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复习提纲.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36553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离散数学复习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离散数学复习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离散数学复习提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离散数学复习提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离散数学复习提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离散数学复习提纲.doc

《离散数学复习提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离散数学复习提纲.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离散数学复习提纲.doc

《离散数学》期末复习大纲(完整版)(含例题和考试说明)

一、 命题逻辑

[复习知识点]

1、命题与联结词(否定¬、析取∨、合取∧、蕴涵→、等价↔),复合命题

2、命题公式与赋值(成真、成假),真值表,公式类型(重言、矛盾、可满足),公式的基本等值式

3、范式:

析取范式、合取范式,极大(小)项,主析取范式、主合取范式

4、公式类型的判别方法(真值表法、等值演算法、主析取/合取范式法)

5、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本章重点内容:

命题与联结词、公式与解释、(主)析取范式与(主)合取范式、公式类型的判定、命题逻辑的推理

[复习要求]

1、理解命题的概念;了解命题联结词的概念;理解用联结词产生复合命题的方法。

2、理解公式与赋值的概念;掌握求给定公式真值表的方法,用基本等值式化简其它公式,公式在解释下的真值。

3、了解析取(合取)范式的概念;理解极大(小)项的概念和主析取(合取)范式的概念;掌握用基本等值式或真值表将公式化为主析取(合取)范式的方法。

4、掌握利用真值表、等值演算法和主析取/合取范式的唯一性判别公式类型和公式等价方法。

5、掌握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疑难解析]

1、公式类型的判定

判定公式的类型,包括判定公式是重言的、矛盾的或是可满足的。

具体方法有两种,一是真值表法,二是等值演算法。

2、范式

求范式,包括求析取范式、合取范式、主析取范式和主合取范式。

关键有两点:

一是准确理解掌握定义;另一是巧妙使用基本等值式中的分配律、同一律和互补律(排中律、矛盾律),结果的前一步适当使用幂等律,使相同的短语(或子句)只保留一个。

3、逻辑推理

掌握逻辑推理时,要理解并掌握12个(除第10,11)推理规则和3种证明法(直接证明法、附加前提证明法和归谬法)。

例1.试求下列公式的主析取范式:

(1);

(2)

2.用真值表判断下列公式是恒真?

恒假?

可满足?

(1)(PÙØP)«Q

(2)Ø(P®Q)ÙQ

(3)((P®Q)Ù(Q®R))®(P®R)

解:

(1)真值表

PQ

ØPPÙØP(PÙØP)«Q

00

101

01

100

10

001

11

000

因此公式

(1)为可满足。

(2)真值表

PQ

P®QØ(P®Q)Ø(P®Q)ÙQ

00

100

01

100

10

010

11

100

因此公式

(2)为恒假。

(3)真值表

PQR

P®QQ®RP®R((P®Q)Ù(Q®R))®(P®R)

000

1111

001

1111

010

1011

011

1111

100

0101

101

0111

110

1001

111

1111

因此公式(3)为恒真。

3.┐QÙ(P→Q)蕴涵┐P

(an:

法1:

真值表

法2:

若┐QÙ(P→Q)为真,则┐Q,P→Q为真,

所以Q为假,P为假,所以┐P为真。

法3:

若┐P为假,则P为真,再分二种情况:

①若Q为真,则┐QÙ(P→Q)为假

②若Q为假,则P→Q为假,则┐QÙ(P→Q)为假

根据①②,所以┐QÙ(P→Q)蕴涵┐P。

4.利用基本等价式证明下列命题公式为恒真公式。

((P®Q)Ù(Q®R))®(P®R)

((PÚQ)ÙØ(ØPÙ(ØQÚØR)))Ú(ØPÙØQ)Ú(ØPÙØR)

(1、证明:

((P®Q)Ù(Q®R))®(P®R)

=((ØPÚQ)Ù(ØQÚR))®(ØPÚR)

=Ø((ØPÚQ)Ù(ØQÚR))Ú(ØPÚR)

=(PÙØQ)Ú(QÙØR)ÚØPÚR

=((PÙØQ)ÚØP)Ú((QÙØR)ÚR)

=(1Ù(ØQÚØP))Ú((QÚR)Ù1)

=ØQÚØPÚQÚR

=(ØQÚQ)ÚØPÚR

=1ÚØPÚR

=1

((PÚQ)ÙØ(ØPÙ(ØQÚØR)))Ú(ØPÙØQ)Ú(ØPÙØR)

=((PÚQ)Ù(PÚ(QÙR)))Ú(ØPÙ(ØQÚØR))

=(PÚ(QÙQÙR))Ú(ØPÙ(ØQÚØR))

=(PÚ(QÙR))ÚØ(PÚ(QÙR))

=1)

5.用形式演绎法证明:

{}蕴涵

证明:

(1)规则P

(2)规则Q

(1)

(3)规则P

(4)规则Q(3)

(5)规则Q

(2)(4)

(6)R®S规则P

(7)P®S规则Q(5)(6))

6.用形式演绎法证明:

(蕴涵A

证明:

(改()

(1)A规则D

(2)A∨B规则Q

(1)

(3)规则P

(4)规则Q

(2)(3)

(5)D规则Q(4)

(6)规则Q(5)

(7)规则P

(8)E规则Q(6)(7)

(9)规则Q

(1)(8))

7.┐(P∧┐Q),┐Q∨R,┐R蕴涵┐P

(1)┐Q∨R

(2)┐R

(3)┐Q

(4)┐(P∧┐Q)

(5)┐P∨Q

(6)┐P)

8.某案涉及甲、乙、丙、丁四个,根据已有线索,已知:

(1)若甲、乙均未作案,则丙、丁也均未作案;

(2)若丙、丁均未作案,则甲、乙也均未作案;

(3)若甲与乙同时作案,则丙与丁有一人且只有一人作案;

(4)若乙与丙同时作案,则甲与丁同时作案或同未作案。

办案人员由此得出结论:

甲是作案者。

这个结论是否正确?

为什么?

解:

对问题中的四个简单命题用P1,P2,P3,P4分别表示甲,乙,丙,丁作案,则办案人员的推理如下:

前提:

1)ØP1ÙØP2®ØP3ÙØP4

2)ØP3ÙØP4®ØP1ÙØP2

3)P1ÙP2®(ØP3ÙP4)Ú(P3ÙØP4)

4)P3ÙP4®(ØP1ÙØP2)Ú(P1ÙP2)

结论:

P1。

(ØP1ÙØP2®ØP3ÙØP4)Ù(ØP3ÙØP4®ØP1ÙØP2)Ù(P1ÙP2®(ØP3ÙP4)Ú(P3ÙØP4))Ù(P3ÙP4®(ØP1ÙØP2)Ú(P1ÙP2))®P1

不是永真式,比如:

P1取假,P2取真,P3取假,P4取真时,上式为假

所以P1不是前提的有效结论,

所以甲是作案者的结论是错误的)

二、谓词逻辑

[复习知识点]

1、谓词、量词、个体词(一阶逻辑3要素)、个体域、变元(约束出现与自由出现)

2、谓词公式与解释,谓词公式的类型(永真、永假、可满足)

3、谓词公式的等值式(代换实例、消去量词、量词否定和量词辖域收与扩)和置换规则(置换规则、换名规则和代替规则)

本章重点内容:

谓词与量词、公式与解释

[复习要求]

1、理解谓词、量词、个体词、个体域、变元的概念;理解用谓词、量词、逻辑联结词描述一个简单命题;了解命题符号化。

2、理解公式与解释的概念;掌握在有限个体域下消去公式量词,求公式在给定解释下真值的方法;了解谓词公式的类型。

[疑难解析]

1、谓词与量词

理解谓词与量词引入的意义,概念的含义及在谓词与量词作用下变量的自由性、约束性与改名规则(即换名规则和代替规则)。

2、公式与解释

能将一阶逻辑公式表达式中的量词消除,写成与之等价的公式,然后将解释中的数值代入公式,求出真值。

三、集合

[复习知识点]

1、集合、元素、集合的表示方法、子集、空集、全集、集合的包含、相等、幂集

2、集合的交、并、差、补以及对称差等运算及其运算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吸收律、德摩根律等),文氏(Venn)图

本章重点内容:

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运算性质、集合恒等式的证明。

[复习要求]

1、理解集合、元素、子集、空集、全集、集合的包含、相等、幂集等基本概念。

2、掌握集合的表示法和集合的交、并、差、补、对称差等基本运算。

3、掌握集合运算基本规律,证明集合等式的方法。

[疑难解析]

1、集合的概念

重点对幂集加以掌握,一是掌握幂集的构成,一是掌握幂集元数为2n。

2、集合恒等式的证明

对集合恒等式证明的练习,加深对集合性质的理解与掌握。

四、二元关系

[复习知识点]

1、序偶、迪卡尔积,迪卡尔积的运算。

2、关系表达式、关系矩阵与关系图

3、复合关系(右复合)与逆关系

3、关系的性质(自反性、反自反性、对称性、反对称性、传递性)

4、关系的闭包(自反闭包、对称闭包、传递闭包)

5、等价关系与等价类

6、偏序关系与哈斯图、极大/小元、最大/小元

7、函数及其性质(单射、满射、双射)

8、复合函数与反函数

本章重点内容:

二元关系的概念、关系的性质、关系的闭包、等价关系、偏序关系和映射的概念

[复习要求]

1、了解序偶与迪卡尔积的概念,掌握迪卡尔积的运算。

2、理解关系的概念:

二元关系、空关系、全域关系、恒等关系;掌握关系的集合表示、关系矩阵和关系图、关系的运算。

3、掌握求复合关系与逆关系的方法。

4、理解关系的性质(自反性、反自反性、对称性、反对称性、传递性),掌握其判别方法(定义、图)。

4、掌握求关系的闭包(自反闭包、对称闭包、传递闭包)的方法。

5、理解等价关系和偏序关系的概念,掌握等价类的求法和偏序关系做哈斯图的方法,极大/小元、最大/小元的求法。

6、理解函数概念:

函数、函数相等、A到B的函数、复合函数和反函数。

7、理解单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