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docx
《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及相关诗句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及相关诗句【春节】
时间:
农历一月初一
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
习俗:
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
诗句: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时间:
农历正月十五
习俗:
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
诗句:
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时间:
四月五日或六日。
习俗:
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
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时间:
农历五月初五。
习俗:
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等。
诗句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乞巧】
时间:
每年七月初七。
又称少女节或七夕。
习俗:
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
在葡萄架下,静听牛郎织女的谈话。
诗句: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时间:
农历八月十五
习俗:
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诗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重阳】
时间:
农历九月初九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
习俗:
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
诗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腊日】
时间:
农历十二月初八。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
习俗:
吃腊八粥【除夕】
时间:
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
习俗:
全家团聚吃“年饭”“守岁”。
诗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诗词
中国传统节日唐诗宋词欣赏
《一》
【原文】
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解说】
清明节是中国人踏青扫墓、祭念先辈的日子。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雨中清明图:
纷纷细雨中,一群失魂落魄的扫墓人,匆匆赶路,疲惫不堪,到处打听哪里有可以避雨、歇息的酒家,一牧童用手指向,远处一片杏花盛开的地方!
【点评】
踏青扫墓,祭念先辈、亲人,是清明节的核心灵魂,正是怀着对先辈、对亲人一颗感恩的心,在外漂泊的游子才会奔走千里,回到家乡扫墓,这种不忘本、不忘根的精神才能代代相传。
《二》
【原文】
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解说】
端午节的起源是从谁开始的呢?
从古到今都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
的。
可惜楚江,虽然长年奔腾不息,却不能为正直的大臣,洗刷掉冤屈!
【点评】
一代名臣屈原,才华横溢,忧国忧民,志向高远!
却不断受到黑暗政治势力的打压,报效祖国、施展才华无门,投奔楚江而亡,遗憾千古!
屈原虽然死了,但他那种忧国忧民的精神却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三》【原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解说】
中国古代重阳节,有登高望远和喝菊花酒的习俗。
本诗描绘的是一幅重阳节思乡图:
一个人独自在异乡作客,每逢过节,就加倍思念亲人。
又到了重阳节,又到了登高地时候,遥想兄弟们在分插茱萸的时候,一定会想到,今年比往年少了一个人,那个人就是我。
【点评】
思乡之情,人皆有知。
故乡给我们每个人,都带来许多美好的回忆。
但是,人在旅途,身不由己,要想常回故乡,谈何容易!
故乡只能是我们心灵上的驿站,精神上的家园。
《四》
【原文】
水调歌头(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解说】
端起酒杯,问一问青天,明月是什么时候才有的?
不知此时此刻,天上的皇宫里是何年何月?
我想乘着东风飞到天上去,又害怕在天上的琼台楼阁中,承受不了寂寞和寒冷。
在月光下起舞,身影摇曳,天宫哪里比得上美好的人间啊!
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从雕花的门窗洒进来,照在失眠的游子身上。
月亮不应该对人产生怨恨,为什么在人们离别的时候,却变得特别圆呢?
人间有悲欢离合,月亮有阴晴圆缺,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又何必为离别而悲伤呢?
但愿人们都能够健康长寿,在千里之外也能共同领略感受月亮的清辉。
【点评】
这是一首描写中秋的词,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
作品紧扣人与月亮之间的关系,多角度全方位展现宇宙与人生的自然规律,大自然的月亮都有阴晴圆缺,难以保持长圆,人生又怎能苛求永远团聚、没有分离呢!
最后祝福人与月亮的和谐共处。
全词境界高远,构思奇特,感情真挚又极富有浪漫色彩,千年来传诵不衰。
人生在世,不可避免受到环
境制约,悲欢离合也在所难免,只要两心相照,明月与共,未尝不是一个美好的境界!
《五》
【原文】
青玉案(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她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解说】
这是一首描绘正月十五元宵节夜景的作品。
描写树上张灯结彩,布满各种花灯,好象东风吹开了万树鲜花。
满天飞舞的烟花,似繁星洒落人间。
十五之夜,美女如云,坐着华贵的马车,香水味道弥漫一路。
笛箫悠扬,令人心醉,明月当空,时光流转,一夜劲舞。
尽情狂欢之后,身着华丽的美女们,说说笑笑,体态轻盈,暗香浮动,飘然而去。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千百次地寻找她的身影,结果在不经意间,忽然回首一瞥,她却独自一人,在远离众人之处。
【点评】
这首词将元宵节的繁华和热闹,描绘得淋漓尽致,同时又展现了作者在茫茫人海中能够保持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的古诗词赏析
中国传统节日古诗词赏析
1、春节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
1.元日:
农历正月初一。
2.一岁除:
一年过去了。
3.屠苏:
屠苏酒。
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
全句说,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意思是说,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
4.曈曈:
光辉灿烂。
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
5.总把新桃换旧符:
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
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时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说是可以驱除魔鬼。
赏析:
这首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
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
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
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
“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
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
“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
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
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2、元夕(正月十五)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译文:
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
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
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
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赏析:
《青玉案元夕》的创作背景:
靖康之难(公元1127年)后,宋金长期处于“冷战”对峙状态。
公元1174年(宋淳熙元年)春,辛弃疾(1140—1207)离开滁州,到建康留守叶衡幕中做了几个月的参议官。
秋冬之交,叶衡入朝为相,辛弃疾因叶衡的推荐而被皇帝召见,随后被留在临安(今杭州)做管钱粮的仓部郎官。
第二年元夕,虽然靖康之耻雪未有期,是夜仍被小朝廷主政者们营造得热闹异常,全城大放花灯,鱼龙戏舞,道路上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观赏之余,三十五岁的辛弃疾写下了这首词。
此词一上来就极力铺陈渲染南宋首都元宵灯会的盛况。
先写灯火辉煌、歌舞并作的热闹场面。
花千树,星如雨,玉壶转,鱼龙舞。
满城锣鼓喧天,流光溢彩,盛况空前。
接着写游人车马彻夜喧腾的景象。
观灯的人有的乘坐香车宝马而来,也有头插蛾儿、雪柳的女子结伴而来。
在倾城狂欢之中,主人公却置美景不顾,密约会晤意中人,不知是人多混杂还是地点没讲清,久望不至,久寻不着,最后才发现“那人”身处“灯火阑珊处”。
都说辛词豪放沉郁、婉约含蓄,这首《青玉案》就是兼而有之
的代表作之一,全词构思新奇,语言工巧,曲折含蓄,前后照应,写景言志,相得益彰,细细赏读,宛如嚼槟榔,余味绵绵,无论时光流转,常读常新。
首先是想象丰富,夸张了得。
辛弃疾开篇便借助非凡的想象力,对东风的力道竭尽夸张之能事,烟花升腾起来被看做是东风催开的千树花,等同了桃花、李花、杏花,这撇开了火药的功效不说,还让四季的百花强认了一个亲戚。
而烟花的从天而降则又演变成是被那东风吹落的流星雨,这该是多少数量级的风啊?
这东风也未免太抢功、太强悍了吧!
我们知道,烟花在今天是司空见惯的东西,而在宋代绝对是领先世界的高科技产品,是元宵放灯时皇亲贵族和大众争睹的时髦稀罕物,好比现在的除夕春晚是必看的。
其次描摹细致,动感十足。
整首词虽然只有72个字,但描写景致细腻,足以让人身临其境。
烟花的起落升降,凤笛声的抑扬长短,花灯的明暗转换,“鱼龙舞”一夜与寻人“千XX”,车马在穿行,阵阵暗香在浮动,盈盈笑语在萦绕,现场节奏感强,色彩鲜明,层次丰富,个性分明。
特别是“蛾儿雪柳”句,简直就是一场现场找人的电视直播:
炮竹声声,烟花升腾,宝马雕车交错行驶,张灯结彩,人欢马叫,戴“蛾儿”的女子过去了,不是意中人,着“雪柳”的过去了,不是,持“黄金缕”的过去了,也不是;不光看,耳朵也拼命对现场传来的各种声音进行分辨,“盈盈笑语”中也没有意中人那熟悉的声音,最后只能用眼睛、鼻子送走远去的背影、暗香,就在快要绝望之时,也许是灵犀指明了方向,也许神明可伶苦寻者,主人公突然调头,镜头猛然切换,将目光投向那“灯火阑珊处”,功夫不负有心人,神秘的“那人”终于现身了,来个定格特写,可以想象那女子也许是一袭缟衣綦巾,素面朝天,一刹的回眸,四目相对两心相碰双双心悸,哇,太有个性了,很囧是不!
三是对比自然,写真由衷。
有了“一夜鱼龙舞”作背景,方可上演“众里寻他千XX”的约会好戏,这边车马来,那边暗香去,主人公的焦急、执著的心情跃然纸上,坐香车宝马、头插蛾儿、雪柳的女子们是灯火阑珊处那人的衬托,一群人在灯火通明处游玩,一个人在灯火稀落地独处,华丽热闹与清闲冷落,一来一去,一多一少,一动一静,一明一暗,一男一女,一急一慢,形成强烈的视觉和情感上的对比。
现实中,人们往往越是拥有的东西,越容易忽略了它的珍贵,继而失去,比如爱人;未得到的东西,往往因为神秘而认定它的珍贵,引发寻觅,比如爱情。
痴情者会因为爱着一个人,而近乎疯狂地收集她的各种消息,寻找她的活动踪迹,也会因为爱着一个人,而迫切地想让她了解自己的所思所为。
在钟情和寻觅的过程中,甜蜜的梦幻感会油然而生,既可以单向辐射也可能互相传导,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就是这样来的。
主人公能将情人间最美妙动人的部分描写得如此惟妙惟肖,也许在那个元夕确曾发生过一个浪漫的约会。
整首词借写景言情,骨子里是在记人言志,是词人自我的精神写真。
“灯火阑珊处”的“那人”属于“自怜幽独,伤心人自有怀抱”(梁启超在《艺蘅馆词选》中给予的评语)。
辛弃疾生长于被异族蹂躏的北方,在成长的过程中发奋努力,能文能武,恢复故土的愿望比一般士大夫更为强烈,他积极地寻求机会以求实现个人生命的辉煌。
按照现在话讲,辛弃疾既是“愤青”,也是官场上的实诚人。
在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中为官,连皇帝老儿都丧失了收复中原的信心,更遑论趋炎附势的众臣百官。
这个时候,词人不安心当你的仓部侍郎,不到上司家里拜年联络感情,不钻研厚黑学、潜规则,或者干脆喝点小酒花前月下什么的,却时刻掂记着横刀立马,收复中原,临安城能有几人敢相和,亲朋下属又有几人敢相衬,就算是文武通人,结局只能是希望渐成泡影,理想最终幻灭。
意识到这点怎能不心生烦恼,感到孤独?
即使真得让词人上了抗金的战场,难免不成为“岳飞第二”,要知道功勋卓著的岳飞是在辛弃疾生下来的第二年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的。
这出生不逢时、壮志未酬的悲剧注定延续、贯穿辛弃疾的一生。
也正是理想与现实巨大的落差,臣子梦与君主心的激烈冲突,方成就这首词的意境,书就一代大家的文学丰碑。
词的结尾借“那人”表明作者不肯与主和派、安乐帮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难怪这首词为后世英雄主义者提供了榜样,为孤高自赏者引为知音;为成大事业者设置了实现理想的境界标准。
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赏析:
这首元夜恋旧的《生查子·元夕》是欧阳修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一说,出自朱淑真集。
词的上片回忆从前幽会,充满希望与幸福,可见两情是何等欢洽。
而周围的环境,无论是花、灯,还是月、柳,都成了爱的见证,美的表白,未来幸福的图景。
情与景联系在一起,展现了美的意境。
但快乐的时光总是很快成为记忆。
词的下片,笔锋一转,时光飞逝如电,转眼到了“今年元夜时”,把主人公的情思从回忆中拉了回来。
“月与灯依旧”极其概括地交代了今天的环境。
“依旧”两字又把人们的思绪引向上片的描写之中,月色依旧美好,灯市依旧灿烂如昼。
环境依旧似去年,而人又如何呢?
这是主人公主旨所在,也是他抒情的主体。
词人于人潮涌动中无处寻觅佳人芳踪,心情沮丧,辛酸无奈之泪打湿了自己的衣襟。
旧时天气旧时衣,佳人不见泪黯滴,怎能不伤感遗憾?
上句“不见去年人”已有无限伤感隐含其中,末句再把这种伤感之情形象化、明朗化。
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
物是人非的怅惘,今昔对比的凄凉,由此美景也变为伤感之景,月与灯交织而就的花市夜景即由明亮化为暗淡。
淡漠冷清的伤感弥漫于词的下片。
灯、花、月、柳,在主人公眼里只不过是凄凉的化身、伤感的催化剂、相思的见证。
而今佳人难觅,泪眼看花花亦悲,泪满衣袖。
世事难料,情难如愿。
牵动人心的最是那凄怨、缠绵而又刻骨铭心的相思。
谁不曾渴慕,谁不曾诚意追索,可无奈造化捉弄,阴差阳错,幸福的身影总是擦肩而过。
旧时欢愉仍驻留心中,而痴心等候的那个人,今生却不再来。
无可奈何花落去,但那只似曾相识的燕子呢?
那曾有的爱情真是无比难测吗?
如果真的这样,那些两情相悦、缠绵悱恻的美丽韶华难道是在岁月中流走的吗?
谁也不曾料到呵,错过了一季竟错过了一生。
山盟虽在,佳人无音,这是怎样的伤感遗憾,怎样的裂心之痛!
古人如此,今人亦然。
世间总有太多的伤感和遗憾。
世事在变,沧海桑田。
回眸寻望,昔人都已不见,此地空余断肠人。
滚滚红尘,茫茫人海,佳人无处寻觅,便纵有柔情万种,更与何人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任君“泪湿春衫袖”,却已“不见去年人”,此情此伤,又怎奈何天?
欧阳修的词甚多,而我独爱《生查子·元夕》。
反复低吟浅唱“去年元夜时……”无限伤感,隐隐一怀愁绪化作一声长叹: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此恨绵绵无绝期?
3、清明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赏析:
清明节的时候,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
诗人啊,简直要断魂了!
找个洒店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头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儿呢?
诗人想着,便向路旁的牧童打听。
骑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用手向远处一指――哦,在那天满杏花的村庄,一面酒店的幌子高高挑起,正在招揽行人呢!
这首小诗,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活灵尖现的雨中问路图。
小牧童的热情指引,自然会叫诗人道谢连声;杏花村里那酒店的幌子,更在诗人心头唤起许多暖意!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赏析:
这首诗描写宫廷寒食节的情况。
诗人以汉喻唐,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及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
开头一句“春城无处不飞花”。
“春城”指春天里的都城长安。
“飞花”即花瓣纷纷飘落,点明暮春季节。
“无处不”,用双重否定构成肯定,进而写出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
第二句“寒食东风御柳斜”是写皇宫园林中的风光。
“御柳”是指御苑里的柳树。
当时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清明这天皇帝还要降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恩宠。
所以诗人在无限的春光中特地剪取随东风飘拂的“御柳”。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日暮”就是傍晚。
“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
“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宦官。
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宦官。
这两句是说寒食节
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
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读到这里我们就会联想到“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句俗语,从而更好地领会诗歌的主题。
4、端午
和端午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译文:
龙舟竞赛为的是深切悲念屈原的千古奇冤,忠烈之魂一去千载哪里还能回还啊?
国破身死现在还能有什么呢?
唉!
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
赏析:
宋诗人张耒这首《和端午》诗凄清悲切、情意深沉。
此诗从端午竞渡写起,看似简单,实则意蕴深远,因为龙舟竞渡是为了拯救和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
但“忠魂一去讵能还”又是无限的悲哀与无奈。
无怪乎北宋进士余靖作诗说:
“龙舟争快楚江滨,吊屈谁知特怆神。
”但此句,却又分明有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壮,它使得全诗的意境直转而上、宏阔高远。
于是三四两句便水到渠成、一挥而就。
虽然“国亡身殒”,灰飞烟灭,但那光照后人的爱国精神和彪炳千古的《离骚》绝唱却永远不会消亡。
五月五日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赏析: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他生于农家,幼时家贫,酷爱读书。
入仕之后,曾胸怀大志,将原名“圣俞”改为“尧臣”,立志要做一个圣明君王的贤臣,然而他却没有遇到圣君,在仕途上极不得意。
因此,他怀着无限悲愤、苦闷和渴望的心情,写出了大量激动人心的诗篇。
当时,他在诗坛就享有盛名。
他和苏舜钦齐名,被称为“苏梅”。
他和欧阳修都是诗歌革新运动的推动者,对宋诗起了巨大的影响。
“诗言志。
”《五月五日》一诗写端午,怀屈原,借屈原不容于世道而自沉汨罗江的遭遇以抒发诗人的“不遇”情怀。
首联从屈原自沉汨罗江的遭遇起笔,写楚人对他的同情和痛心,流露出无尽的哀伤之情。
颔联对屈原“忠而被谤,信而见疑”的悲剧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无奈的结局,蕴含了诗人多少的不平与愤怒。
颈联紧承而来,状写人们对屈原生前遭遇的抱憾,对屈原身后遗踪的追念。
至此,对于昏君、奸臣的谴责,对于屈原的同情,已表现得淋漓尽致,饱含了诗人爱憎分明的感情。
尾联跳出史实的述评,转向碧水青山的描写。
诗人怅望沅江、湘江山水,追思先贤英灵,联想自身遭际,复杂的情感寄寓在山水之间,一切尽在不言之中。
全诗咏史、写景,一气呵成,形象具体,意境含蓄耐人寻味。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译文:
端午节大概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又是为什么而设立的?
只是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于是我站在楚江上追思,眼前一片烟泼浩淼,空空荡荡,我轻蔑地笑了,为什么如此宽阔的大江,就不能包容一颗爱国的心,不能为敢于说真话的人洗刷冤屈呢?
!
唐代诗人文秀在其《端午》诗中,一方面表达了对屈原的同情,同时更重要的是对那些昏君奸臣的抨击和鞭挞
5、七夕
古诗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赏析:
这首诗是《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十首。
此诗写思妇想念远方的游子,表达深切的相思之情。
《迢迢牵牛星》写天上一对夫妇牵牛和织女,视点却在地上,以第三者的视角来观察他们夫妇的离别之苦,其实却是在抒发自己的相思之情。
首先,我们来赏析一下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从整体来看,这首诗是从织女的角度写的。
诗一开篇,“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由牵牛星引出河汉女,先写织女隔银河怅望对岸的牛郎。
起首两句描写两星相对的清冷环境,于景中寄寓离愁。
“迢迢”是织女心里的感觉,即是情人眼里的咫尺天涯。
而且此句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牵牛星何尝不“皎皎”,织女星又何尝不“迢迢”?
“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引出了织女纺织的场面,“纤纤”从音韵上给出了一个缠绵悱恻的基调,“纤纤素手”是一种动人的美,但现在美在遭受折磨,牵动着我们的心。
“札札弄机杼”之“札札”,是重复的劳动亦或是心烦意乱躁动不安?
或许都是。
一个动词“擢”,就写出织女伸手摆动的劳动姿态,娴熟优美。
一个“弄”字形象地写出了梭子在织布机上的飞动,写出了织女织布动作的熟练。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是写织女织布的结果和织布时的情态。
此句则承上启下进行过渡,一下子将孤独、哀怨、痛苦、不幸的织女推到了读者面前,与她日夜相思的牛郎却因隔着迢迢的天河而不能相见,天河水清且浅,却无人来搭桥,织女只能忘河而叹,默默垂泪。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是写景句。
《古诗十九首》擅长借景抒情,情寓景中,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情绪,从而达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河汉”既“清”且“浅”,而且也相距“复几许”,并不遥远,本可以涉足而过,却感到“迢迢”。
是“思情”的缘故,因可望不可即,而咫尺胜天涯。
最后两句: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诗句强调织女与牛郎虽只隔一水间,却只能用默默地眼神含情地相望来表达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