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大力培养产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56649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入推进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大力培养产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深入推进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大力培养产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深入推进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大力培养产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深入推进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大力培养产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深入推进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大力培养产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深入推进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大力培养产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docx

《深入推进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大力培养产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入推进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大力培养产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深入推进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大力培养产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docx

深入推进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大力培养产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深入推进产教结合校企合作

大力培养产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2010年中国职业教育与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对话发言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

(2010年9月5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代表:

大家早上好!

今天,来自政府及有关部门、全国装备制造业的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的代表,教育和产业界的专家和朋友们相聚沈阳,以“合作·对接·共羸”为主题,以国家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沈阳试验区的经验为依托,共同举行“中国职业教育与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对话”。

按照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商讨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共同发展大计,着力推进职业教育与国家重点产业,与产业链、与行业企业融合发展。

在此,我谨代表教育部向本届对话的成功举办以及国家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沈阳试验区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

向长期以来支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借此机会,我谈3点看法:

一、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指明了推进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新方向

今年7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对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会前,正式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今后十年的教育改革与发展进行了总体规划。

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实施《教育规划纲要》,坚定不移地优先发展教育,确保我国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为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把职业教育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明确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并对新形势下推进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作出了战略部署。

(一)明确了推进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新要求

中央领导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对新时期推进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提出了新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学校办学活力不足等,是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要求坚持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和科研机构之间合作。

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

温家宝总理强调,要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促进职业教育在规模、专业设置上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

要注重学思结合,知行并重,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做事,学会生存。

要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刘延东国务委员指出,要以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契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重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使行业和企业真正参与到教育教学环节中,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更加适应。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对今后一个时期教育部门、行业企业、职业学校和社会各界共同开展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二)提出了实施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新任务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并专章规定了职业教育今后十年的改革发展。

一是确立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

二是提出了职业教育的总体发展目标。

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三是明确了政府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

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

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把加强职业教育作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完善职业教育支持政策,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等四项历史性任务。

《教育规划纲要》对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作出了专门规定,明确将“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作为未来10年推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这一任务任重道远,需要教育界和产业界共同努力。

(三)规定了支持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新政策

为深入推进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教育规划纲要》系统规定了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和支持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十项政策。

一是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

就是要树立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理念,把职业教育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联系起来,促进教育围着产业升级“转”,学校围着企业用人“办”,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

二是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

就是要建立职业教育办学的新机制,在明确相关主体之间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分工和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落实政府责任,强化部门协调,加强行业指导,基本形成政府统筹、部门配合、行业企业与社会各方深度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局面。

三是鼓励行业组织、企业举办职业学校,鼓励委托职业学校进行职工培训。

就是要形成职业教育事业的责任主体和利益主体作用,支持行业企业把培养技能型人才看作自己的职责、当作自己的事情。

四是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就是要建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把学生工学结合、学校与企业融为一体、教学与生产紧密对接作为今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模式。

五是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

就是要建立职业教育评价的新方式,坚持以贡献评价学校、以能力评价学生,改变以往教育部门、职业学校自己的内部质量评价方式,建立行业、企业、社会等多主体积极参与的外部质量评价方式,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贡献率和吸引力。

六是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的制度;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

就是要建立服务职业教育的新队伍,创新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教师评聘机制和考核标准,打破技能型人才进入职业学校从教的政策障碍,研究制定聘用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社会能工巧匠等担任兼职教师的相关政策,落实教师在职进修和企业实践制度,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教学水平。

七是依托相关高等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就要开创“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新途径,鼓励企业为培养合格的职业教育教师做出贡献。

八是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

就是要形成校企合作的新制度,以法律的形式肯定校企合作的合法性和法律地位,明确学校和企业合作的责权利,为校企合作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和制度环境。

九是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就是要采取促进校企合作的新措施,发挥政府主导下市场主体和利益机制的作用,以国家财政税收政策,鼓励企业以人力、技术、市场、产品、设备和经费等多方面资源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和职业学校办学。

十是支持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学校建设,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

就是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形式,鼓励行业组织、覆盖行业的大型企业和示范性职业学校牵头组建“行业型”、“区域型”和“特色型”等多种类型的职业教育集团,为实施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搭建新的平台。

上述十项政策相互衔接、协调配套、自成体系,不少政策具有开创性,有的是对以往政策的深化和细化。

这些政策充分体现了经济发展、产业升级、企业经营对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时代要求,充分体现了国家推进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坚强决心,充分体现了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和产业企业界人士的共同愿望,也为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共同推进职业教育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目前教育部已经制定《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行动计划的基本特点是“问题入手、突出创新、重在行动、务求实效”。

重点任务与主要内容包括10大计划、30个项目。

每一个计划针对性地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一类问题,每个项目都明确了各自的任务目标、配套措施、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人。

一是针对中等职业学校综合办学实力不足,亟需提升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问题,实施中等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建设能力提升计划。

二是针对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体制机制不顺,学校办学生机和活力不足的问题,实施教产合作与校企一体办学推进计划。

三是针对中等职业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实施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整合与东西合作推进计划。

四是针对农村、农业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滞后问题,实施中等职业教育支撑现代农业及新农村建设能力提升计划。

五是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基本办学规范和管理制度不健全、素质教育需要强化问题,实施中等职业学校科学管理能力建设计划。

六是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政策机制不健全,校长和行政领导者推动改革创新能力不强问题,实施校长能力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计划。

七是针对学校专业与职业岗位不对接,课程和教材与职业标准不对接,人才培养质量不高问题,实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与课程体系改革创新计划。

八是针对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不高问题,实施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计划。

九是针对中等职业教育宏观管理制度不健全,学生成长“立交桥”不畅通问题,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宏观政策与制度建设计划。

十是针对成人继续教育发展机制欠缺,整体工作水平不高的问题,实施成人继续教育体系建设推进计划。

行动计划不仅针对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体制机制不顺,学校办学生机和活力不足的问题,专门实施“教产合作与校企一体办学推进计划”,而且将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作为改革发展职业教育的基本理念、基础机制和关键措施广泛渗透到其他9个计划之中。

可以说,即将颁布实施的行动计划既是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实际行动,也是落实国家关于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新要求、新任务和新政策的实际行动;行动计划既是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载体,也是着力推进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载体。

今天在沈阳举行的职业教育与装备制造业对话就是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可以说,这次对话是政府主导、装备制造业行业指导、企业和院校参与的对话,也是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的实际行动。

二、全国各地区、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积累了实施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新经验

近年来特别是研究制定《教育规划纲要》以来,职业教育战线和行业企业界加强合作,协同进取,在国家部门、地方行业和学校企业等多个层面探索积累了许多推进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新经验,取得了可喜进展。

(一)国家层面启动了职业教育与重点产业的合作对话

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已经做出规划,拟于今后几年内,在国家重点振兴的10大产业、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领域,每年至少安排4次职业教育与相关产业的产教对话,目标是逐步建立起与国家重点产业领域的行业组织的密切对话机制。

第一个对话是3月份,在常州举行的职业教育与石油化工行业的对话;第二个是6月份,在大连举行的职业教育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对话。

今天是第三个对话,我们在沈阳借第九届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召开之际,举办职业教育与装备制造业的对话,就是要借助政府各种贸易洽谈会的平台,推进产教结合、校企合作。

10月中旬我们将在北京举行与汽车行业的对话,10月末还将在云南举行与有色金属行业的对话。

安排上述系列对话,目的在于搭建一个稳定的平台,让我们的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直接见面、对接洽谈,强化行业与教育合作,推进产业与教育融合,深化职业教育体制、办学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等领域的改革。

为将教育与行业对话的成果落到实处,教育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是今年上半年我们修订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体现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对接、课程安排与职业岗位标准的对接、教材应用与技术进步的对接、教材内容与岗位技术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的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对接。

二是成立了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

这个委员会的职能是,研究推进教学改革,为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创新提供决策支持和相关咨询服务。

其中的成员大部分都是来自行业的专家和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高级管理人员。

在这个委员会下还要设若干行业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由行业、企业和教育成立专家指导组、参与职业教育教学工作。

成立委员会的目的是,要形成行业参与职业教育发展、企业参与教学改革的新机制。

(二)地方层面深化了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的服务对接

在我国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联系最密切、服务最贴近、贡献最直接的教育类型。

职业教育的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企业经营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各地区、各行业发展的经验表明,抓职业教育就是专经济,抓经济就要抓职业教育。

近年来,各地把职业教育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推进职业教育在贡献中发展,在服务中改革,取得了丰富的经验。

辽宁省全面推进职业教育与老工业基地同步振兴。

多年来,辽宁省坚持将职业教育纳入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围绕《辽宁省职业教育振兴计划》,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学校布局、专业设置、教师培养、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紧密对接辽宁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企业生产服务和老工业基地技术革新,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能力,为当地产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技能人才。

天津市围绕滨海新区的优势产业调整职业教育布局结构。

特别是围绕区域产业特点办好职业院校中的国际贸易、国际航运、现代物流、休闲旅游、金融服务等专业,使滨海新区的优势产业,在相应的职业院校中形成主体专业。

本市还计划筹建汽车、金融、旅游等职业院校,筹备建设高新纺织工业园、造修船基地、航空航天基地和休闲旅游等重大建设项目人才培养基地。

职业院校围绕新区重大项目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按照空客A320系列飞机总装线、百万吨级乙烯、千万吨级炼油、渤海化工园、高新纺织工业园、无缝钢管、造修船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要求,调整相应院校的教学计划,实行“订单式”培养,比如加大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对空客A320项目,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和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对百万吨级乙烯、千万吨级炼油项目,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对无缝钢管项目的支持力度,保证项目建成之时,相关技术工人能即时顶岗操作。

在具体的办学模式上,成立以行业、产业和专业为纽带的职业教育集团,从而促成校企间生源链、产业链、师资链、实训链、就业链紧密结合,面向企业需求实现技能型紧缺人才“订单式”培养。

江西省有效推进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发展对接。

近年来,江西发展职业教育坚持“三个立足、三个对接、三个抓手”的基本思路。

“三个立足”即立足本省、立足工业园区、立足支柱产业;“三个对接”即学校与企业对接、专业与市场对接、校长与厂长对接;“三个抓手”,即抓对接机制、抓组建职教集团、抓内涵建设。

其中,新余、萍乡、南昌等地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和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因而成为“抓好对接工作的学习借鉴对象”。

他们的经验表明,只有坚持学校与园区企业的对接,才能够及时帮助学生了解企业用工情况,掌握就业信息和岗位需求,实现学生就业和企业用工的顺利对接。

只有通过有效对接,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帮助他们熟悉了解园区企业的情况并乐意到园区企业就近就业,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的用工要求,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为鼓励和支持各地普遍深入地推进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教育部启动了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20多个省份提交了试点申请方案,经过专家评审,确立了辽宁、浙江、江苏、广东、云南等10多个省份作为教育部推进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联系省份,鼓励他们在产教结合、校企合作领域总结经验,在解决体制、机制、政策等关键问题上进一步改革创新,为其他地区开展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提供新经验。

(三)学校层面探索了职业学校与合作企业的一体办学

普遍实行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必要,也是经济产业发展的必然。

发挥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作用,最主要的形式之一就是实行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好坏也主要取决于在产业内学校和企业合作的密切程度。

近年来,各地职业学校不断加强与合作企业在专业调整、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实习实训、教师实践进修、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技术工艺和产品研发等方面的合作,学校与企业的一体办学机制正在逐步形成,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沈阳市围绕“工业立市”的骨干支柱产业,促使100多所学校与400多个企业对接,形成校企合作共同培养技能人才的“沈阳模式”;北京注重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实施校企合作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改革;天津加强工学结合,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浙江注重体制改革创新,校企合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河南注重职教集团建设,构建适合企业要求的特色专业:

上海强化校企合作建设公共实训基地,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制定课程标准,注重内涵的提升;青岛强化政府统筹,深化校企合作成果显著;还有其它省、市、院校都有好经验、好做法,推动了职业学校与合作企业一体办学,职业教育与工厂企业共同发展,教育过程与生产过程相互融合,大幅度提高了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贡献率。

今后,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有关行业和研究机构,积极总结各地经验,挖掘好的典型,予以推广。

同时,指导各地、行业企业和职业学校继续坚持、大力推进、不断完善、务求实效,鼓励他们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三、教育和行业共同开辟新时期中国特色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新路子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政治、经济、市场和技术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世界经济结构孕育深刻转型,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转变,全球经济将进入一个结构性调整的历史过程,新一轮的国家能力竞争已见端倪,为抢占经济发展的制高点,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加大教育科技投入,以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构筑新的竞争优势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产业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也决定了这个国家的经济地位,中国要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实现由世界经济大国向世界经济强国的历史性转变,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造传统产业,振兴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迫切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迫切需要职业教育按照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律,走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之路。

(一)着眼产业振兴大局,树立开展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新理念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三位,外汇储备两万亿美金,居世界第一位,贸易总额也跃居世界前列。

但是,我们也必须注意到,我国虽然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我国的装备制造业产业竞争力还比较弱,产品的附加值还比较低,究其原因,很关键的一个因素就在于我们缺乏足够的高技能人才,远不能适应高端制造业发展需求。

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广东职业教育时指出,“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

大量研究和事实证明,当今世界职业教育和产业升级之间的互相依赖日趋明显,凡是职业教育好的国家,其产业工人素质就高,产品在市场上就有竞争力。

以辽宁为例,作为我国成套设备生产的传统重要基地,过去由于劳动者素质等因素制约,只能生产低端产品,同样的产品,价格要比其他国家生产的低80%、90%;现在则不同,通过持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劳动者技能素质普遍提高,一大批技术精湛的技术工人不断涌现,现在我们能够制造全世界最好的鼓风机等一批高端产品。

职业教育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而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了强大动力,通过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支撑国家主体功能区发展、提高装备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的基础工程。

当前,我国正在全面推进产业振兴规划的实施。

产业由低端向高端升级、企业提高生产力、产品提升竞争力,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来支撑。

金融危机发生后,国家陆续出台了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截至2009年初,纺织业、钢铁业、汽车业、船舶业、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轻工业、石化产业、物流业、有色金属业十大规划全部出台。

今年以来,又启动实施了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育种、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为全面贯彻落实《循环经济促进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尽快形成较大规模,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又颁布实施了《关于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意见》。

这些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的实施,都对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旺盛的需求,对改革发展职业教育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可以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国家十大重点产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再制造业规划的实施,以及先进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等领域的产业升级,要求我们树立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理念:

切实把职业教育、职业学校、技能型人才发展与经济、产业、企业发展密切结合起来,以产教结合、校企一体和工学结合为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基本思路,以提升服务国家发展、产业升级、企业经营和民生改善的各项能力为根本要求,从解决突出问题入手,全面推动中等职业教育随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动”,跟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走”,围绕企业人才需要“转”,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变”;着力推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从而不断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升级和企业用人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

(二)切实履行政府职责,建立推进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新体制

首先,必须坚持职业教育的公益性质。

《教育规划纲要》要求“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的教育,根本目的是让人学会技能和本领,能够就业,成为有用之才。

目前我国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85%以上来自农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

发展职业教育,使他们能够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顺利实现就业,摆脱贫困,从而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这是促进社会公平、实现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

”当前,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经济社会加速转型,发展方式转变、产业调整升级、企业赢得竞争优势、和谐社会与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对培养技能型人才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面对新形势,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

一是肩负着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培养数以亿计有职业道德、有中高级职业技能的劳动者的历史使命;二是肩负着支撑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特别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历史使命;三是肩负着承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调整教育结构的历史使命;四是肩负着服务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历史使命;五是肩负着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和维护稳定的历史使命。

从中国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不难看出,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和个体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具有显著的公益性、普惠性和公平性,是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是适应社会多样化学习需求,支持学习者全面发展和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终身教育,是繁荣经济、支撑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消除贫困、维护社会稳定、实现体面劳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基础性工程。

实践表明,职业教育是全体社会成员都需要的一项公共产品,是政府负责提供的一项公共服务,符合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可以使国家、社会、企业和个人四个主体共同受益。

通过发展职业教育,国家可以获得发达的生产力与核心竞争力,社会可以实现稳定与和谐,企业可以获得产品竞争力和附加价值,个人可以提高生存力和工资收入水平。

因此,职业教育是支撑国家生产力、社会和谐度、企业竞争力、个人生存力提升的公益性事业。

其次,必须履行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更好、更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是政府的责任。

”针对职业教育是教育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