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374908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48.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docx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docx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

我认为教师在写教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 

   所谓符合科学性,就是教师要认真贯彻课标精神,按教材内在规律,结合学 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设计教学过程,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

那种远离课标,脱离教材完整性、系统性,随心所欲另搞一套的写教案的做法是绝对不允许的。

一个好教案首先要依标合本,具有科学性。

 

   2、创新性 

   教材是死的,不能随意更改。

但教法是活的,课怎么上全凭教师的智慧和才干.尽管备课时要去学习大量的参考材料,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听取名家的指点,吸取同行经验,但课总还要自己亲自去上,这就决定了教案要自己来写。

教师备课也应该经历一个相似的过程。

从课本内容变成胸中有案,再落到纸上,形成书面教案,继而到课堂实际讲授,关键在于教师要能 "学百家,树一宗"。

在自己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广泛地涉猎多种教学参考资料,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而不要照搬照抄,要汲取精华,取去糟粕,对别人的经验要经过一番思考——消化,吸收,独立思考,然后结合个人教学体会,巧妙构思,精心安排,从而写出自己的教案。

   3、差异性 

   由于每位教师的知识,经验,特长,个性是千差万别的。

而教学工作又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

因此写教案也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因材施教。

   4、艺术性 

   所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

教案要成为一篇独具特色"课堂教学散文"或者是课本剧。

所以,开头,经过,结尾,要层层递进,扣人心弦,达到立体教学效果。

教师的说,谈,问,讲等课堂语言要字斟句酌,该说的一个字不少说,不该说的一个字也不能说,要做到恰当的安排。

 

   5、可操作性  

   教师在写教案时,一定从实际出发,要充分考虑从实际需要出发,要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该简就简,该繁就繁,要简繁得当。

  

   6、考虑变化性 

   由于我们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思维能力的学生,又由于每个人的思维能力不同,对问题的理解程度不同,常常会提出不同的问题和看法,教师又不可能事先都估计到。

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进程常常有可能离开教案所预想的情况,因此教师不能死扣教案,把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压下去。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改变原先的教学计划和方法,满腔热忱地启发学生的思维,针对疑点积极引导。

为达到此目的,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估计学生在学习时可能提出的问题,确定好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

学生能在什么地方出现问题,大都会出现什么问题,怎样引导,要考虑几种教学方案。

出现打乱教案现象,也不要紧张。

要因势利导,耐心细致地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

因为事实上,一个单元或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在教学的一定过程中逐步完成的,一旦出现偏离教学目标或教学计划的现象也不要紧张,这可以在整个教学进度中去调整。

 

   写教案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十项:

 

   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 

   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 

   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 

   七.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

八.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 

   九.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十.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书写过程中,教学过程是关键,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设计新颖活泼,精当概括。

 

   2.怎样进行,复习那些内容?

 

   3.提问那些学生,需用多少时间等。

 

   

(二)讲授新课 

   1.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2.怎样提出问题,如何逐步启发、诱导?

 

   3.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

详细步骤安排,需用时间。

   (三)巩固练习 

   1.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

 

   2.怎样进行,谁上黑板板演?

 

   3.需要多少时间?

 

   (四)归纳小结  

    1.怎样进行,是教师还是学生归纳?

 

   2.需用多少时间?

 

   (五)作业安排 

   1.布置那些内容,要考虑知识拓展性、能力性。

 

   2.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释?

 理论上讲,“说课”是青年教师刻苦钻研教材,探讨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的手段。

是不断提高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的一种好方法,也是深化教育改革后,青年教师进一步学习教育理论,用科学手段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科研水平,增强教学基本功训练的一项内在要求。

通俗的讲就是教师要说清:

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

   “说课”以说为主,是教师对教案本身的分析和说明,是一种以口头叙述为主的教案分析。

   “说课”的听众主要为教育工作者,说课者的“说课”本身,带有一定的经验介绍和经验交流性质,对教师的理论要求比较高。

面对同行教师,面对评委,面对有关专家、学者、领导,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自己将要上的或已上过的一节课,阐述自己的教学设想及理论根据。

   “说课”是进行教学研究的好形式,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有效措施,是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能力的方便途径,是展示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艺术的窗口,也是综合考核教师驾驭教材能力的一种较科学的测评手段。

 

   “说课”说什么?

一般讲,说课的内容是:

   

(一)说教材。

   说出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说出本节课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要求。

说清教材的前源联系和编排意图。

 

   

(二)说教法。

   说出课程教学结构、教学思路和教学程序。

要说清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教学程序如何安排,并要阐说理论根据是什么。

 

   (三)说学法。

   说出课堂教学中的着重教给学生什么学习方法,培养什么能力。

要说出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要说出怎样激发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怎样根据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指点须生选择具体学法。

这就是说,说课不但要说明这样教一堂课,还必须说明“为什么这样教”,要用科学理论论证和阐明所说内容的科学性、正确性。

说课的内容主要可以概括为“四教五说”, 即“教什么, 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 教得怎么样”和“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手段、说程序”。

   说课的基本要求:

   1)    亲切自然, 声情并茂。

“说课”重在一个“说”字, 要求说课者把为什么这样教和指导学生怎样学的科学理论依据等内容演说给同行听, 而不是简单地“读”给大家听。

因此, 说课时应尽量脱稿, 要精神饱满, 充满激情。

使听者首先从表象上感到说课者对说好课的决心和信心, 从而受到感染引起共鸣。

   2)    详略得当, 重点突出。

说课的时间一般是15分钟左右,因此不能平铺直叙, 面面俱到, 夸夸其谈。

而要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实际, 精心选择教学内容中最主要、最本质的东西来说。

对有的说课环节简单介绍而过, 而对诸如:

“怎样运用恰当的教法学法来突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的则应浓墨重彩, 讲深讲透。

   3)    表现专长, 突出特色。

要能够说出对教材、教法有别于常规的特殊理解、安排, 充分体现出执教者的教学专长,突出教学特色和教学成果。

在教材的处理、教法的选用、学法的指导、板书的设计、教学环节的安排等方面都会有独到之处。

   4)    媒体辅助直观快捷。

上课要注意提高45分钟的效率, 说课同样应讲究效率, 因此, 应努力使用电脑等多媒体辅助手段, 设计必要的幻灯片, 以增强效果。

 

 

 

教案节选--教学用语的基本要求

  本章主要讲授教师用语的五个基本要求即规范性、科学性、清晰性、生动性、启发性,要求学生掌握其特点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用语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最主要手段——富于知识信息并具有极强表现力的教学用语是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

作为在一般口语基础上经过认真加工和精心设计的言语形式,教学用语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展示的一种口语示范,是学生接受口语教育的最直接范本——学生口才的培养主要依赖于在校期间的训练及实践,具有很强智力品质的教学用语是学生学习口语的标本。

“教师的语言修养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苏霍姆林斯基语)教学用语的基本要求表现在五个方面,即规范性、科学性、明晰性、生动性、启发性。

第一节教学用语的规范性

  教学用语的规范性,是指教师使用普通话的规范性。

首先应注意普通话语音规范。

课堂教学活动离不开听、说,教师要用话语来完成知识的传授,这要靠说;学生要从教师的话语中来接受知识,这要靠听。

会说普通话是合格的教师必备的条件。

中学教师应该能说标准的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能熟练地使用普通话进行课堂教学,特别是语文老师,还应具备正音教学的能力,能胜任汉语拼音教学工作。

使用普通话教学,能增强学生听课的吸引力,为学生将普通话创造一个语言环境,同时这本身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身教。

教学用语的语音规范,除了声、韵、调之外,还应注意普通话的音变和异读词的读音问题。

普通话的音变包括轻声、变调、儿化,“啊”的变读等,

教学用语用词的规范性。

首先要注意在用词时,词的概念义应准确,例如下面的一段教学用语:

一九五零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不久,没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同时侵占了我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妄图吞并朝鲜、侵犯中国。

以彭德怀同志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于一九五零年十月二十五日,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一起打退了敌人的猛烈进攻,并发起了反击。

经过多场激烈的战斗,最终迫使帝国主义于一九五三年七月同朝中方面签订了停战协定。

志愿军在赴朝作战初期,武器装备较差,敌人的严密封锁和狂轰滥炸,使我方补给线经常遭到破坏。

志愿军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同装备精良、武装到牙齿的敌人座殊死的斗争,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强烈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

《谁是最可爱的人》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及时准确地报道了志愿军的英雄事迹,极大的鼓舞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诚,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自此,“最可爱的人”便成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代称。

在这段教学用语中,几组词的准确使用,体现了这段教学用语的用词规范性。

例如“侵略”、“侵占”、“侵犯”这组同义词,虽然都含有“用强力夺取或损害”的意义,但词义又各有不同,“侵略”指“一个国家用武力或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式夺取他国的领土或主权利益”,其后的搭配对象常常是国家;“侵占”着重指占有别国的领土或别人的财产;“侵犯”,着重指威胁、触犯、危害,搭配对象常常指领土、边境、领海、领空、主权等。

上面教学用语中分别是用的这组词是非常准确的。

同样,“战争”、“战斗”、“作战”、“斗争”一组词及“猛烈”、“激烈”、“强烈”一组词的使用也都恰到好处。

  第5节中“表现”应该为“塑造”或“描写”、“刻画”之类。

才能与“形象”搭配。

最后一个词“本色”仍应改为“本质”,同时吧“解释”换成“揭露”才更为准确/

用词的规范性还应注意词的色彩义,尤其是词的感情色彩。

  请看一段教学实录:

  这篇即兴的演说,言出于心,顺理成章。

  演讲一开始,闻一多先生就义正严词的指出,暗杀李公仆先生,是“历史上罪卑劣罪无耻的事情”。

紧接着从三个方面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无耻:

其一,李公仆无罪而遭毒手,足见反动派卑劣无耻;其二,要杀,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打杀,只会偷偷摸摸的暗杀,更见其卑劣无耻;其三,杀了人,为推托罪责,反造谣诬蔑,嫁祸于共产党,最是卑劣无耻。

三层意思,逐层深入,彻底节露了反动派制造暗杀李公仆事件的险恶用心。

接下去,连用三个“无耻”反衬三个“光荣”,并练习“一二·一”惨案,高度赞扬了李公仆先生和昆明青年为争取民主和平而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

  这段教学用语歌颂谁,揭露谁,赞扬谁,鞭挞谁,旗帜鲜明,表达了强烈的爱憎,对学生起着极大的教育作用。

这样的教学效果的产生,预选用一系列具有褒贬义感情色彩的词语是分部开的。

但下面的教学用语中的某些词就没有注意词义的感情色彩:

同学们,1990年夏,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下,从大沽经天津向北京进犯,沿途烧杀抢掠,无微不至;在北京城,联军统帅瓦德西特许公开劫夺三天,把皇家宫殿苑囿的珍贵文物,洗劫一空。

  “无微不至”意思是没有一个地方不照顾到,形容关心照顾细心周到,含褒义,用在此处,显然不妥,应该用含贬义的“无所部至”才合适。

教学用语的规范性,也应注意语法的规范。

教学用语中出现的语法错误有各种情况,诸如词性误用关联词语混用句子成分搭配不当,句子成分残缺等等。

“这是一片介绍松鼠特点的科学小品文。

通过对松鼠的生动细致的描述,使我们对松鼠这种小动物获得了清晰的印象。

上面这段教学用语的第二句使用了“通过”一词,造成了全句主语残缺。

本来,“对松鼠的生动细致的描述”可以做全句的主语的。

此类句字的叙述,要么去掉“通过”一词,要么保留“通过”一词,同时去掉“便”字,全句就通顺了。

第二节教学用语的科学性

  教学用语的科学性是指教学语言能准确无误地反映客观实际,教学用语的形式,又能准确地表现思想内容。

具体地说,教学语言必须能表现出正确的立场观点,所用语言材料必须确切、真实、可靠,从发音到用词,从概念定义的阐述到教学内容的分析,从课堂提问到释疑,都能达到准确、科学。

  首先,教学用语的科学,要求对教学内容要准确表述。

要做到这一点,认真钻研教材,深刻把握教材本质,便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

  先看对《春》这篇散文的分析摘录:

  这篇散文以“盼春”(第一段)开头,以“赞春”(最后三段)结束,中间“绘春”是重点部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心欣然张开了眼。

”用泥人的方法总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

山“睡醒”的情态用“朗润”描绘:

林木抽芽,山草变绿,是山色有暗淡渐渐明朗,由枯萎转为润泽。

水“睡醒”的情态用“涨”描绘,再现了冰消雪化后春水涣涣的样子。

太阳“睡醒”的情态用“红”描绘,表现出春日融融的暖意。

作者抓住春山、春水、春日的特点,勾画了春景的轮廓,为具体描绘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四幅画图,创设了广阔的背景。

  “春草图”着力写春草勃发的景象。

第一句从“点”上描绘。

……第二句从“面上”描绘。

……第三句用孩子们嬉戏衬春草的可爱。

第四句……从感受的角度表现春草的可爱。

  “春花图”着力写春花竞发的景象。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用拟人手法描绘各种花竞相开放的景象。

“像火”、“像霞”、“像雪”三个比喻,描绘花色的艳,美。

……最后写野草,“遍地是“表现数量多,“杂样儿”写种类丰富,“像眼睛”、“像星星”两个比喻,描绘了阳光下闪闪烁烁、逗人喜爱的样子。

  “春风图”描绘了春风的温暖、和煦。

先从触觉角度写春风的和煦,在从嗅觉角度写春风特有的芳香,最后从听觉角度写春风吹送的悦耳声响。

作者把难以捕捉的春风,描绘的有形、有声、有情。

  “春雨图”描绘了春雨中特意的美景。

“寻常”“一下就是三两天”写春雨之多。

“可别恼”一句是向写雨中美景的过渡。

……

  第五幅图画是“迎春图”。

人是画面的主体,人也充满了春意。

……写出春天给人们带来活力。

  这五幅画面,描绘了春意,融入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在此基础上,结尾三段文字用三个比喻讴歌春天。

……这个结尾,正是对五幅春景图含义的概括,点明了全文的中心思想。

这段教学用语对《春》的分析,形象生动,具体细致,入木三分。

教者把握住全文的精髓——对春的赞美,抓住文章“盼望”、“绘春”、“赞春”这条线,步步展开。

尤其用准确的语言把这篇优美的文字平铺位“春草图”、“春雨图”、“迎春图”五幅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这种对教学内容的准确表述,正是教学用语科学性的体现。

  下面一段教学用语在科学性方面就存在问题:

  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短语知识。

短语,就是词和词组合起来,成为短语。

短语的构成方式,与合成词的构成方式是完全一致的。

例如“花草”是有两个语素组成的并列式合成词,“花草与树木”是由两个词组成的并列短语。

(板书:

花草与树木。

)……由此可见,只要掌握了合成词的构成方式,就不难理解各种短语的构成。

另外从形式上看,短语,顾名思义,都比句子短。

  上面的教学用语中,有三处不准确,其一,“短语的构成方式,与合成词的构成方式是完全一致的”不准确,“完全一致”改为“基本一致”;其二,板书的“花草树木。

”多了句号,短语是不带语气的,因此后面不能使用句末符号;其三,“短语,顾名思义,都比句子短”也是不准确的。

由此看来,只有透彻理解,把握教学内容,才能做到对教学内容的准确表达。

  其次,教学用语的科学性,要在教学用语中排除歧义,避免费解。

歧义,就是在语言表述中,说出的一句话,模模两可,让人捉摸不定;或者像表达这种意思,而让别人理解为另一种意思。

在教学用语中,若出现这种歧义现象的语句,必然会导致教学内容不能准确表达,以至影响教学效果。

  请看一节数学课的教学实录片断:

  师:

由此,我们这个命题的结论就得到了证明。

这是我们研究的圆的一条重要性质,我们提一个同学回答这样一个问题:

垂直于圆的直径,他有什么特点?

  生:

垂直于圆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师:

这位同学说的对不对?

  生:

(有的)不对!

  师:

这个同学的解释,有的同学说不对,我认为是有道理的。

  “有道理的”究竟是谁?

是指前面回答问题的那位同学,还是指说“不对”的同学?

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应该是指前面那位同学,因而这位数学老师应该说:

“前面那位同学的理解,我认为是有道理的。

  第三,教学用语的科学性,要求教学用语合乎逻辑。

合乎逻辑是指教学用语要正确地划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揭示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判断恰当,推理严密。

不能用想象和猜度去代替严密的推理可科学的论证。

下面的教学用语就出现了不合乎逻辑的现象:

  同学们,读了《孔乙己》这篇小说,我们也是要笑孔乙己的。

孔乙己给小孩分豆,眼看孩子们仍然不肯散,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还摇着头直说“多乎哉,不多也”,我们都为他的迂腐而感到好笑。

但是,我们的笑声与小说中的人们对孔乙己的笑声是完全不同的。

作为社会主义时代的一个青少年,我们笑孔乙己是并无恶意的。

效果之后反而更能体会到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更深刻地认识到事孔孟之道把孔乙己及作为取笑的对象,对孔乙己的悲剧根本不寄予任何同情,反映出以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酷与残忍。

  分析了这篇小说后,孔乙己这个人物,对于我们是比较了解了,小说对孔乙己的语言和行动的描写虽然比较简单,却都是性格化了的,具有特征性的。

这正是这篇小说的主题能给我们留下地深刻印象的原因。

  这段教学用语,在逻辑上至少有五处错误:

“我们的笑声与小说中的人们对孔乙己的取笑是不完全相同的。

”这里的“笑声”与“取笑不好类比,“不完全相同”。

  “青少年”既包含“青年”又包含“少年”,既是“一个”,怎能同时包含两个概念?

应单用“青年”或“少年”,或去掉“一个”。

  “反映出以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酷与残忍”这句话中“以前”概念模糊不清,可以说成“反映出旧社会人与人之间……”,这样就明确了。

  “孔乙己这个人物对于我们是比较了解了。

”这句话主客倒置,不是“孔乙己了解我们”,而是“我们了解孔乙己”。

  最后一句的推论,理由不足,小说的主题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决不会是因为“性格化了的”“具有特征性的”人物描写,充其量,这也只不过是“原因”之一。

  教学用语中的逻辑错误主要表现在概念使用不当、判断不合情理、推理缺少根据。

  下面我们选取教学用语中出现的一些典型例子,加以分析,以引起注意。

  ②作者鼓励从事实际工作的同志写文章,认为这可以把自己的经验告诉人家,还可以使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作者同时也鼓励从事理论工作的同志写文章,认为这可以检查自己的成果,逐步使自己达到最好的水平。

                      ————摘自语文课《关于写文章》的教学用语

第三节教学用语的明晰性

  教学用语的明晰性主要是指口语表达语脉相通,条理清晰。

具体地说,在表达过程中,给听者以多种不同的感受:

主次感——主要和次要的感受;并列感——先后次序的感受;递进感——推进和发展的感受;总括感——起领或综合的感受;转折感——逆势而行、语气跌宕的感受;对比感——区别、比较的感受。

综合这几种感受,也就形成了口语表达重明晰的语言链条。

让我们从明晰的角度分析下面这段教学用语:

  杨朔的散文《荔枝蜜》之所以是我们受到这样强烈的感染并引起我们丰富的联想,除了文章里一深邃、意境幽美而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这就是结构上的精巧。

作者在介绍散文创作体会时曾说过:

“动笔写时,我也不认为自己是写散文,就可以放肆笔墨,总要像写诗那样,再三剪裁材料,安排布局,推敲字句,然后写成文章。

”可见杨朔在结构散文时,惨淡经营,缜密思索,颇费斟酌。

黄政枢在《杨朔的散文艺术》这篇文章里对杨朔的散文作出这样的评价:

“杨朔的散文在篇幅都是短小的;秧说的散文载结构上都是精巧的。

”他又说:

“读杨朔的散文,像走进苏州园林,格局虽小,却峰回路转,境界深邃;读杨朔的散文,像观赏扇面画幅,咫尺之间,竟烟波云海,天地开阔。

  这几句话的确很好地概括了杨朔散文结构的艺术特色。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荔枝蜜》的艺术天地来欣赏它的结构技巧吧。

这段教学用于一开始就体现出主次感,用“除了……而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等语句,不但是论述全面、周密,而且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在谈到杨朔散文结构特色时,引了两段话语。

先引述杨朔本人的话,后再引述别人对她的评论。

而在引述别人对杨朔散文的评价时,先引的是总的抽象的评价,后引的是具体的形象评价。

正是这样的次序安排,使语言的表达体现出递进感与总括感。

  这段表述形成的这种清晰的语言链条,充分体现了教学用语的明晰性。

  要达到教学用语的明晰性,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组织教学用语。

  1.多使用短句

  短句往往结构简单,短小精悍,节奏短促,表意简洁、有力、明快。

教学用语大多采用短句的形式,组织方便,听起来省力,便于学生接受。

请看高润华老师讲析《荔枝蜜》这篇课文时的一段教学实录:

  师:

对呀,所以他说很有点鲜荔枝味儿,就是色、香、味都很好的所以他说,你喝到这样的好蜜呀,生活也是甜的呢。

但是,我们不要忘掉,吃到这样的好蜜就不要忘掉酿蜜者哪!

酿蜜的是谁呀?

  生(集体):

蜜蜂!

.

  师:

好!

看看哪些句子写蜜蜂的?

划下来。

蜜多好呀!

稀罕物!

能滋补身体,成色纯,养分多,又甜香,又有清气,真好呀!

但是,谁来酿的呢?

这蜜蜂是怎么酿的你呢?

把这些句子划下来。

思维要敏锐,动作要敏捷。

这段话既有主谓句,也有非主谓句,又有省略句,但大都是短句。

因而听起来自然、亲切、明了。

  2.使用明白易懂的词语

  要做到教师用语的明确性,使用明白易懂的词语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陈波同志在《数学教材有些定义可浅显些》一文中,曾对数学术语的释义有一段阐述,不妨摘录如下:

数列可看作一个定义域为自然数集的函数,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自然数时相应的一系列函数值,a1a2a3……an……(高中《数学》第四册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