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44863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判断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如何判断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如何判断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如何判断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如何判断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判断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docx

《如何判断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判断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判断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docx

如何判断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

如何判断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

对照病症学标准:

1、

  一般心理问题:

由现实生活、工作压力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引起的不良情绪反响,有现实意义且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

  严重心理问题:

是较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引起心理障碍,体验着痛苦情绪;

2、

  一般心理问题:

求助者的情绪体验持续时间未超过2个月;

  严重心理问题:

超过2个月,未超过半年,不能自行化解;

3、

  一般心理问题:

不良情绪反响在理智控制下,不失常态,根本维持正常生活、社会交往,但效率下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影响;

  严重心理问题:

遭受的刺激越大,反响越强烈。

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失去理智控制,难以解脱,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影响;

4、

  一般心理问题:

情绪反响的内容没有泛化;

严重心理问题:

反响对象被泛化。

 

心理诊断技能听课记录

心理正常包括心理安康和心理不安康,心理不安康包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局部可疑神经症。

心理正常是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

心理不正常含变态人格,确诊的神经症,其他各类精神障碍。

心理不正常是精神科的工作范围。

但是根据中国目前的国情,神经症是可以做心理咨询的,精神障碍的康复期也是可以做心理咨询的。

一般心理问题的特点。

〔有因,有度,有时〕

一般心理问题是指在近期发生的,内容尚未泛化,反响强度不太强烈的情绪问题,常能找到相应的原因,思维符合逻辑,人格也无明显异常。

这类心理问题是心理咨询的主要工作对象,心理咨询有较好的效果

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必须满足如下条件:

Ø强烈的现实性的刺激。

Ø二个月以上半年以内。

Ø泛化。

判断正常与异常的心理活动的三项原那么。

〔郭念峰〕

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同一〕性原那么。

2.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那么。

〔知情意统一,快乐的说不开心的事不统一〕

3.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那么。

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

心理不安康的第一类型——心理问题

"诊断为心理问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

2、不良情绪不连续地持续满一个月、或不良情绪连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3、不良情绪反响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根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

4、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情绪反响尚未泛化。

心理不安康的第二类型---严重心理问题

神经症的定义〔许又新教授的定义〕:

持久的心理冲突,当事人能体验到这种冲突并感到痛苦,影响其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但没有器质性的病变作根底。

1.时间上持久,常以年计,最少三个月。

2.心理冲突指两种观念,欲望,行为倾向,价值观等互相对立,当事人无法使其协调。

有常形和变形之分,常形冲突是大家能理解,现实中存在的,冲突的一方和另外一方具有明显的道德区别。

变形冲突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不带什么明显的道德色彩,是神经症性的。

3.神经症的病人感到精神痛苦,有病症自知力。

4.影响其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

5.无器质性病变根底,不是说神经症患者不能得器质性疾病,只是说神经症不是器质性疾病引起的

神经症的临床评定方法

1.病程:

不到三个月为短程,评1分;三个朋到一年为中程,评2分,1年以上为长程,评3分;

2.精神痛苦程度:

轻度者病人自己可以主动设法摆脱,评1分;中度者病人自己摆脱不了,需借助别人的帮助或者处境的改变才能摆脱,评2分;重度者几乎完全无法摆脱,即使别人抚慰开导他或陪他娱乐或易地休养也无济于事,评3分;

3.社会功能:

能照常工作学习以及人际交往只有轻微阻碍者,评1分;中度社会功能受扣除害者工作学习或人际交往显著下降,不得不减轻工作或改变工作,或只能局部工作,或某些社交场合不得不尽量回避,评2分;重度社会功能受损守者完全不能工作学习,不得不休病假或退学,或某些必要的社会效完全回避,评3分。

总分为3,还不够诊断为神经症;如果总分≥6,神经症的诊断是可以成立的。

4-5分为可疑病例,需进一步观察确诊。

心理冲突常形的特点:

一是它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涉及大家公认德重要生活事件,二是它有明显的道德性质。

心理冲突变形的特点:

一是它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或者它涉及的是生活中的鸡毛蒜皮,一般人认为简直不值得为它操心,或者使不懂精神病学的人感到难以理解,很容易解决的问题为什么病人却解决不了。

二是它不带明显的道德色彩。

区分不同类型神经症-神经衰弱〔1〕

病症可分三组:

〔1〕与精神易兴奋相联系的精神易疲劳。

〔精神易兴奋主要表现是联想和回忆增多而且杂乱无章,病人感觉到分心和控制不住,但不伴有言语运动增多〕躁狂病人也联想多,但是躁狂人不痛苦,不想控制。

注意力不集中,感觉过敏,精神易疲劳〔是情绪性疲劳〕

〔2〕情绪病症主要有三个方面:

a、烦恼〔焦虑是针对未来,烦恼针对过去和当前〕;b、易激惹;〔急躁发怒—懊悔—加强压抑和控制,精神病性的易激惹病人不感觉痛苦和难受。

〕c、心情紧张。

〔过度紧张的人有紧迫感、负担感、自控感、精神过敏、效率下降〕

并且必须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Ø病人感到痛苦,并常常向别人倾诉,寻求帮助或治疗。

Ø感到控制不了或摆脱不了。

Ø情绪的强烈程度和持续时间之久与生活事件和处境不相称

〔3〕常见的心理生理障碍:

Ø睡眠障碍;

Ø头部不适感;

Ø个别内脏功能轻度或中度障碍。

2、焦虑性神经症〔焦虑症〕:

〔1〕焦虑的情绪体验;

〔2〕焦虑的身体表现〔运动性不安和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

焦虑性神经症分为两种,一种是慢性焦虑,一种是急性惊慌发作。

3、恐惧性神经症

〔1〕害怕与处境不相称。

〔2〕病人感到很痛苦,往往伴有显著的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3〕对所怕处境的回避,直接造成社会功能受损害。

4、强迫性神经症

5、疑病性神经症〔病人重病不重治疗〕

〔1〕对安康过虑;

〔2〕对身体的过分注意;

〔3〕感觉过敏和疑病观念〔妄想除外〕。

6、抑郁神经症:

①兴趣减退甚至丧失;②对前途悲观;③无助感;④感到精神疲惫;⑤自我评价低;⑥感到生活或生命本身没有意义。

以上病症至少持续两年,且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处于抑郁状态。

抑郁神经症与抑郁人格:

首先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

人格障碍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使病人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

这种模式显著偏离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一般认知方式,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与职业功能,造成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

人格障碍的诊断要点:

①人格障碍的诊断是成人诊断;②表现的是一个人行为方式过分突出、过分显著,让别人不能承受,而影响到人际关系,造成适应不良;③发病早,始自于童年,至少是青春期,而持续到成年。

〔比诊断神经症还要长,损人不利己,行为方式每个人都有,但是他太突出,叫人无法承受〕

抑郁症:

心情不好;天天如此;超过两周。

〔晨重夕轻〕

7人格解体神经症

狭义的人格解体,即“无我感〞,感到“我〞异乎寻常地不真实,似乎不存在。

现实解体,病人感到周围的世界似乎是陌生的,不真实了,像图片上了一层雾一样。

身体解体,感到自己整个身体的大小轻重软硬等到发生了奇异的变化。

失去了政党时的真体感和实质感,似乎不存在一样,什么感觉也体会不到,身体麻木不仁。

情感解体,感觉父母等都不爱他了。

感到十分痛苦,伤心。

可疑神经症:

不能确诊是否神经症。

神经症性反响:

不到3个月,其他的病症都具备的情况下,可以诊断神经症性反响。

神经症是一组非精神病性功能性障碍,其共同特征是

1.是一级心因性障碍,人格因素、心理因素、心理社会因素是主要致病因素,但非应激障碍;

2.是一组机能性障碍,障碍性质属功能性非器质性;

3.具有精神和躯体两方面病症

4.具有一定的人格特质根底但非人格障碍

5.各亚型有其特征性的临床相

6.神经症是可逆的,外因压力大时加重,反之病症减轻或消失。

7.社会功能相对良好

8.自知力充分

9.神经症包括恐惧症、焦虑症、强迫症、疑症症、神经衰弱

识别重性精神病

1、双相情感障碍—F31

"主诉:

可能在一段时期内出现下述的抑郁,躁狂或兴奋。

"诊断要点(典型病症)

躁狂期间出现:

精力和活动增加心境高涨或易激惹

言语加快失去控制睡眠需求减少自高自大

患者注意力容易转移

可能某段时期出现抑郁:

心境低落或悲伤;兴趣或快感缺失

2、抑郁症

3、恐惧障碍

4、惊慌障碍

5、广泛性焦虑障碍

6、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

7、适应障碍:

感到不能承受生活的重压或难以应付。

可能存在与应激有关的躯体病症诸如失眠,头痛,腹痛,胸痛和心悸。

8、别离性〔转换〕障碍

附体、经常起病突然并与心理应激或困难的个人处境相联系。

与别人的关注有关,越关注他病症越明显。

起病后原来的病症消失,转化为现在的躯体病症。

9难以解释的躯体主诉

10、神经衰弱

11、进食障碍

12、睡眠问题

13、性功能障碍

14、精神发育迟滞

15、多动障碍

16、品德障碍

17、遗尿症

18、居丧障碍

癔症〔hysteria〕旧称歇斯底里,是一种没有器质性病变,以解离〔精神〕病症和转换〔躯体〕病症为主的精神障碍。

本症多以人格倾向为根底,在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产生自知力根本完整,病程多反复迁延。

癔症是不是神经症现在存在分歧。

别离性障碍:

又称癔症性精神障碍,是癔症较常见的表现形式,包括癔症性意识障碍、情感爆发、癔症性假性痴呆、癔症性遗忘、癔症性身份障碍、癔症性漫游、癔症性精神病等。

转换性障碍:

又称癔症性躯体障碍,表现为运动障碍与感觉障碍,其特点是多种检查均不能发现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有相应的器质性病变。

癔症的特殊表现形式,流行性癔症或称癔症的集体发作是癔症的特殊形式。

癔症的十个特点:

1.转换:

生活事件产生的心理刺激引起当事人强烈的情绪反响,然后当事人出现躯体病症,比方失明,失音,瘫痪,感觉消失,昏迷,但此时情绪反响消失。

2.当事人对躯体的转换通常泰然处之,没有焦虑,好似当事人能从中获益,通常没有求治愿望,不配合医生检查,拒绝检查。

3.当事人的暗示性特别强,但是不是诊断癔症的唯一标准。

4.癔病病人发病病症用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知识不能解释,是矛盾的,不符合的。

5.别离:

又称癔症性精神障碍,常见的有附表达象,身份障碍,遗忘,否认。

6.特殊的情绪反响,生动但是夸大,给人感觉做作,幼稚浅薄。

7.反响的延时性,常见的有盲目的盲动,发愣,假死,幼稚的模仿行为,其机制是高级神经活动麻痹,低级中枢的释放。

8.反响的目的性。

9.自我戏剧化,比方梦想自己是公主,比白日梦时间持久

10.具有引人注意的特点。

用撒谎,自戕等行为引人注意,严重的可以用自杀来引人注意。

常见人格障碍的特点

人格障碍有三个要素

"①早年开场,于童年或少年起病;

"②人格的一些方面过于突出或显著增强,导致结实和持久的适应不良;"③对病人带来痛苦或贻害周围。

〔损人不利己〕

1、偏执性人格障碍

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始于成年早期,男性多于女性。

至少要有以下三项

①对挫折和遭遇过度敏感②对侮辱和伤害不能宽容,长期耿耿于怀③多疑,容易将别人的中性或友好行为误解为敌意或轻视④明显超过实际情况所需的好斗对个人权利执意追求⑤易有病理性嫉妒⑥过分自负和自我中心的倾向,总感觉受压制、被迫害甚至上告上方不达目的不罢休⑦具有将其周围或外界事件解释为阴谋等的非现实性优势观念,因此过分警觉和抱有敌意。

2、分裂性人格障碍

以观念、行为和外貌装饰的奇特、情感冷漠,及人际关系明显缺陷为特点。

男性略多于女性。

性格明显内向;表情呆板;对赞扬和批语反响差;缺乏愉快感;缺乏亲密信任的人际关系;在遵循社会标准方面存在困难;对与他人之间的性活动不感兴趣。

重点3、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以行为不符合社会标准,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为特点,男性多于女性。

本组病人往往在童年或少年期〔18岁前〕就出现品行问题。

成年后〔指18岁后〕习性不改,主要表现行为不符合社会标准,甚至违法乱纪。

至少有以下三项。

严惩和长期不负责任,无视社会常规;行动无方案或有冲动性;不新生事实如经常撒谎欺骗别人;对他人漠不关心;不能维持与他人的长久的关系;很容易责怪他人;对挫折的耐受性低;易激惹,有暴力行为;危害别人时缺少内疚感。

重点4、冲动性人格障碍〔攻击性人格障碍〕

以情感爆发,伴明显行为冲动为特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至少有以下三项:

易与他人发生争吵和冲突;有空发的愤怒和暴力倾向;对事物的方案和预见能力明显受损;不能坚持任何没有即刻奖励的行为;不稳定的和反复无常的心境;自我形象目的和内在偏好的不稳定;经常出现自杀自伤行为。

5、表演性〔癔症性〕人格障碍

"以过分的感情用事或夸大言行吸引他人的注意为特点。

至少符合以下三项

定于自我表演;浅薄;自我中心;追求刺激;渴望受到赞赏;过分关心躯体的性感;暗示性高

6、强迫性人格障碍

以过分的谨小慎微、严格要求与完美主义,及内心的不平安感为特征。

男性多于女性,约70%强迫症病人有强迫性人格障碍。

符合以下至少三项

过分慎重;很早以前做方案并不厌其烦;凡事需要反复核对,因对细节过分注意以致无视全局;过份慎重多虑过分专注于工作成效而不顾个人消谴;刻板固执;因循守旧。

7、焦虑性人格障碍

以一贯感到紧张、提心吊胆、不平安及自卑为特征,总是需要被人喜欢和接纳,对拒绝和批评过分敏感,因习惯性夸大日常处境中的潜在危险,而有意回避某些活动的倾向。

8、依赖性人格障碍

9、其他或待分类的人格障碍

包括被动攻击性人格障碍、抑郁性人格障碍和自恋性人格障碍。

压力的定义:

就是客观事件对个体的刺激,另一种说法认为,压力是压力源及环境条件变化对主体提出的要求和个体对它的反响。

对压力产生反响包括三个环节:

1.压力的来源:

生物性,社会性和心理性。

2.压力反响:

产生的躯体问题和心理问题。

3.中间过程:

跟个性因素有关。

导致作用的靶器官不同。

压力也叫应激,不同于情绪状态中的应激的概念。

当事人深究到客观刺激或者客观要求〔负荷〕超出了自身的应对能力的时候,所产生的一系列的全身性的反响,反响的结果可以是适应,或者不适应的。

压力源的认知评价包括原发性评价和继发性评价,综合两种评价的结果断定了当事人的情绪状态,然后引起心理的,生理的和行为的三方面的改变。

不适应那么引起神经症性的反响。

压力的中间过程包括:

1.心理的中间过程:

包括觉察,认知评价,情绪反响

2.生理的中间过程:

神经,免疫,内分泌

压力的结果:

适应和不适应。

不适应一开场表现为很多生理功能的紊乱,时间一长变成器质性的病变,这个病我们叫做心身疾病,常见的有高血压,糖尿病,肿瘤,溃疡病,哮喘病等,

诊断过程中的原因诊断就是要搞清楚压力的来源和压力产生过程中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压力的来源:

生物性,社会性和心理性〕

在压力源的产生当中,要注意压力源的质和量,即压力源的性质和发生的频率。

压力源有轻有重,恶劣程度不同。

压力源产生后到底能造成多大影响还要看社会支持系统,其中还包括家庭的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系统的利用度有两种,一个是客观利用度,一个是主观利用度。

某些压力源对于某个个体来说其无法应付,对其他个体那么起不到什么作用。

对压力源的觉察之后,那么看个体怎么对其进展认知评价,个体如果认为自己能应付,那么对此压力源可以适应,否那么出现不适应的问题。

对压力产生了情绪反响之后,仍然可以实施心理咨询,比方对不正常的行为进展行为矫正。

摄入性谈话

确定谈话内容和范围所依据的参照点有以下几个:

1.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

2.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

自然观察和控制观察

3.心理咨询师可以依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

4.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谈话目标

5.确定谈话的内容与范围。

Ø谈话目标中假设有一个以上的内容,应分别处理。

确定提问方式

一般情况下,应使用开放式提问,不使用封闭式提问。

但是特殊情况下,也可使用半开放式提问〔限制性开放式提问〕。

倾听,不是不动脑筋地随便听听,而是全神贯注地、倾心地听。

在听的过程中,不能随便打断求助者谈话,不能插入自己对谈话内容的评价。

倾听,还要注意思考,要及时而迅速地判断求助者的谈话是否符合常理,是否合逻辑。

另外,在听的过程中要及时地把握“关键点〞。

倾听的要点:

1.要有深刻的同情心

2.要有科学的好奇心

控制谈话内容与方向

会谈必须是在心理咨询师的控制下进展。

会谈的方向、所涉及的问题及会谈时间,都必须是有方案、有目的的

控制会谈和转换话题的技巧

1.最常用的方法是“释义〞所谓“释义〞,就是征得患者同意后,把患者的话重复一下并做解释,解释完以后,立即顺便提出另一个问题。

2.再一个方法就是中断,所谓中断就是在谈话中暂时休止一下。

3.为控制谈话的方向,也可以使用情感的反射作用,即心理咨询师有意识地激一下患者,使他把谈话转向某类问题。

4.比拟常用的方法是引导,即由目前的话题引向另一话题。

引导不是直接建议转换话题,而是由原来的话题引伸出新话题。

对谈话内容归类

具体操作:

在咨询交谈中,一般情况下,不能做笔录,更不能录音和录像,除非得到求助者同意。

在交谈中,只可以按以下工程做极简单笔录:

1.个人成长、开展中的问题。

2.现实生活状况。

3.婚姻状况。

4.人际关系中的问题。

5.身体方面的主观感觉〔主观病症〕。

6.情绪体验、生活态度。

7.其他。

Ø

谈话法的技术

1倾听

会谈中听比说更重要

深刻的同情心,科学的好奇心,耐心细致地听

2态度

心理咨询师在与当事人谈话时,只能持一种非评判性态度,中立性原那么。

“理解〞是态度中最中性化的和非评判性的。

把人和事区分开。

〔事不是好事,但是人是好人。

有些时候,有些人,会那样做。

3.区别

对患者的谈话内容首先要做程度上的区别(轻重)。

更主要的是对谈话内容的真伪进展鉴别〔真假〕;对诊断和咨询起关键作用的问题,必须让求助者说得十分具体,因为把关键问题具体化,是区别问题真、假、轻、重的关键,也是进展诊断、治疗的重要步骤。

谈话法的种类

摄入性会谈:

收集资料。

常用病史采集法

鉴别性会谈法:

通过交谈和观察确定使用什么测验和鉴别测验;

治疗性会谈:

针对精神变态和行为异常所进展的谈话。

"咨询性会谈:

涉及的往往是安康人的某些问题,如职业选择、人员任用和辞退、家庭关系问题、婚姻恋爱中的问题

"应急性或叫做危机性谈话:

当患者或当事人发生意外时医生和心理学家用谈话法给以帮助的情况。

怎样提问题

〔l〕“为什么……〞的问题。

〔2〕多重选择性问题。

"〔3〕多重问题。

〔4〕修饰性反问"〔5〕责备性问题。

〔6〕解释性问题。

提问过多的害处

造成依赖;责任转移;减少求助者自我探索;产生不准确的信息;产生防卫的倾向;影响交谈中必要的概括和说明。

谈话内容的选择

〔1〕适合患者的承受能力,符合患者的兴趣。

〔2〕对患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

〔3〕对患者的个性开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

〔4〕对深入探索患者的深层病因有意义。

〔5〕对患者病症的鉴别诊断有意义。

〔6〕对改变患者的态度有积极作用,对帮助患者改善认知和正确理解问题有帮助。

〔7〕谈话法的有效性

Ø简单的说就是三个方面:

可承受性,针对性,建立性

摄入性谈话

考前须知

〔一〕态度必须保持中性。

〔二〕提问中防止失误。

〔三〕咨询员在摄入性谈话中,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之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

〔四〕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求助者的谈话内容。

〔五〕在摄入性谈话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的结论。

〔六〕完毕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做完毕话,以免引起求助者的误解

一般临床资料整理与评估

相关知识〔1〕

〔一〕对临床资料的归类、解释与验证:

l〕当事人个体方面的情况〔生物特性的、心理与行为的以及自我意识及其表现的〕;

2〕有关当事人的环境条件〔人事关系、工作环境、生活的物质条件〕;

3〕他人对她的评价〔对她的一般印象、对治疗情况的评价等〕。

〔二〕不管从哪方面入手去归纳和解释资料,都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资料的可靠性。

当我们赋予某种资料以具体意义时,一般采用三种方法或三个思路:

就事论事、寻找相关、迹象分析。

影响资料可靠性的可能因素。

过分随意的交谈、咨询师的倾向性很可能给患者形成暗示,造成求助者的自我评价和环境判断的失真,这对所获资料有重大影响;

同一个咨询机构中,收集资料者如果也是后来的决策者,那么,咨询师的早期印象可能影响最终诊断和咨询决策。

资料的收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密切咨询关系。

因为求助者经常会出现阻抗或言不由衷的情况。

对初期印象〔第一印象〕和后来新资料之间的矛盾,假假设处理不当,会影响诊断与咨询。

防止出现这个问题,首先要克制定势,其次要灵活但不随意。

职业倾向对理解资料的影响。

非专业的观察者:

只是依据日常生活概念,从自然角度看问题

从医疗的或病理学的角度看问题:

倾向于当事人有病;

从行为主义心理学或教育工作者的角度看问题:

容易强调当事者是学习、行为或认知方面的障碍;

生物学家:

倾向于从人的开展生长角度上看问题,认为问题的关键是自我开展上受到阻碍;

生态学家或持生态学观点的人:

觉得当事人的问题是与环境失去了平衡等等。

通常一般心理问题最适合于心理咨询;其次就是某些类型严重心理问题,单独使用心理咨询或配合其他治疗方法也会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至于精神病性心理障碍目前主要靠药物治疗,显然不是心理咨询的工作对象。

对于人格障碍及心理疾病边缘状态者,心理咨询的作用也是很有限的

了解求助者的既往史,寻找有价值的资料〔1〕

工作程序

〔一〕询问求助者以往是否去过医疗机构,详细阅读就诊的病历和有关资料。

〔二〕询问求助者以往是否去过其他心理咨询机构,其咨询〔或治疗〕过程如何。

考前须知

克制定势,独立思考,身心相关,注意细节,职业道德

确定造成求助者问题的关键点

谈话法,观察法,测验法,产品分析法通过这四种方法进展纵向比拟,验证可靠性,

找到引起心理问题的关键点

关键点〔不只一个〕是〔1〕是多数临床表现的原因或者与多数临床表现有内在联系。

〔2〕在个体开展中持久地存在着并随着生活环境变化改变自身的形式,但无论形式如何改变其本质不变。

判断求助者的问题是否属于心理咨询工作范围的原那么。

〔一〕判断正常与异常的心理活动的三项原那么。

〔郭念峰〕

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那么。

2.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那么。

〔知情意统一〕

3.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那么。

〔二〕求助者具有典型意义的某些特异行为表现进展定性。

强迫症是强迫和反强迫的冲突。

自知,但控制不住。

躁狂:

自我感觉特好,自我评价特高,吹牛无边无际,动作特多,不知疲劳。

躁狂抑郁症〔躁郁症〕:

躁狂与抑郁交互发作,中间有一段时间可以是正常的。

〔三〕从求助者的“求医行为〞来判断其为神经症或重性精神病。

〔四〕从求助者对“病症〞的“自知〞程度来分析。

提出心理评估报告

〔1〕咨询师确定求助者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的哪方面出了问题,其表现程度如何,引发问题的关键点和原因是什么。

〔2〕导致心理问题的原因的分析。

引发心理问题的原因也可能不只一个,要分别对其在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发生中所起的作用大小做出评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