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胶唱机唱盘的正确调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42437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胶唱机唱盘的正确调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黑胶唱机唱盘的正确调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黑胶唱机唱盘的正确调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黑胶唱机唱盘的正确调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黑胶唱机唱盘的正确调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胶唱机唱盘的正确调校.docx

《黑胶唱机唱盘的正确调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胶唱机唱盘的正确调校.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黑胶唱机唱盘的正确调校.docx

黑胶唱机唱盘的正确调校

黑胶唱机唱盘的正确调校

一唱头位置调校

  唱头的位置,必须调校在最准确的地方上,角度也一定要准确,否则严重影响重播效果。

就算有最高级的转盘/唱臂/唱头的组合,假如唱头的位置调在不正确的地方上,可能只得普通套机音色或甚至更差。

  要调校唱头,使之在最佳位置和最佳角度,有三个地方是要注意:

  第一,为了使唱针能完完全全垂直在唱片槽里循迹,或说避免则面循迹误差,可以向前或向后移动唱头位置,如唱头只能牢牢的装在唱头壳上而又不能移动的话,就要将整支唱臂移前或移后了,量度仪器方面量好采用一些随唱臂或唱盘附送的咭纸,将咭纸的小圆孔套在转盘的转轴功率平放在唱盘执上,咭纸上有两点,分别代表唱片的外围的每一条纹与转至近中心时的最后一条纹,首先将唱针放到最外的一点上,然后在唱头前面观察唱头是否能与点前的横线平行,如出现偏则,就试将唱头的位置移后或移前,以求调在唱头能与横线平行的最佳位置上。

以相同的方法再将唱针放在剩下的一点上,同样观察唱头能否与点前的横线平行。

如两点都没有问题,唱头移前移后的工夫便大功告成。

  第二,唱头的方位角是否在水平位置,这个调校更简单,如可以的话,旋转唱头到认为是水平的位置,然后取一面镜子,放在唱盘垫上,再将唱针放在镜上,然后在唱头前看看,镜里唱头的倒影是否与唱头对称,有没有偏向左或偏向右,务求要唱头的倒影与唱头能百分百对称,这样唱头的水平调节工夫便告妥当。

水平调节不当,会影响声道分隔能力。

  第三,最后看看唱头的高度是否正确。

唱头的唱针在不加任何针压时,亦即唱臂在完全的平衡状态时,唱针是否刚刚落在唱盘垫之上(记着是不是压着唱盘垫),如果不是就要调校唱臂是不能调校高度,但如可能的话,也要将唱臂的高度调节器至最准备的位置。

  二收紧螺丝

  当完成唱头的位置调校后,一定要固定它在唱头壳之上,螺丝一定要收紧,好紧。

如此音色会靓些,但收紧至什么程度才算理想呢?

绝对不可以像大水牛一样去扭紧螺丝,因为可能会弄毁唱头的外壳与唱头壳,甚至螺丝扭至那一程度才是理想。

建议大家在认为已是扭至最紧最紧时,向后退回1/8转(即45度),那点应该是最理想的位置。

  选择螺丝与丝母也不能马虎,尼龙或塑胶的螺丝的丝母是最差的材料,大家切记不可使用。

普通铝质的算是不过不失,但最好还是用一些钢造的螺丝和丝母,效果最佳。

  将唱头装上唱头壳时,最佳的方法是先将唱头壳除下来,装上唱头后才套回臂管上,但有些唱头壳是与唱臂管连体设计,是不能除下来,这时候便应将唱臂管除下来,才将唱头装腔作势上唱头壳上。

这样,唱头的安装工夫便办妥。

 三循迹力与偏压

  令人感到惊奇的是原来有很多人仍然不知唱头循迹力的重要性。

不是其物理上的影响--这是人所共知;而是它对音色平衡的影响力。

只调整循迹力0.05g,也会有可闻的音色分别。

基本上低的循迹力会令低频轻而薄,高频光辉;高的循迹力会令低频过重,音色混浊。

在两者之间取得一个合适的循迹力,便有最理想的音色。

  一些测试循迹力的特别唱片,其实功效不大,因为单是测试某一个频率的循迹力是不准确的,其实不能代表了一段真实的音乐演奏。

要测试唱头的循迹力,最好使用一些钢琴音乐或大合唱等,因为假如循迹力不佳时,会很容易听到音色的变化。

   但要知道循迹力的表现是随着唱针移动至近中心的唱片末段时越入越差,所以不可单试某一段唱片纹。

  唱片的偏压往往使唱臂受一种向内移动时的向外反压力,引致声道分隔能力变差,而影响音质。

和调校循校迹力一样,最好使用音乐的片段来测试,单一频率的测试是没有意思的。

  增加循迹力会减少垂直循迹角度,相等于将唱臂弄低了。

所以增加循迹力会改善音调平衡,但如将唱臂高度轻微校高,就会将定位与生动感变坏,所以如果是减轻循迹力,最好尝试将唱臂高度调低。

  四唱盘的承托

  将唱盘放在一个稳阵的地方,是人所共知的知识,最好就是找一张专用来承放唱盘的台去承唱唱盘,例如英国SoundOrganisation的唱盘台;又或可找一张轻但坚固的茶几去承唱盘,虽然是多花一点金钱,但对重播效果有改善也是值得的。

 

  如果是将唱盘放在组合柜或其他柜里,应将螺丝转入木板内,但不可整粒螺丝转入木板里,要留下螺丝头暴露于木板上,然后才将唱盘放在板上面,这个避震法据说是一们美国发烧友想出来的计仔,闻说效果倒不错。

  原理很简单,因为承托唱盘的木板,物理学上是一件低通滤波器,是很容易传导低频的震荡。

而选项用轻的材料因为重量是能量储存器,所以材料越轻,其储存的震荡能量便越少。

所以材料越轻,其储存的震荡能量便越少。

所以将唱盘放在一张大而重的台上或放在摆满唱片的柜里时,会受很大的储存能量影响,使动态减低,音像显得模糊。

螺丝的原理是将木板连唱盘与组合柜隔离,所以受到的震荡也减至最少。

  唱盘受则面传来的震荡,往往是比从垂直传来的震荡大很多,所以在设计唱盘承托器时,最好考虑这个问题,就是尽量避免则面震荡。

  五唱针清洁

  不知有多少人知道火柴盒则面的火药面搽唱针,是有最佳的清洁效果,大家不妨一试,但如果因此弄毁心爱的唱针的话,我们恕不负责,因为这只是专家的意见而已!

 

  如果传统的清洁方法,即用搽涂一些清洁液在唱针上扫几次,清洁液与扫最好用DiscWasherKit。

因为它被一致公认为其有基溶济品质最高,短毛唱针扫设计出色而不浪费清洁液,对清除针上的顽积很有效。

  使用电子唱针清洁器,效果也不错。

当唱针放到能活动的垫上时,唱针的污秽便会在垫上,但这类电子唱针清洁器有很多牌子的产品,所以选择时要留有那一款效果比较好,才买那个。

  清洗唱针时,搽唱针的方向要留意,一定要从后拉向前,绝对不能从前扫向后,或从旁边扫唱针,因为唱针的悬挂系统会因此受损;又清洁时,应将扩音机的音量旋至最低,以免损害扬声器。

如果肯花多一点,购买一个放大镜是个不错的主意,对检查唱针尖的情形更一目了然。

 

在LP时代,许多人终其一生听LP唱片,然而,他们可能连唱头要调整三个角度都不知道。

只知道唱头锁上唱头盖,加上适当针压就能唱出声音了。

从「知」的角度来看,他们可说是糊里糊涂的听著唱片。

从「不知」的角度来看,他们才是真正幸福的LP迷,因为他们从来未曾感受到调整唱头唱臂的痛苦。

  调整唱头唱臂有什麽痛苦呢?

第一:

声音不稳定。

往往今天听了好声,明天声音就跑掉了。

至于为什么声音会跑掉?

从来这就是无头公案。

也因为声音不稳定,LP时代邀请人来家里聆乐时,往往就因为声音跑掉而尴尬极了。

第二:

越调越迷糊:

每一个人在调整唱头唱臂时都想要越调越好,但往往反复调过几次之后,听觉越来越迟钝,越来越迷糊,也越来越不敢确定到底哪一次声音最好。

调到后来,经常就是心神耗尽,疲劳崩溃收场。

第三:

变数大多。

就以唱片本身来说好了,唱片弯曲不说,每个厂牌的唱片厚度还不一样。

唱片弯曲其他的调整就都白费了,因为所有的角度都会不正确。

而厚薄不同也让费心调好的垂直循轨角V.T.A心血泡汤,因为我们争的也就是那零点零几公分的差异。

第四:

要非常小心。

为什么非常小心是痛苦之一?

当然,因为只要一不小心,昂贵的唱针就会被弄断。

唱针一弄断至少就要花个几千几万,不会心疼痛苦吗?

  基于这四大痛苦,所以今日CD盛行真是救苦救难菩萨,让大多数人从苦海中解脱。

奇怪?

既然听LP唱片那么的痛苦,为什么还有人甘之如饴呢?

其实答案也很简单。

第一:

听LP唱片有成就感。

调整功夫的高低直接就影响到声音的好听与否,功夫不够,声音就不好听;功夫好,大家都称赞。

因此,听LP唱片比听CD要来得有成就感。

第二:

LP是类比的声音。

类比声音里有数位声音所无法企及的许多细节,而且音质也更自然。

这也是许多人仍不放弃听LP唱片的主要原因。

  对于从LP时代跨到CD时代的LP迷而言,调整唱头唱臂的一些基本功夫他们皆已具备。

而对于那些要从CD时代跨入LP领域的新LP迷而言,他们恐怕就没有这些基本功夫。

因此,我在这里想以最简单的方式来为这些新鲜人讲述调整唱盘系统的八大基本功。

有了这八大基本功之後,您再往更细微的地方去发展,很快的就会有所成就。

  第一功:

调唱盘、转盘的水平

  这里所说的唱盘包括整座唱盘本身以及转盘。

尤其是转盘,如果转盘本身没有水平,那就没什么戏好唱了。

为什么?

由于它不水平,抗滑会有问题,唱片沟槽二侧受力也不同。

这样一来,许多问题就会产生。

 

  调整方法:

使用水平仪。

水平仪有二种,一种是圆形中间有孔的,可以套在转轴中央。

另一种是长型的,可以测较大面积的表面水平与否。

最好的方法就是二种都准备,先用长型水平仪侧唱盘水平与否。

然后再用圆形的测转盘水平与否。

至于要如何调转盘的水平,由于各种唱盘的悬浮系统都不一样,无法在此详述。

  检验成果:

以目视检验,看气泡是否在中间就对了。

  第二功:

调唱头超距(Overhang)

  顾名思义,唱头超距就是唱头针尖与转盘轴心之间的距离。

为什么针尖与转盘轴心之间要有这小段距离呢?

如果将唱头拉到转盘轴心上,针尖刚好落在转盘轴心上不好吗?

不好!

因为这样一来,唱针在唱片上面循轨时针尖角度的「失真」会比较大。

如此说来,超距越大循轨角度的失真不就越小吗?

也不对!

超距必须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唱针循轨角度的失真才会最小。

因此,每一支唱臂在设计时就已决定它的有效长度(EffectiveArmLength。

针尖与唱臂轴心之间的直线距离)来让循轨角度的失真达到最小。

而超距的调整就是要得到最正确的唱臂有效长度。

超距如果不对,最明显的问题就是唱针越唱到唱片内圈,杂音会越大,声音会越难听,因为各种循轨的失真都加大了。

  调整方法:

通常唱臂规格上都会有说明超距是多少。

如果有量测的工具,就可以用它来量超距。

如果没有,也可以放一支尺在转盘轴心旁,然后将唱臂拉到尺旁,看看唱针的超距是多少。

  检测成果:

目视即可。

千万不要小看超距,一定要将唱针调整到正确的超距位置上,否则,循轨失真会加大。

如果使用正切型唱臂,那就不必调整超距,只要将针尖定在正切线上就没有循轨误差了。

当然,要将针尖完全准确的落住整条正切线上,还是需要花功夫调整的。

  第三功:

调唱头方位角(Azimuth) 

  在此要先做说明,不论调整唱头的什么角度,它所关系到的就是唱针在沟槽里接触的情况。

如果各种角度不正确,说得简单些就是唱针循轨不对。

说得仔细些就是会产生相位不正确、二声道音量大小不对、杂音增多等问题。

而这些问题又会衍生出定位不清楚、音像会飘、二声道声音不平衡、音质不佳、音色不正确、声音太闷或太刺耳等等诸多问题。

换句话说,唱头的各种角度如果没调好,那几乎就是万恶之源。

所以,我把各种唱头角度的调整列在最前面。

  调整方法:

调方位角就是自己面对唱头,将唱头朝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扭动。

有些唱臂的唱头盖是活动的,可以藉扭动而调整方位角。

然而,有些唱臂的唱头盖与唱臂是一体的,此时则要从唱臂根部调整。

如果遇上整支唱臂都固定不可调的(如Rega唱臂)怎么办?

此时就只好靠塞薄垫片在唱头与唱头盖之间来调整了 

  检验成果:

传统上,检验的工具就是耳朵。

当您的耳朵听到最美、最不尖锐刺耳、最不乾涩、最有光泽、定位最明晰、音场后方与左右二侧最清楚、杂音最少的声音时,那就对了。

此外,蔡炳荣在「音响论坛」83年1月25日出版的冬季特刊中第69页,曾提起将唱头讯号反相来调唱头方位角。

这种方法必须拆卸唱头连线,一不小心就会将唱针弄断,在试时要特别小心。

  第四功:

调水平循轨角(LateralTrackingAnale)

  将Lateral译成「水平」并不恰当,说它是「补偿角OffsetAngle」恐怕还来得传神些。

不过这是相对于垂直循轨角的说法。

说得白话些,水平循轨角就是当面对唱头时,看唱头「正不正」。

如果不正的话,唱针的左缘与右缘所接触到的唱片沟槽就会有相位差产生。

  调整方法:

假若有格状量规(AlignmentProtractor),可以将唱针放在量规所定的针尖点上,然后以目视,看唱头左右、前后的边线是否与量规上的线条平行。

如果不正,则将唱头朝左或右转动。

请注意,前面的方位角是朝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扭动,而水平循轨角是朝左或右转动。

假若手上什么量规也没有,也可以以唱头盖的左、右侧缘线条为基准去调。

  检验成果:

还是与方位角、超距一样,当您听到最美、最不尖锐剌耳、最不干涩、最有光泽、定位最明晰、音场后方与左右二侧最清楚、杂音最少的声音时,那就对了。

  第五功:

调垂直循轨角(VerticalTrackingAngle)

  垂直循轨角就是凭借着调整唱臂支轴的高、低,改变唱针在唱片沟槽中的垂直角度。

请先把唱片刻片时的那支刻片针想像成锄头,唱片就是土地。

当锄头往下锄时,会产生斜向的垂直角度。

而当唱针在唱片上重播时,其往下锄的角度也要刚好与第一次锄地时的角度相同,这样才不会有失真。

其实,不论是水平循轨角、方位角或垂直循轨角,它的道理就像锄地般这么简单。

  调整方法:

无论唱臂轴心是怎么锁紧的,调整时就只是松开螺丝,然后往上或往下调整「一点点」高度再锁紧。

请注意,我是说调整「一点点」。

这个一点点并不是1公分或0.5公分,它应该是以0.1公分以下的「微距」来调整的。

许多时候,我们只是用「弹指神功」在唱臂轴心上轻弹…下而已。

为什么只要调整这么一点点呢?

因为在唱臂轴心上的高低调整一点点,就会是针尖在沟槽中垂直角度变化的「一大点」。

以前,当唱臂轴心还是以一根螺丝锁紧的时代,懂得精调V.T.A.的LP迷都苦于那根螺丝锁不紧,声音会跑。

後来的唱臂改良许多,锁不紧的问题得到有限度的改善。

  调整后,我们要从唱臂侧面观察,看看当唱针停在静止的唱片表面时,唱头盖顶、唱臂是否与唱片表面平行?

依我的经验,通常唱臂后面都要高一点点会比较好听。

不过,这高一点点如果不仔细看也是差不多平行的。

  检验成果:

通常,V.T.A.太高声音会比较刺耳,V.T.A.太低声音会比较沉或高频失去光泽。

到底要调到什么地步,那真是只有天知道与您知道了。

  讲完唱头三种角度的调整,在此我还要提醒各位二个很重要的关键。

其一是以上我所说的调整都是假设唱头的针杆没有左右偏斜、唱针的针尖也没有偏斜的理想状态。

事实上,大部分的唱头针杆与针尖都是歪歪斜斜的。

其实这就是为什么唱头会那么难调的原因:

您以为把它调正了,事实上它是不正的。

我的意思是:

有时候不要只相信眼睛所看到的「正」,而应该也相信耳朵所听到的「正」。

  其二是我再次强调「弹指神功」的重要性。

当您调整水平循轨角、垂直循轨角、方位角到最后阶段时,所能使用的就是弹指神功,因为此时用手指去扭转的力量已经太大了,唯有弹指神功才能将球弹进洞。

至于弹的力量要多大,那就看您的功力了。

  第六功:

调整抗滑力(AntiskatingForce)

  假若是正切型唱臂,由于它是从外到内正切横走的,因此没有内滑力的问题。

如果是一般支点固定式唱臂,则由于唱臂循轨时向内的惯性关系,会产生一股往内拉的力量。

因此,我们就必须在唱臂上设计一股反方向向外拉的力量,以平衡向内滑动的力量。

无论抗滑力是用吊锤、磁铁、弹簧、或固定金属片来达成,其精度都是很差的。

  一般而言,厂方会建议您将抗滑调整到与针压相同的数字标示上。

这并不代表针压的力量与抗滑的力量是相同的,它只不过是要方便用家调整而已。

如果抗滑调整得太离谱会发生什麽事情呢?

某声道的杂音会比较大,当然,针尖的磨损就不均匀了。

  调整方法:

有人会用光滑的测试唱片来调整,不过,光滑表面的唱片因为没有沟槽,所以其摩擦力是与真正有音乐的唱片不同的。

有人会看针杆偏向那一边,而修正抗滑。

最正确的方式当然是用显微镜观察针尖的磨损情况,再藉此调整抗滑力。

不过,那也已经是在磨损产生後的亡羊补牢了。

  检验成果:

总之,二声道没有特别的杂音,二声道没有失衡的现象,那就对了。

理论上正切唱臂不须调整抗滑力。

不过,如果唱盘或转盘没有水平的话,也会产生侧滑的力量,不可不慎。

  第七功:

调整针压(TrackingForce)

  从中文字面上看,很容易误解针压是指唱片沟槽承受到唱针的单位面积压力。

其实,从英文上看,就清楚很多了,它应该是「循轨力」而不是针压。

不过在习惯上,我们都以针压称之。

所谓针压,就是唱臂到底要施加多少重量给唱头,才能让唱针达到它应有的循轨能力。

关于这点,其实已经没什麽争议的了,唱头说明书上建议多少针压,您用多少就错不了。

唯一要注意的是高顺服度(Compliance,单位为10-6cm/Dyne)的唱头要配轻质量的唱臂;低顺服度的唱头要配重质量的唱臂。

否则,整个唱针/唱臂的共振点会落入人耳可听范围内,产生音染。

  调整方法:

如果唱臂上附有调针压的装置,则依说明书指示为之。

如果像有些正切型唱臂,必须以针压器来量针压时,则必须找到精确的针压器来量。

可是,市面上大部分的针压器看起来都相当简陋,令人不敢相信它的精确性。

不过,似乎也没有更好的方法来量针压。

  检验成果:

如果针压太轻,则可能会有杂音增多以及音像会飘的问题产生,甚至无法循轨。

此外,低频的量也会减少。

反之,针压太重的话声音听起来比较没有光泽。

 

  第八功:

唱盘避震

由于LP唱盘系统就是靠针尖振动而产生音乐的讯号,所以任何多馀的振动对于LP唱盘系统而言都是大害。

对于唱盘有害的振动源来自二处,一处是声波在空气中的振动;另一处则是经由地上传到唱盘的振动。

空气中的振动我们无计可施,除非是将唱盘放在另外一个房间中。

而经由地上传到唱盘的振动我们则可以用各种方法来隔离。

由于振动的频率有低有高,因此使用单一材料来避震时往往会顾此失彼。

例如使用高阻尼性的软质胶来避震时,可以有效的吸收低频的振动。

但是,对于较高频率的振动则没什麽效果,反之亦然。

所以,「软硬兼施」往往是避震的必要手段。

例如,在地上先放厚重的石材垫,再于石材垫上放软质吸震胶,吸震胶上才放唱盘。

市面上也有些三明治结构的唱盘垫,同样也可以吸收不同频率的震动。

不过,在LP唱盘已是黄昏夕阳的今日,要买到垫材恐怕已不容易,所以最好还是自己动手避震。

  八大基本功看完,我想您会认为原来调整唱头唱臂是那么的简单,并没有前辈所说的那么难。

没错,如果您要达到60分的门槛标准,以上八大基本功已经够用了。

但是,如果您想要达到60分甚至90分的境界,那恐怕就非得有过人的毅力、敏锐的耳力,以及对音乐的正确品味不可。

声音被污染

  所谓音质污染,即是说音质总有一种不干净的感觉,但又不是严重失真,不干净与失真是两回事。

 

  1、垂直循迹角度之调整

  调校唱臂的高度可以改变唱头之垂直循迹角,一般而言,我们打横用眼与唱臂拉成在同一水平,唱臂如果是水平状态便可行。

如果唱臂太高(承轴点高过唱针点),声音便会变得不正常,太紧而又有多余的噪音。

如果唱臂是不能调校高度,那么便需要找一些介子或垫片之类的东西装在唱头壳与唱头之间,令唱头的垂直循迹角尽量接近理想的数字。

 假如这也没有改善的话,就应该详细检查唱针尖是否干净无污垢,而且最好有放大镜去观察一下钻石针尖的磨损程度。

唱针损耗得太历害便必须更换一支新的。

  2、检查针压

  众所周知,不同的唱头是需要用不同的针压,但不经常更换唱头的人,很多时会忽视了尾铊的刻度。

用上了一段时间,唱臂后的平衡铊便会慢慢移位,使针压也因而改变。

所以,如果你拿放唱臂时用得太多力或动作过快,你便需要经常检查针压刻度表的数字了。

  针压过轻时便会令声音变得飘浮不稳。

当然有些人是不依照厂方定下的最适当针压,按其喜爱去调校针压,但无论如何,针压应调校在最适当数值之前后两成范围之内。

  声音失真——耳朵明显听得到难入耳之失真声音。

失真有时是全部,有时只是部份,如右边声道之人声等。

  3、检查针尖是否磨蚀,有无污垢

  这虽然是玩音响的人必已知道的基本常识,但往往有很多初哥都忽略了。

有时是针尖粘着尘而引致失真,有时是因为唱片太过污糟所致,因此,大家在听唱片前一定要将唱片清洁一番,养成一个好习惯。

  对于一些初哥来说,好可能由始至终都只用一只唱头,唱针经长期使用便会磨损,一般唱五百小时便要换上一支新唱针了。

如果是换唱头时,最紧要拣一些输出适合扩音机的输入灵敏度的产品,因为输出太强可能令扩音机过荷,听录音电平特别高的唱片时便好有可能引起耳闻失真。

  4、检查反偏压调节器

  任何一部唱盘都设有反偏压调节器,作用是抵消因物理现象令唱针向转轴内倾斜的力,使唱针不会“侧埋一面”。

反偏压调校不准便有以下的问题出现。

完全没有或过少调校反偏压会令右声道声音出现耳闻失真。

过大的反偏压便反会令左声道产生失真。

因此之故,反偏压一定要调校在正确的位置(与针压的数值相同),这会帮助声道之定位更准确。

  如果调校准确也没有用,那么便要检查针压,因为针压太轻而引起耳闻失真的例子比比皆是。

  低音模糊、低音不清晰、含糊有混浊感

  5、改正唱盘的倾斜度

  低音混浊不清通常是音响回输所引致。

唱盘侧了(并非在水平)会增加引致音响回输的机会,所以唱盘一定要在水平面上,不得有“侧埋一边”的情形,调校妥当唱盘的水平不但可减低音响回输,而且更可使唱头与唱臂能正常工作。

  如果调正唱盘水平都无改善,试更换唱盘的摆放位置。

一般房间的四只墙角会有低频驻波,唱盘摆在墙角容易引起音响回输,因此应尽可能将唱盘摆离墙角。

  6、试除下防尘胶盖

  唱盘的防尘胶盖面积阔大,容易收集声音的压力。

尤其是揭起尘盖时,唱盘所受的振动就越大。

这会使低音变得混浊不清,有模糊之感觉。

放下尘盖也一样会引起低音混浊,而且更夹杂着更高之频率谐振,产生不正常之回音效应。

因此之故,听唱片时最好将尘盖脱掉!

  如果除了尘盖都无效,大家不妨试将尘盖放下,在盖面放上又厚又重的书刊之类的东西。

这对于一些重量轻的唱盘会更有效。

  中音刺耳

  这是代表声音令人听到耳朵疲劳,皆因刺耳。

弦乐声变成“Key”声,人声失去柔润之美感,变成不想听的刺耳声。

引起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中高频段有尖峯(Peak)所致。

 

  7、试换唱头壳

  唱头壳产生谐振时会令中音频段产生起尖峯,这现象尤其经常发生在轻质量之唱头壳身上。

转用一只由铝合金制之唱头壳会令这个问题消失,不家不妨一试。

  遇上换唱头壳都无济于事时,可以检查唱盘讯号接线。

一些长而廉价的讯号线最好不用为佳,换上质素佳的接线会有改善效果。

假如扩音机上有唱头电容值选择时,用电容值最低的讯号线是比较好。

 

  8、在唱头壳上加上阻尼物

  用胶布将唱头壳的表面全部帖满,连手提杆也需要捲有胶布。

由于唱头壳贴了胶布会增加重量,因此便须再调校唱头的平衡与针压。

  如果试过仍然无效,可以在臂管部份贴胶布。

整支唱臂捲密胶布就会增加活动质量,破坏音色平衡,所以最好只在两处(头和中间)贴上1厘米阔的胶布,这样应该会收效。

  唱片中心位置声音失真

  这个现象经常发生,体验过的人应该有很多。

主要原因是直线速度由唱片的外围开始向圆心逐渐变慢。

  9、检查悬垂距离

  无论“S”型唱臂也好、“J”型唱臂也好,两者都必定会产生循迹误差。

因此,它们都采用了特定的长度及补偿角度去令这个循迹误差减至最低。

唱头的悬垂距离一定要准,不准便会增加循迹失真。

举例说一支25厘米长的唱臂,悬垂距离改变5毫米便会令近圆心处之唱头,循迹角改变1度(一个很大的失真数字)。

循迹角失真会令声音产生耳闻失真,尤其是当唱针循迹唱片内近圆心位置的坑纹时。

因此之故,这个悬垂距离(Overhang)一定要按照厂方所定的数值去调准,不可马虎。

  假如调准仍有失真,那么便要检查针尖,钻石针尖蚀了便容易产生可闻失真。

  10、试换唱头

  刚才已经提过,由于唱片近圆心部份的直线速度较唱片外围部份为慢,因此循迹时便考起唱头了。

唱针循迹唱片内围时颇为吃力,尤其循迹高频率之片纹时更感困难。

柴田、椭圆形针尖比圆锥型针尖有更佳循迹能力,因此大家在换唱头时,不妨查一查以前所用之唱针是属何型!

  换唱头当然要再次校准水平、垂直高度、针压、反偏压等调节。

  高音不足——总而言之是高音不足,不足之程度是包括少量不足,以致严重不足。

  11、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