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之教育心理学摸拟题及答案解析114.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66108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2.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之教育心理学摸拟题及答案解析11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考研之教育心理学摸拟题及答案解析11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考研之教育心理学摸拟题及答案解析11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考研之教育心理学摸拟题及答案解析11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考研之教育心理学摸拟题及答案解析11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之教育心理学摸拟题及答案解析114.docx

《考研之教育心理学摸拟题及答案解析11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之教育心理学摸拟题及答案解析114.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研之教育心理学摸拟题及答案解析114.docx

考研之教育心理学摸拟题及答案解析114

考研之教育心理学摸拟题及答案解析114

单项选择题

第1题:

本来由一系列刺激形成的一连串反应,经训练巩固后,刺激系列的第一个刺激出现,后面一连串反应依次出现的现象是()

A.强化

B.条件反射

C.第一信号系统

D.动力定型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第2题:

听觉疲劳的指标是()

A.暂时阈移

B.听力下降

C.听力增强

D.听觉阈限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第3题:

当观察者向前快速移动时,视野中的景物看起来也快速连续活动。

近处物体流动的速度快,远处物体流动的速度慢,这种现象叫()。

A.运动透视

B.运动视差

C.相对高度

D.绝对高度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第4题:

cooper等(1973)假设有两个任务,除了被知觉对象需要心理旋转的角度不同外别无差异,那么两者的()应当就是心理旋转完成两者间角度差所需的时间。

A.反应时之差

B.反应时之和

C.辨别时间之差

D.呈现时距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第5题:

在随机区组实验设计中,由于被试之间性质不同导致的差异被称为()

A.因素效应

B.误差效应

C.系统效应

D.区组效应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第6题:

通常用于测量某一特定情景下的主观体验,是一种静态的研究技术。

这种技术是()

A.形容词检表法

B.情绪诱导法

C.时间抽样法

D.刺激反应法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第7题:

人类学习语言,就像小鸟学习飞行,这和谁的观点一致?

A.弗洛姆

B.斯金纳

C.乔姆斯基

D.卡特尔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乔姆斯基认为语言能力一部分是先天的,是生物遗传进化的结果,儿童语言的习得是通过语言获得装置(LAD)发挥作用。

另外他提出生成语法,认为研究范围应从语言使用转为语言能力。

所以此题选C。

[选项个数]4

第8题:

在大脑两半球之间传递信息的神经纤维结构是

A.杏仁核

B.内囊

C.边缘系统

D.胼胝体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普通心理学中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的了解和掌握情况,考生应该掌握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具体功能。

边缘系统位于大脑内侧面最深处的边缘,它在结构上包括扣带回、海马回、海马沟及附近大脑皮层,以及丘脑、丘脑下部、中脑内侧被盖等,其与动物的本能活动有关,如动物的喂食、攻击等行为。

胼胝体是大脑最大的白质带,它连接大脑的左右两个半球。

大脑两半球间的通信多数是通过胼胝体进行的。

杏仁核,是基底核的一部分,位于侧脑室下角前端的上方,海马体旁回沟的深面,与尾状核的末端相连。

杏仁核是边缘系统的皮质下中枢,有调节内脏活动和产生情绪的功能。

内囊是大脑皮层与脑干、脊髓联系的神经纤维通过的一个部位,位于基底神经节与丘脑之间。

通往大脑皮层的运动神经纤维和感觉神经纤维,均经内囊向上呈扇形放射状分布。

故本题选D。

[选项个数]4

第9题:

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借助实现的。

A.突触

B.轴突

C.髓鞘

D.树突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第10题:

实验组与控制组的主要区别在于()

A.实验组参加实验,控制组不参加实验

B.实验组接受实验处理,控制组不接受

C.实验组不接受自变量处理,控制组接受

D.控制组无关变量被控制,实验组不控制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第11题:

下列说法中哪个是正确的?

A.频率比较接近的纯音比频率相差较大的纯音有更大的掩蔽效果

B.低频对高频的掩蔽小于高频对低频的掩蔽

C.掩蔽音的强度增加,掩蔽效应降低

D.对于纯音信号的掩蔽作用是由噪音中在频率上大于该信号的成分造成的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一般来说,声音的掩蔽是由于两个声音频率接近所引起的。

低频音对高频音的掩蔽大于高频音对低频音的掩蔽,故B项错误;掩蔽音的强度增加,掩蔽效应增加,故C项错误;对于纯音信号的掩蔽作用是由噪音中在频率上接近该信号的成分造成的,故D项错误。

[选项个数]4

第12题:

有可能产生动作误差的心理物理学方法是

A.平均差误法

B.阶梯法

C.恒定刺激法

D.最小变化法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第13题:

人类视觉对光波的适宜刺激范围是()

A.1000~4000nm

B.380~780nm

C.300~780nm

D.16~20000nm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第14题:

制作一个对六种儿童服装喜爱程度的顺序量表,可以采用()

A.对偶比较法

B.数量估计法

C.评价量表

D.感觉等距法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第15题:

用重测法估计信度,最适宜的时距是随测验的目的、性质和被试者的特点而异,一般是()周较宜,间隔时间最好不超过()个月。

A.1~2;4

B.2~4;6

C.4~6;8

D.6~8;10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第16题:

下列测验采用逻辑分析法编制的是()

A.MMPI

B.EPPS

C.EPQ

D.CPI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第17题:

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A.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

B.错觉可以仅凭主观努力得以消除

C.所有的错觉都是消极的

D.错觉仅仅是因为人的意识模糊而造成的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错觉是指我们的知觉不能正确地表达外界事物的特性,而出现种种歪曲。

感知条件不佳、客观刺激不清晰、视听觉功能减退、强烈情绪影响、想象、暗示以及意识障碍等都能引起错觉,不单单是由于人的意识模糊造成的,也不是单靠主观努力就能消除。

并不是所有的错觉都是消极的,如动景运动就是一种积极错觉,可以从连续呈现的静止图片中获得清晰的运动景象。

[选项个数]4

第18题:

下面对认知风格的描述错误的是

A.认知风格是个人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代表的是人们的典型行为

B.根据对问题思考速度上的差异可以分为冲动与沉思两种认知风格

C.因为场独立性比场依存性的人的心理分化水平高,因此场独立性要优于场依存性

D.女孩的记忆和语言能力比男孩好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女孩更多采用继时性加工风格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题目中选项A、B、D都是正确的说法。

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并没有好坏之分,场独立性的人认知改组能力强,在认知中具有优势;而场依存性的人社会技能高,在人际交往中具有优势。

故选项C为正确答案。

[选项个数]4

第19题:

主张欲望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并且表现在人的行为中的心理学流派是

A.人本主义心理学

B.行为主义心理学

C.精神分析学派

D.认知心理学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精神分析学派重视动机的研究和无意识现象的研究,其理论主要来源于治疗精神病的临床经验。

这种学说认为,人类的一切个体的和社会的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或动机,欲望或动机受到压抑,是导致精神病的重要原因。

[选项个数]4

第20题:

下面不属于青少年期情绪矛盾性特点的是

A.强烈、狂暴性与温和、细腻性共存

B.可变性与固执性共存

C.成熟性与幼稚性共存

D.内向性与表现性共存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初中生的情绪表现中充分体现出了半成熟、半幼稚的矛盾性特点。

主要包括:

(1)强烈、狂暴性与温和、细腻性共存;

(2)情绪的可变性和固执性共存;(3)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

故本题选择C。

[选项个数]4

第21题:

测验分数一般应是一个范围而不是一个确定的点。

如在韦氏智力测验中,通常是用测得的IQ值加减()(85%~90%的可信限水平)的方法判断IQ值的波动范围。

A.16

B.15

C.5

D.2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第22题:

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A.棒体细胞对较短波长具有最大的感受性

B.普肯耶现象指的是蓝色的明度大于红色

C.夜晚看红色会更醒目

D.视网膜的明度绝对阈限是固定的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在可见光谱的范围内,人眼对不同波长光的感受性是不同的。

锥体细胞对550nm处最敏感,棒体细胞对500nm处最敏感。

普肯耶现象指的是当人们从锥体视觉(昼视觉)向棒体视觉(夜视觉)转变时,人眼对光谱的最大感受性将向短波方向移动,因而出现了对不同波长光的明度感受性的变化。

[选项个数]4

第23题:

意识可以看成是状态下的觉知。

A.睡眠

B.朦胧

C.觉醒

D.激奋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第24题:

儿童脑发育过程中,脑不同区域在脑电波上的表现是

A.α波逐渐被θ波代替

B.α波逐渐代替θ波

C.α波逐渐代替β波

D.α波逐渐被β波代替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在正常安静条件下,人类脑电波活动以α波为主,α波可以作为成熟的标准,皮质上的θ波越多,表示皮质的控制作用越弱。

所以,儿童脑发育过程中,脑不同区域在脑电波上的表现是α波逐渐代替θ波。

[选项个数]4

第25题:

由海德提出,并由韦纳进行系统探讨的动机理论是()

A.归因理论

B.强化理论

C.自我实现理论

D.成就动机理论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第26题:

确定可以接受的信度水平的一般原则是,当()时,测验不能用于对个人做出评价或预测,而且不能做团体比较。

A.rxx<0.70

B.0.7≤rxx<0.85

C.rxx≥0.85

D.rxx=1.00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不同的测验有不同的信度水平的要求。

一般的原则是:

当rxx<0.70时,测验不能用于对个人做出评价或预测,而且不能做团体比较;当0.70≤rxx<0.85时,可用于团体比较;当rxx≥0.85时,才能用来鉴别或预测个人成绩或作为。

[选项个数]4

第27题:

心理学家使用协方差分析是为了

A.使实验方差最大化

B.控制无关方差

C.使误差最小化

D.使系统方差最大化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第28题:

可能会出现“情急生智”现象的情绪状态是()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理智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第29题:

在对常模团体进行取样时,关键的是样本

A.数量必须大

B.要有代表性

C.抽样必须随机

D.应人为划定范围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第30题:

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对道德发展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哈特

C.科尔伯格

D.戴蒙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科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对道德发展进行研究,皮亚杰采用临床谈话法研究道德发展。

戴蒙和哈特对自我意识进行研究。

[选项个数]4

第31题:

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这种方法叫

A.自然观察法

B.心理测验法

C.自然实验法

D.个案研究法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观察法也称自然观察法,此题考查的是观察法的含义。

[选项个数]4

提交纠错信息评价难易度提交知识点

第32题:

某研究发现,近40%的少年犯来自单亲家庭。

请问该研究使用的是什么研究方法?

A.调查法

B.个案法

C.实验法

D.自然观察法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第33题:

法官判刑时,将真正的罪犯宣告无罪释放,这种现象在信号检测论中可以类比为()

A.击中

B.虚报

C.漏报

D.正确否定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第34题:

用相关样本t检验对20对数据样本的平均数之差(D=39)进行检验时,其自由度为()

A.19

B.18

C.38

D.39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第35题:

下列属于被试内设计的是()

A.前测后测设计

B.拉丁方设计

C.ABBA设计

D.随机化设计

参考答案:

ABC

答案解析:

第36题:

某选拔性测验中,高水平组100人,有效完成任务的有80人,低水平组100人,有效完成任务的20人,则总命中率为()

A.0.8

B.0.6

C.0.5

D.0.2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第37题:

实验设计采用循环法平衡实验顺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实验顺序、被试差异都作为自变量因素来进行处理。

A.拉丁方

B.随机区组

C.完全随机化

D.四组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拉丁方设计,也称为拉丁方格设计,是多变量实验设计中的一种较为常见的设计方案。

实验中采用循环法平衡实验顺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实验顺序、被试者差异都作为自变量来进行处理。

[选项个数]4

第38题:

已知一组数据服从正态分布,平均数为70,标准差为10.Z值为-2.58的原始数据是

A.95.8

B.44.2

C.45.8

D.55.8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Z分数=(原始数据-平均数)/标准差。

本题中根据题干可知:

-2.58=(X-70)/10,所以原始分数X=44.2。

[选项个数]4

第39题:

下列有利于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父母教育方式是

A.孩子做作业时,父母陪在旁边督促;孩子有了不会的题目,家长第一时间给予解答

B.面对孩子的提问,尽量引导孩子自己发现答案

C.在孩子专心做功课的时候,时不时去看看孩子,为了给孩子补充脑力,还常常端些营养品给孩子吃

D.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漠不关心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第40题:

在多元回归的方法中,除下面哪种方法外,各预测源进入回归方程的次序是单纯由统计数据决定的?

A.逐步回归

B.层次回归

C.前进法

D.后退法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A项逐步回归是在前进法和后退法的基础上双向筛选;C项前进法是回归方程中的自变量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逐个引入方程;D项后退法是先将全部自变量选入方程,处理后再初步剔除无统计学意义的自变量。

[选项个数]4

第41题:

有研究者做了个实验,检验游戏对儿童自尊水平的影响。

其中游戏是

A.因变量

B.额外变量

C.自变量

D.内在变量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第42题:

心理学家斯普兰格形容人生为“第二次诞生”的时期是()

A.青春期

B.青年期

C.童年期

D.中年期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第43题:

“学会如何学习”的实质是()

A.学会在适当条件下使用适当策略

B.掌握科学概念与原理

C.掌握大量言语信息

D.形成学习兴趣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第44题:

在艾里克森看来青少年期(12~18岁)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A.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B.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C.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D.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第45题:

老师经常变化每周小测验的时间,这是属于哪种强化?

A.间隔强化程序

B.连续强化程序

C.断续强化程序

D.比率强化程序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第46题:

人的感觉系统机能的基本指标是

A.感觉阈限

B.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绝对感觉阈限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第47题:

韦纳提出了学习动机的()

A.强化论

B.自我效能感理论

C.成就动机论

D.归因论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韦纳还提出了三个维度:

1.控制点(指内外部原因);2.稳定性(指稳定与非稳定因素);3.可控性(指可控与不可控因素)。

[选项个数]4

第48题:

洛德提出在学绩测验中,为了保证其可靠性,各类选择题的理想平均难度为:

五选一,0.70;四选一,0.74;三选一,0.77;二选一为()。

A.0.78

B.0.79

C.0.85

D.0.90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第49题:

随机从某项心理测试结果中抽取男生13人,女生10人检验他们测试成绩是否有显著差异,该项测试总体方差未知,则应使用的公式是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当两总体都是正态分布,两总体方差未知时,采用C选项中的公式进行检验。

[选项个数]4

第50题:

在库伯和谢帕德的心理旋转实验中,因变量是()

A.反应类型

B.反应时间

C.正确率

D.击中率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第51题:

对同一个被试来说,在噪音强度不变的情况下,信号强度越大,则

A.噪音分布fN(X)与信号加噪音分布fSN(X)之间的分离程度越大,敏感性越高

B.噪音分布fN(X)与信号加噪音分布fSN(X)之间的分离程度越大,敏感性越低

C.噪音分布fN(X)与信号加噪音分布fSN(X)之间的分离程度越小,敏感性越高

D.噪音分布fN(X)与信号加噪音分布fSN(X)之间的分离程度越小,敏感性越低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第52题:

首先提出加因素法实验逻辑的是

A.汉弥尔顿

B.斯腾伯格

C.霍克基

D.唐德斯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第53题:

二因素设计的方差分析中,交互作用的效应是F(2,74)=2.86。

由此可知()

A.该研究中有78个被试

B.一个因素对因变量的作用在另一个因素的不同水平有变化

C.其主效应是显著的

D.一个因素有2个水平,另一个因素有3个水平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第54题:

内部一致性系数(α系数)是

A.所测特质一维性的指标

B.项目间相关系数的指标

C.该测验所测特质的度量

D.分半信度的推广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第55题:

按照普雷马克原则,强化物可以是

A.能够改变过去的行为

B.个体厌恶的刺激

C.消除愉快的刺激

D.个体喜欢做的任何事情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普雷马克原则,又称为“祖母原则”,是指利用让学生参与喜爱的活动来强化学生参与不喜爱的活动的强化手段。

故本题正确答案是D。

[选项个数]4

第56题:

对于某个特定的感觉来说,差别阈限与标准刺激强度的比例是一个常数,这是()

A.幂定律

B.韦伯定律

C.对数定律

D.史蒂文斯定律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第57题:

冯特对于心理学影响最深远的贡献是

A.对意识构成元素的研究

B.建立了作为实验科学的心理学

C.主张采用内省法研究心理学

D.出版了《心理学大纲》等著作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冯特是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人,他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从此,心理学脱离哲学的怀抱,走上了科学的、独立发展的道路。

因此,尽管四个选项都是冯特对于心理学所作的贡献,但其中对于心理学影响最深远的贡献还是建立了作为实验科学的心理学。

[选项个数]4

第58题:

认为智力发展可以分为两种过程,一种是基础过程,一种是应用过程的学者是()

A.巴尔特斯

B.沙依

C.拉文格

D.莱文森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第59题:

从遗传学角度看,新生儿中男女性别比例应是一样的,2000年12月份,北京儿童医院共接生了新生儿134名,其中男婴68名,女婴66名,女婴的理论次数应为

A.66

B.67

C.100

D.68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χ2检验能处理一个因素或多项分类的实际观察频数与理论频数分布是否相一致的问题。

所谓实际频数是指实验或调查中得到的计数资料。

理论次数指根据概率原理、某种理论、某种理论次数分布或经验次数分布计算出来的次数。

根据概率理论,新生儿的理论频率为1/2,则理论次数应为134×0.5=67。

[选项个数]4

第60题:

下列不属于投射测验的是()

A.爱德华人格测验

B.句子完成测验

C.画人画书测验

D.逆境对话测验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第61题:

是学生能力形成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学生有效获得知识和灵活解决问题的重要保证。

A.概念的掌握

B.心智技能的掌握

C.认知策略的掌握

D.动作技能的掌握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第62题:

百分等级表示一个群体测验分数中,得分低于某一分数的百分比。

下列属于百分等级的优点的是()

A.有单位

B.有顺序

C.可比较

D.可波动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第63题:

四分差可以表示为

A.P10到P90距离的二分之一

B.P25到P75距离的二分之一

C.P50

D.P30到P70距离的二分之一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四分差是百分位差的一种,通常用SIQR来表示,是指在一个次数分布中,中间50%数据的次数分布的距离的一半。

在一组数据中,它的值等于P25到P75距离的二分之一。

这个差异量数能够反映出数据分布中中间50%的数据的分布情况。

[选项个数]4

第64题:

如果实验得到遗传与儿童多动行为的相关系数是0.5,这意味着有多少儿童多动行为的变异会被除遗传外的其他变量解释?

A.5%

B.25%

C.50%

D.75%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第65题:

吉尔福特(Guilford,1967)认为哪种思维是创造性的主要成分?

A.创造性思维

B.辐合思维

C.发散思维

D.逻辑思维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吉尔福特把人的思维分成辐合思维与发散思维,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的主要成分。

[选项个数]4

多项选择题

第66题:

在人类发展的基本或规律问题上,各种心理学派别间争论的焦点包括

A.人类心理和行为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

B.人类对待环境的关系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

C.人类的心理发展是否存在“关键期”问题

D.人类心理的发展是连续的还是有阶段的

参考答案:

ABCD

答案解析:

在人类发展的基本规律问题上,各种心理学派别间争论的焦点包括:

(1)人类心理和行为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先天遗传给心理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后天的环境将这种可能性变成了现实;

(2)关于心理发展的外因与内因问题,人类身心发展是主动的,所以内因要通过外因而起作用;(3)人类的心理发展是否存在“关键期”问题;(4)人类心理的发展是连续的还是有阶段的。

人类的心理,一方面是不断发展的,但同时又是有阶段性的,应该将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发展的阶段性统一起来。

[选项个数]4

第67题:

下列学习与教学方式中,社会建构主义倡导的有

A.支架式教学

B.认知学徒制

C.同伴辅导

D.合作学习

参考答案:

ABCD

答案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心理学中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掌握情况。

社会建构主义提倡使用的教学方法有:

认知学徒制、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提倡使用的学习方法是分布式学习和合作学习。

认知学徒制,是指通过允许学生获取、开发和利用真实领域的活动工具的方法,来支持学生在某一领域学习的模式。

它强调经验活动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强调要把学习和实践联系起来。

支架式教学是指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合作学习模式是让学生在小组或小团队中开展学习,互相帮助,相互沟通,以学习某些学科性材料。

在此过程中,教师或有能力的同伴会给予学习者帮助。

一般来说,合作学习方式以个体与个体间的分布式或小组与小组间的补充式呈现。

故本题应选ABCD。

[选项个数]4

第68题:

心理学家关于学习的共识有

A.学习是一种适应活动

B.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

C.学习源于经验

D.学习是人类独有的能力

参考答案:

ABC

答案解析:

不同的心理学家对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