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设计工作总结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55270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速公路设计工作总结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速公路设计工作总结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速公路设计工作总结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速公路设计工作总结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速公路设计工作总结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速公路设计工作总结报告.docx

《高速公路设计工作总结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速公路设计工作总结报告.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速公路设计工作总结报告.docx

高速公路设计工作总结报告

国家高速公路十堰至天水联络线(G7011)

陕西境XXXXXXXX高速公路(EA-01合同段)

设计工作总结

XXXXXXXXXXXXX设计院

二〇一一年十月

XXXXXXXXXXX高速公路设计总结

一、概述

XXXXXXXX高速公路(编号:

G7011)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的一条横向联络线,路线走向与国道316大致平行,该线东起湖北省十堰市,西至甘肃省天水市,自东向西连接了福银、包茂、京昆和连霍四条国家高速公路,途经湖北、陕西和甘肃三省,全线规划总里程约770公里。

XXXXXXXX高速公路第EA-01合同段(以下简称“本项目”)是XXXXXXXX高速公路的重要路段,也是陕西省规划的“三纵四横五辐射”高速公路网的组成部分,是陕南汉江经济带的公路运输大动脉,在全省干线公路网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该项目的实施对于完善国家和陕西省高速公路网,充分发挥高速公路网的整体效益,对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特别是陕南汉江流域经济发展,有效改善陕南地区的交通条件和经济发展环境,促进陕西省经济全面、协调、健康发展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同时,对加强与周边省、市的联系、加快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及促进旅游业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任务来源及依据

我院中标承担第EA-01合同段(工可桩号:

K0+000~K72+000,主线高速公路工可长70.97km)主体工程及全线(工可桩号:

K0+000~K127+000,主线高速公路工可长125.97km)安全设施标志、标线的勘察设计工作,EA-01合同段为本项目的总体设计单位。

主要设计依据有:

1)陕西省高速公路建设集团公司发布的第EA-01合同段“中标通知书”;

2)XXXXXXXXXXXXX设计院编制的《国家高速公路十堰至天水联络线(G7011)陕西境XXXXXXXX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高速公路十堰至天水联络线(G7011)陕西境XXXXXXXX高速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专家组咨询评估意见》;

4)交通部有关规范、规定、标准等;

5)《国家高速公路十堰至天水联络线(G7011)陕西境XXXXXXXX高速公路EA-01合同段初步设计》;

6)省交通厅关于《十天线陕西境XXXXXXXX高速公路鄂陕界至安康东段初步设计审查意见》(2008.12);

7)陕西省交通厅等主管部门对本项目的有关文件、函件、会议纪要等;

9)《陕西省公路建设工程质量工作要点》(2007版);

10)陕西省交通厅和高速建设集团公司(业主)针对本项目的有关文件及指示精神。

11)XXXXXXXXXXXXX设计院编制的《国家高速公路十堰至天水联络线(G7011)陕西境XXXXXXXX高速公路勘察设计大纲》;

12)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关于本项目咨询意见;

13)湖北省、陕西省两省交通厅《鄂陕两省省际衔接方案及有关问题的协议》;

14)XXXXXXXXXXXXX设计院下达的项目任务书。

1.2、沿线自然地理环境

本项目位于大巴山北麓山地,境内以少土多石的中-低山区为主,海拔一般在220—1500米之间,地势总体呈南高北低,西高东低,近东西向山脉与河谷相间的地貌特征。

总体属大巴山北麓中山地貌单元,区内山势陡峻巍峨,河谷切割较深,山边坡陡峻,相对比高大于500米;沿线河谷总体较窄,以“V”型河谷为主,“U”型宽谷少量,属中一深切割区。

东段富家河(湖北境)、红石河、白石河、冷水河河谷主流段较开阔,以“U”型河谷为主,河曲发育,宽谷处多发育多级冲积阶地,两侧山势相对较陡,相对比高小于500米,属中度切割区。

根据其切割深度可划分为中山地貌和低中山地貌。

本项目属北亚热带湿润大陆季风气候,受地势影响,全区气候差异比较大,垂直变化明显。

平均最低气温3.5℃,平均最高气温27.6℃。

区内年平均降水量在450~1200毫米之间,降水的总趋势是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等值线呈东西向。

暴雨多集中在7~9月,夏、秋两季易形成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夏季往往有区域性的大风、冰雹。

项目所在区域地表水流均属长江流域,汉江中游水系,路线主要沿红石河、白石河、韩昌河、冷水河、朱家河及大金河布设。

白石河为汉江一级支流,其较大支流有红石河、厚子河与韩昌河;冷水河为汉江一级支流,其支流有朱家河;大金河为旬河二级支流,其支流有小金河。

其余沿线支沟、支流规模较小,多呈树枝状排列。

项目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反应谱特征周期(s)为0.40,对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1.3、工程规模

主要工程数量

序号

项目

单位

工程数量

备注

1

路线长度

公里

75.06

2

路基土石方

填方

万立方米

521.365

3

挖方

万立方米

552.79

4

弃方量(含隧道及加宽)

万立方米

722.7

5

路基防护

浆砌片石

万立方米

32.183

6

万立方米

12.719

7

路基排水

浆砌片石

万立方米

8

万立方米

3.319

9

特大桥(全幅)

米/座

2834.65/2

10

大桥(全幅)

米/座

25247.29/74

11

中桥(全幅)

米/座

1502.2/20

12

桥梁总长(全幅)

米/座

29584.14/96

13

小桥(全幅)

米/座

330.25/9

14

涵洞

45

15

特长隧道(双洞)

米/座

14205/3

16

长隧道(双洞)

米/座

7740/4

17

中短隧道(双洞)

米/座

4053/22

18

隧道总长(双洞)

米/座

25998.4/29

19

互通式立交

4

20

分离式立交

1

21

通道(新增)

2

22

改河(疏浚)

20

23

滑坡

1

24

桥隧占路线长度比例

%

74.05%

1.4、主要技术指标运用情况

主要技术指标表

序号

技术指标名称

单位

指标值

采用值

备注

1

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

2

计算行车速度

Km/h

80

80

3

车道数

4

4

4

平曲线最小半径

m

250

430

5

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最小半径

m

2500

2500

6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m

70

130

7

相邻同向平曲线间最小距离

m/处

480

240.11

8

相邻反向平曲线间最小距离

m/处

160

169.87

9

平曲线最大半径

m

10000

6000

10

平曲线一般最小长度

m

400

418.87

11

停车视距

m

160

160

12

最大纵坡

%

5

3.7

1处

13

最小坡长

m

200

330

14

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

凸形

m

4500

12000

15

凹形

m

3000

12000

16

竖曲线一般最小长度

m

170

264

17

路基宽度

整体式

m

24.5

24.5

18

分离式

m

12.25

12.25

19

设计荷载

公路—Ⅰ级

公路—Ⅰ级

20

特大桥

1/300

1/300

21

大、中桥及路基

1/100

1/100

二、设计要点

2.1、路线设计

施工图路线线位在初步设计推荐方案的基础上,以初设审核意见为指导,对平、纵、横进行反复优化后确定。

路线布设依据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D20-2006),汲取我院近年来山区高速公路勘察设计的经验,在满足高速公路安全、快速、舒适、环保要求的前提下,结合地形、地物、环保等多种因素,按照少拆迁、少占良田、少破坏植被的设计思想,选择合理的设线位置,掌握适度的路线平纵面技术指标,使路线平纵面指标均衡、线形连续,严格控制路堑边坡高度,配合农田基本建设与城镇规划,使路线与环境和景观相协调。

2.1.1、路线方案选择

1、A3方案:

路线走向与K方案大致相同,路线自K17+000黑龙村四组连续设5座短隧道至纸坊坪,后利用K19公里纸坊村四组处改河河湾做高填路基以消化弃方。

与K方案相比,A3方案减少1座短隧道,路线长度缩短110米,路线平、纵指标均衡,虽拆迁数量高于K方案,但总投资减少1240万。

综合比较,施工图阶段本路段采用A3方案。

2、A6方案:

K方案路线经土泉设长安岭隧道(隧道长2230米)至李四沟,再上行火石沟穿越白河、旬阳两县交界的金岭子梁(隧道长1270米)至小金河。

因为火石沟沟底纵坡较大,金岭子梁隧道进口高程较高,造成李四沟桥梁高度达40余米,长安岭隧道纵坡2.2%,金岭子梁隧道进口最大纵坡3.05%,纵面线形不甚理想。

因此,初设阶段布设了增长金岭子梁隧道长度,降低隧道口高程,改善纵面指标的A6方案与之比较。

A6方案金岭子梁隧道长度增加360米,建安费增加1125万,但消除了两隧道之间3.5%的大纵坡。

综合比较,施工图阶段本路段采用A6方案。

3、K29+400桃园中心小学南侧路线方案:

初设地勘调绘,本路段坡面为滑坡体,因滑坡影响尚不明确,初设在此路段制定了清除滑坡的路堑方案。

最大边坡高度55米,弃方11万立方米,且路线距桃园中心小学较近,社会影响、环境影响较差。

根据初勘钻孔验证,此滑坡范围不大,平均厚度6米左右,滑体总方量约5万立方米,治理难度较小。

因此,施工图阶段在此段落左移线位30~50米,先在滑坡前缘设抗滑墙固脚,再设隧道通过山体。

虽造价较路堑方案有所增加,但减少了弃方、噪声对沿线群众的影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4、K34~K40马鞍子梁隧道进出口弃方处置方案:

马鞍子梁隧道长度4930米,弃渣量近100万方,隧道进、出口沟道狭窄,弃方处置困难。

施工图外业阶段,通过外业调查,结合本路段地处分水岭两侧,主沟流量仅40~80m3/s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隧道进出口填筑宽路堤,改移沟道的处理方案,通过强夯等工程处置措施,确保路基稳定。

此方案的实施,基本解决了马鞍子梁隧道弃渣处理问题,公路两侧新造土地,复耕后还地于民,缓解了公路建设用地矛盾。

5、K61~K64谭家院三组段路线方案布设:

本路段初设线位与旬阳县小金河磁铁矿选矿厂等设施存在一定干扰,施工图外业期间,通过现场调查,并与矿方细致沟通,结合对K62处初设评审意见,专家提出的同向曲线间直线长度不满足规范问题的修改,对本段落平面线位进行了优化。

通过增设长度190米短隧道,后移张河立交位置至K64+500处,调整K62处曲线为卵形曲线。

通过调整,提高了本路段路线平面指标,避免了与选矿厂等设施的干扰。

6、韩昌河、朱家河、大金河段连续下坡方案的优化:

受地形影响,本项目路线连续通过分水岭,分水岭两侧沟道自然纵坡达3%以上,且长度较长,造成路线长段连续上、下坡,存在安全隐患。

施工图阶段通过适当抬高下游高度,合理分配纵坡值,对纵面线形进行了优化。

初设阶段韩昌河段长度4.06公里,平均纵坡3.11%,最大纵坡3.8%/2处,优化后平均纵坡3.05,最大纵坡3.5%/2处。

朱家河段长度5.17公里,初设平均纵坡3.2%,最大纵坡3.8%/2处,优化后平均纵坡3.02,最大纵坡3.5%/3处。

大金河段长度4.76公里,初设平均纵坡3.06%,最大纵坡3.7%/2处,优化后平均纵坡2.97%,最大纵坡3.7%/1处。

对于连续下坡路段,路线平纵面设计已尽了较大努力,继续抬高线位势必造成工程规模大幅增加。

施工图阶段拟加强连续下坡段安全设施设计,参考省内其它项目安全设计经验,设置必要的避险车道、安全检查区、紧急停车带等设施,确保行车安全。

7、逐处优化,降低边坡高度,减少弃方数量:

项目沿线沟道狭窄,两侧边坡陡峻,初设阶段路线挖方边坡高度大于30米的段落共计40处,累计长度2465米(单侧),施工图阶段针对这些高边坡段落,逐处进行了优化。

采取了优化平面线位、抬高设线高度、增设短隧道、变小间距隧道为连拱隧道等一系列有效措施。

优化后全线高度大于30米边坡21处,累计长度1246.99米,弃方数量大大减少。

2.1.2、技术指标的总体运用

本合同段全线共设置平曲线67个,平曲线占路线总长度的64.92%,平均每公里设平曲线0.91个;平曲线最大半径为6000米,平曲线最小半径430米,最大直线长度4211.5米(马鞍子梁隧道),最小直线长度同向曲线间为240.1米,反向曲线间为168米。

平曲线最小长度402.3米。

全线同向曲线间直线长度不满足规范6V规定的共有3处,直线长度分别为427.93米、421.31米、240.1米,

前2处直线长度达到5V,可以满足山区高速行车安全需要。

直线长度240.1米设于正线K68公里处,路段沟道狭窄、布线困难,设复曲线必须要搬迁金寨中学,拆迁安置困难很大,考虑到相接路段指标衔接平顺,加以完善的警告预告措施,可满足安全行车需要。

全线共设变坡点75处,竖曲线占路线总长度的40.18%,凸型竖曲线最小半径为12000米,凹型竖曲线最小半径为12000米。

平均每公里纵坡变更1.0次,最大纵坡为3.7%,共1处,最小纵坡0.3%,共3处。

平纵面技术指标运用情况见下表:

平、纵面指标设置一览表

项目

R≥2500

1410≤R<2500

960≤R<1410

700≤R<960

550≤R<700

420≤R<550

平曲线个数

10

8

16

23

8

3

曲线占路线总长(%)

10.70

7.67

16.07

22.33

8.25

2.39

纵坡(i)

3.5%<i≤4%

2.5%<i≤3。

5%

2%<i≤2.5%

1.5%<i≤2%

1.0%<i≤1.5%

0.3%≤i≤1%

纵坡占路线总长(%)

1.17

14.92

23.76

18.19

15.7

26.26

从以上的平纵面指标总体运用表和设置表中可以看出,平曲线半径在R≥700范围内的路线长度占总里程的89.36%(含直线段),大多数路段平面指标满足设计时速100Km/S一般最小半径;纵坡在0.3%≤i<2.5%范围内的路线长度占总里程的83.91%,纵断面较平缓。

全线整体指标均衡,对行车安全有利。

2.2、路基、路面、防护、排水工程设计要点

2.2.1、设计原则

1、路基横断面布置及加宽、超高本路段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主线设计车速为80公里/小时,整体式路基宽度为24.5米,分离式分别为12.25米,设置路堤边沟路段坡脚设1.0或2.0米宽护坡道,路堑路段设置2.0米宽碎落台,公路用地界为2米。

①整体式路基宽度采用24.5m,其中中央分隔带2.0m,左侧路缘带2×0.5m,行车道为2×7.5m,硬路肩2×2.5m(含右侧路缘带2×0.5m),土路肩2×0.75m;

②分离式路基宽度采用12.25m,其中左侧土路肩0.75m,左侧硬路肩0.75m,行车道7.5m,右侧硬路肩2.5m(含右侧路缘带0.5m),右侧土路肩0.75m。

③桥梁横断面与路基同宽。

整体式路基中线位于中央分隔带中心,分离式路基中线位于半幅路基的左边缘。

整体式路基与分离式路基衔接处线形连续。

路线桩号按右线连续推算,左右线衔接处设断链。

主线超高按路线规范之规定设计,整体式路基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分离式路基设计基准线为距左侧路基边缘1.0m处,超高的过渡在缓和曲线内完成。

2、设计标高及路拱横坡整体式路基设计标高位于中央分隔带外边缘处,分离式路基设计标高位于整体式路基位置相对应,即距左侧土路肩边缘1.0m处(行车方向);不设超高路段的行车道及硬路肩路拱横坡采用2.0%,无论是否超高,外侧土路肩始终以3.0%横坡向外倾斜,而内侧土路肩当超高小于3%时采用3%的横坡,当超高大于3%时应保持与路线行车道横坡一致;

3、护坡道设置坡脚排水沟的路堤段,坡脚至排水沟的内缘设1~2.0米宽的护坡道,并向外设3%的横坡。

4、、碎落台路线通过耕地路段护坡道采用1.0米。

路堑路段设置2.0米宽并向路基侧倾斜3%的碎落台。

5、、用地界限根据《关于在公路建设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精神,为节约用地,本项目公路用地范围:

路堤段为边沟沟口外2.0m,无边沟时为路堤坡脚或构造物外边缘以外2.0m;路堑段坡顶以外2.0m,有截水沟时,为截水沟沟口以外2.0m。

2.2.2、路基设计

1、路基填料及压实

路堤填料:

路基开山挖余石渣和隧道弃渣为路基填料的主要料源,强~全风化云母片岩和千枚岩因其强度低且遇水容易软化而做废方处理。

路床填料:

填石路基路床范围和挖方路床为坡积碎石土路段。

①.填石路堤,压实质量采用施工参数和压实质量检测同时控制,压实质量检测可采用压实沉降差或孔隙率指标进行控制,施工时应根据试验路确定施工参数和质量控制标准。

②.桥涵台背优先选用路基挖余石渣、隧道弃石渣等粗粒土填筑,料源不足时,采用砂砾填筑。

2、基底处理

①地面横坡缓于1:

5时,路基填筑前,应清除原地表耕植土,厚度一般按20~30cm计,之后进行路基填前碾压,地基压实度应≥90%。

清除地表耕植土已计列换填所增加的土方数量。

②地面横坡为1:

5~1:

2.5时,原地面应开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m。

当基岩面上的覆盖层较薄时,应先清除覆盖层再挖台阶。

③地面横坡陡于1:

2.5地段的陡斜地段路基,设置了下挡墙,若承载力满足要求时基础底加设级配碎石垫层并预留不小于3米的襟边宽度,并视情况设置墙脚浆砌散水。

④基岩路段路床为保证路面铺设厚度,规定超挖10厘米,采用路面底基层材料调平,超挖量计入土石方工程数量表中。

3、路床处理

填石路基及坡积土挖方路段,路床80厘米超挖,采用未筛分碎石填筑,未筛分碎石利用弱风化石质路基挖余方或隧道弃渣轧制,最大粒径不超过10厘米。

4、桥台背处理

路堤与桥台、横向构造物(涵洞、通道)连接处设置过渡段,过渡段长度为2~3倍路基填土高度。

桥台背、涵洞背与顶部填料的压实度,从填方基底或涵洞顶部至路床顶面均为96%。

采用石质路基挖余方或石质隧道弃渣填筑时,采用施工参数和压实质量检测联合控制。

5、路基填挖交界处理

为保证填挖过渡段路基的整体稳定,避免不均匀沉降,在纵横向填挖交界处,采用以下方案处理:

①填挖交界位于裸露基岩边坡上时,沿路基纵横向分级开挖台阶,台阶宽不小于2.0米(纵横向开挖超挖过渡段),路床下挖通并采用未筛分碎石填筑,路床以下路堤提高1%压实度。

②填挖交界位于坡积碎石土边坡上时,沿路基纵横向分级开挖台阶,台阶宽不小于2.0米(纵横向开挖超挖过渡段),纵向设置10米长过渡段,路床横向延伸至填方路基全宽段,路床以下提高1%压实度。

同时根据坡面水文地质情况(无层间水、裂隙水),应在挖方一侧设置纵横向盲沟。

6、路基边坡

①一般填方路基边坡:

对于边坡高度低于2.5米的低填路段,采用1:

1.5的边坡坡率,边坡采用灌木与植草相结合绿化,坡脚处设置成圆弧形,不设防撞护栏及拦水带,能较好地与原地貌融为一体,并提高行车安全。

互通立交匝道边坡视情况适当放缓,尤其匝道圈内边坡可放缓至1:

3~1:

4。

当边坡高度低于8米(具体根据整段边坡高度情况确定,下同)时,填方边坡坡率采用1:

1.5;当边坡高度超过8米时,上部第一级边坡高度6米,边坡坡率采用1:

1.5,设2米宽平台,下部第二级边坡采用1:

1.5或1:

1.75。

当填方边坡伸出较远、或落入冲沟的局部路段,设置浆砌片石挡土墙收缩坡脚。

当填方边坡距山坡较近时,为便于排水和绿化,将边沟外侧填平。

临河路段路基边坡延伸侵占河道路段,设置路堤墙或路肩墙,使路基不侵占河道宽度。

②一般挖方路基边坡:

根据沿线调查及地质勘探等资料判断的岩土类别、岩性、风化程度等,结合路堑边坡高度、地形条件,结合对当地人工边坡、自然边坡的调查、分析,参照该地区其它公路挖方边坡坡率及边坡形式,汲取成功经验,挖方路基边坡按以下原则设计:

边坡设一级或多级平台,各级边坡高度一般为8~10米,最大不超过12米。

每级平台的宽度一般为2米,以2%的坡度向路基侧倾斜。

边坡坡率:

路基边坡高度小于12米时,边坡坡率采用1:

0.5~1:

1.0;对于坡积层较厚或岩石裂隙发育,强度低,爆破后多呈碎石土状的强风化层,一般采用1:

0.75或1:

1;弱风化或微风化岩石,其坡率主要采用1:

0.5,个别段落采用1:

0.3。

2.2.3、特殊路基处理

①不稳定边坡

a、主线不稳定边坡K59+140~K59+310、K60+070~K60+190、K60+960~K61+060段山坡倾向大金河,上部地形陡峻,基岩裸露,下部地形较缓,崩坡积物呈台阶状(台地、现为耕地),岩性为第四系坡残积亚粘土、碎石土(夹有巨块石),下伏泥盆系强、弱风化云石英片岩,基岩裂隙发育,岩芯破碎,覆盖层厚度10~18米,地下水较发育,局部有地下水渗出,自然边坡稳定,台地临河下部基岩裸露,为片(理)顺层边坡,节理裂隙较发育。

路基挖方边坡高度20~35米,根据地勘资料及评价成果,挖方边坡稳定性较差,需要加固。

设计方案:

挖方边坡坡率1:

0.75~1:

1,在路基左侧一级挖方平台设置抗滑桩对坡体进行支挡(予加固),抗滑桩截面积为2.0×1.5㎡,桩体中心距为6.0m,坡面采用窗孔式护面墙防护,同时设置完善地下地表排水系统以保证挖方边坡的稳定性。

b、白河E匝道左侧不稳定边坡白河立交EK0+130~EK0+270左侧及CK0+620~+792右侧为河流高阶地,地貌呈山间凹地,阶地南侧为基岩裸露、地形陡峻的基岩山体,地表局部较潮湿,岩性为第四系坡崩残积亚粘土、碎石土(夹有巨块石),下部为阶地堆积卵石土,呈密实状,下伏泥盆系强、弱风化云石英片岩,产状210°∠65°,为逆层边坡,自然边坡稳定,路基挖方边坡高度15~25米左右,根据地勘资料及评价成果,挖方边坡上部稳定性较差,需采取一定加固措施。

设计方案:

挖方边坡坡率1:

0.75~1:

1,卵石土及基岩边坡采用窗孔式护面墙防护,碎石土边坡采用锚杆框架梁加固。

②高边坡

本项目挖方边坡高度大于30米的路段共计21处,累计长度计1246.99米(单侧长度,以下同),最大边坡高度84米(K57+293右侧)。

全线高边坡总体上可划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逆层岩石边坡、顺层岩石边坡和坡积土边坡。

其中大部分为岩质高边坡。

所以高边坡均进行了地质勘察或地质调绘,并根据边坡岩性、风化程度,对设计边坡进行了稳定性分析、验算,防护设计做到了“一坡一图,一坡一景”。

从本区工程地质特征分析,影响路堑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开挖段地形地貌、区域构造、岩土体类型、成因、性质、组合类型、岩土界面特征、岩石风化程度或松散物密实程度、岩层产状、节理发育程度、水文地质条件等。

采用的设计方案有锚杆(索)框架梁、单点锚(索)杆、浆砌骨架护坡、主动柔性防护网、抗滑桩预加固等方法。

③滑坡处理

初设阶段对路线有影响的滑坡有3处,分别为K38+480~K38+640堆积层滑坡(位于比较方案)、YK51+100-YK51+200滑坡、K56+350-K56+500滑坡,施设阶段路线推荐方案采用初设A6方案,路线于YK51+100-YK51+200左侧滑坡前缘以高桥通过,由于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