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二单元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语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4938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二单元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二单元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二单元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二单元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二单元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二单元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语文.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二单元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二单元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语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二单元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语文.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二单元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语文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了解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条件、进程;理解英国的海外殖民扩张与英国工业革命之间的关系;探讨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工业革命各项发明成就之间的关系。

2.掌握工业革命完成的时间、影响;理解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说明工业革命怎样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中、英对比引导学生深入认识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通过引入图片、文字以及视频等资料,让学生初步掌握史料研习、史论结合的基本方法。

2.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史料分析、课堂讨论,师生共同探究工业革命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判断、联系、推理等方法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问题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使学生感悟工业文明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地位,感悟工业文明对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影响,感悟工业文明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2.通过比较工业革命时期中、英两国的境遇以及探讨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制度、技术等要素对历史的推动作用,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多样性、曲折性,形成开放的社会意识,积极应对国家、民族发展道路上的机遇与挑战。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改良蒸汽机的发明及作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难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对社会关系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

幻灯片展示两张图片:

师:

请大家观察这两幅图片,第一幅图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的什么时代?

(生:

农业时代)第二幅图呢?

(生:

工业时代)你知道农业时代与工业时代的差距有多大吗?

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说:

“农业文明时代,每1500年左右人均收入才翻一番。

但是进入工业时代,每50年不到人均GDP就能翻番。

”(幻灯片显示)可见工业文明比农业文明效率更高,创造的财富更多。

那么人类社会是如何由农业时代跨越到工业时代的呢?

通过一次伟大的革命,也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讲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运用图片对比以及名人语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巨大差异,联系新旧知识,快速融入历史情境。

讲授新课:

一、工业革命的原因

师:

工业革命虽然是叫革命,但与传统意义上的革命不一样:

一没有刀光剑影,二没有血雨腥风,却使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下面我们一块来探讨一下第一个问题:

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

(板书:

原因)

师:

首先,我们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效果:

工业革命发生在哪国?

(生:

英国)什么时间?

(生:

18世纪60年代)英国为什么能在该时期发生工业革命呢?

(学生陷入思考)不着急,我们先来考察一下18世纪60年代的中国,通过复习中国来探究英国的时代特征。

先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

发展工业需要哪些硬性条件?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最后总结)同学们的回答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

资本、劳动力、技术、市场、制度保障等要素。

(幻灯片展示)那么老师又有问题问大家,请思考:

中国当时正值“康乾盛世”,是否具备这些条件?

为什么?

英国具备不具备?

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获得这些条件?

(幻灯片展示)为了方便大家更好地讨论,我将大家从左往右分为五组,依次讨论这五个要素,要求每组同学选一位主要发言人,组员间相互协作,积极探讨,过会儿我们看哪组同学回答得好。

好!

开始。

(幻灯片显示中英对比表格,两分钟后,教师分别提问,师生共同总结,填写表格)

师:

我们首先请第一小组的发言人来说一下“资本”这一要素。

(发言人回答完毕,教师引导其他同学补充)

生(可能回答):

中国没有资本或资本雄厚,英国靠殖民掠夺获得资本。

师(追问,启发引导):

什么是资本?

钱多就是资本吗?

要看钱用来干什么,钱用来投资,钱生钱才叫资本。

同学们刚才也说当时中国有钱。

清朝时中国民间哪些人有钱?

对,商人。

比如最著名的地域性商人群体是谁?

对!

晋商和徽商。

咱们在讲晋商徽商时曾讲过,为什么他们没有发展成为资本雄厚、规模巨大的资本家?

(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对,就是因为受封建制度的制约和重农抑商观念的影响,他们把大量钱财用来买房置地,影响了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

再说英国,它不仅仅是通过殖民侵略去获取资本,而且通过正常的海外贸易也获取了巨额的财富,这些为英国工业的扩大再生产和技术革新奠定了物质基础。

(幻灯片显示,填写表格“资本”栏:

中国:

封建制度及思想束缚,买房置地等因素影响资本积累;英国:

海外贸易,殖民掠夺等方式获取资本)

师:

下面我们请第二小组的发言人谈一谈“劳动力”这一要素。

(发言人回答完毕,教师引导其他同学补充)

生(可能回答):

中国劳动力丰富,英国通过黑奴贸易获取劳动力,因为上节课刚讲完黑奴贸易,学生们很容易联想到。

师(追问,启发引导):

大家都知道,要进行工业生产,必须有人身自由的工人,即自由劳动力。

中国封建社会自由劳动力多不多?

(提问,学生回答)对!

中国自古就是人口大国,最不缺的就是劳动力。

劳动力最多的是那些人?

农民。

但是封建社会中国的农民自由吗?

不自由!

我国封建社会主要经济形态是什么?

对!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这就决定了农民局限于土地上,劳动力不自由。

而英国呢?

是通过黑奴贸易获取劳动力的吗?

不是,三角贸易把黑奴由非洲运到哪儿了?

(齐答:

美洲)是啊!

黑奴没有往欧洲运,英国工业生产的自由劳动力从哪儿来呢?

通过什么运动?

(齐答:

圈地运动)

师:

什么是圈地运动?

课本P30“历史纵横”有一些介绍。

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

(学生读完,教师设问)英国的地主们为什么纷纷圈地?

(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对!

因为当时广阔的殖民地使英国呢绒出口剧增,呢绒用什么纺成的?

羊毛!

所以地主们热衷于圈地养羊以获取更多利润,英国的气候也有利于牧草的生长。

师:

圈地运动有什么影响?

(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圈地运动得到国家的支持和鼓励,地主、资本家把农民从土地上驱赶出去,从而获得了更多的自由劳动力、资本、原料,可谓一箭多雕。

然而由于农民并不情愿,所以这个过程充满了暴力和血腥,历史上生动地称之为“羊吃人”。

不过我们从另一侧面也可以看出当时英国工场手工业发展的水平之高——足以为数百万失去土地的农民提供就业机会。

一定意义上讲,圈地运动的本质是消灭农民,这种消灭不是肉体上的消灭,而是身份上的消灭。

从地主角度来说,不是出于善意目的,但从历史角度来讲,促进了社会进步。

(幻灯片显示,填写表格“劳动力”栏:

中国:

小农经济,农民局限于土地上,劳动力不自由;英国:

圈地运动获得大量自由劳动力)

师:

下面我们请第三小组的发言人谈一谈“技术”这一要素。

(发言人回答完毕,教师引导其他同学补充)

生(可能回答):

中国古代技术发达,有四大发明;英国工场手工业发达。

师(追问,启发引导):

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比较发达,明朝中后期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这个人所共知,然而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发展到英国工场手工业那样的规模了吗?

没有!

由于封建制度及观念的束缚,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没进入工场手工业时代,从而阻碍了技术的应用与创新。

而当时的英国由于很早吸收了欧洲大陆的先进技术且不断积累,手工业发展迅速,技术分工也越来越细腻。

比如当时生产一根针就需要十八道工序。

分工细有什么好处?

(学生沉思不语)分工越细就会为机器的发明创造了条件。

(幻灯片显示,填写表格“技术”栏:

中国:

手工业技术发达,但没进入手工工场时期;英国:

工场手工业长期积累,技术发达,规模大,水平高)

师:

下面我们请第四小组的发言人谈一谈“市场”这一要素。

(发言人回答完毕,教师引导其他同学补充。

学生可能回答:

中国古代没有市场或市场狭小;英国海外市场广大)

师(追问,启发引导):

中国古代有没有市场,肯定有!

毕竟人们生活需要商品交换,需要市场。

但中国古代国内市场大不大?

不大!

为什么不大?

(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对!

由于小农经济自给自足,商品化程度低,导致国内市场比较狭小。

国外市场呢?

大不大?

(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由于明清“海禁”和“闭关锁国”使得海外市场也相对较小。

而英国呢?

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有广阔的殖民地,海外市场广阔。

广阔的海外市场导致英国的商品供不应求,迫切需要技术革新以促进生产,从而刺激了机器的发明,导致工业革命。

所以,市场的驱动是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

(幻灯片显示,填写表格“市场”栏:

中国:

缺乏国内市场,海外市场较小;英国:

广阔海外殖民地提供广阔市场,使产品供不应求)

师:

最后,我们请第四小组的发言人谈一谈“制度”这一要素。

(发言人回答完毕,教师引导其他同学补充。

学生可能回答:

中国是封建制度;英国资本主义制度)

师:

制度问题对大多数同学来讲比较抽象。

下面我们用几则史料来具体分析一下。

(幻灯片显示)

材料一:

清政府曾经规定:

“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

——《大国崛起》

材料三:

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根本因素是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

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平和的环境。

让人追求个人的目标,最大程度地发挥创造能力。

——钱乘旦

师:

通过材料一我们可以看出,清政府通过法律限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充分说明中国古代封建制度以及“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关”等政策阻碍商品经济发展,使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非常缓慢,缺乏技术革命的环境。

下面我们讨论一下英国。

我们都知道,英国很早就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和君主立宪政体,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可谓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

那么资本主义制度与封建制度相比有什么样的优点呢?

最大的优点就是对人更加尊重,更注重保护个人的权益,更能激发人的积极性。

举个典型的例子:

专利制度。

何谓专利制度?

就是利用法律的和经济等手段确认发明人对其发明享有专有权,以保护和促进技术发明的制度。

英国很早就确立了专利制度,保护知识产权,并对发明者进行奖励,不少发明家因此成为富有的人。

比如瓦特,他发明了什么机器?

(生:

改良蒸汽机)对!

据资料介绍,1800年,英国有321台蒸汽机,1825年发展到15000台。

改良蒸汽机的推广包含着瓦特专利权的使用,瓦特仅在1790年以后的11年里,他就获得专利税76000英镑。

他买了一座占地40英亩的别墅。

40英亩有多大呢?

我们校园占地约80亩,40英亩相当于三个校园那么大!

瓦特将公司交给儿子经营,自己住进别墅,过上了退休生活。

所以,在这种好的制度激励下,英国出现了创新技术、发明机器的热潮。

看下面资料。

(幻灯片显示)

材料二:

250年前,英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奖励,使几乎所有的人,都陷入了一种对新技术、新发明的狂热崇拜之中。

——《大国崛起》

材料三:

从1630年到1809年,英国总共批准了3241项专利,其中1750年以后占2639项,工业革命高峰期间的1800—1809年,有924项发明获得专利。

——王春来、卢海生主编:

《16——19世纪世界史文献选编》第83页

师:

可见资本主义制度及国家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力。

北大历史教授钱乘旦曾如此评论:

(幻灯片显示)

材料四:

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根本因素是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

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平和的环境。

让人追求个人的目标,最大程度地发挥创造能力。

——北大教授历史学家钱乘旦

师:

无疑该评论是比较中肯的。

(幻灯片显示,填写表格“制度”栏:

中国:

封建制度、“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等;英国:

资本主义制度较早确立,制度优越)

师(小结):

(幻灯片显示)

中国

英国

资本

封建制度及思想束缚,买房置地等因素影响资本积累

海外贸易,殖民掠夺等方式获取资本

劳动力

小农经济,农民局限于土地上,劳动力不自由

圈地运动获得大量自由劳动力

技术

手工业技术发达,但没进入手工工场时期

工场手工业长期积累,技术发达,规模大,水平高

市场

缺乏国内市场,海外市场较小

广阔海外殖民地提供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