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要略笔记删减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377896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4.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化要略笔记删减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国文化要略笔记删减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国文化要略笔记删减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国文化要略笔记删减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国文化要略笔记删减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文化要略笔记删减版.docx

《中国文化要略笔记删减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化要略笔记删减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文化要略笔记删减版.docx

中国文化要略笔记删减版

中国文化要略

第一章  简论

1.泰勒的文化定义:

文化是包括、、、、、,,

《辞海》的解释:

文化就是

2.文化结构的四个层次:

1)物态文化层:

,如等。

2)制度文化层:

3)行为文化层:

4)心态文化层:

3.中国文化的特点:

1)外在特点

A.统一性:

B.连续性:

C.包容性:

D.多样性:

2)内在特点:

第二章地理概况

中国的地理特点:

,,为民族的生存、发展与创造提供了回旋和施展的舞台;,,为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多元特点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及审美趣味产生了深刻影响;

1.世界屋脊:

2.四大盆地:

、、、

3.四大平原:

、、、

4.四大高原:

、、、

秦朝疆域:

、、、

唐朝疆域:

东到,西到,北到,南到

元代疆域:

北逾,西极,东尽,南越

清代疆域:

西北达,东北至和,东南到及其附属岛屿、等,南到

5.明代设管理整个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

6.从秦汉到隋代实行,从唐宋到辽金实行,元明清三代实行。

7.汉武帝将国分为(也称),属于监察性质,还不是行政区域,但却是中国行政区划史上设“州”的开始。

8.唐代将一些比较地位特殊的州改为,在其它一些比较重要的地方设,在边疆地区设。

9.元代初年,以为中央政府。

10.现在有个省、个直辖市、个自治区、个特别行政区,共个行政单位

第三章历史发展

1.是我国境内最早活动的人类。

2.已经大量使用石器并且懂得人工取火。

3.从时代开始,中国迈进了文明的门槛,开始了自己的文明史。

特点是:

使用石器到发明制造陶器和铜器;渔猎发展到农业;由氏族分化为家庭;由公有财产分离出私有财产;由氏族社会进入阶级社会。

4.最能反映母系氏族文化的是,又称,最早发现于;

5.最能反映父系氏族文化的是和,又称,最具有代表性的是

6.关于古代文明起源的四大区域以及各自的代表文化以及具体地点:

(1)黄河流域文化区:

(2)长江流域文化区:

(3)珠江流域文化区:

(4)辽河、内蒙古地区文化区(北方和东北草原文化区):

7.三皇五帝:

三皇:

时代已经进入血缘群婚时代,时代已经母系氏族社会的后期。

是中国的人文始祖。

五帝:

、、、、

8.三王:

、、

9.中国人远祖的大体分类:

(1)西方的;

(2)东方的;(3)南方的。

10.已经出现了青铜器。

11.夏代在每个州设立的地方官称为。

12.代表了商代青铜器制作的最高水平。

13.卜辞:

即,因而也称“”。

14.从即公元前开始,中国历史有了准确的纪年。

15.西周通过实行来维系其政治统治,与之相辅的是。

16.西周农业生产已有了之称。

17.春秋五霸:

、、、、

   另说:

、、、、(有渴望,无实绩)

18.战国七雄:

19.秦王嬴政建立制度,以自己为始皇帝。

20.魏蜀吴三国的建立者和都城。

魏:

,以为都;蜀:

,以为都;吴:

,以为都。

21.五胡:

、、、、

22.“草木皆兵”出自战争。

23.南朝均以为都。

24.时期,中国的经济重心进一步向南方移动。

25.朝建立了以后中国疆域的基础。

26.朝资本主义开始萌芽。

27.朝西方殖民者侵入澳门、台湾等地,开始了中国的殖民地史。

28.清朝政府在、、统治时期,把新疆、青海、蒙古、西藏纳入了中国的版图,奠定了中国今日的版图。

29.《南京条约》开放、、、、五个通商口岸。

30.洋务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西方列强的军事优势给、、

和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主张利用西方技术,举办近代工业,用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这些人被称为。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科学技术,举办了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及新式学校,历史上称为“洋务运动”。

31.《》割让等地。

32.辛亥革命:

年,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在、起义,并乘胜在南京组织临时政府,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末代皇帝溥仪宣布退位。

因为这一年是农历辛亥年,所以这次革命被称为“辛亥革命”。

年,“”成立。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

第四章姓氏和名、字、号

1.姓氏是标志社会结构中一种的符号。

2.中国姓氏制度的特点:

3.中国的姓氏可以追溯到。

4.姓:

母系氏族社会中,人们按母系血缘分成若干氏族,每个氏族都以图腾或居住地形成互相区别的族号,这个族号就是“姓”。

5.氏:

同一母系血统的子孙繁衍,人口增加,同一母族分为若干支族迁往不同的地方居住和生活,每个支族都要有一个区别于其他支族的称号,这个称号就是“氏”。

6.姓氏最初的区别:

(1)姓代表,氏代表;

(2)姓是,氏是;(3)姓区别,氏区别。

7.进入夏商周三代,氏都是由而来的,这时氏已是的标志

8.姓氏混为一体,大致是在时代。

第五章  汉字

1.的产生标志着社会文明有了划时代的进步,标志着人的思想、感情、意志可以积累成为精神财富。

2.汉字的起源,最早应当是原始社会的和。

3.我国现存最早的汉字是和。

金文又叫

4.甲骨文最早是由首先发现的。

5.我们所说的甲骨文包括和。

6.篆书分大篆和小篆,大篆以为代表,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也是由金文向小篆过渡的一种字体。

7.研究汉字的书,有秦代的《》、《》、《》,到汉代,三书合一成为《》。

8.“六书”这个词最早见于《》,后世文字学家多采用的名称、的次序。

9.六书《》的解释:

是指

六书含义例子

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转注;条件:

考、老属同一部首,又都是年老的意思,可以互相注释。

民和氓;走和趋;舟和船;梁和桥;顶和颠等

假借。

如:

令、长、我、自、耳、且

10.汉字结构的基本精神:

(1)

(2)(3)。

第六章  学术思想

1.构成中国文化核心的东西是历代哲人们的和。

2.孔孟之道:

,代表人物和。

孔子所创立的学说称为“”,后经、等人继承和发展,成为春秋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

讲的是“”,讲的是,其作用偏重于,就个人来说,偏重于。

3.老庄思想:

,先秦时代的代表人物是和。

讲的是“”,主要讲的是,其作用偏重于,而且偏重于。

4.墨家学说:

在战国时代与并称为两大“”,代表人物。

 墨家思想更多地代表了。

 思想理论方面:

墨子提出了“”等十大主张。

 形式逻辑方面:

提出了以“”为思维的三种基本形式

 自然科学方面:

5.和在战国时代并称为两大显学。

6.法家学说:

,代表人物韩非将“”合为一体,集法家之大成。

法家思想实际上是。

      “法”即,君主治国必须有,必须严明;

      “术”即,君主应,;

      “势”即,君主必须。

7.经学:

由先秦进入汉代,因独尊儒术而兴起两汉学术思想的主流——“”,它是研究和阐发的一门学问。

   其内容极为广泛,几乎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一切领域,涉及到中国传统社会的

等。

8.六艺:

《》、《》、《》、《》、《》、《》等六部先秦时的著作,在《》一书中被称为“六经”,这六部经典经过孔子删订,成为向弟子讲授的教材,因此也称为“”。

9.今文经:

10.古文经:

11.今文经学家西汉以为代表,尊为经学之祖,注重阐述经文的。

12.古文经学家尊崇,认为六经不过是孔子整理过的古籍史料,真正的古意还有待研究,注重。

13.孔颖达等人合编,对汉代以来的经学做了一次系统性的整理。

14.玄学:

15.魏晋玄学及其思辨方法,如、等对中国文学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6.北宋初年的和,都强调儒家纲常与天道的一致性,讲“经世济人”,两人实开理学先河。

17.张载称他治学的目的是:

18.北宋理学四大家:

19.集理学大成。

20.四学:

濂,洛,关,闽

21.王阳明集心学之大成,提出的观点。

22.朴学,简称“朴学”。

23.乾嘉学派:

,形成“乾嘉学派”。

24.是清代儒林第一人,他的两部著作、被认为“无一字无来历”。

25.黄宗羲的是第一部研究中国哲学断代史的著作,为考古论今之作,突出表达了他的进步思想。

26.后人把王夫之的作品集结为,总结和发展了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达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高峰。

27.四存之学:

一生只写了四篇文章,即、、、。

称为“四存之学”。

 

28.清代早期和乾嘉时期的朴学推崇,而晚清的朴学则重视,其代表人物有。

第七章宗教信仰

1.中国人对、、的崇拜最为突出。

2.中国古代的祭祀以天地的仪式以最为重要。

3.封禅:

,“封”是在;“禅”,是在。

封禅的目的

4.史书记载第一个封禅的皇帝是;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禅的皇帝是。

5.历史上首次将祭祀后土列为大典的是。

6.往泰山封禅,到汾阴祭后土,祭祀天地的仪式还有和。

7.五岳:

8.五镇:

9.四渎:

,西渎大河,北渎大济

10.四海:

、、西海()、。

11.从时候开始,宗庙成为帝王祭祀祖先的专用场所,后世称为。

12.庙号:

如:

明太祖、、、

13.帝王祭祀祖先用,官员百姓祭祀祖先用。

14.现存最大的一座宗祠是山西省闻喜县礼元镇的。

15.北京阜成门现存的,是国内仅存的一座帝王庙。

16.是那些可以为万世师表的圣人,传统上指和两个人。

17.亲祭孔子是封建帝王祭孔的开始追封孔子(褒成),这是孔子受封的开始;明确把孔子作为一个教育家来尊崇;到,开始全国性的祭孔。

18.佛教是由于公元前六世纪到五世纪在境内创立的,在我国又叫,管和尚叫。

19.迦叶摩腾、竺法兰翻译的,据说是中国最早的佛经。

20.佛教在之间传入中国。

2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发展的表现:

(1);

(2),如洛阳、长安、建康、庐山等地;

(3)大量营建,建造;

(4)。

22.翻译的中论、百论、十二门论、金刚经及妙法莲花经对中国佛学理论的

发展有划时代的意义。

23.中国最早到西域去求法取经的僧人是三国时的,他也是中国第一个西行求法的人。

24.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突出发展的原因:

25.隋唐时期佛教的特点:

(1)。

唐代的佛经翻译无论是数量和质量都超越前代而达到最高成就;

(2);

(3)。

26.佛教宗派:

、、、、、、、

27.是佛教中国化最典型的产物。

28.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主要以印度传入的经典为主,吸收了的某种的仪式和神持,形成了具有西藏特色的,后流传于、、等地。

29.又称(白教),是藏传佛教中最早采用活佛转世制度的。

30.为西藏政教合一的宗派。

31.用活佛转世制度解决法位传承问题。

32.和是黄教两大活佛转世系统的称号。

33.和是佛教思想的基本出发点。

34.小乘佛教:

指初始的、传统的教派。

35.大乘佛教:

36.三武一宗:

历史上的灭佛事件主要有四次,被称为“”,是的一种反映,也是、的一种表现。

即:

、、、。

37.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佛教对的影响;

(2)佛教对的影响;

(3)佛教对的影响;

(4)佛教对的影响。

38.佛教四大名山:

、、、。

39.中国佛教属于,尊崇、、、菩萨。

40.佛教四大禅林:

41.四大石窟:

42.是中国第一大佛。

43.中国开凿最早的大佛是。

44.大藏经:

以为主,也包括了在内的大型丛书。

45.石经山:

46.指释迦牟尼的真身遗骨。

47.道教的渊源:

(1)——行为基础

(2)——思想基础

(3)——理论基础

(4)——名称来源

48.道教的产生大体在。

49.道教的基本特点:

50.道教发展的原因:

51.丹鼎派:

52.符录派:

53.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54.道教一般把作为最早的道观。

55.道教以为四方保护神。

56.世界三大宗教:

57.伊斯兰教的六大信仰:

58.五功:

(1)

(2)(3)(回历9月),(4)(“课功”的“课”的意思:

信徒要交纳课税。

)(5)(回历12月)

59.伊斯兰教实行政教合一,一般分为和两派,中国的伊斯兰教属于者。

60.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大约在代。

61.番坊:

62.伊斯兰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63.伊斯兰教建筑以、和最为常见。

64.四大清真寺:

65.中国最大的清真寺是。

66.基督教最早传入我国是在公元世纪。

第八章中国古代教育

1.释菜:

,“释菜”只供奉,礼比较轻,

2.释奠:

除蔬菜外,又供奉,礼比较重。

3.和是中国文化的两大传统特点。

4.最早把教育二字联系起来的是,一文中提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5.学校的发展:

夏代:

西周:

汉代:

隋炀帝:

6.是中国最早的教育学论文。

7.束脩。

8.明清国子监

9.明清国子监的学生分类:

(1)在京会试落地的举人,由送入监就读的叫“举监”;

(2)就读叫“贡监”;

(3)就读的叫“荫监”;

(4)就读的叫“例监”;

(5)称为“夷生”。

10.我国书院教育的三大高潮:

(1)宋初:

(2)南宋:

(3)明代中叶以后

11.宋初四大书院:

      另说:

12.南宋四大书院:

13.历代书院都以研究和讲解为根本,基本教材是和。

14.书院在教学方面的最大特点是朱熹创立的制度,即学术辩论制度。

15.第一个完整系统的书院学规是由朱熹制定的。

16.我国的家庭教育应该最早始于。

17.是理所当然的家庭教育的鼻祖。

18.颜之推的是我国最早的家庭教育学专著。

19.家训最有代表性的是清代。

20.清代民间小学的办学形式。

第九章  科举制度

1.、、构成中国封建社会三位一体的人才制度

2.中国科举制度的特点:

3.察举:

4.征辟:

5.策问:

6.实行九品中正制。

7.九品中正制:

8.科举制度从开始。

9.常科:

10.制科:

11.生徒:

,称为“生徒”。

12.乡贡:

,这些人称为“乡贡”。

13.三舍法:

就是把国子监的学生分为三个等级。

14.建立了殿试制度。

15.明清时代的三级考试:

16.恩科:

17.科举制度的流弊:

第十章  典籍藏书

1、中国古代的典籍的构成主要有、、、、、,还包括、。

2.简册:

也称“”,可说是中国的书籍,它是用毛笔蘸墨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然后再一片片连接起来,成为一部书。

3.我国的纸写本书籍在已经出现了。

4.我国现存最早的纸写本书籍是晋人写的。

5.唐代的和唐代的是目前我们所知较早的印本书籍

6.中国古代书籍的代称是。

7.四书:

8.五经:

9.历代的读书和科举以为本,以的注为准。

10.十三经

11.出现十三经的名称,是唐代所列的十二经加上。

12.编年体:

13.纪传体:

14.纪事本末体:

15.实录:

16.我国最早的实录是南朝时出现的

17.制度史的首创者是唐代史学家。

18.三通:

19.会要:

21.的(《列女传》),首开为中国妇女立传的先河。

22.类书:

23.现存最早的类书是的。

24.唐代第一部类书是的。

25.和是宋代的两大类书。

26.明代最大的类书是。

27.清代的,是现存最大、体例最善、用途最广的一部类书。

28.文字学:

东汉许慎的体例是先列篆文,然后解释意义,最后按照“六书”的方法来分析字形的结构,由此而建立了中国的“文字学”。

29.我国现存最早的韵书是和编写的。

30.尔雅是一部辞书,共篇。

31.训诂:

“训”是以比较来解释词义;

“诂”以今天的话来解释或来解释方言。

32.著作里面的一文,是我国地方志的雏形。

33.现存最早的一部地方志是东晋的。

34.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规模巨大的全国一统志,为明清两代编修大一统制提供了范例和模式。

35.方志学的代表人物是乾隆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他的史学著作有

36.方志的两大流派:

(1)历史学派:

(2)地理派

37.地方志的作用:

38.汉代的三个藏书阁:

39.周代的史官兼掌和。

40.是史书记载的最早的国家图书馆馆长。

41.二酉山洞在

42.清代陆心源的向公众开放。

43.清代铁琴铜剑楼的和的杨以增都是大藏书家,有“南瞿北杨”之称。

44.汉桓帝设一职,专管收藏艺文图书。

45.战国时期名辨家的代表人物有书五车。

46.是现存最早的藏书楼。

47.清代官藏藏书阁

(1)内廷四阁:

(2)宫外三阁:

48.版本最初的含义是与、相对而言的。

49.版本学:

50.善本三义:

(1一要“”,即;

(2二要“”即;

(3三要“”即。

51.善本三性:

(1因年代久远而具有的“”;

(2内容有重要参考价值的“”;

(3印刷考究,装帧精美的“”。

52.的是我国最早的目录学专著。

53.的七略中的七分法,是我国最早的图书分类法,他们父子二人是我国和

的奠基人和开山祖,也是我国最早的古籍校勘专家。

54.经史子集:

经:

包括。

史:

包括了。

子:

包括。

集:

包括等。

55.目录分、、。

第十一章  科技成就

1.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02年大题)

2.二十八星宿:

3.七曜:

4.二十四节气:

5.圭表:

圭:

;表:

圭、表两者垂直,日光照表,投影于圭,是中国古代观测日、月变化的方法

6.天干地支:

天干(10个):

地支(12个):

7.可以看作我国最早的土壤分类学著作。

8.中的(《上农》、《任地》、《辨土》、《审时》)阐述了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关系,总结出了“不违农时”的生产规律。

9.《齐民要术》:

是北魏所著,系统总结了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阐述了古代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农学思想,根据北方农业生产的特点,提出了一系列精耕细作、保墒施肥的方法,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重要的农学著作之一。

10.《农政全书》:

明代科学家所著,是一本集大成的著作,是中国古代最完整的农业百科全书。

内容涉及农业耕作、土地开垦、水利建设、食品制造、果树技艺等众多方面,系统集中的叙述了屯垦、水利工程和备荒为一大特色,是对宋代以来农桑经验和种植建设的全面总结。

11.南北朝时期的计算的圆周率的数值,比欧洲先进了年。

12.刘徽在中第一次提出了,并且运用计算出了圆周率的数值。

13.北宋贾宪的提出的“贾宪三角”可以求出任意高次方程的数解值,这比欧洲早了年。

14.数学家由于在《数学九章》中提出“大衍求一术”和“正负开方术”而被美国科学史家称为“所有时代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15.流行最广且影响巨大的是明代程大位所著的。

16.医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和的整体观念。

17.四诊:

18.八纲:

19.全面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20.“病入膏肓”和“讳疾忌医”两个成语都出自治病的故事。

21.在中国医学史上首创病历。

22.两人一直是中国药王庙里供奉的鼻祖。

23.《伤寒杂病论》:

汉代名医“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写成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

总结和创制的二百余种处方,贯彻了“理、法、方、药”一致的原则,治疗效果显著,至今仍为人们所应用。

24.首创中医病历,《三国演义》中为关羽刮骨疗伤的故事写的就是他。

25.晋代编写的(《脉经》)一书详细描述了脉象所反映的各种病状。

26.隋代等人编写的(《诸病源候论》)专门描述病情、分析病理,对诸多病症确定了病名。

27.唐政府编写的是我国第一部国家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

28.金元四大家(派别名称以及代表人物):

(1)泻火派,代表人物:

(2)补土派,代表人物:

(3)攻邪派,代表人物:

(4)养阴派,代表人物:

29.针灸:

30.针灸依据的理论是。

31.的(《针灸甲乙经》)是世界上最早的针灸学专著。

32.明代三大针灸巨著:

33.记载西周初年在建造洛阳城时绘有洛邑一带的地图。

34.已经将山川、道路、城郭的位置与大小列入了地图绘制必备的内容。

35.晋代制图学家确定“以一寸为百里”,把十进位应用于制图方面,中国人比阿拉伯人和欧洲人早了。

36.《徐霞客游记》对的石灰岩面貌进行了深入考察和描写。

37.四大发明:

38.蔡侯纸:

东汉改进了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等多种植物纤维造纸,并且大大提高了纸的质量,史称“蔡侯纸”。

39.中记载了我国人民发现的天然磁石吸铁的性质和指示南北的性状。

40.司南:

41.罗盘:

42.一书记载了指南针并不完全指南这一事实。

43.最迟在,火药已经被发现和利用。

44.中国最早的印刷术开始于古代的和文字。

45.唐代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印刷品。

46.出现了很多以盈利为目的的私营书坊。

47.胶泥活字木活字铜活字铅活字

第十二章传统建筑

1.在浙江省余姚市河母渡文化遗址中发现的,这种半穴居就是最早的房屋建筑。

2.中国古代建筑的六大分期:

(1)成型期:

原始社会后期——春秋战国时期

  特点:

(2)成熟期:

秦汉——三国时期 特点:

(3)吸收期:

    特点:

随着佛教的传播,佛教建筑大量出现,中国原有建筑形式吸收佛教建筑艺术,形成丰富多彩的寺、塔、石窟等佛教建筑。

(4)高峰期:

    特点:

城市和宫殿的规模空前宏大,布局和造型都有很高水平。

(5)转变期:

    特点:

城市的建筑规模缩小,大型建筑也缺少隋唐时的那种恢宏气势,但是显示出某些变化。

同时,为了适应商业经济的发展,大城市里封闭性街坊建筑格局被打破,活跃的城市商业建筑纷纷出现。

(6)渐进期:

    特点:

宫式大型建筑完全程式化、定型化,发展呈迟缓状态,可见体现在建筑形式中的封建意识已经沉淀为一种心理定势。

但在同时,不同地区的民用建筑却在追求不同的艺术风格,南方的大型宅院和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