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docx
《中国保险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保险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保险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保险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中国保险市场仅有52家商业保险公司,这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数以千计的保险公司数量相去甚远;而4591亿元的总资产规模还不及世界排名前50位的保险公司单个资产总额。
在市场主体数量和资产规模偏小情形下,4家国有独资公司的资产总额占到总资产的60%以上,占有的市场分额也在60%以上,而其资金运用收益率却普遍低于股份制保险公司。
这种由于非市场竞争因素形成的高度集中的垄断竞争市场,有效竞争明显不足。
究其缘故,要紧有3个方面:
一是80年代往常保险业长期由国家垄断,国有独资保险公司在市场中的位置在短期内难以坚决;二是目前保险市场准入受到严格管制,使许多具备条件的企业进入保险市场受到限制;缺乏市场退出机制又使已猎取保险执照的公司事实上受到爱护,专门是在目前中资保险公司差不多为国有或国有控股公司的情形下更是如此;三是保险市场已有的公司要紧依靠自我积存实现扩张,融资途径有限,专门难在短期内实现规模上的快速扩张。
二是保险投资渠道过窄,投资收益较低,不利于保险公司的进展
从国外保险业进展的体会来看,保险业经营活动差不多从单纯经营负债业务进展到同时经营资产业务时期。
依靠多渠道的投资所获收益不仅使保险公司能补偿保险业务经营的亏损,得以进展壮大,而且保险投资也在金融市场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中国保险投资范畴极其狭窄,要紧集中在银行存款和国债等固定收益类的金融产品上,投资收益低下,抗利率变动能力低。
在目前赔付水平较低,保险业务经营还有较大盈利空间的情形下,依靠银行存款、国债等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的收益稳固,矛盾还不突出。
随着保险市场竞争日趋猛烈,当保险业务经营的盈利空间越来越小甚至显现亏损时,保险公司通过合法的保险投资不能有效增强其偿付能力,一旦面临投资收益不足以补偿保单亏损时,可能进行地下非法投资活动,以期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使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加大,造成金融市场纷乱,也加大了保险监管部门的监管难度。
造成中国保险投资渠道狭窄的缘故是多方面的,其中专门重要的两点:
一是投资环境远未成熟客观上限制了保险投资渠道拓宽。
以证券市场为例,1999年10月起,保险投资渠道增加了证券投资基金,但受制于中国证券市场较低的进展水平和证券基金吸纳保险投资的有限能力,导致一方面证券投资基金的收益不稳固,另一方面,证券投资基金在保险投资中的比例有限。
不管从投资比例和投资收益角度,证券投资基金还只是一种尝试;二是保险公司面对投资风险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保险监管机构不得不对保险投资渠道进行慎重限制,实行严格监管。
比如:
在《保险法》颁布实施之前,对保险投资监管较松的情形下,保险公司大量投资于不动产,企业贷款,不计风险,结果形成巨额的呆账和坏账至今未能排除。
三是监管机构缺乏必要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阻碍其监管的有效性
要保证任何一项监管的有效性,第一监管机构和监管对象必须是独立的,专门经济上必须相互独立。
而作为中国要紧监管机构的中国保监会在经财政部和国家计委批准后,从1999年度起向作为监管对象的各商业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征收保险业务监管费,尽管实行收支两条线,但中国保监会的开办费和必要的业务经费开支,中国保监会工作人员经费开支,全国保险市场的信息网络系统购置安装费以及与境外保险公司及监管部门的业务往来、信息交流费用等都来源于此,这在客观上已使监管部门与作为被监管对象的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等在利益上挂钩,监管部门的独立性和公平性受到质疑。
其次,保险监管机构的权威性是实现有效监管的另一保证,其重要表现确实是是否具有处置权,中国保监会缺乏权威性也表现在此。
以市场准入为例,中国保监会对保险公司的市场准入并没有实际的处置权力。
加上中国保监会的法律地位尚未确立,对监管对象违规行为的行政处罚和法律制裁往往也流于形式,造成这种状况的全然缘故是行政干预过多。
此外,在中国目前实行的市场行为和偿付能力并重的监管模式下,比较偏向于对市场行为合规性的静态监管,而忽视了真正的风险评估和风险治理,专门缺少对保险机构的动态跟踪分析,使得监管机构和保险机构之间存在严峻的信息不对称,监管机构专门难通过对保险机构市场行为监管实现其监管的目的;在偿付能力监管中,对预备金提取、保险投资、保单形式等都由中国保监会制定或审批,这一方面在专门大程度上限制了保险公司的竞争空间,同时也增大了监管难度。
(一)保险供给方存在的问题
1、险种单一,保险产品同构现象严峻。
目前,保险市场运行的许多险种针对性和适用性差,条款设计缺乏严密性,不能专门好地满足投保人多方面的需要,甚至成为积压和滞销的剔除产品。
因此,许多保险公司的经营都集中在数量有限的一些险种上。
例如:
在寿险中,各大公司都在舍命争夺、抢占少儿险市场;在产险上,各公司的竞争也要紧集中在财产、车辆、物资运输等少数几个大险种上。
至于责任、信用、保证、医疗保险等,都处在亟待进展之中。
此外,保险产品的同构现象也十分严峻。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各保险公司险种结构相似率达90%以上。
这种状况导致了保险公司的“重复建设”、过度竞争,造成社会生产力和资源的白费。
2、竞争加剧、违规经营现象相当严峻。
其要紧表现如下:
第一,擅自提高或降低费率、扩大承保责任,增加无赔款返还。
在一些要紧险种中,甚至显现一些破坏性、掠夺性的竞争行为。
如:
提高或降低机动车辆保险差不多保费或提高宣传品档次,变相提高或降低费率。
第二,超规定比例支付保险代理手续费。
以航空人身意外险为例,多家寿险公司竞争这一业务,手续费竞争攀升,甚至高达70%以上。
第三,未经人民银行批准,擅自开办新险种。
第四,虚假承保、逆向保险。
有些基层保险机构为了完成保费任务,甚至通过承保、退保、再投保等虚假承保的方法增加保费和业务量。
更为恶劣的是有的保险公司竟为出了保险事故的企业补办保险手续,补签保险合同。
这些不正当竞争、违规经营的行为严峻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加剧了保险机构自身的经营风险,使某些险种隐藏了严峻的支付危机。
3、内部治理纷乱,会计核算,帐户治理有漏洞,内部操纵薄弱。
第一,重要单证治理和使用纷乱。
第二,帐户治理不严格。
一些基层保险公司为便于操作,没有按规定在开户银行设立责任预备金存款户,造成保险资金不合理占用,保险财务收益减少,支付能力降低,形成潜在风险。
第三,会计核算不真实。
有的基层保险公司为完成偏高的任务指标,在会计核算中的未决赔款上做文章。
有的为增加利润而增加应收保费,减少未决赔款;有的以贷揽保、发放好处费承保,做假保单搞假理赔。
第四,缺乏必要的风险治理制度,对承保、理赔、资金运用等一些重要业务环节的风险防范和操纵能力专门弱。
第五,内部稽核监督力度不够。
许多保险公司重业务、轻治理,稽核制度不健全,缺乏对下属机构以及代理机构的日常监督和检查,不能及时发觉和化解风险。
4、资金运用方式单一,阻碍其支付能力。
我国的《保险法》规定:
保险资金运用只限于在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
保险资金运用方式单一、渠道狭窄,保值增值能力弱,同时又存在贬值的危险,使得保险公司不得不靠降低赔付率来实现利润,提高经营效益。
5、社会保证机构及有关部门入市纷乱,持权代理、强制保险。
如:
政府指定劳动人事部门推出“社会养老保险”,民政部门推出“农民养老保险”,工会社团组织推出“工伤医疗保险”等。
由于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机构行为的不和谐性,导致市场纷乱。
其次,一些部门持权代理保险展业比较普遍,如:
交警大队代理“机动车辆及第三者责任保险”,计生办代理“母子安康险”,政府的劳动部门强制实行“养老保险”等。
由于保险人与被保险人的关系不平等,公众对之有抵触情绪,直截了当阻碍到保险企业的服务形象。
(二)保险需求方存在的问题
1、公众风险意识较弱,投保意愿不高。
过去,在打算经济体制下,政府对国有部门的职工实行几乎“从生到死”的全方位保证。
目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承担风险的主体逐步由政府转移到企业和个人。
但由于1959—1980年,国内商业保险停办长达20年之久,中国人的风险、保险意识必定滞后。
据有关资料统计,1997年对部分都市居民的调查说明:
对保险“专门了解”和“比较了解”的人分别只有1.7%和18.6%,而44.6%的人还处于“不太了解”状态,另有8.2%的人对保险一无所知。
2、保险有效需求不足。
第一,由于保险广告宣传不够深入,居民对保险并非“家喻户晓”。
第二,保险公司开发设计新险种的能力不强,限制了有效需求的产生。
第三,保险公司普遍存在重保费、轻理赔的思想,偿付工作效率低,服务质量不高,使得许多投保人对理赔服务产生埋怨,限制了消费者投保行为的产生。
第四,在我国,由于传统文化和小农经济的阻碍,人们信奉“养儿防老”,重视家庭共济,阻碍了消费者,专门是农村消费者投保的积极性;同时,这也是农村寿险难以开展的一个重要缘故。
3、保险公司潜在的支持危机和通货膨胀的压力,直截了当阻碍人们参加长期寿险的积极性。
4、不了解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许多参加了社会保险的公民,就认为不需要再到保险公司进行投保了,从而降低了公众对商业保险的需求。
(三)保险代理方存在的问题
1、保险代理机构存在的问题:
第一,仍旧有许多保险公司设置代理机构不向人民银行办理登记、审批手续。
第二,代理机构违规签发保单和越权批单的现象时有发生。
第三,保险公司对代理机构业务治理和风险操纵没有制度可循,潜在隐患较大。
第四,代理机构的组织形式、用工制度、产权关系、法律关系等都专门模糊。
这些问题给保险业的进展带来了障碍。
2、保险代理人员素养不高,阻碍了保险业务的进展。
由于代理人员从业前大多是社会富余劳力和待业人员,保险知识不足,责任心不强,往往在推销保险时显现误导陈述、恶意招览等违规现象,再加上代理人员敬业观念淡薄,缺乏职业道德,以至于某些人趁财务治理纷乱之机,截留、挪用甚至贪污代收保险费、赔款等,形成了保险从业人员的道德风险,给保险公司拓展业务带来了不利阻碍。
一、保险市场正确需求不足和错误需求泛滥同时并存。
目前,由于我国经济社会进展水平的限制,许多人对保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者认为自己可不能发生事故、或者认为保险公司是赚钱为目的,保险实际并没有什么好处,没有充分认识到保险是转移和分散风险的手段,对工作和生活中的人身与财产风险认识不足,缺乏风险防范意识,这导致对保险的正确需求不足。
同时,专门多人又错误地认为保险能够赚更多的钱,能够令人暴富,或者把保险单纯地当作投资手段,忽视了保险产品的本质特点。
二、保险市场有效供给不足。
有效供给不足要紧表现在:
供给主体少、垄断程度高、保险商品少,且不对路。
目前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与财产保险公司总共不足100家,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和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占中国保险市场份额的70%—80%,其余保险公司所占的市场份额仅为20%左右,这说明中国保险市场属于寡头垄断型保险市场。
由于垄断程度高、有效竞争不足,导致险种少、保险产品同质化严峻、服务质量低劣。
一方面有些保险产品供不应求;另一方面,有些保险产品过剩。
三、保险市场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
我国保险祛律法规体系差不多初具规模,差不多涵盖了保险合同行为、保险经营和监管的各个环节。
保险经营和保险监管差不多上做到了有法可依,一定程度上建立了适应我国保险实践的法律法规体系。
保险监管机构的严格执法关于规范保险经营行为、提高保险的经营治理水平、爱护保险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加强和改善保险监管具有重要意义,有利地推动了保险事业的健康进展。
但我国保险立法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表现为:
(l)法规体系的层次不高。
我国目前仅有一部保险法律,大量指导保险经营和保险监管的规范属于规章和一样规范性文件,低层级的法规阻碍了对保险市场进行规范的权威性。
当与别的相关法律发生冲突时,就不能适用专为保险市场制定的法规,这将阻碍到保险市场的调整。
(2)部分法规不能适应保险市场创新和进展变化的需要。
目前,针对保险市场进展中显现的一些新情形和新问题,有的还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加以调整。
专门是对保险市场的日新月异的业务创新,缺乏预见性,有时存在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现象。
随着保险业内外情形的变化,一些规定已不能适应保险实际的需要,与保险市场进展相脱节,一些新的保险违法行为缺乏相应的法律予以规定,原有的相关规定需要加以修改。
(3)部分法律法规与上位法相冲突,比如某些监管方面、市场准人方面的规定,实际上与保险法或其他法律相冲突。
监管部门存在扩权冲动,导致保险市场的规范和进展存在障碍。
同时,一些法律法规过于教条,缺少可操作性,需要制定相应的实施细节。
四、市场竞争不充分。
行业内的恶性竞争成为我国保险市场的普遍现象,为了达到快速增长的目标(有些保险公司制定进展打算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市场的实际情形),专门多保险公司都或多或少地通过高返还、高手续费、提高保证范畴等手段在市场上争揽客户。
这种不计后果的竞争行为不仅导致保险公司经营成本不断上升、经营风险日益加大,而且破坏了市场秩序,阻碍了保险公司的信誉。
五、保险市场主体存在专门多问题。
第一,专门多保险公司尽管重视服务,但服务质量不高,企业与客户之间没有良好的沟通渠道,在服务内容、形式、方式上还存在专门多问题。
其次,公司违规现象严峻,弄虚作假的现象屡禁不止,有些保险公司擅自提高或降低费率,扩大承保责任,增加无赔款返还,超规定增加保险代理手续费,未经监管部门批准擅自开设新的保险品种。
再次,资金运用情形不理想。
目前,我国保险公司投资渠道狭窄,资金运用机制简单,以银行渠道为主。
19%以来,迫于通货紧缩及其预期的压力,中央银行连续8次降息,银行存款年收益率只能保证在2%—3%左右的水平,而许多寿险公司前些年推出的保单回报率却高达9%左右,保险公司专门是寿险公司形成明显的利差损(保费收人与资金运用收益率)。
资料显示:
2002年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收益率为3.14%,低于2000年的3.59%和2001年的4.3%,2003年保险公司总资产中银行存款高达50%。
六、保险中介市场发育不足。
我国的保险中介机构的业务规模、市场地位等都处于起步时期;保险中介市场目前进展还专门不规范;保险中介市场占有率过低,在我国保险市场上应有的作用还没得到充分的发挥等等。
尽管近两年我国保险中介队伍迅速扩张,但市场现存的不和谐现象仍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在进展中寻求突破也成为当前我国保险中介市场健康进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据统计,我国保险业务来源有74.5%是通过保险中介,但要紧是通过保险营销员和银行等机构的兼业代理,保险专业代理机构占有率较低。
其中,我国保险经纪公司在财产险业务来源中占有的比重还不足3%,寿险所占比重则更低,而在西方一些保险业较为发达的国家,这一比例已接近80%。
另外,保险中介自身进展的不规范和创新力度的不足,也是造成我国保险中介市场占有率较低要紧缘故。
一方面,我国有些保险中介机构还存在擅自扩大承保范畴等不规范的现象,理赔时公估机构专门难站在中立的角度,保险中介机构和保险公司之间手续费结算不规范等。
这些都不同程度地给保险市场造成不良阻碍;另一方面,我国保险中介机构涉足的业务大多与保险公司的业务重叠,中介机构对新领域开拓力度相对不足,市场定位不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