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3445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题附答案.docx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题附答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题附答案.docx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题附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下列黑体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3分)

A、脑髓(suǐ)     花圃(pǔ)     骊(lí)歌     倜(tì)傥

 B、伫(chÙ)立     讪(shàn)笑   菜畦(wā)     确凿(záo)

 C、嫉(jì)妒      丑陋(lòu)    蝉蜕(tuì)    弥(mí)漫 

D、书塾(shú)     瞬(shùn)息   徘徊(huí)    收敛(liá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无妨   签赏   小心翼翼   来势凶凶      B、和霭  销释  忍俊不禁 人迹罕至           

C、毕竞   藤鞭   躁动不安   兴高彩烈      D、廊檐  恭敬  人声鼎沸 荒草萋萋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全校学生认真听取并讨论了关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报告。

B、虽然这是生活中一件微不足道的事,但对我却有深刻的体会。

C、只要不断地进行探索,人类就会揭示出更多的宇宙奥秘。

D、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正在不断改善。

4、根据语境,把备选词语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3分)             •

我由衷地感谢造物主设计了冬。

没有冬的

(1),或许我们永远感受不到春的温柔妩媚;没有冬的

(2),或许我们永远不会知道夏的多姿多彩;没有冬的(3),或许我们永远摆脱不了秋的虚无怅然。

   

 (备选词语:

真实      肃杀      单凋)

(1)                

(2)                 (3)            

5、诗文默写(7分)

(1)《山中杂诗》中描写山峰环绕,竹木茂盛的是:

       ,               。

(2)独坐幽篁里,                         。

(3)                     ,影入平羌江水流。

(4)                 ,何人不起故园情。

(5)马上相逢无纸笔,                          。

(6)而那过去了的,                             。

6、名著阅读。

(4分)

家里面一切都是严格地分开的:

今天是外祖母出钱买菜做午饭,明天就该外祖父买菜和面包。

轮到他买的那天,午饭照例要坏些,外祖母买的全是好肉,而他总是买些大肠、肝、肺、牛肚子。

茶叶和糖各人保存各人的,但是在一个茶壶里煮茶,外祖父惊慌地说:

“别忙,等一等!

你放多少茶叶?

他把茶叶放到手掌上,细细地数,说道:

“你的茶叶比我的碎,所以我该少放,我的叶子大些,多出茶色。

”他十分注意外祖母倒给自己的和倒给他的茶是不是同样的浓度,倒在两个茶碗里的分量也要平均。

“喝最后一杯吧?

”在倒净所有的茶之前,她问道。

外祖父看了看茶壶,说道:

 

“好吧,喝最后一杯!

连敬圣像点的长明灯的油也是各买各的。

在共同劳动了五十年之后,竟干出这等事!

 

看着外祖父这些鬼把戏,我又好笑又厌恶,而外祖母只觉得可笑。

“你算了吧!

”她安慰我说,“怎么回事啊?

老头儿越老,反倒越糊涂!

他八十岁的人了,也同样倒退八十!

让他糊涂去吧,看谁倒霉;我来挣咱们俩的面包,怕什么!

(1)以上文段选自著名作家__        __的小说《__   __》(2分)

(2)请列举出这部小说中的另一个让你印象深刻的情节。

(2分)

                                                                               

                                                                               

二、现代文阅读(15分)

敲 雪

(1)睡到半夜,忽然觉得好冷。

也许,外面下雪了。

我想。

我蜷着身子,强迫自己再睡。

不知过了多久,迷迷糊糊中,我听到了屋前屋后的惊叫声。

睁开眼,天亮了,透进屋的亮光,冷冷地泛着朦胧。

(2)好久没见过雪了!

我顾不上睡觉,一骨碌爬起来,小跑着跨出门。

屋檐下,我极目远眺,整个世界全是一片白,白得晃眼。

慢慢收回目光,我就看见了父亲。

(3)父亲站在屋对面的小路上。

他眼下,是一丛一丛的雪枝。

我知道,托着雪的,是密密麻麻的树枝。

每到春天,那些树枝就开出一堆一堆的杏花、李花、桃花,五彩缤纷的,像一片花的海洋。

花一天一天地谢了,青涩的果子藏在绿叶间,一天一天地长大了,泛红了。

父亲的笑容也多起来,有时不知不觉就到了树下。

开始,父亲轻轻掰下枝丫,寻找枝叶间还没完全长出来的果子,偶尔发现米粒大的一颗,也要小跑回家雀跃着向全家人报喜;后来,父亲就踮着脚尖,痴痴地看,痴痴地闻,即使枝丫垂到眼皮下,也舍不得动一指甲,生怕惊跑了它们。

果子渐渐成熟了,父亲停了农活,从早到晚蹲在树下守着,守着我们的“书本”。

我们兄弟多,家里又没有其它收入,读书全靠它。

到了上市季节,父亲就在树下铺几床棉絮,说这样落下的果子就不会摔烂,能卖个好价钱。

卖果子的钱,父亲一分一厘也不花,全存着,刚好够我们读一年书。

所以,只要我们目不转睛盯着父亲担子里那些红嘟嘟的杏呀、李呀、桃呀的时候,父亲总是拍着我们的头说:

“馋了吧?

这可吃不得,它是你们的书本啊,不想读书吗?

”我们一起点头:

“想读!

”“还想吃吗?

”“不想!

”我们一起咽口水,狠狠摇头。

从此,我们就把那些杏呀、李呀、桃呀叫书本了。

(4)可是,这不是果树开花、结果的季节呀,父亲看那些雪树做啥呢?

我很是不解。

(5)走到父亲面前,父亲看了看我,说:

“星期天,多睡会吧?

(6)我不回答父亲的话,不解地问:

“你看这树干嘛?

春天还早。

(7)“真的还早么?

快了快了!

可是——”父亲顿了顿,脸上露出了忧郁,“这雪太大了,你看,树枝压断了好多。

(8)我细细一看,真的,一些断枝落在地上或是横在树上,全被雪掩住了,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

(9)“回去拿根竹竿来吧。

”父亲沉吟了一阵,对我说。

(10)我怔了怔,一下子明白了父亲的用意,于是,忙不迭地回家找来一根稻田里赶鸭子用的长竿。

父亲站在树下,竹竿伸到枝头,慢慢地,轻轻地把积雪一点一点敲下来……几十棵果树,父亲整整敲了一个上午。

父亲回家,头上、脸上,身上,全是雪。

给体温融化的雪水,湿透了父亲的衣服。

我连忙烧起一堆旺旺的柴火,父亲骑在火上,还在瑟瑟发抖。

(11)这天晚上,父亲问我:

“今晚还会下雪吗?

(12)“下呀,老师说‘瑞雪兆丰年’,下得越大越好!

”我说。

(13)“我娃儿有长进了,好,那就下吧!

”父亲抚摸着我头,频频颔首。

(14)晚上,果真又下起了大雪。

父亲怎么也睡不着,他耳朵支楞着,听着外面的风吹草动。

“睡呀,你怎么了?

”母亲不耐烦了。

“你懂啥?

这叫听雪!

”父亲的声音很大,传进篱笆墙另一边的我们的耳里,我和弟弟就吃吃地笑,笑父亲不会用词,雪,是能听的么?

 

(15)半夜,父亲突然翻身跳下床,惊醒了我们。

我们问他怎么了,父亲说:

“我听到树枝又断了,一声连一声,我得敲雪去。

”我们说这么远,听不到,你那是幻觉,睡吧睡吧。

可是父亲不理会我们,拖着竹竿,打着手电就出了门。

我们穿了衣服撵出去,在屋檐下看见的已是一束在树下晃来晃去的亮光了。

看了一会,冷得不行,我们只得跑进了被窝。

(16)天亮,父亲回家,把我们全都摇醒,高兴地说:

“一根树枝也没断,你们又能上学了,又有书本了。

”父亲的牙齿咯咯直响,磕得不听使唤。

(17)第二天,父亲就病了。

(18)冬天完了,春天来了,夏天也来了,杏呀、李呀、桃呀,比哪一年都大,都红。

父亲的病却一直不见好转。

我挑了两个又大又甜的桃,捧到父亲床前,说:

“爸,你尝尝,好甜呢!

(19)父亲挣扎着撑起身子,劈手打掉我手里的桃,怒气冲冲地吼:

“谁叫你们吃?

这是你们的书本哪!

不想读书了?

(20)“想!

”我哭着说,“我们没吃,只想你吃一个,你的口味不好!

(21)父亲叹了口气,拉过我,给我擦了一把眼泪,说:

“拣起来吧,我吃一个!

(22)我看见父亲咬了一口桃,父亲的眼泪也一下子流了出来。

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3分)

                                               

8、选文第(3)段能否去掉,为什么?

(3分)

                                               

                                               

9、分析选文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3分)

父亲站在树下,竹竿伸到枝头,慢慢地,轻轻地把积雪一点一点敲下来……

                                               

10、选文第(18)段划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

有什么作用?

(3分)

                                               

                                               

11、请分析选文中“父亲”的性格特点。

(3分)

                                                                                                                                    

三、文言阅读(17分)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

"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2、解释黑体字(4分)

(1)未尝识书具(             )     

(2)父异焉(          )

(3)稍稍宾客其父(             )   (4)或以钱币(             )      

13、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忽啼求之      B.邑人奇之     C.不能称前时之闻  D.于舅家见之

14、给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节奏(划两处)(2分)

余闻之也久

15、翻译句子: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分)

  

16、联系上下文回答:

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分)

答:

                                                                             

                                                                               

                                                                                

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