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防雷接地安装作业指导书1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68291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防雷接地安装作业指导书1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整理防雷接地安装作业指导书1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整理防雷接地安装作业指导书1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整理防雷接地安装作业指导书1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整理防雷接地安装作业指导书1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防雷接地安装作业指导书11.docx

《整理防雷接地安装作业指导书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防雷接地安装作业指导书11.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整理防雷接地安装作业指导书11.docx

整理防雷接地安装作业指导书11

1.施工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新安电厂2x135MW技改工程全厂接地干线、防感应雷的集中装置、避雷针独立接地装置、室内接地干线、设备接地等。

2.编制依据

2.1施工图号:

西北电力设计院F2674S-D1001《全厂防雷接地施工图》。

2.2标准:

2.2.1本作业指导书依据的验评标准是《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第五篇《电气装置》第二十四章《接地装置》。

2.2.2规范

GB50169—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9—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2.3安规:

本作业指导书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是依据DL5009.1.92《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火力发电厂部分)、YDA2.26-90《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中〈电气和热控篇〉的相关章节。

3.施工准备

3.1材料准备

依据经过会审过的图纸,提出材料申请。

3.2施工机械

电焊机、砂轮锯、运输设备等。

3.3技术资料

3.3.1施工中主要依据的技术资料有:

西北电力设计院设计的F264S-D1001《全厂防雷接地施工图》及相关的工程联系单、设计变更单、隐蔽工程签证等。

3.3.2施工应提供的验评单编码有:

电24-1-2、电20-2-1、电24-3-1、电24-4-2、电24-5-1

3.4计量器具及特殊工具:

3.4.1计量器具:

盘尺、尺等。

3.4.2特殊工具;铁锹、镐等。

4.施工工序

4.1流程:

审核相关图纸

提出材料申请

土建是否具备安装条件

选料领料平直

接地极制作

接地极打入

接地干线敷设

接地装置焊接刷漆

接地线与设备连接

验收

回填土石方

测量接地电阻

竣工验收

4.2工序方法

4.2.1依照会审过的施工图纸及现场实际情况,检查是否具备电气安装条件,并确定接地极及接地干线的位置、方向、高度、与建筑物的距离。

如有疑问,可通过工程联系单的形式与业主联系。

4.2.2所有接地材料均选用经热镀锌的材料,领用的材料要经过平直,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4.2.3接地极的制作及安装。

4.2.3.1接地极选用Φ50X3.5热镀锌水煤气管,其长度为2500mm。

4.2.3.2接地极制作时,将接地极的一端做成100mm长的斜角(如下图一所示)

(图一)(图二)

接地极打入泥土时,为了防止管口打裂,在接极的上口应套上一个管帽(如上图二所示)

4.2.3.3根据图纸确定接地极的打入位置,并开挖接地极间的土石方,以便敷设接地干线,接地极距离建筑物的距离应大于1.5m。

接地极打入泥土时,要确保与地面垂直,不得倾斜打入泥土中。

为了焊接地干线的方便,在接地极打入距离地面500mm时,停止打入,待接地干线与接地极焊接完毕后,再打入规定深度,接地极打入规定位置后,其顶面埋深应大于600mm(相对于地面),且两极间的距离应大于5m。

4.2.4厂房周围接地干线的敷设

4.2.4.1检查接地干线的敷设是否完好,接地极与接地极间的接干线要尽可能直线埋设。

如遇到建筑物需绕开时,接地线距离该建筑物的距离应大于1.5m。

4.2.4.2接地干线采用-50X8的镀锌扁钢,接地干线在地下要侧立垂直敷设,其顶面埋深应大于600mm(相对于地面)。

4.2.4.3接地线敷设完毕后,要与接地极可靠地连接,接地极上方管卡与接地极要全部满焊,管卡与接地干线的接触面要全部满焊。

管卡采用40X4的扁钢加工而成,并与接地极配套。

4.2.4.4管卡在距离接地极上部100mm的地方与接地极焊接。

管卡与接地干线的搭接长度为160mm。

4.2.4.5接地扁钢一般不是通长,施工中扁钢的搭接要满足规程要求,-50X8的扁钢的搭接长度不的小于100mm,应至少3面焊接。

4.2.4.6接地干线敷设时,要考虑到与避雷针的接地装置间的距离要大于15m,如果距离满足不了要求,避雷针的集中接地装置与主接地网干线应连接。

但从避雷针与主接地网的地下连接点至35KV及以下设备(包括电缆沟、电缆隧道内的通长扁钢)与主接地网的地下连接点接地体的长度不得小于15m。

4.2.4.7埋设在厂区内电缆沟道中固定电缆支架用的扁钢,可作为主接地网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应与人工埋设的主接地网每隔30m进行连接,且保证预埋扁钢的全线有良好的电气连接。

如果预埋扁钢有断开处,则要使用相同规格的扁钢连通焊接。

4.2.4.8接地线敷设时,在与公路、铁路或管道等交叉及其它可能使接地线遭受损伤处均应用Φ70的管子或角钢等加以保护,且埋入深度应大于800mm,在有化学腐蚀的部位,还应采取防腐措施。

4.2.4.9接地线焊接完毕后,要及时清理焊渣,对焊接的部位要进行防腐处理,刷涂沥青漆后,将接地极打到规定埋深位置并测量接地电阻,全厂主接地网的接触电阻不得大于0.5Ω。

集中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Ω,烟囱、冷却塔的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Ω,如不能满足要求,视具体情况增加一些接地极或接地线。

4.2.4.10暗敷的接地线,在竣工后,要经过甲方验收合格后,方可回填土石方,并分层夯实。

并及时办理隐蔽工程签证。

4.2.5室内接地干线的敷设

4.2.5.1本工程室内接地线采用-40X5的镀锌扁钢。

4.2.5.2室内接地干线可沿墙体水平敷设,并尽可能利用电缆沟道中固定电缆支架用的扁钢兼作接地干线,且应保证沿全长有良好的电气连接。

水平接地体穿墙和穿楼板时,要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位置(一般在墙角处),应便于检查,不妨碍设备的拆卸与检修。

4.2.5.30m层室内接地干线与室外主接地网采用-50X8的热镀锌扁钢多点连接(不得少于两处)。

且通过墙体部分应加保护管。

4.2.5.4室内沿墙或柱敷设的接地线与建筑物墙、柱间应有10——15mm的距离,并应与地面保持200-300mm的距离,同一室内的接地线高度与墙、柱间的距离应一致。

平面方向不直度要小于5mm,侧面方向不直度小于5mm,全长标高差小于5mm。

全长不应有高低起伏及弯曲等情况。

为了工艺外观搭接时要使扁钢的上下面对齐搭接并且至少三面焊接。

4.2.5.5室内敷设的接地线除按4.2.5.4要求施工外,可根据建筑物的美观要求,将地线敷设于室内墙、地的粉刷层内,仅露出临时接地端子。

4.2.5.6室内接地干线固定时,采用膨胀螺栓与墙体固定,间距1.5m;转弯处间距要小于0.5m,同一线路上的固定件间距要均匀一致。

临时接地端子焊接时要按设计的位置与接地干线满焊,焊接时不能损坏接地螺栓的丝扣。

4.2.5.7焊接完毕后,要及时补防腐漆,明处焊接的地方要补涂银粉漆。

4.2.5.8净距小于100mm的平行或交叉管道,应每隔20m用金属线跨接,贮罐顶用跨接线与罐体相连,且不应少于两处。

跨接线可用不小于2mm2的钢绞线和软铜线。

4.2.5.9接地干线遇到墙或墙体拐弯时,扁钢的弯曲半径要大于10mm,通过建筑物伸缩缝时,要有伸缩补偿装置,补偿器可利用接地线本身弯成弧状代替。

通过建筑物的部分应加Φ70镀锌保护管。

4.2.5.10明敷接地线的表面应涂以15—100mm宽度相等的绿色和黄色相同的条纹并在每个导体的全部长度上或只在每个区间或每个可接触的部位上作出接地标志。

4.2.5.11在接地线引向建筑物的入口处和在检修用临时接地点处,均应刷白色底漆并标以黑色接地标志。

4.2.6接地线的引下线

4.2.6.1室内接地线引下线采用与室内干线规格相同的扁钢沿墙或柱垂直引至上一层接地干线。

汽机房0m层分别由A排1/4、1/5、1/10、1/11柱引到2.5m层,再从2.5m层引到9m层。

由C排7、9、11柱附近引到5m层,再由7、9柱、B柱9柱附近引到9m层。

再由9m层B排9柱、C排7、9柱沿竖井引到16.5m层,再由16.5m层由B排9柱、C排7、9柱附近引接到32m层。

4.2.6.2接地线引下线沿墙体引下时,每间隔1.5m使用膨胀螺栓固定,引下线要保证垂直引下,贴墙敷设,垂直度偏差小于5mm。

4.2.6.3接地干线引下线与各层的接地干线连接要达到规定要求,连接宽度为80mm,引下线的搭接长度为80mm。

4.2.6.4接地干线引下线贴墙焊接时,防止防止焊接时电弧烤伤墙体柱面。

4.2.6.5所有焊接的部位,焊接完毕后要及时补刷防腐漆,明面的部位刷银粉漆。

4.2.7设备接地

4.2.7.1设备接地采用与室内接地网相同的扁钢与接地网连接,或用Φ20圆钢与接地网连接。

4.2.7.2汽机房设备的接地线从室内四周的接干线引至设备,设备接地线从接地干线到设备要暗敷,所有电气设备均应设两根接地线与接地网连接,接地引线应直接与设备金属底座相焊接,再与接地网连接。

所有构架和设备支架的接地均应从柱顶钢板处焊接接地引下线,并用抱箍固定,沿柱引下与主接地网可靠连接。

4.2.7.3电缆埋管可作为设备接地用,一端与电缆沟道中的接地干线连接,另一端焊接一段扁钢与设备接地螺栓连接,但6kv电动机应另外设一根接地线与接地网连接,6KV电机的中性点接地,应采用单独接地。

4.2.7.4.电气设备接地也可用螺栓接地线与设备连接,但设备的接地螺栓应符合下表规定:

设备型号

接地螺栓规格

10千瓦以上

M12

5——10千瓦

M10

5千瓦以下

M6

就地按钮小型开关等

M6

连接时,接触面要平整,接触紧密,紧固螺栓露扣长度为2-5扣。

4.2.7.5设备接地线敷设的水平度,垂直度,均应小于3mm,弯曲半径大于10mm。

当用圆钢作为接地线时,其搭接长度应大于6倍的圆钢直径。

4.2.7.6.对于铁路轨道,管道金属桥台,应在始端,末端分支处以及每隔50米处的防静电接地,鹤管应在两端接地。

厂区内的铁路轨道应在两处用绝缘装置,与外部轨道隔离,两处用绝缘装置间的距离应大于一列火车长度。

不能保持良好电气接触的阀门、法兰、弯头等管道连接处也应用金属线跨接,跨接线采用直径不小于8mm的圆钢,净距小于100mm的平行或交叉管道,应每隔20米用金属跨接。

4.2.7.7.对于易燃油、可燃油和天然气浮动式贮罐顶,应用跨接线与罐体相连,且不应小于两处,跨接线用不小于25mm2钢绞线和软铜线。

金属罐,罐体钢板的连接,罐体与罐顶之间以及所有管、阀与罐体间应保证良好的电气连接。

4.2.7.8.对于非金属、易燃、气体、液体管道,其外壁要紧密缠绕金属丝带式金属网与接地网可靠连接。

4.2.7.9.电力电缆的金属外表要与接地网有多点连接(大于两点),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的电缆头要让地线穿过互感器后接地,由电缆头至穿过零序ct的一段电缆金属护层和接地线应对地绝缘。

4.2.7.10.锅炉房的设备接地可直接从主接地网上引出。

4.2.7.11.对于直流系统接地装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能与地构成闭合回路且经常流过电流的接地线应设绝缘垫板敷设,不得与金属管道、建筑物和设备的构件有金属连接。

b)在土壤中含有在电能时能产生腐蚀性物质的地方,不宜敷设接地装置,必要时可采取外引式接地装置或改良土壤的措施。

c)直流电力回路专用的中性线和直流两线制正极的接地体,接地线不得与自然接地体有金属连接,当无绝缘隔离装置时,相互间的距离应大于1M。

d)三线制直流回路的中性线宜直接接地。

4.2.7.12所有焊接部位应刷防腐漆,明显的焊接部位应刷银粉漆。

4.2.7.13每个电气装置的接地应以单独的接地线与接地干线相接,不得在一个接地线中串接几个需要的接地的电气设备。

4.2.7.14.主变的中性点采用—80X6的热镀锌角钢引下线单独引入接地。

4.2.8避雷针接地

4.2.8.1A排柱上的避雷针的集中接地装置若与主接地网连接时,应保证与变压器接地点有15米的地中电气距离。

4.2.8.2避雷针的集中接地装置应做成如下图,埋深为0.8m,接地线采用-50X5镀锌角钢。

 

4.2.8.3避雷针的集中接地装置与道路或出入口等的地中距离不宜小于3m。

当小于3m时,应采取均压措施或铺设卵石式沥青地面。

4.2.8.4.避雷针及其引下线及接地装置用的紧固件,除地脚螺栓外均应用热镀锌材料,接地体的引出线应作防腐处理,其引下线与地线网的连接长度尽可能短。

4.2.8.5.避雷针及其接地装置,应采取自下而上的施工程序,首先安装集中接地装置,后安装引下线,最后安装接闪器。

(3)介绍评价对象的选址、总图布置、水文情况、地质条件、工业园区规划、生产规模、工艺流程、功能分布、主要设施、设备、装置、主要原材料、产品(中间产品)、经济技术指标、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人流、物流等概况。

4.2.8.6.装在避雷针构架上的照明灯电源线必须采用直埋于土壤中的带金属护层的电缆或穿入金属管的导线,电缆的金属护层或金属管必须接地,埋入土壤中的长度大于10mm以上,方可与配电装置的接地网相连或与电源低压配电装置相连接。

.

5.控制点

疾病成本法和人力资本法是用于估算环境变化造成的健康损失成本的主要方法,或者说是通过评价反映在人体健康上的环境价值的方法。

5.1接地极的选料要符合设计要求。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5.2接地极顶面埋深应大于600mm,集中接地装置埋深大于800mm。

5.3接地线埋入地下最高点离地面距离大于600mm。

(3)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5.4回填土石方时,要分层夯实。

考试情况分析5.5接地电阻应符合设计要求。

5.6户内接地线与接地网的连接点数要大于2点。

5.7刷涂防腐漆前要将锈迹清理,无浮锈。

(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的现状。

5.8设备接地线与接地网连接要单独引接,不准串接各个电气设备。

2.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5.9接地干线的选择要符合设计要求。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服务机构(以下简称“环评机构”)应当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的规定申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以下简称“环评资质”),经国家环境保护部审查合格,取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证书》后,方可在环评证书规定的资质等级和评价和范围内从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服务。

5.10避雷针支柱附近的集中接地装置要符合设计要求。

6.工艺质量标准及验收级别。

6.1质量标准

检验指标

质量标准

1.法律扁钢截面及厚度

符合设计

接地线埋入地下最高点离地面距离(埋深)

≥600mm

接地体与建筑物距离

≥1.5m

检验指标

质量标准

与独立避雷针的距离

≥3m

引出线的防腐措施

刷防腐漆

镀锌件锌层检查

完好

扁钢与扁钢搭接长度

≥2倍扁钢宽度,且焊接面≥3面

圆钢与圆钢或圆钢与扁钢

≥6倍直径

扁钢与钢管

≥3倍扁钢宽度

扁钢与钢管接触面处理

弯成弧形或用管卡子

接地体与接地极的连接部位

在接地极顶部下部100mm处

镀锌件焊接部位表面处理

刷防腐漆

回填土质

纯土无石渣、杂物

隐蔽工程验收签证

齐全

接地电阻试验

符合设计

6.2验收级别

接地极制作安装二级屋外接地母线敷设四级

避雷针接地装置安装四级主厂房接地母线敷设二级

配电装置及设备接地二级

7.安全技术措施。

7.1专业焊工施焊,正确佩带劳动防护用具,防止灼伤及弧光打眼。

7.2搬运接地极及接地扁钢时,严防砸脚碰手。

7.3使用大锤时,人员应正确操作和配合,防止锤击手脚抡锤方向不得站人,不得带手套抡锤。

7.4室内部分接地线施工时应保护好土建专业施工成果,防止大面积的破坏墙体及粉饰。

7.5交叉作业及坑道部位工作,应有防止落物伤人及扎脚等伤害的措施。

8.其它

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作好接地线敷设及接地极敷设的原始记录,隐蔽部位封闭前,应会同相关人员联合检查确认后,方可隐蔽。

施工班组作好自检,并及时申请验收,班组技术人员应填好验评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