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几何模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6581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5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制几何模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自制几何模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自制几何模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自制几何模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自制几何模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制几何模型.docx

《自制几何模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制几何模型.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制几何模型.docx

自制几何模型

自制几何模型,领略数学之美

数学在我们眼里经常是枯燥、古板的。

铺天盖地的公式,抽象的线条和坐标。

相信大多数人都曾为之头痛不已。

今天我们放松一下,带大家一起来做个模型,领略下数学之美。

  材料:

纸板(木板、塑料也行,加工难度要高一点),胶水

  工具:

剪刀,刀片

  首先下载这个模板(pdf格式)

  将模板中的S状图形打印到纸上,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控制打印的尺寸。

建议稍大一点,这样子虽然剪裁需要花费多一点时间,但是装配起来会容易许多。

  小心的将纸模上的S形裁剪下来。

  然后以此为样板,从你准备的纸板或木板上裁剪出30个这样的S形下来。

  这是个需要耐心和体力的活。

如果刀子足够锋利的话,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建议在裁剪过程中经常更换一下刀片。

  凑足30块S形纸板以后,真正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首先我们来观察一下这个成品的细节,注意看各个边角。

每一块S形的交汇处都是一样的:

S形两端的平坦局部整齐的粘在一起。

这还只是个根本原如此,还有很多迷宫般的细节要处理。

  为了更好的理解细节,请注意观察如下几何图示。

将整个模型的最外端各点联合起来,其实是一个简单的12面体。

  每个顶点其实也是三个接壤的五边形的共同顶点。

随便选择三个这样的五边形,就能确定下这么一个点,然后我们顺着这个点画一条直线,连接到其相对的另一个顶点,连接两个相对顶点的这样一条线,就是我们要架设S形的轴心线。

如图:

  如果我们画上多条这样的线会是样子呢?

请看:

  这样我们就很容易得到了多块S形的架设路径。

但是,如上图所示,线条是相交的。

而实际中我们的S形都是各自独立完整的一块。

办?

  解决之道就是将线条弯曲,以防止交叉。

如如下图:

12

画上多条线看看

  从顶部来看,还可以看到一个完美的漩涡状图形:

  我们把每一对顶点都连上线,完整的示意图就出现了。

请注意,我们的每个顶点都有三条这样的线。

试试看就知道了。

  去掉示意图的外皮,一个完美的几何模型出现了,看起来非常奥妙。

  照着线条去组装你的纸板吧,感受那份渐渐显现的神奇。

  下面还有几款制作精美的几何模型:

  以下几款还包含部件设计图,你也可以仿制:

数学模型制作:

竹签双曲面

数学模型制作:

竹签双曲面——极客迷〔.geekfans.〕

  制作时间:

4小时

  制作难度:

★★☆☆☆

  GEEK指数:

★★☆☆☆

  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我是GeorgeW.Hart(就是3D打印机一文中擅长制作“拔丝〞模型的大叔~)

  这次我应邀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举办了一场数学教育讲座,讲座里我试着让每个人都做出一个双曲面。

下面的照片中可以看到尝试很成功,每个孩子都很开心的拿着属于自己的双曲面。

以下是双曲面为能这样做的原理,以与竹签双曲面主要的制作过程。

  1工具和材料

  ●胶带

  ○竹签

  ○橡皮筋

  ○厚卡纸

  2快速回忆双曲面

  ●图中是一个双曲面(确切的说,是一个单叶双曲面截取出的一局部),这是一种平滑连续曲面,由双曲线绕其对称轴旋转生成。

有趣的是,双曲面同时也是直纹面的一种,也就是说,对于其外表上的任意一点,都可以找到两条过这点并在双曲面上的直线(专业一点:

直母线)。

  ●这幅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一点的两条直母线(一条红、一条蓝)是穿过这点并且还能处在双曲面上的:

红色线段和蓝色线段经过点的方向不同。

  ●我们准备用竹签来代表直母线,因为竹签并不像直线那样没有粗细,我们还得注意把两条直母线的前后位置安排妥当,比如说红的在蓝的外面。

为了固定交点以与整个结构,我们用小橡皮筋来捆扎交点的位置,同时还要用到一些胶带。

  ●制作过程中我发现用粗一点的竹签会比拟好,细的就太软了,会弯曲然后带来各种影响。

另外还需要用到一些厚卡纸。

  3开始上课啦

  ●首先我们先要决定在每个方向上要用到多少根竹签,n根代表蓝色直母线、n根代表红色的。

  ●经过我试验,n取12到16就比拟适宜,如果你实在壮志凌云、甚至直破云霄,最多试试n取20就行了。

  ●裁下两条厚卡纸,用胶带粘成一条长的,然后在纸上扎n个孔。

孔与孔之间差不多像照片中那样,留1英寸的间距。

  ●这条纸是用作暂时的固定,完成作品前就会去掉的。

  ●现在把2n根签子两两用皮筋扎起来呈X形状,如果只有长皮筋的话可能得多扎几圈。

把扎好的X型一对竹签中的一根插在刚刚准备好的纸条的n个洞里。

请注意这时不要随便把眼睛变成黑洞。

  ●这时,要保持签子排列整齐不缠在一起也许会比拟麻烦。

像如下图中的小朋友这样把签子竖起来的尝试,不久以后就会给自己的小小人生增添些被称做“烦恼〞的佐料。

最好还是把整个结构平放在桌子上。

  ●不过敢于尝试摸索的做法还是值得称赞滴~

  ●刚刚我有提醒过你“签子尖头戳到手会疼的〞么?

  ●现在想一下刚刚出现的红色和蓝色的图形,平放着把竹签归类后向两个方向倾斜:

穿过纸(红)的一个方向、没穿过纸(蓝)的另一个方向。

  ●记得某一类要全部放在另一类的上面(或下面)。

另外现在还不到做圆柱的时候,千万别把它们竖起来呀。

  ●在相邻竹签相互交叉的地方扎上皮筋(顶端、底端、中间),再把三排皮筋调整整齐。

  ●确认三排皮筋都扎好后,把顶端和底端的皮筋往中间滑动,竹签之间就会呈更大的角度。

这也意味着出现了更多可以扎皮筋的地方,于是我们按前面的方法再加一排皮筋。

  ●当四排皮筋扎好时,把固定用的纸条撕掉也不会散架了。

虽然看起来图中少年是在表示“这货真的能当手风琴拉啊〞,但是其实他是在检查手中半成品的竹签是不是按照红、蓝的分类正确排列了。

如果有失误的话,产生了像编筐子一样上下交织的结构,竹签在合上时是并不齐的,就需要拿掉一些橡皮筋重新排一下出错竹签的位置。

  ●把你的手风琴卷成圆柱形,然后把两边用橡皮筋连接起来。

这时也要小心遵循你刚刚所决定的红上蓝下或蓝上红下的体位呦~

  ●你会发现这货真的弹性不错。

  ●不失为一个有创意的化妆舞会造型。

  ●它会自动弹成一个双曲面。

(惊现野生小Luna-=)

  ●一定程度上,每添加一排橡皮筋,这个双曲面的曲率就会增加一些。

  ●如果要继续添加皮筋,只要把已经上好的皮筋整排往中间推,给新出现的交叉点按红蓝排好位置,再扎上皮筋就可以。

  ●要注意保持每排橡皮筋排列整齐。

  4潜伏的0.618

  ●我发现当皮筋数差不多是n的2/3时,会呈现出一个顺眼的曲面。

(吓~!

莫非是0.618/1?

难道说这就是1/1.618?

  ●这个是n=16的竹签双曲面,用了11排橡皮筋,也就是32根竹签和176个橡皮筋。

照这个算算你要用多少材料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