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治理城市内涝的一些好方法.docx
《国外治理城市内涝的一些好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外治理城市内涝的一些好方法.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外治理城市内涝的一些好方法
巴黎:
好一座“地下大水库”
□记者刘卓巴黎报道
巴黎是一座海拔较低的城市,呈盆地地形,年平均降雨量642毫米,却很少发生下雨积水引发的城市内涝灾害。
由于巴黎建有规模庞大、完善发达的城市下水道排水系统,重视自然灾害预防和应急管理,设立风险预警系统,有效降低了洪涝灾害的威胁。
历史悠久设施完备
早在1852年,巴黎的城市排水系统就被纳入建设规划之中。
设计师贝尔格兰利用巴黎东南高、西北低的地势特点,设计了将雨水等废水排到郊外的方案,还在小下水道中设计建有蓄水池。
1878年,巴黎就已拥有长达600公里的地下水道网。
目前大巴黎地区有一千多万人口,地下水处理系统管道总长达2400公里,相当于巴黎到伊斯坦布尔的距离,其中污水处理管道总长1425公里。
这个网络还包括:
污水干管、管道间接管、溢洪道、排水沟渠和疏通管道等,规模比四通八达的巴黎地铁还大。
一位名叫让·吕克的清洁工说,下水道是巴黎的一座“地下大水库”,即使下大雨,雨水也能很快被排掉。
巴黎的下水道均处在巴黎市地面以下50米,水道纵横交错。
按沟道大小,巴黎的下水道可分为小下水道、中下水道和排水渠三种。
其中排水渠十分宽敞,中间是宽约三米的排水道,两旁是宽约一米的供检修人员通行的便道。
下水道下部流动的是废水,上部则排列着粗细不同的管道,其中包括饮用水、非饮用水甚至还有通讯设施管道。
在小下水道中设计建造的蓄水池,被用来增强冲刷效应,避免下水道堵塞。
巴黎地下水道的岔道都有各自名称,其名称为所在路面上相应街道的街名,熟悉巴黎街道的工人在地下工作时一般不会迷路。
地上地下名称统一还能带来工作上的便利,如果大街上某处发生阴沟堵塞,工人们可以在地下相应的管道中及时进行处理。
这样的市政工程虽然初期投资较大,但是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却可以节省大量人力和物力。
任何一条管线发生泄漏、电缆发生短路或其他故障,工人都可以直接进入地下进行维修,无需挖开地面、切断交通后再进行处理。
综合处理循环使用
巴黎的雨水和废水通过净化站进行处理,处理过的水一部分排到郊外河流或直接流入塞纳河,另一部分则通过非饮用水管道循环使用。
设计师贝尔格兰在不同高度的街道下面设计了水道、水泵站、用于检修的行走道等,还有许多用于清污排污的附属设备,如清污闸门、闸门车、闸门船、泥沙沉淀塘、捞斗、溢洪道等。
最终,巴黎所有污水都排到欧洲最大的阿歇尔污水净化站。
目前,巴黎地区现有四座污水处理厂,日净化水能力为300多万立方米。
净化后的水排入塞纳河,而每天冲洗巴黎街道和浇花浇草的40万立方米的非饮用水均来自塞纳河。
近年来,巴黎新建的两个电脑控制的污水和雨水压力提升厂加速了下水道废水和雨水的流动,同时负责大量垃圾和泥沙的清除。
此外巴黎还陆续建立了11个专门针对雨季塞纳河水的净化站,保证通过下水道流入塞纳河的水质。
在横穿城市的塞纳河河底建立了七条自动虹吸通道,将城南的废水与雨水引到城北。
巧用信息化畅通水道网
一是使用地理信息化系统管理地下水道网络。
巴黎市城市生态保护局下属的巴黎排水与水处理技术处(STEAP)专门负责饮用水提供和污水处理服务,有超过600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下水道维护与清洁。
该处使用名为地下水道网络管理信息化处理(TIGRE)的地理信息化系统管理地下水道网络。
这一系统1992年开始使用,目前使用的是2006年9月更新的版本。
这一系统拥有20个终端,由15个小组监控,每个小组各有四名工作人员。
每段下水道一年进行两次检查。
二是使用者缴纳污水处理税。
巴黎市政用于污水处理等支出的资金来自使用者的税金,巴黎市每年确定一个使用者缴纳的污水处理税比率以平衡支出。
此外,负责塞纳河流域的塞纳一诺曼底水务局为保护塞纳河,对所有涉及到塞纳河的工程予以补贴。
三是启动下水道修复计划。
巴黎的地下水道由于建成时间久远,逐渐出现了污水侵蚀管道和污染土壤等问题,水道导致地上松动和塌陷的风险也进一步增加。
1991年,巴黎市开始第一期下水道修复计划,计划更新500公里管道。
一期计划用时20年,预计到2011年竣工。
四是开放下水道博物馆,普及地下水道与城市排水知识。
巴黎市拥有世界唯一一座下水道博物馆,每年接待九万余名参观者。
下水道博物馆通过图片、设备和真实的排水管道,介绍了巴黎市水处理的历史、排水技术说明以及饮用水来源等,成为巴黎市民和学生普及地下水道与城市排水知识的课堂。
五是将绿化屋顶列入城市规划。
绿化屋顶是指在屋顶平台的防水膜上铺设二至五厘米厚的涂层,这一涂层可防渗漏并确保排水,然后再铺上四至12厘米厚的透气松软的沃土,最后栽培绿色植物。
巴黎已将绿化屋顶列入城市规划。
法国目前仅有1%的屋顶平台得到绿化,其屋顶绿化规模今后可望扩大。
重视灾害预防设立预警系统
一是进行风险预防规划。
风险预防规划(PPR)是法国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通过规划手段,降低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法国风险预防规划的目标是划定一定区域风险级别,给予无风险地区优先发展权,对有风险地区提出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方面的建议和指导。
二是各省设立重大风险预警系统。
法国法律还规定各省需设立重大风险省政府文件记录(DDRM),目的在于明确所在省份的重要自然和人为风险并对此作出防护措施。
巴黎大区下属的上塞纳省是塞纳河流入巴黎的必经之路,该省详尽发布了各类水灾风险和应对措施。
文件记录指出,鉴于巴黎大区塞纳河流经区域地形平缓,若有水灾发生,市民可以在48小时到72小时内得到预警。
预警分绿、黄、橙、红色四级。
当出现橙、红色警报后,省政府将通知警察、宪兵等相关机构,并向所属市镇的市长发送警报讯息,市长负责向当地居民发布警报讯息。
同时,巴黎市消防大队也发布警报并告知有关的救护中心,为水灾特备的洪灾救助小艇等特别救助设备开始在受到水灾威胁地区部署。
三是专设“安全阀”管道。
由于暴风雨或强降雨可能导致下水道网络排水能力暂时不足,为避免城市出现内涝,巴黎市专设“安全阀”管道,即启用直通塞纳河的溢洪口管道,以便雨水直接排放到塞纳河。
由于直接排放雨水会对河流产生污染,巴黎市在这些溢洪口管道设有阀门系统,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才会打开。
如遇特大暴雨导致塞纳河水大涨时,这些溢洪口管道会封闭以免出现河水倒灌,淹没下水道网络。
届时,在塞纳河岸边设有的涨水专用抽水机将启动,接替溢洪口管道帮助排水。
英国:
科学排水应对内涝
□记者张越男郭瑞伦敦报道
英国是受城市内涝等地表水泛滥影响较大的国家之一,其政府不断探索和优化洪灾预防与管理手段,形成以及时预警和科学排水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内涝预防体系。
及时发布“强降雨预警”
强降雨是引发城市内涝的主要原因。
2007年夏季强降雨造成英国大范围洪灾,并引发一些城市内涝。
首都伦敦7月20日多地发生内涝,西南部分地区积水近60厘米;希思罗国际机场取消了141架出港航班,地铁运营也受到严重干扰,25个车站被迫关闭。
英国政府从中汲取教训,授权皮特爵士进行调查并发布了报告《皮特调查:
从2007年洪灾中吸取的教训》。
针对城市内涝,报告要求政府部门和地方当局建立强降雨预警制度,
制定应对内涝方案等。
英国2009年4月11日成立“洪水预报中心”。
该中心综合利用气象局的预报技术和环境署的水文知识,就强降雨可能引发地表水泛滥风险发布预警。
该中心强降雨预警向郡一级发布,并帮助地方相关部门和机构应对洪灾。
其对强降雨的定义是:
一小时降雨量达30毫米,三小时降雨量达40毫米,或六小时降雨量达50毫米。
按照规定,如果强降雨的可能性达到或超过20%,该中心即向有关郡发布预警,建议该地启动紧急应对程序。
该中心认为,“强降雨预警”可带来以下好处:
一是把洪灾对当地公路网等运输系统及相关服务的影响降至最低限度;二是使地方当局和公用事业公司获得更有用的信息来对地表水造成的洪灾做出反应;三是能更有效地部署和管理抗洪人员与物资;四是提前调动和安排沙袋等抗洪设备与资源;五是使相关部门和人员获得充分信息以回应媒体和公众咨询。
英国环境署投资部门负责人克尔对记者说,英国已经建立起广泛的洪水预警体系,在出现洪灾危险时通过电话、手机短信、网站向人们发布警告。
推广“可持续排水系统”
英国环境署认识到,传统的城市排水系统旨在尽可能快地将雨水排放到河流里,但从屋顶和地面流下来的大量雨水不仅会给排水系统陡增压力,容易形成城市内涝,而且还可能造成一系列生态问题。
因此,英国大力推动采用先进的“可持续排水系统”技术来管理地表和地下水,要求所有新开发和重新开发的地区都要认真考虑建设既能减少排水压力,又环保的“可持续排水系统”,并为此专门成立了国家级工作组。
“可持续排水系统”主要通过四种途径“消化”雨水、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一是对雨水进行收集,将从屋顶、停车场等流下来的雨水就地或在附近用水箱储存起来再利用;二是源头控制,新开发和重新开发项目都要确保尽可能将地表水保留在其源头,方法是建设渗水坑、可渗水步道以及进行屋顶绿化等;三是指定地点管理,即把从屋顶等地方流下来的雨水引入水池或盆地;四是区域控制,通常利用池塘或湿地吸纳一个地区的雨水。
至于到底采取什么方式,因地形和人口密度的不同而异。
例如,位于伦敦北部的卡姆登区人口稠密,当局评估后认为,它更适合屋顶绿化、建设可渗水步道等可持续排水方式。
因为实际上,当地居民的院子里要么植树种草,要么用细沙、石子或砖头铺地,很少见到硬邦邦的水泥地面,街道两边的人行道也大多是方砖铺地。
上述做法有利于雨水的渗透减少地面水流量。
英国环境署洪涝风险评估员西蒙·休斯在评价“可持续排水系统”时说,它利用技术和工程手段降低雨水从天空到河流的速度,用小湖泊等设施防止暴雨期间地表水过快地集中涌入排水管线。
英国环境署为推广“可持续排水系统”制定了目标。
首先是:
英格兰和威尔士所有适合建设“可持续排水系统”的新开发项目都建设这种系统。
其次是:
对现有排水系统进行翻新,以“可持续排水系统”取而代之。
英国国家、区域和地方规划政策也都鼓励采用“可持续排水系统”。
严格把关建设规划控制洪灾风险
除了通过“强降雨预警”服务和推广“可持续排水系统”预防和应对城市内涝之外,英国政府还严格把关建设规划以控制洪灾风险,特别是禁止在洪灾高危地区搞建设。
社区和地方政府部门公布的规划政策声明要求,地方规划当局在其开发文件中要考虑洪灾风险及管理,规划程序各个层面都要进行洪灾风险评估,其中,开发商要对其开发项目进行相关评估。
2007年英国洪灾期间,受冲击最大的就是基础设施,即公路、电力、饮用水处理和污水处理设施,原因是当初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并未充分考虑洪灾风险。
因此,《皮特调查:
从2007年洪灾中吸取的教训》报告建议,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要考虑到洪灾影响。
克尔指出,大城市在进行基础设施规划时,要考虑到各种可能的影响,其中包括未来发生洪灾的影响,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更有效率和更有实效。
日本:
把巨额投入用在刀刃上
□记者刘华东京报道
日本多数地区降水丰富,还经常遭遇台风带来的强降雨,因此东京、大阪等大城市十分重视防涝问题。
一方面重视城市规划,充分发挥城市水系的防洪功能,增加市内绿地和砂石面积以吸收雨水;另一方面长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建设较完善的城市排水设施。
目前,东京等地的下水道系统已进入新的建设阶段,着重增强设施的可靠性、环保性和多功能应用。
排水工程建成后浸水房屋减少
东京和大阪等城市多河流,以东京为例,不仅主要城区周围有江户川、荒川等较大河流,城区内还有目黑川、涩谷川等小型河流。
为防止城市内涝,东京充分利用城市水系的防洪功能,让大量降雨流归河道,典型例子就是“首都圈外围排水工程”。
这一排水工程由日本政府国土交通省建设,于1992年开工,2002年部分发挥作用,2006年完工,总投资2400亿日元(约合180亿元人民币)。
工程主体包括总长6.3公里、内径10米的地下管道,五处单个容积约为4.2万立方米的储水立坑,以及一处人造地下水库。
为防止当地中小河流在强降雨时漫水造成内涝,并充分利用中小河流的溢洪功能,在当地中小河流的适当位置修建储水立坑。
立坑之间由地下管道相连,管道最终通向位于东京都附近河流江户川旁边的地下水库。
水库容积约有数十万立方米,可以起到存蓄洪水的作用。
水库还装有四台由航空发动机改装的高速排水装置,单台功率达14000马力,全部开动时,可以200立方米/秒的速度向江户川内排出洪水。
在出现强降雨天气时,城市内部的下水道系统将雨水排入附近中小河流,中小河流水位上涨后溢出的洪水则进入立坑和管道,最终流入江户川。
整个工程一方面具有庞大的蓄洪容积,系统总储量为67万立方米,另一方面又有很强的泄洪能力,因此一投入使用即发挥巨大作用。
在建成后的当年,该工程所在流域雨季浸水的房屋数量即从最严重时的41544家减至245家,浸水面积从最严重时的27840公顷减至65公顷,对于东京都东部及外围地区的防洪发挥了重要作用。
日本各地政府很重视在城市规划过程中保留河道和湖泊,为城区蓄洪溢洪留足空间。
在东京市内,除了河面在20米左右的目黑川等河流,还时常可以看到河道宽度仅有三至五米的小河,其河道被下挖硬化,岸壁较高,连接邻近地区的雨水管道,蓄洪泄洪能力较强。
在东京等大城市,城市规划部门还重视绿地、砂石地面的吸收雨水作用,尽量减少地面硬化面积。
近年来,日本不少地方政府把路面逐渐改变为环保的透水沥青。
在一些公园的小广场、水池等设施下,还建有小型的蓄水池,容积通常为数千立方米,用于雨季存水。
投巨资完善下水道设施建设
日本地方政府普遍把下水道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作为重要事务,并投入大量资源。
以东京为例,东京都的城市下水、排水设施由公营企业“东京都下水道局”负责。
下水道局是东京都政府仅有的三家主要公营企业之一,另外两家分别是运营部分地铁线路的交通局和负责自来水供应的水道局。
东京都下水道局注册资金达4.16万亿日元(约合3120亿元人民币),拥有约3500名员工,每年财政支出约合人民币520亿元,其中设施建设费用约合人民币100亿元,设施维护费用约合人民币120亿元。
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巨大投入,是东京建设完善下水管网系统的基本保障。
目前,东京都的下水道总长度已达1.58万公里,市内各处建有20处污水处理设施,日
污水处理能力达556万立方米。
如今在东京,强降雨有时仍会引发个别地区的小型内涝,但在中心城区不至于内涝成灾。
为了能够长期维持投入水平,日本中央和地方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
在东京,下水道局每年可从国家财政、东京都政府和基层政府获得约合70多亿元人民币的补贴;每年可以发行大额企业债(2010年度约合95亿元人民币),以未来收取的下水道使用费等作为偿债保障;每年可收取约120亿元人民币的下水道使用费。
由于连年的巨额投入,下水道局年收入的一半以上都要用于还债或支付利息,未来很可能被迫上调下水道使用费。
在东京等大城市,市政部门在解决下水道全面覆盖问题后,已进入新的建设阶段。
一方面提高下水道工程质量,力争全面消除“内涝”现象;另一方面以更高标准建设、利用下水道管网及设施,实现“可靠“环保”和“多功能”。
东京都下水道局的具体做法有:
加强抗震能力,确保下水道设施在地震时仍可使用;利用下水道管网铺设光缆,提供通讯服务,收取费用填补财源;建设环保型污水污泥处理设施,进一步提高排水口周边的自然水体水质,并利用循环水补充城市水系水源;利用污水处理设施修建城市休闲空间,例如,在部分占地较广的地下污水设施所在地,下水道局利用地表空间修建了公园、游乐场以及球场等。