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山东大学期末测验知识点复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42922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山东大学期末测验知识点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宏观经济学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山东大学期末测验知识点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宏观经济学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山东大学期末测验知识点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宏观经济学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山东大学期末测验知识点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宏观经济学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山东大学期末测验知识点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山东大学期末测验知识点复习.docx

《宏观经济学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山东大学期末测验知识点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山东大学期末测验知识点复习.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宏观经济学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山东大学期末测验知识点复习.docx

宏观经济学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山东大学期末测验知识点复习

宏观经济学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山东大学期末测验知识点复习

 

 

————————————————————————————————作者:

———————————————————————————————— 日期: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2.1考点难点归纳

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奠基人凯恩斯的学说的中心内容就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凯恩斯主义的全部理论涉及四个市场:

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力市场和国际市场。

仅包括产品市场的理论称为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均衡产出与非计划存货投资

均衡产出是指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在两部门经济中,总需求由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构成,于是均衡产出可用公式表示为:

Y=C+I。

C、I分别表示计划消费、计划投资数量,而不是国民收入构成公式中实际发生的消费和投资。

非计划存货投资是指实际产出与均衡产出间的差额。

  2.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消费函数描述的是随收入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的这种关系,用公式表示为C=C(Y)。

若消费与收入间存在线性关系,则:

C=a+by(a,b均为正数)…(i)。

(1)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指增加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其公式为:

在函数(i)中MPC=b,边际消费倾向大于0,小于1,因为消费者最多把所有增加的收入都用于消费,但是不可能超过它,所以小于1。

(2)平均消费倾向(APC)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在收人中的比率,其公式为APC=

在函数(i)中,

平均消费倾向总是大于边际消费倾向。

平均消费倾向的数值可能大于1,也可能小于1。

(3)储蓄函数是描述储蓄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函数。

用公式表示为S=S(Y)。

若延续前面对消费函数的线性假定,可得储蓄函数S=Y-C=-a+(1-b)y…(ii)。

由此引申出两个概念:

①边际储蓄倾向(MPS),是指增加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储蓄部分的比率。

公式为:

在函数(ii)中,MPs=1-b。

②平均储蓄倾向(APS),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的比率,公式为

在函数(ii)中,\

(4)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关系。

①互补,两者之和为收入,即Y=C+S。

②APC和MPC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APC>MPC;APS和MPS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但APS<MPS。

③APC+APS=1,MPC+MPS=1。

这些结论由函数(i)(ii)可很明显地看出来。

  3.几种关于消费函数的理论

(1)绝对收入假说。

凯恩斯在《通论》中提出,消费支出和收入之间有稳定的函数关系,消费函数若假设为C=a+bY,其中a>0,0<b<1,C、Y,分别是当期消费和收入,b为边际消费倾向。

但凯恩斯提出,边际消费倾向随收人Y的增加而递减。

平均消费倾向

也随着收入的增加而有递减趋势。

 

(2)相对收入假说。

该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里(J.S.Duesenberry)在《收入、储蓄的消费行为理论》中提出。

在指出凯恩斯的错误假设的基础上,杜森贝里提出消费并不取决于现期绝对收入水平,而是取决于相对收人水平,即相对于其他人的收入水平和相对于本人历史上最高的收入水平。

  根据相对收入假设,杜森贝里认为:

①人们的消费会相互影响,有攀比倾向,即“示范效应”,人们的消费不决定于其绝对收入水平,而决定于同别人相比的相对收入水平;②消费有习惯性,某期消费不仅受当期收入的影响,而且受过去所达到的最高收入和最高消费的影响。

消费具有不可逆性,即所谓“棘轮效应”。

 (3)生命周期假说。

该理论由莫迪里安尼(F.Modiglian)提出,认为人的一生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参加工作,第二阶段纯消费而无收入,用第一阶段的储蓄来弥补第二阶段的消费。

这样,个人可支配收入和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取决于该消费者的年龄。

它表明当收入相对于一生平均收入高(低)时,储蓄是高(低)的;它同时指出总储蓄取决于经济增长率及人口的年龄分布变量。

  (4)永久收入假说。

该理论由弗里德曼(M.Friedman)提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决定。

所谓永久收入是指消费者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

永久收入大致可以根据观察到的若干年收入的数值之加权平均数计得,距现在的时间越近,权数越大;反之,则越小。

根据这种理论,政府想通过增减税收来影响总需

求的政策是不能奏效的,因为人们减税而增加的收入,并不会立即用来增加消费。

  上述生命周期假说和永久收入假说有联系也有区别。

就区别而言,前者偏重对储蓄动机的分析,从而提出以财富作为消费函数之变量的重要理由;而永久收人假说则偏重于个人如何预测自己未来收入问题。

就联系而言,不管二者强调重点有何差别,它们都体费不只同现期收入相联系,而是以一生或永久的收入作为消费决策的依据;②一次性暂时收入变化引起的消费支出变动甚小,即其边际消费倾向很低,甚至近于零,但来自永久收人变动的消费倾向很大,甚至接近于1;③当政府想用税收政策影响消费时,如果减税或增税只是临时性的,则消费者并不会受到很大影响,只有永久性税收变动,政策才会有明显效果。

  (5)前向预期消费理念。

理性预期学派认为,消费者是理性的,是前向预期决策者,会利用经济及信息对未来收人进行预测,从而作出消费安排,而不仅仅由过去收入的平均值作为持久收入。

后来经济学界把理性预期和生命周期假说、永久收入假说结合在一起称为前向预期消费理念。

对前向预期消费理论进行实证研究时发现:

实际的短期边际消费倾向大于理论值,即消费者对暂时性收入变化的反应较为敏感。

原因有两个:

①不能正确地预期未来收入,即不能正确区分收入变化是暂时性还是永久性的;②消费者受到约束。

  影响家庭的消费计划的其他一些重要因素有:

耐用性资产、货币性资产、信用的条件收入的分配、人口以及一般价格水平、相对价格以及消费者对于价格的预期等。

4.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1)两部门经济。

假定:

①只存在家庭和企业两部门。

②投资为外生变量,不随Y的改变而改变。

方法一:

由收入恒等式Y=C+I,结合消费函数(假定C与Y间存在线性关系)C=a+bY,推导出均衡国民收入为

方法二:

均衡收入从总支出角度看,包括消费计划投资,即Y=C+I,从总收入角度看,包括计划消费与计划储蓄,即Y=C+S,因此两部门经济中宏观均衡条件为I=S。

即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注意,这有别于上一章国民收入核算等式I=S,那里是指实际投资等于实际储蓄,包含了非计划存货投资)。

由消费函数C=a+bY加上储蓄函数.S=Y-C=-a+(1-b)Y,根据,I=S这一关系亦可推导出

假设本期国民收人由本期消费和本期投资决定,即Yt=Ct+It,而本期消费由上一期的国民收入决定,即Ct=a+bYt-1,将后式代入前式,得差分方程Yt=bYt-1+a+It,其解为

这便是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的动态模型,由|b|<1,随时间t推移,

(2)三部门经济。

即在两部门经济基础上加入了政府部门,须考虑政府购买、税收和政府转移支付因素,且T=T0+tY(t为税率,当t=0时表示定量税,t≠0时表示比例税)。

方法一:

由收入恒等式Y=C+I+G,结合消费函数C=a+bYd=a+b(Y-T0-tY+TR)推导出均衡国民收入为

方法二:

均衡收入从总支出角度看Y=C+I+G,从总收入角度看y=C+S+T,因此三部门经济中宏观均衡条件为I+G=S+T,在该条件下,储蓄函数S=-a+(1-b)Yd,将I、G、S(Y)、T(Y)代入等式同样可求得均衡国民收入。

(3)四部门经济。

即在三部门经济基础上加入净出口一项。

出口函数由外国的购买力和购买要求决定。

进口函数可以写成收人的函数:

m=m0+γY。

其中,m0为自发性进口,γ为边际进口倾向。

根据如下公式可以得出四部门的均衡收入:

 

得出:

其中,对外贸易乘数:

5.乘数原理及各种乘数

(1)乘数原理。

前提假设:

①社会中存在闲置资源。

②投资和储蓄的决定相互独立。

③货币供应量的增加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

内容:

假如一国增加(或减小)一笔投资[以△I表示],那么由此引起的国民收人增加量(或减小量)[以△Y表示]是这笔投资的若干倍,即△Y=k1△I,其中ki称为投资乘数。

其原因是,各经济部门是相互关联的,某一部门的一笔投资不仅会增加本部门的收入,而且会在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中引起连锁反应,从而增加这些部门的投资与收入。

(2)投资乘数(ki)。

在两部门经济中

(b为边际消费倾向)。

在三部门经济中,加入政府部门后,需考虑税收因素,延续上面对税收函数的假设,t为税率,定量税则视为t=0时的特例,

,则

而且,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投资支出变动有乘数效应,政府购买,税收和政府转移支付的变动,同样有乘数效应。

(3)政府购买支出乘数(kg)。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是指收入变动(△Y)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用△G表示)的比率。

在三部门经济中,

,b代表边际消费倾向。

(4)税收乘数(kT)。

税收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用△T表示)的比率,此时指的是税收总量的变化而不是税率的变化:

 

(5)政府转移支付乘数(ku)。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即: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和税收乘数的绝对值相同,但符号相反。

(6)平衡预算乘数。

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小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入变动的比率。

假设政府购买和税收各增加同一数量即△G=△T时,

 

 即无论在定量税还是比例税下,平衡预算乘数均为1。

特别注意:

有很多教材和复习资料认为:

税收乘数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平衡预算乘数

,在比例税下小于1。

其实这是不正确的。

正确的公式应该是:

税收乘数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平衡预算乘数

,即无论在定量税还是比例税下,平衡预算乘数均为1。

具体可参见:

(1)《TheNew Palgrave:

ADictionaryofEconomics))(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英文版(或中文译本)。

由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约翰·伊特韦尔、美国哈佛大学的默里·米尔盖特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彼得·纽曼三位经济学家主编。

 

(2)简单的证明参见论述题第1题:

试证明平衡预算乘数等于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