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371232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docx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docx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关乎孩子一辈子的教育。

叶圣陶先生曾强调:

“启蒙教育是人格陶冶最重要时期,凡人生之需要之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和结题报告惯、倾向、态度,多半在这个时期养成,以后只需继续地培养下去,自然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

”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其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是在为未来奠基。

 时代迅猛发展,要求我们必须用新的视角来看待、研究学生日常生活与行为规范养成教育问题。

德育教育已提升到学校教育的核心地位,而作为德育教育最基础的内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学校“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少先队员还要注意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

抓好日常生活与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精神的时代要求,是重中之重。

二、课题的界定

(一)“习惯”,是指人对于某种刺激的“固定性反应”,久而久之形成的类似于条件反射的某种规律性活动。

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生活中形成并逐渐稳固下来的。

行为科学研究表明:

一个人的行为大约只有5%是属于非习惯性的,而剩下的95%都是习惯性的。

因而习惯对人们的生活有着绝对的影响。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指出: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

(二)养成教育,一般物指少年儿童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教育。

从广义上说,养成教育是指人的基础的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包括思维方式、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生存能力,健康体魄的培养和教育。

狭义的养成教育单指人的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而且特别是指少年儿童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学校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在德育、少先队工作方面积极探索。

鉴于小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家长重智轻德较为普遍的情况,进一步加强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很有必要。

 这一研究,从现实和长远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和实践,引导使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深入理解道德规范,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通过研究和实践,优化班主任队伍,提升教师德育工作水平,进一步推动学校德育工作。

(二)研究内容:

1、探讨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培养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2、探讨家校社会多维立体的教育途径和策略。

如何将本课题研究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调动家长、社会教育积极因素。

3、探讨优化班级管理、提升学校德育成效的科学、系统的方法。

四、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理论方面,在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有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班杜拉和西亚斯的社会学习理论,重点研究了儿童道德行为的训练和发展问题。

实践方面美国更加注重“自然教育”,引导孩子“自我成长”。

 我国心理学界有一些学者关注儿童教育研究。

如早期的陈鹤琴,近期潘菽和朱智贤等人对儿童心理的研究等。

这些研究基本侧重于儿童道德发展和形成的一般理论研究方面,对儿童道德发展和形成过程中"行"的研究比较少。

而“知情意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和过程,前三者最终都要落实在“行”上。

近期不少专家从行为习惯入手研究少年儿童德育,在国内产生了较大影响。

如由中国科学院的王极盛教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孙云晓研究员主持的,关于杰出青年的童年教育研究,以及培养独生子女健康人格的研究等。

实践方面,北京怀柔区、大兴区开展了文明礼仪调查研究、家校合作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研究,山东潍坊市探索了网络对于小学生行为习惯的作用研究等等,进行了有益探索。

(二)本课题研究创新点及突破之处 本课题为应用基础研究,在强调应用性的同时,也注重一定层次的理论探索。

着重进行有关小学生在学习、做事和做人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与实践,以使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和学习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其健康人格的培育奠定基础。

 1、创新方面。

依据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遵循教育规律,努力构建创新养成教育途径和模式,将养成教育贯穿到学生日常生活行为中,多层次、全方位的进行跟踪教育,突出成长为主的教育理念。

 2、理论意义。

立足于应用探索与实践,在探索和实践过程中总结寄宿制学校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规律,丰富素质教育理论和养成教育理论内涵 3、应用价值。

本课题着手与途径和模式的实验和探索,侧重于应用实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具有健康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

五、完成条件分析、研究方法与路线

(一)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

 1、领导支持,课题研究有经费保障。

校领导对课题研究大力支持,为课题研究开展提供环境支持、经济支持。

良好的教学条件和领导的重视、指导,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基础保证。

   2、资料丰富,研究有理论支撑。

   学校有藏书丰富的图书室、6万册图书的电子阅览室。

既有班主任工作理论著作,又有新颖生动的光盘资料,还有时效性较强的《班主任之友》、《少先队工作》、《辅导员》等刊物杂志,使课题研究的展开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背景。

(二)、研究方法与路线:

 1、行动研究法。

主要包括问卷调查法:

针对家庭教育方面、教师设计的与课题实施内容相关的系列问题。

通过家长的问答,更进一步地、全面地了解学生习惯的现有发展水平。

   2、个案研究法。

对学生个体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跟踪记录与观察分析,并加以一定的措施和手段,促进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3、观察法。

在研究中,教师通过对学生行为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观察记录,思考研究,获得最直接的第一手研究资料。

  4、问卷法。

文献研究法。

对国内外的已有相关理论做综合参考研究等。

 坚持课题的理论研究、课题的实验研究和群众性教研活动三结合的研究办法。

以理论研究为先导,以实验研究为中心,以广大教师参与的研究活动为基础,以班队会课堂为主渠道,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研究学生、探索方法、总结经验,以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六、实施步骤

课题研究的工作进度计划:

本课题预计2013年3月——2015年3月分三个阶段完成。

为期二年。

(一)、准备阶段:

(2013年3月——2013年6月) 做好课题申报、制订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课题启动,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组织开题启动研究。

(二)、实施阶段:

(2013年9月——2014年12月)    组织交流、研讨等活动。

主要是理论实践研究,课题材料信息收集,课题研究论文,优秀班会课例和阶段性研究报告的撰写。

并对典型案例加以积累分析。

(三)、总结评定、成果发布阶段:

(2014年1月——2015年3月) 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整理行为习惯研究经验论文,总结、发布和推广研究成果。

2015年4月迎接上级领导对学校课题研究工作的评估验收。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研究》中期报告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高庄镇中心校  岳彩瑞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当前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养成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

如今家长在言教、身教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矛盾化的教育,极容易搅乱孩子们幼嫩的心智。

一是在做人上,现在的孩子处在“言教”与“身教”的矛盾中。

二是在生活上,今天的孩子处在“穷教”与“富教”的矛盾中。

三是在思想上,今天的孩子处在“吃苦”与“享乐”的矛盾中。

四是在教育内容上,现在的孩子处在“重智”与“轻德”的矛盾中。

五是在教育方式上,现代的孩子处在“放纵”与“专横”的矛盾中。

这些问题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小学阶段是迈向人生的重要一步,老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必须使每一位小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同时又要开发每一位学生的潜力,发展他们的个性,使之走好每一步。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确定了“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案例研究”课题。

决心通过二年的课题研究,切实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净化育人环境,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为学生的成才奠定良好基础,达到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较大提高的目的。

二、课题界定

(一)行为规范:

 指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的行为,是必须遵守的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作为一个公民最基本的行为规范。

(二)养成教育:

 从广义上说,养成教育是指人的基本的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包括思维方式、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健康体魄和生存能力的培养和教育。

狭义的养成教育单指人的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而且特别是指青少年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案例研究:

 教育实践者对教育教学事实及反映或记载这些事实的文字或其他材料进行分析、反思、概括,即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分析从而较快地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本课题中的养成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训练活动使受教育者的日常行为习惯规范化的教育过程。

三、课题目标

(一)总体目标:

所谓习惯的养成教育,就是教人学会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具有现代文明内涵的社会生活规范。

它包括文明礼貌习惯、卫生行为习惯、生活行为习惯、道德行为习惯、学习行为习惯、劳动习惯乃至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等。

老师们通过收集以上案例,对此进行分析、研究、评价并结合相关的理论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和途径。

(二)具体目标:

1.通过研究,探索培养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同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育人水平。

3.通过研究,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4.通过研究,促进学校校风校貌的不断优化,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四、研究内容:

一年来,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研究:

(一)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榜样育人

一直以来,学校要求全体教师从我做起,严于律己,为学生树立榜样。

在日常生活中,强调老师在工作、生活中为人师表,注重自己在学生面前的行为、形象。

早晨,学校领导、学生代表、大队委在校门口迎接学生,师生问好;放学时班主任送学生出校门;大课间时老师带领学生一起跑步、做操;中午老师给学生分餐;老师关心后进学生……都给学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另外,坚持每学期评选“五星班主任”、“五星学生”、“五星班队”、“身边的小雷锋”等活动,宣传他们的事迹,辐射他们的影响。

通过他们的榜样效应感染更多队员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课堂是主渠道

小学生在学校,绝大多数时间在课堂,所以,良好的习惯培养,课堂是重要阵地。

也只有每一个教师都能重视、参与学生的习惯培养,那么,孩子才能在进入小学后最短的时间内习得最好的习惯;也只有全体教师参与学生的习惯培养,学生才能习惯全方位的好习惯,才能成为一个言行举止彬彬有礼的好学生、好公民。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智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主渠道。

我们把小学生课堂常规制作版面,挂在教室里,供教师每堂课进行指向性训练。

比如开学时进行坐、立、行、走、文明礼貌、课前准备等常规教育。

如:

在训练学生上课发言举手时,应该告诉学生为什么上课发言要先举手,再进行示范练习,要求人人掌握规范的举手姿势。

明确了要求,这样学生就会逐渐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三)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规则是好保障

有人说,魏书生是一个教育奇迹,因为即使他每年有很多的时间不在学校,他的班级在各项评比、考试中总是名列前茅;读了《56号教室的奇迹》,更有人对雷夫•艾斯奎斯佩服得五体投地。

仔细阅读两位教育大师的著作,你就会发现,两人的教育有一个相同的地方——那就是在班级管理中,与学生一起制定班级规则,而一旦形成规则,每一个学生都要不折不扣的执行,比如魏书生的“坚持道德长跑——写日记”,雷夫的“恐怖重写”。

学习魏书生,我们学校在学生常规管理上推出了“四定”——定时定点定岗定责。

在我们学校每个班级,有2张必须贴的表格,一张是学校的“四定”——规定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另一张是每个班级的定责表,明确规定上什么事情由谁完成,检查人是谁,等等,并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责任。

制定表格只是第一步,关键是落实检查。

在我们的四定中,规定了班级放牛奶盒的时间和地点,如果某班级没有按照规定的时间做,那么多多监察队会记录在案,当周的五星班级也许就没有你班级的份了。

垃圾分类是一项繁重的工作。

所以我们也同样规定了班级送垃圾的时间,并且要求指定人前去垃圾房分类摆放。

多多督察队的队员在那里记载:

在规定时间,哪些班级来了?

哪些班级是按照要求分类的?

哪些班级是没有按照分类要求放垃圾的。

检查结束,马上利用QQ群反馈,表扬做的好的。

中午,我们学校专门安排了15分钟时间写日记,半个小时阅读。

为了能贯彻下去,我们行政值班每天中午检查,每天反馈情况,并且叫学生督促教师贯彻执行,仅2周时间,孩子们都习惯了到点做啥事,教师也慢慢的习惯了。

(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活动是有效方法

小学生的教育必须遵循寓教于乐的原则。

学校、教师必须通过各种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明理、导行,最终内化成自己的自觉行动。

经学校班子共同商议,每一项活动都具有明确的目的,在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多多吉尼斯竞赛”、“小手拉大手”、“多多光荣榜”、、“日记长跑”、“我们班的齐刷刷”等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一些感兴趣、积极有效的活动,逐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阶段成果:

(一)日记长跑,培养学生坚强的品质。

自2014年的3月起,我校组织开展了“日记长跑”活动。

到目前为止,我们学校的日记长跑坚持了300多天,全校共200多名学生,其中参与的学生数达到了120多名。

我们的老师、家长都没有想到孩子们能有如此坚强的毅力和韧劲,也没有想到我们所有一线的语数英老师能有如此认真的态度和奉献的精神。

日记,就像一座宝库。

通过它,孩子们能把自己丰富的生活储蓄起来。

在那里,记录着他们在人生道路上的每一点进步,有他们在知识高山上撷取的每一朵小花,也有他们奉献给生活的每一份情谊。

坚持写日记,可以让孩子积累写作素材;坚持写日记,可以增强孩子观察事物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坚持写日记,可以让孩子把心声倾诉出来;坚持写日记,可以培养孩子坚忍不拔的意志力。

老师对学生的日记当天批,及时评,把一些优秀的日记在学校的日记长廊中展出,让全校的孩子都能欣赏。

本学期,学校集结《花开暨阳》日记集的出版,书籍涵盖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的精彩日记。

日记的录用率达到50%。

大队部还设计了海报,征集日记集的卷首语,学生们踊跃参与,投稿人数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学校还举行了日记集的首发仪式,让孩子们对自己能够坚持撰写日记更加自豪,同时也是学校对孩子们这种良好行为的充分肯定。

(二)多多吉尼斯竞赛,培养学生敢于表现的勇气

多多吉尼斯是暨阳小学的特色品牌项目,活动每月一次,项目多样,深受学生喜爱。

小学生精力充沛,自制能力又差,而教师不可能时时刻刻看着学生,让学生有事做,才是管理学生的最佳办法。

多多吉尼斯竞赛,不但让学生有事做,更是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小学生最具表演的欲望,他们为了争夺多多吉尼斯冠军,争分夺秒,奋力练技。

我们希望通过学校教育,让学生学会表现自我,不断地超越自我,学会自我教育。

多多吉尼斯挑战赛所表现的不仅是学生的某一特长、爱好,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敢于表现自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

(三)多多光荣榜,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

如果说多多吉尼斯竞赛还不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站在全校竞赛的舞台上,那么,每个班级的多多光荣榜,就是班级进行习惯培养的共同法宝,这也是我们学校班级阵地建设“八有”要求之一。

孩子们只要有一个小小的进步,就会得到一个多多,当然,如果犯了错误,就要扣除。

而孩子都是好面子的,谁愿意自己的多多比别人少呢,于是,为了争多多,孩子们需要时时修正自己的言行。

多多,成了暨阳孩子成长路上的好伙伴,孩子们心中的期盼。

(四)小手拉大手,养成学生、家长共同守规则的好习惯

我们学校地处居民区,校门小,门外地方更是狭窄,上学放学路段拥挤一直是老大难问题。

今年,我们在在学生中开展了“小手拉大手”的活动,一方面把上学、放学的要求通过晨会课跟学生讲清楚,另一方面发放告家长书。

我们要求家长,上下学时间,汽车、电瓶车、自行车不停放在学校门前道路上,而是停放在附近小区,然后步行送孩子上学,送到以后迅速离开校门。

班主任通过这一现象,和学生一起共同商议如何来改善这一现象,在学生和家长的群策群力下,制度了相关规则。

如:

机车车辆不得驶入学校主干道;电瓶车放在校门对面等。

一系列的举措,让更多的低年级学生积极参与到“小手拉大手”活动中,有效地缓解了校门口拥堵现象。

更重要的是,通过小手拉大手这个活动,养成了学生、家长共同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

六、疑难困惑:

一年来,本课题组积极开展研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但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不足:

部分队员缺少基本的道德认知水平和道德意识,家庭、社会、学校三结合教育地利用不够充分。

在后续地研究中,我们将围绕相关问题设计研究活动,真正将课题研究落到实处。

七、后期设想:

1.继续深入学习德育系列教育名著,积极开展研讨活动,从中寻找研究的理论支撑,以便进行深入的研究。

2.走出去,从新得高度来引领教师从新的起点进行研究。

3.深化少先队活动,从活动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

组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打造学校德育品牌。

4.成果展示要具体:

教师撰写的研究案例要提高质量。

5.有效提高家庭、社会、学校三结合的教育活动。

6.随时积累整理课题研究中的过程性资料,以免遗忘。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研究》结题研究报告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高庄镇中心校 岳彩瑞

人们常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可见行为习惯与人的性格命运的密切联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行为习惯可以影响甚至决定人的一生。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来说终身受益,所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案例的研究》实验课题的选择,是结合我校校情、结合我校周边环境实际而实施的一项迫在眉睫、非常必要的一项研究。

一年多来,我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小学生良好道德水平和良好行为习惯初步养成,形成了良好的班风、校纪,探索出了一套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少年儿童的身体发育水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追求和丰富的社会信息来源,也大大促进了少年儿童的智力发育。

与此同时,在主流文化下出现了一些灰色文化,影响着少年儿童的健康发展,导致在少年儿童中存在着“行为霸道、不懂礼貌、磨蹭马虎、好吃懒做、自私任性、孤僻胆小、依赖性强”等不良习惯。

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学生良好品行的重要前提。

小学生行为规范训练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强对小学生的行为规范训练和养成是提高一代人思想、行为素质的重要途径。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许多家长外出打工、经商,孩子由年长的爷爷、婆婆、管理,与孩子的隔代教育,与学校管理的脱节,造成了家庭教育环境差,家长缺乏教育方法,子女无人管住的现象相当严重。

因此,我校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

如:

学生学习习惯差,课堂常规不规范;吃零食现象尤其严重,校园垃圾随处可见;学生脏话频出、打人骂人司空见惯;自私自利,漠不关心……因此,如何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规范训练,尽快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不仅关系到我校的健康的良性发展,关系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且关系到县城的整个精神文明建设。

所以,我们认为,对小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是当前小学德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二、课题界定

我们学校是一所小学,学生家长之间竞争多于提携、营私多于协作;私心较重,个人利益先于集体利益、家族利益高于公共利益;物利心强、关心生意多于关心教育、关心物业创收多于关心儿女成才……这一些不利因素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校学生的行为和意识。

本课题主要研究了农村学校学生学习、生活、卫生、礼仪、劳动、自我保护教育方面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途径、方法及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

三、研究内容

小学阶段是人的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而人的行为习惯是通过训练、强化形成的。

要通过示范、实践、榜样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培养训练,做到“知、情、意、行”的相对统一,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农村学校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及不良习惯矫正的策略。

其包括的内容如下:

(1)遵规守纪教育:

要重点抓好班规、班纪、校规、校纪和基本社会法规两方面的教育。

(2)学习习惯的培养:

包括与学习态度相关的习惯,与学习过程相关的习惯,与能力相关的习惯等内容(3)礼仪教育:

要提出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的学校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着装礼仪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4)劳动教育:

学校要研究制定学生自我服务、家务劳动以及公益劳动等方面的实践要求。

(5)安全和自我保护方面:

包括交通安全、活动安全、用电安全、消防安全以及其他自我保护方面的养成教育。

(6)卫生和生活习惯:

重点规范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卫生习惯。

四、研究的对象:

我校全体学生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周期为二年,分了三个阶段实施。

(一)准备阶段:

拟定方案、申报立项、考察论证等工作。

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实验成员认真搞好学生思想、行为、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调查摸底工作,了解掌握当前学校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广泛宣传动员,为全面推进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二)实施阶段:

在广泛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研究制定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案。

对研究内容进行研究。

每学月制定相应的研究目的、内容、计划、方法等。

针对研究中出现的新情况,及时调整研究方案。

其间,注重各种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同时,通过各种手段方法,检测成果,写出阶段性分析报告。

(三)结题阶段

整理总结研究成果,完善过程资料,撰写结题研究报告,申请结题验收。

六、课题实施的策略

近二年来,我紧紧围绕“农村学校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研究”实验的实施方案展开了研究与实验,积极探索了新形势下农村学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途径和方法,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了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健康地发展。

(一)构筑网络,形成全员育人格局。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

“学校中道德教育重要的问题,是关于知识和行为的关系。

”他指出:

“所需的信仰不能硬灌进去,所需的态度不能粘贴上去。

”柯尔伯格在给德育教师的十条建议中提出“用直接教的方法灌输某些条文是无用的,德育应鼓励学生进行道德认识冲突的自我选择,发展道德认知力。

”事实证明,拥有知识并不一定具有教养,关键在于通过学生的思维把道德内在的本质转化为学生自己所具有的信念和行为。

为此,我们成立了六支队伍,形成了教育网络,调动了各方力量,加强了对行为习惯规范训练工作的指导。

1、学校教育领导小组。

学校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负责,成员由党支部、学校行政、工会、大队部等成员组成。

两年来,我校建立了例会制度,定时分阶段、有目的地指导,及时交流总结,改进训练方法,分析学生思想状况,布置各月训练内容。

2、班级行为规范训练小组。

班主任任组长,科任教师任成员,组成班级训练小组,小组成员参加班级训练活动,共同采取措施对学生进行训练。

3、红领巾行为规范监督小组。

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任组长,学校值周生、监督岗同学为成员,对全校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日日监督检查。

4、家庭人员评估组。

即由各位同学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的行为进行检查评估,每位家长人手一份评估表,对学生在家行为表现进行评估、监督。

(二)健全制度,完善规范训练体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不是靠几次教育、几个活动就能完成的,需要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