;

c.待样品完全分解,装置A冷却至室温,称量,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08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使用酒精灯对AgNO3固体加热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a的操作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b中先通一段时间的N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C瓶中盛装的药品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理即可),装置D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实验现象和称量结果,请写出该装置中AgNO3固体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该装置存在缺陷,应如何改进?

__________________。

21.化合物M(C16H14O2)是一种香料,工业上利用烃A和甲苯为主要原料,按下列路线合成:

已知:

①气态烃A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是1.25g/L,能作为果实催熟剂;②醛在碱性溶液中能发生羟醛缩合反应,再脱水生成不饱和醛:

RCH2CH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K的名称是___________;G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_____。

(2)写出D→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B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4)同时满足下列三个条件的K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①遇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②能发生银镜反应;③除苯环以外不再含有其他环状结构。

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五组峰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

(5)以乙醇为起始原料,选用必要的无机试剂设计合成1-丁烯的路线。

(用结构简式表示有机物,箭头上注明试剂和反应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明代使用的釜、鬵一类的炊具都属于铁合金,故A错误;B.不锈钢制作就是在普通钢中添加铬、镍等元素改变了钢铁内部结构,不锈钢不容易生锈;家里用的农具是铁合金,如果没及时冼干净后晾干,铁能与氧气、水分同时接触,容易发生电化学腐蚀,容易生锈,故B错误;C.金属可以用来铸成钱币作为贸易交往中的流通手段,故C正确;D.生铁的腐蚀主要是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属于电化学腐蚀,故D错误;故选C。

2.【答案】C

【解析】A.除去Br2可以用SO2,原理是:

Br2+SO2+2H2O=H2SO4+2HBr,故A正确;B.苯和溴苯的混合液与无机溶液互不相溶,分液可得苯和溴苯的混合液,故B正确;C.由分析可知,不涉及到过滤操作,故C错误;D.溴苯的沸点是156.2℃、苯的沸点是80℃,分离出溴苯用蒸馏,故D正确;答案选C。

3.【答案】A

【解析】A.铬为重金属元素,摄入过多导致重金属中毒,A正确;B.酒精可以使蛋白质变性,杀菌消毒效果最佳的浓度为75%,并不是越高越好,B错误;C.CaO作为干燥剂,不能防止食品氧化变质,C错误;D.“酸雨”是由大气中的氮、硫的氧化物溶于雨水造成的,D错误;故选A。

4.【答案】D

【解析】A.根据物料守恒,1L0.2mol/L亚硫酸钠溶液中H2SO3、HSO

、SO

的总物质的量为1L×0.2mol/L=0.2mol,其含硫微粒总数为0.2NA,A正确;B.等物质的量的C2H4和CH4所含的氢原子数相等,两者总物质的量1mol时,氢原子数一定为4NA,B正确;C.向含1molFeI2的溶液中通入等物质的量的Cl2,1molCl2全部被还原为Cl−,则转移的电子数为2NA,C正确;D.白磷是正四面体结构,4个P处于顶点,1mol白磷分子中含有化学键物质的量为6mol,D错误;答案为D。

5.【答案】B

【解析】A.由于氨水是过量的,则生成了稳定的[Ag(NH3)2]+,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Ag++2NH3·H2O=[Ag(NH3)2]++2H2O,A项正确;B.碳酸钠分步水解,主要为第一步水解,且为可逆反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CO

+H2O

HCO

+OH-,B项错误;C.向3%的双氧水中通入少量SO2,H2O2氧化SO2生成硫酸,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H2O2+SO2=2H++SO

,C项正确;D.向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石灰水,碳酸氢根离子全部参与反应,假设碳酸氢根离子为1mol,则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Ca2++OH-+HCO

=CaCO3↓+H2O,D项正确;答案选B。

6.【答案】D

【解析】A.二氧化硫溶于水生成弱酸亚硫酸,不能与氯化钙反应,则不能一步直接生成亚硫酸钙,故A项错误;B.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是四氧化三铁而不是三氧化二铁,该物质之间的转化不能实现,故B项错误;C.二氧化锰只和浓盐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气,题设中未说明是否为浓盐酸,条件不足,故C项错误;D.Cu2(OH)2CO3受热会分解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与盐酸会反应生成氯化铜与水,则各物质可实现相互转化,故D项正确。

答案选D。

7.【答案】C

【解析】A.溶于98g水中,溶液质量为100g,但硫酸铜质量小于2g,则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2%,故A错误;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不能探究还原性,故B错误;C.发生沉淀的转化,由现象可比较ZnS(白色)和CuS(黑色)的溶度积,故C正确;D.碘离子与过氧化氢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探究催化剂对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故D错误;答案选C。

8.【答案】B

【解析】A.NaClO2中Cl元素化合价为+3价,该物质具有强的氧化性,因而具有漂白性,NaClO2的漂白是氧化漂白;而SO2能与某些有色物质结合,产生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因此二者的漂白原理不相同,A错误;B.反应I中发生的反应为3NaClO3+4SO2+3H2O=2ClO2+Na2SO4+3H2SO4+NaCl,氧化产物是Na2SO4和H2SO4,还原产物是ClO2和NaCl,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物质的量比为4∶3,故B正确;C.反应I中发生的反应为3NaClO3+4SO2+3H2O=2ClO2+Na2SO4+3H2SO4+NaCl,反应产生的ClO2气体进入反应II装置,发生反应:

2ClO2+2H2O2+2NaOH=2NaClO2+O2+2H2O,H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由反应前的-1变为反应后中O2中的0价,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H2O2作还原剂,故C错误;D.实验室进行结晶操作通常在蒸发皿中进行,坩埚是灼烧使用的仪器,故D错误;正确答案是B。

9.【答案】C

【解析】氨可作制冷剂,所以W是氮;钠是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所以Y是钠;硫代硫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黄色沉淀硫单质和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硫,所以X、Z分别是氧、硫。

A.由分析可知,Y是钠、X是氧、Z是硫、W是氮,N、O同周期,Na、S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故原子半径:

N>O,Na>S,S电子层多,原子半径较大,S>N;故原子半径Na>S>N>O,故选A错误;B.非金属性O>N,故氢化物稳定性H2O>NH3,即W

10.【答案】A

【解析】A.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中,把被保护的钢铁设备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作为电解池的阴极被保护,故A项正确;B.反应H2S(g)+ZnO(s)==H2O(g)+ZnS(s)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则ΔS=0,故B项错误;C.氢氧燃料电池的总反应为2H2+O2

2H2O,但消耗的O2的体积未指明是否是标准状况,无法计算氧气的物质的量及电子转移数,故C项错误;D.常温下,pH=10的含Cu2+的溶液中,c(OH-)=

=

=1×10-4,则根据Ksp[Cu(OH)2]=2.6×10-19可知,c(Cu2+)的最大浓度为

=

=2.6×10-11mol·L-1,即c(Cu2+)≤2.6×10-11mol·L-1,故D项错误;答案选A。

11.【答案】A

【解析】A.0.01mol·L-1的HClO溶液pH>2,说明HClO部分电离,HClO是弱电解质,故选A;B.不能根据电解质的溶解性强弱判断电解质强弱,故不选B;C.NaClO的电离方程式是NaClO=Na++ClO−,证明NaClO是强电解质,不能证明HClO是弱电解质,故不选C;D.HClO与Na2SO3溶液反应,可以得到Na2SO4,证明HClO有氧化性,不能证明HClO是弱电解质,故不选D。

12.【答案】B

【解析】A项、沥青是一种防水防潮和防腐的有机胶凝材料,故A错误;B项、钢筋是铁合金,属于无机材料,故B正确;C项、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是有机高分子材料,故C错误;D项、聚乙烯纤维是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故D错误;故选B。

13.【答案】A

【解析】A.纳米四氧化三铁可分散在水中,得到的分散系与胶体相似,它比FeCl3溶液的分散质直径要大,A不合理;B.由题意可知,纳米四氧化三铁在核磁共振造影有广泛用途,纳米四氧化三铁具有磁性,因此可作为药物载体用于治疗疾病,B合理;C.FeCl3·6H2O初步水解产生FeOOH,而加入环丙胺后即发生了上述转化,说明了环丙胺的作用可能是促进氯化铁水解,C合理;D.据已知条件及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6FeOOH+CO=2Fe3O4+3H2O+CO2,D合理。

选A。

14.【答案】A

【解析】A.此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因此Z物质的量范围是0

15.【答案】D

【解析】结合电离常数表达式可知,图像中的两个交点,可分别计算出K1(H2SO3)=10-1.9和K2(H2SO3)=10-7.2,A.由分析可知,K1(H2SO3)=10-1.9,则1gK1(H2SO3)=-1.9,故A正确;B.pH=3时,由图可知,c(HSO

)>c(H2SO3)>c(SO

),故B正确;C.反应H2SO3+SO

2HS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